CN214641875U -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1875U
CN214641875U CN202120222803.7U CN202120222803U CN214641875U CN 214641875 U CN214641875 U CN 214641875U CN 202120222803 U CN202120222803 U CN 202120222803U CN 214641875 U CN214641875 U CN 214641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ixedly arranged
lathe
rod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28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ong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ong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ong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ong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28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1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1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1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属于工件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以底座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和夹具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件夹持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减少,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件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1848年,美国又出现回轮车床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一台单轴自动车床,不久他又制成三轴自动车床。
但是在使用车床时,会用到一种工件夹持装置,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工件夹持装置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增加,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大部分工件夹持装置不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而导致的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以底座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和第一丝杆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
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对拉丝杆,所述对拉丝杆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贯穿其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并与对拉丝杆相连接,所述对拉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底部均固定设置于夹具机构;
所述夹具机构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夹板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板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马达,所述第三马达输出端贯穿第一限位块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顶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螺纹杆底部贯穿第二限位块并与第三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接触第四滑块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夹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以底座底部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夹板顶部、第三夹板底部与支撑块底部均粘接有弹性橡胶软垫。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杆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稳固杆,多个所述第一稳固杆顶部均与底座底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杆相反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稳固杆,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杆底部均与底座顶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第一移动机构与第二移动机构和夹具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件夹持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因此不仅不再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工件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工件夹持装置,而且还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了减少,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通过两个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的稳固机构,使得工件夹持装置在将工件夹持之后其的稳定性的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且通过多个第一稳固杆、两个第二稳固杆与多个弹性橡胶软垫的相互配合,不仅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稳定性再一次的得到了提升,而且还使得工件夹持装置不会对夹持的工件造成损伤,因此使得工件夹持装置的实用性再一次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固定杆;3、第一丝杆;4、第一固定块;5、第一马达;6、第一滑块;7、对拉丝杆;8、第二固定块;9、第二马达;10、第二滑块;11、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第一限位块;14、第三马达;15、第二限位块;16、螺纹杆;17、第三限位块;18、第三滑块;19、第四滑块;20、第三夹板;21、支撑杆;22、支撑块;23、第一稳固杆;24、第二稳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2,两个固定杆2以底座1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固定杆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
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3,第一丝杆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固定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5,第一马达5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2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4和第一丝杆3相连接,第一丝杆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6;
两个第一移动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
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对拉丝杆7,对拉丝杆7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块8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马达9,第二马达9输出端贯穿其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8并与对拉丝杆7相连接,对拉丝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10,两个第二滑块10底部均固定设置于夹具机构;
夹具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1,第一夹板11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12,第二夹板12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先将两个固定杆2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相对应的位置,随后再将第一移动机构进行组装,在第一移动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将其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随后再对第二移动机构进行组装,在第二移动机构组装时,先将两个第二滑块10分别安装在对拉丝杆7上相对应的位置上,随后再将第二马达9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之后再将两个固定块固定在对拉丝杆7两端即可,在组装完成之后再将其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最后在对夹具机构进行组装,在夹具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将其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使用。
如附图1、2所示,两个第一夹板11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夹板12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机构,以便于对需要进行夹持的工件进行进一步的稳定
如附图2所示,稳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3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马达14,第三马达14输出端贯穿第一限位块13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13外部,以便于提供给螺纹杆16一个动力。
