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7935U -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7935U
CN220557935U CN202321706323.3U CN202321706323U CN220557935U CN 220557935 U CN220557935 U CN 220557935U CN 202321706323 U CN202321706323 U CN 202321706323U CN 220557935 U CN220557935 U CN 220557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ust collecting
dust collection
station
cu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63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芳非
徐小伟
张哲�
余丛
姚维坚
饶永存
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63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7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7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7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尘站和集尘系统,集尘站包括:壳体,壳体具有支撑部,壳体的周壁上具有集尘口,集尘口位于壳体沿水平的第一方向的一侧;集尘装置,集尘装置设于壳体且包括集尘电机和尘杯组件,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支撑于支撑部上,集尘电机设于壳体内且位于支撑部的下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站,通过壳体具有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支撑于支撑部上,集尘电机位于支撑部的下部,使得集尘站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确保对尘杯组件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集尘站的整体体积较大,从而占用了较大的放置空间,且增大了集尘站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尘站,所述集尘站能够确保放置可靠,稳定性好,且结构紧凑,能够减少所需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集尘站的集尘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支撑部,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水平的第一方向的一侧;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电机和尘杯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尘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集尘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通过壳体具有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支撑于支撑部上,集尘电机位于支撑部的下部,使得集尘站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确保对尘杯组件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尘站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集尘站,所述壳体上设有排风口,所述尘杯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集尘风道,所述集尘风道连通所述集尘口和所述进风口;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电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集尘电机的出气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风道与所述尘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位于所述尘杯组件的同一侧,且所述集尘电机位于所述排风风道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沿水平的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集尘口的一侧,且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之间,所述排风口处设有过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充电端子,所述集尘电机和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在水平方向上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集尘站还包括:电源板,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尘杯组件下方,所述电源板和所述集尘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板水平设置;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电源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集尘口的上方,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板竖直设置,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集尘电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与所述集尘电机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尘站,所述集尘站具有第一充电端子;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集尘出口和第二充电端子,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与所述集尘站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所述集尘站脱离的分离状态,在所述配合状态,所述集尘出口与所述集尘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通过壳体具有支撑部,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支撑于支撑部上,集尘电机位于支撑部的下部,使得集尘站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确保对尘杯组件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板、控制板与壳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100、集尘站;200、集尘系统;300、扫地机器人;
10、壳体;11、第一充电端子;12、集尘口;13、排风口;14、支撑部;131、过滤件;
20、集尘装置;21、集尘电机;22、尘杯组件;23、排风风道;24、集尘风道;25、过滤装置;
30、电源板;31、保护盖;32、安装空间;
40、控制板;
50、集尘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
参照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200包括扫地机器人3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集尘站100具有第一充电端子11,扫地机器人300具有集尘出口50和第二充电端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可以包括:壳体10与集尘装置20。
具体而言,壳体10的周壁上具有集尘口12,集尘口12位于壳体10沿水平的第一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的一侧,集尘装置20包括集尘电机21和尘杯组件22。
