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31983U - 扫地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扫地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31983U CN214631983U CN202023194557.3U CN202023194557U CN214631983U CN 214631983 U CN214631983 U CN 214631983U CN 202023194557 U CN202023194557 U CN 202023194557U CN 214631983 U CN214631983 U CN 214631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duct
- power supply
- sweeping robot
- power
- d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410 Micro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58 micro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集尘盒;及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一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动力件,所述动力件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集尘盒连接,所述动力件用于提供气流从所述集尘盒流向所述风道的动力;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的同一侧的第一供电件;其中,在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与所述风道组件相邻排布。上述扫地机器人,在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与风道组件相邻排布,也即为当将扫地机器人放置于地面上时,第一供电件位于风道组件的左侧和/或右侧,这样避免了将供电件与风机前后排布,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了扫地机器人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些能够解放人手的智能电器应运而生。其中,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扫地机器人一般包括吸尘系统、行走系统、集尘盒、供电系统及动力系统。供电系统用于给扫地机器人提供电能,动力系统提供灰尘进入扫地机器人内的动力,在上述动力的作用下携带灰尘的气体从吸尘系统进入扫地机器人,灰尘滞留于集尘盒内,清洁气体在上述动力的作用下从扫地机器人流出,以完成吸尘动作。
但是,传统的扫地机器人,由于设置于壳体内的各部件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整个扫地机器人空间利用率低,从而导致扫地机器人的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扫地机器人各部件布局不合理导致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扫地机器人。
一种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
集尘盒;及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一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和动力件,所述动力件通过所述风道与所述集尘盒连接,所述动力件用于提供气流从所述集尘盒流向所述风道的动力;
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的同一侧的第一供电件;
其中,在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与所述风道组件相邻排布。
上述扫地机器人,在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与风道组件相邻排布,也即为当将扫地机器人放置于地面上时,第一供电件位于风道组件的左侧和/或右侧,这样避免了将供电件与风机前后排布,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了扫地机器人的体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与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虚拟直线和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虚拟直线所在平面为第一虚拟平面;
所述第一供电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朝向远离所述集尘盒的方向延伸,所述动力件设于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集尘盒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风道及所述动力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均至少部分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及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集尘盒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平面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其中一侧;
或者,在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集尘盒、所述风道及所述动力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供电件,所述风道的底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供电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件与所述风道的底壁及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为长方体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件为可充电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侧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俯视图。
100、扫地机器人;10、集尘盒;20、风道;21、第一底壁;30、动力件;31、第一侧壁;40、第一供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100,包括集尘盒10及设于集尘盒10一侧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风道20及动力件30,风道20的两端分别与集尘盒10及动力件30连接,动力件30用于提供气流从集尘盒10流向风道20的动力。
扫地机器人100工作时,动力件30启动,外界携带灰尘的气流进入集尘盒10内,灰尘滞留于集尘盒10内,洁净气体从集尘盒10流向风道20,并经过动力件30后排向外界。具体地,动力件30为风机,风机包括蜗壳、电机及风叶,蜗壳与风道20连通,电机及风叶设于蜗壳内,电机驱动风叶在蜗壳内转动,从而使气流从集尘盒10进入风道20内,并从风道20进入风机排出。
扫地机器人100还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集尘盒10、风道20及动力件30均设于容纳腔内。扫地机器人100还包括滚刷组件,滚刷组件与壳体连接,外界灰尘从滚刷组件进入集尘盒10被收集。在另一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100还包括拖地组件,拖地组件设于壳体底部,可以与滚刷组件一同工作,此时扫地机器人100可以实现边扫边拖。当然,滚刷组件也可以单独工作,此时扫地机器人100只能实现扫地功能。或者拖地组件也可以单独工作,此时扫地机器人100只能实现拖地功能。
参阅图3及图4,扫地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一供电件40,第一供电件40与风道组件设于集尘盒10的同一侧,在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40与风道组件相邻排布。在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使第一供电件40与风道组件相邻排布,也即为当将扫地机器人100放置于地面上时,第一供电件40位于风道组件的左侧和/或右侧,这样避免了将供电件与风机前后排布(现有技术中供电件位于风道20的前方,也即为当扫地机器人100按照图4中方向放置时,供电件位于风道20的上方),提高了扫地机器人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了扫地机器人100的体积。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为图2及图4中所示的左右方向。
继续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在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40位于风道组件的其中一侧。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40也可以位于风道组件的两侧,以增大第一供电件40的容量,在此不作限定。
风道20朝向远离集尘盒10的方向延伸,动力件30设于风道20远离集尘盒10的一端。其中,在集尘盒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40与风道20及动力件30均相对设置。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集尘盒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供电件40也可以只与风道20相对设置,或者只与动力件30相对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若定义与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虚拟直线与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虚拟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虚拟平面,第一供电件40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风道组件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40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风道20及动力件30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均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一供电件40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风道组件朝向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内,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40及风道组件在集尘盒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该平面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第一供电件40的体积不至过大,以提高扫地机器人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扫地机器人100的体积。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40及风道组件在集尘盒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可以超出该平面,在此亦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100还包括第二供电件,风道20的底壁与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二供电件设于容纳空间内。通过将第二供电件设于容纳空间内,也即为当将扫地机器人100放置于地面上时,第二供电件位于风道20的下方,避免了第二供电件与风机前后排布,提高了扫地机器人10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减少了扫地机器人100的体积。