如附图2所示,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5,第二限位块15顶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块17,螺纹杆16底部贯穿第二限位块15并与第三马达14输出端固定连接,以便于使得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调整。
如附图2所示,螺纹杆16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18,第三滑块18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滑块19,第二凹槽内部接触第四滑块19的一面开设有滑槽,第三滑块18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夹板20,以便于使得在需要夹持的工件在夹持过后能够更加的稳定。
如附图1、4所示,底座1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1,两个支撑杆21以底座1底部中心线对称分布,支撑杆2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22,第二夹板12顶部、第三夹板20底部与支撑块22底部均粘接有弹性橡胶软垫,以便于对底座1进行支撑。
如附图1、4所示,两个支撑杆2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稳固杆23,多个第一稳固杆23顶部均与底座1底部相连接,以便于提高两个支撑杆21的稳定性。
如附图1、4所示,两个固定杆2相反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稳固杆24,两个第二稳固杆24底部均与底座1顶部相连接,以便于提高两个固定杆2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先对稳固机构进行组装,在稳固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将其固定在其相对应的位置上,随后再将两个支撑杆21分别固定在底座1底部相对应的位置上,之后再将两个支撑块22固定在其对应的支撑杆21底部,最后再将多个第一稳固杆23与两个第二稳固杆24分别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后,即可开始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时,先将两个固定杆2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相对应的位置,随后再将第一移动机构进行组装,在第一移动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将其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随后再对第二移动机构进行组装,在第二移动机构组装时,在第二移动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再将其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即可,随后在对稳固机构进行组装,在稳固机构组装完成之后,在对夹具机构进行组装,在组装时先将稳固机构安装在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上相对应的位置上,之后再将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通过稳固机构进行连接,在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连接完成之后,再将两个支撑杆21分别固定在底座1底部相对应的位置上,之后再将两个支撑块22固定在其对应的支撑杆21底部,最后再将多个第一稳固杆23与两个第二稳固杆24分别固定在其对应的位置上,在多个第一稳固杆23与两个第二稳固杆24固定完成之后即可开始使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Claims (8)

1.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杆(2),两个所述固定杆(2)以底座(1)顶部中心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2)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3),所述第一丝杆(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所述固定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马达(5),所述第一马达(5)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杆(2)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4)和第一丝杆(3)相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6);
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对拉丝杆(7),所述对拉丝杆(7)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块(8),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块(8)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马达(9),所述第二马达(9)输出端贯穿其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8)并与对拉丝杆(7)相连接,所述对拉丝杆(7)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滑块(10),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0)底部均固定设置于夹具机构;
所述夹具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1),所述第一夹板(11)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11)相对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板(12)顶部均开设有第三凹槽,两个所述第三凹槽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稳固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13),所述第一限位块(13)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马达(14),所述第三马达(14)输出端贯穿第一限位块(13)并延伸至第一限位块(13)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二限位块(15)顶部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6),所述螺纹杆(16)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限位块(17),所述螺纹杆(16)底部贯穿第二限位块(15)并与第三马达(14)输出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6)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18),所述第三滑块(18)一侧固定设置有第四滑块(19),所述第二凹槽内部接触第四滑块(19)的一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18)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三夹板(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1),两个所述支撑杆(21)以底座(1)底部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杆(21)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22),所述第二夹板(12)顶部、第三夹板(20)底部与支撑块(22)底部均粘接有弹性橡胶软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2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稳固杆(23),多个所述第一稳固杆(23)顶部均与底座(1)底部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杆(2)相反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稳固杆(24),两个所述第二稳固杆(24)底部均与底座(1)顶部相连接。
CN202120222803.7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Active CN214641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2803.7U CN21464187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2803.7U CN21464187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1875U true CN214641875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1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2803.7U Active CN21464187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18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4474U (zh) 一种线切割加工用可调夹具
CN102581665A (zh) 一种轴线是空间曲线的弯管夹具
CN214641875U (zh) 一种车床用工件夹持装置
CN111941277A (zh) 一种精密轴承加工用固定夹具
CN208575284U (zh) 一种滚筒零件双面镗孔机床
CN210731653U (zh) 一种车床电主轴升降结构
CN213258198U (zh) 数控机床上用于带锥孔工件的加工夹具
CN211466740U (zh) 一种改进型古筝模板切割装置
CN218425783U (zh) 一种卧式镗床加工用辅助工装
CN203171886U (zh) 用于单晶硅籽晶切割的多线切割机夹具
CN212978058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产品定位夹具
CN221020673U (zh) 一种高效率的工装夹具
CN216657310U (zh) 一种自动对刀装置
CN220006798U (zh) 一种龙门式加工中心底座的加工装置
CN220348207U (zh) 不规则形状零件卡具
CN214290976U (zh) 一种深孔钻机加工缓冲导向装置
CN219666344U (zh) 开尔文测试夹具
CN219503866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16066430U (zh) 一种滤波器腔体cnc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20903025U (zh) 一种分酸器结构组成管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18926988U (zh) 一种减速箱加工用的固定机构
CN215146964U (zh) 一种氮气弹簧活塞杆倒角装置
CN220348234U (zh) 一种高低速开关压盖加工定位装置
CN213497762U (zh) 一种用于高精密零件cnc加工用定位治具
CN219152243U (zh)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固定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