扫地机器人300具有与集尘站100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集尘站100脱离的分离状态,在配合状态时,集尘出口50与集尘口12连通,控制集尘电机21工作,使得扫地机器人300内的垃圾可以通过集尘出口50和集尘口12进入尘杯组件22内,实现对扫地机器人300的集尘,满足了集尘系统200所需的集尘需求,便于用户进行清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或者,在配合状态时,第二充电端子与第一充电端子11连接,可以由集尘站100向扫地机器人300进行充电,满足扫地机器人300的充电需求;再或者,在配合状态时,集尘出口50与集尘口12连通,且第二充电端子与第一充电端子11连接,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300在同一位置上满足集尘系统200的充电与集尘的需求,避免扫地机器人300进行多次位置调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如图2-图5所示,集尘电机21设于壳体10内,通过壳体10能够对集尘电机21进行防护,避免集尘电机21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且能够确保集尘站100的外形美观,提高集尘站100的美观性。
此外,如图1、图2、图3、图5与图7所示,壳体10具有支撑部14,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22支撑于支撑部14上,集尘电机21位于支撑部14的下部,即尘杯组件22位于集尘电机21的上方,使得集尘站100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支撑部14能够确保对尘杯组件22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22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能够减少壳体10的尺寸,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300与集尘站100脱离,可以控制扫地机器人300进行清扫,满足集尘系统200的清扫需求,扫地机器人300处于分离状态;在清扫完成后,控制扫地机器人300自动回充,使得扫地机器人300与集尘站100配合,满足集尘系统200的充电和/或集尘需求,扫地机器人300处于配合状态,能够满足集尘系统200不同的工作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尘杯组件22可拆卸地支撑于支撑部14上,便于将尘杯组件22从壳体10上取下,使得对尘杯组件22进行取放与清理更方便,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本实用新型的尘杯组件22与相关技术中的尘袋式结构相比,无耗材,避免了资源浪费,更环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配合状态时,集尘出口50与集尘口12连通,且第二充电端子与第一充电端子11连接,在集尘站100的集尘模式启动后,对扫地机器人300进行集尘,在集尘结束后,通过集尘站100向扫地机器人300进行充电,能够确保扫地机器人300的充电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等方位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关系,而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通过壳体10具有支撑部14,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22支撑于支撑部14上,集尘电机21位于支撑部14的下部,使得集尘站100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确保对尘杯组件22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22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系统200,通过壳体10具有支撑部14,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22支撑于支撑部14上,集尘电机21位于支撑部14的下部,使得集尘站100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确保对尘杯组件22支撑可靠,便于对尘杯组件22进行取放,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与图7所示,壳体10上设有排风口13,尘杯组件2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集尘装置20还包括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集尘风道24连通集尘口12和进风口,排风风道23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且排风风道23的另一端与集尘电机21的进气口连通,集尘电机21的出气口与排风口13连通。
控制集尘电机21工作,使得排风风道23内产生吸力将尘杯组件22内的气体通过出风口和排风风道23从排风口13排出,以使尘杯组件22内形成负压,从而扫地机器人300内的垃圾可以通过集尘出口50和集尘口12进入集尘风道24内,并通过集尘风道24从进风口进入尘杯组件22内,实现对扫地机器人300的集尘,满足了集尘系统200所需的集尘需求,集尘装置20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集尘系统200的集尘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与图5所示,集尘风道24与尘杯组件22沿第一方向排布,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集尘站100在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能够降低集尘站100的高度,确保集尘站100放置可靠。同时,尘杯组件22与集尘口12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避免了尘杯组件22与集尘口12位于不同侧而需占用较大空间等问题,确保集尘风道24、尘杯组件22与集尘口12结构紧凑,且便于对尘杯组件22进行取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7所示,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位于尘杯组件22的同一侧,确保集尘装置20的结构紧凑,避免集尘风道24占用其他外部空间,有效利用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能够减少集尘站100所需的占用空间。此外,集尘电机21可以位于排风风道23的下部,使得集尘站100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能够减少壳体10的大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与图7所示,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沿水平的第二方向(例如图7中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避免了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同时占用第一方向的空间,使得集尘装置20的结构紧凑,有效利用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可以位于壳体10内,通过壳体10能够对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进行防护,避免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且能够确保集尘站100的外形美观,提高集尘站100的美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尘杯组件22内设有过滤装置25,过滤装置25与出风口连通,位于尘杯组件22内的垃圾通过过滤装置25过滤并收集在尘杯组件22内,避免垃圾从出风口通过排风风道23进入集尘电机21内而对集尘电机21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集尘站100的使用寿命,且避免垃圾通过排风口13排出到室内,确保室内地面的干净、卫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5与图7所示,排风口13设于壳