风道20的底壁、容纳腔的底壁及动力件30的侧壁三者界定形成上述容纳空间。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容纳空间还可以由风道20的底壁、容纳腔的底壁及动力件30的底壁三者界定形成,在此不作限定。若定义风道20的底壁为第一底壁21,容纳腔的底壁为第二底壁,动力件30的侧壁为第一侧壁31,则第一底壁21、第二底壁及第一侧壁31三者界定形成上述容纳空间。
进一步,第二供电件与风道20的底壁、容纳腔的底壁及动力件30的侧壁均抵接,以增大第二供电件的体积,从而增大供电件的供电量。
集尘盒10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风道20与出风口连通,具体地,出风口开设于集尘盒10的侧面顶部,如此设置,使风道20距离容纳腔的底壁的间距较大,从而可以增大容纳空间的体积,便于容置体积较大的第二供电件。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集尘盒10的出风口还可以开设于集尘盒10的侧面底部,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集尘盒10包括盒体及过滤器,过滤器设于盒体内的顶部,出风口开设于盒体的侧面顶部,过滤器所在的平面与出风口的出风轴线相交。如此设置,经过过滤器过滤后的灰尘易于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盒体内,而不易粘附于过滤器上;且过滤器所在的平面与出风口的出风轴线相交,便于经过过滤器过滤后的气流经过较短的路径流向出风口进入风道20内。更具体地,上述过滤器为HEPA过滤器,HEPA过滤器是可处理的干型高效空气过滤器,由叠片状硼硅微纤维制成,其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40与第二供电件一体设置。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件40也可以与第二供电件分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具体地,第一供电件40与第二供电件均为长方体状结构,且均为可充电电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包括:
集尘盒(10);及
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10)一侧,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20)和动力件(30),所述动力件(30)通过所述风道(20)与所述集尘盒(10)连接,所述动力件(30)用于提供气流从所述集尘盒(10)流向所述风道(20)的动力;
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与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集尘盒(10)的同一侧的第一供电件(40);
其中,在所述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40)与所述风道组件相邻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集尘盒的纵长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一虚拟直线和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虚拟直线所在平面为第一虚拟平面;
所述第一供电件(40)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0)朝向远离所述集尘盒(10)的方向延伸,所述动力件(30)设于所述风道(20)远离所述集尘盒(10)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件(40)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风道(20)及所述动力件(30)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均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40)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风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虚拟平面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40)及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集尘盒(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40)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其中一侧;
或者,在所述集尘盒(10)的纵长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供电件(40)位于所述风道组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集尘盒(10)、所述风道(20)及所述动力件(30)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第二供电件,所述风道(20)的底壁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供电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件与所述风道(20)的底壁及所述容纳腔的底壁均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40)为长方体状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件(40)为可充电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94557.3U CN214631983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扫地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94557.3U CN214631983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扫地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31983U true CN214631983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503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94557.3U Active CN214631983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扫地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31983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94557.3U patent/CN2146319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30005B1 (ko) | 모듈형 무선 진공 청소기 | |
CN214631983U (zh) | 扫地机器人 | |
CN207520089U (zh) | 吸尘器及吸尘机器人 | |
CN214595715U (zh) | 扫地机器人 | |
CN206543156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109394072B (zh) | 一种集尘杯装配组件及吸尘器 | |
CN110754992A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08371721U (zh) | 集尘杯组件及吸尘器 | |
CN112842131B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112545387A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
CN208957955U (zh) | 吸尘器 | |
CN112617677A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
CN214387340U (zh) | 吸尘器 | |
CN207000107U (zh) |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电源 | |
JPH0779779B2 (ja) | 蓄電池式電気掃除機 | |
CN216135763U (zh) | 手持吸尘器 | |
CN215902407U (zh) | 具有散热结构的清洗机 | |
CN211459995U (zh) | 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4631974U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
CN220756111U (zh) | 宠物吸尘器 | |
CN220369942U (zh) |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 |
CN215016764U (zh) |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电池包 | |
CN214631975U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
CN220557935U (zh) |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 |
CN214712370U (zh) | 集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