体10的远离集尘口12的一侧(例如图2中所示的后侧),且排风口13位于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之间,使得排风口13可以位于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之间限定的空间内,避免排风口13占用其他外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此外,如图2所示,排风口13处设有过滤件131,通过过滤件131能够对从排风风道23向排风口13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对外部造成污染,确保室内空气的干净、卫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与图7所示,集尘风道24和排风风道2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避免集尘站100占用水平方向较大的外部空间,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便于对集尘站100进行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7所示,集尘电机21和集尘风道24沿第二方向排布,集尘电机21的轴线与壳体10的轴线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效避免集尘电机21与集尘风道24和集尘口12发生干涉等问题,确保装配可靠,且能够使得集尘电机21靠近排风风道23,便于集尘电机21与排风风道2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与图7所示,集尘电机21通过接头件与排风风道23连通,确保连接可靠,且集尘电机21靠近排风风道23,能够缩短接头件的长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壳体10上设有第一充电端子11,集尘电机21和第一充电端子11在水平方向上排布,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集尘站100在上下方向的占用空间,能够降低集尘站100的高度,确保集尘站100放置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充电端子11和集尘口12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扫地机器人300在配合状态时,能够使得扫地机器人300在同一位置上满足集尘系统200的充电与集尘的需求,避免扫地机器人300进行多次位置调节,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确保第一充电端子11和集尘口12在壳体10上设置结构紧凑,能够减少集尘站100在水平方向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少集尘站100所需的占用空间,便于对集尘站100进行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与图6所示,集尘站100还包括电源板30,电源板30设于壳体10内,电源板30和集尘电机21电连接,通过电源板30能够对集尘电机21进行供电,满足集尘站100的集尘需求,且通过壳体10能够对电源板30进行防护,避免电源板30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集尘站100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2、图3与图6所示,电源板30可以位于尘杯组件22下方,能够有效利用尘杯组件22的下方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且避免电源板30占用其他空间而增大集尘站100的尺寸,有利于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与图6所示,集尘站100还包括保护盖31,保护盖31设于壳体10内,且保护盖31位于尘杯组件22下方,保护盖31与壳体10连接,确保保护盖31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保护盖31与壳体10共同限定出安装空间32,电源板30设于安装空间32内,由此,通过保护盖31和壳体10能够对电源板30进行保护,避免电源板30与其他结构接触而发生短路等问题,确保集尘站10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保护盖31位于尘杯组件22下方,确保集尘站10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6所示,保护盖31可以与壳体10卡接连接,确保保护盖31与壳体10连接可靠,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便于进行拆卸;或者,保护盖31与壳体1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确保连接可靠,且便于进行拆卸;再或者,保护盖3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与壳体10通过紧固件连接,且保护盖3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可以与壳体10卡接连接,便于进行装配,且使得连接更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31可以为绝缘件,能够避免保护盖31与电源板30接触而造成短路等问题,确保集尘站1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电源板30水平设置,由于电源板30的厚度较小,能够减少电源板30占用上下方向的空间,且电源板30水平位于尘杯组件22的下方,有效避免占用其他外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与图6所示,集尘站100还包括控制板40,控制板40设于壳体10内,电源板30和第一充电端子11均与控制板40电连接,通过控制板40能够控制电源板30与第一充电端子11的通断连接,满足集尘站100对扫地机器人300的充电需求,且通过壳体10能够对控制板40进行防护,避免控制板40外露而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集尘站100的使用寿命。
此外,如图2、图3与图6所示,控制板40位于电源板30的下方,且控制板40位于集尘口12的上方,便于电源板30与控制板40电连接,能够减少连接路径,且避免集尘口12对控制板40和电源板30的电连接造成阻挡,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电源板30与控制板40均占用尘杯组件22的下方空间,能够避免占用其他的外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与图6所示,控制板40竖直设置,便于控制板40与第一充电端子11电连接,且避免控制板40占用其他外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此外,如图2与图3所示,控制板40与第一充电端子11在控制板40的厚度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且控制板40位于第一充电端子11与集尘电机21之间,便于控制板40与第一充电端子11电连接,能够减少连接路径,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确保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了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与图5所示,尘杯组件22的轴线与集尘电机21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使得尘杯组件22可以在壳体10上放置平稳,避免尘杯组件22放置后发生倾斜,确保尘杯组件22放置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300内设有尘盒,尘盒用于储存扫地机器人300在清扫地面时收集到的垃圾,便于垃圾收集在扫地机器人300内,同时通过集尘装置20能够将尘盒内的垃圾集尘至尘杯组件22内,避免用户多次对尘盒进行清理,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集尘系统2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6所示,集尘系统200包括集尘站100与扫地机器人300,扫地机器人300具有集尘出口50和第二充电端子,集尘站100包括壳体10、集尘装置20、电源板30与控制板40,壳体10具有支撑部14,壳体10的周壁上具有第一充电端子11、集尘口12与排风口13,集尘口12位于壳体10前侧,电源板30与控制板40设于壳体10内,电源板30和第一充电端子11均与控制板40电连接。
其中,如图1-图3、图5与图6所示,集尘装置20包括集尘电机21、尘杯组件22、排风风道23与集尘风道24,集尘电机21设于壳体10内,尘杯组件2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集尘风道24连通集尘口12和进风口,排风风道23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且排风风道23的另一端与集尘电机21的进气口连通,集尘电机21的出气口与排风口13连通,电源板30和集尘电机21电连接。
尘杯组件22位于壳体10的前侧,集尘风道24与尘杯组件22均位于尘杯组件22的后侧,且排风风道23与集尘风道24沿左右方向排布,排风风道23与集尘风道24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尘杯组件22支撑于支撑部14上,集尘电机21位于支撑部14和排风风道23的下部。排风口13设于壳体10的后侧,且排风口13位于排风风道23与集尘风道24之间,排风口13处设有过滤件131。集尘电机21和第一充电端子11在前后方向上排布,第一充电端子11位于壳体10的前侧,电源板30位于尘杯组件22下方,电源板30水平设置,控制板40位于电源板30的下方且位于集尘口12的上方,控制板40竖直设置,控制板40与第一充电端子11在控制板40的前后方向上相对,控制板40位于第一充电端子11与集尘电机21之间,尘杯组件22的轴线与集尘电机21的轴线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由此,使得集尘站100的重心靠近地面,稳定性好,且能够减少集尘站100的占用空间,有效利用了集尘站100的内部空间,确保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能够减少壳体10的大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与图2所示,扫地机器人300具有配合状态和分离状态,扫地机器人300与集尘站100脱离,可以控制扫地机器人300进行清扫,满足集尘系统200的清扫需求,扫地机器人300处于分离状态;在清扫完成后,控制扫地机器人300自动回充,使得扫地机器人300与集尘站100配合,集尘出口50与集尘口12连通,且第二充电端子与第一充电端子11连接,扫地机器人300处于配合状态,在集尘系统200的集尘模式启动后,控制集尘电机21工作,使得排风风道23和集尘风道24内产生吸力,扫地机器人300内的垃圾可以通过集尘出口50和集尘口12进入集尘风道24内,并通过集尘风道24沿上下方向从进风口进入尘杯组件22内,尘杯组件22通过尘杯组件22内的过滤装置25能够对垃圾进行过滤,使得垃圾收集到尘杯组件22中,同时尘杯组件22内的气体通过出风口进入排风风道23内,并通过排风风道23沿上下方向进入集尘电机21,从集尘电机21进入过滤件131进行过滤,并通过排风口13排出,实现对扫地机器人300的自动集尘,在集尘完成后,控制集尘站100向扫地机器人300进行充电,满足扫地机器人300的充电需求,由此实现集尘系统200不同的工作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尘站100和集尘系统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支撑部,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沿水平的第一方向的一侧;
集尘装置,所述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电机和尘杯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尘杯组件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集尘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排风口,所述尘杯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尘装置还包括:
集尘风道,所述集尘风道连通所述集尘口和所述进风口;
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集尘电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集尘电机的出气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风道与所述尘杯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位于所述尘杯组件的同一侧,且所述集尘电机位于所述排风风道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沿水平的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集尘口的一侧,且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之间,所述排风口处设有过滤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均沿上下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充电端子,所述集尘电机和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在水平方向上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集尘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板,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尘杯组件下方,所述电源板和所述集尘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源板水平设置;和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电源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集尘口的上方,所述电源板和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竖直设置,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在所述控制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与所述集尘电机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与所述集尘电机的轴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13.一种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站,所述集尘站具有第一充电端子;
扫地机器人,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集尘出口和第二充电端子,所述扫地机器人具有与所述集尘站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所述集尘站脱离的分离状态,在所述配合状态,所述集尘出口与所述集尘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充电端子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连接。
CN202321706323.3U 2023-06-30 2023-06-30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Active CN220557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6323.3U CN220557935U (zh) 2023-06-30 2023-06-30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6323.3U CN220557935U (zh) 2023-06-30 2023-06-30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7935U true CN220557935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6323.3U Active CN220557935U (zh) 2023-06-30 2023-06-30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7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1930A (zh) 自走式吸尘器
CN105517473A (zh) 自走式吸尘器
CN211243161U (zh) 吸尘器
CN220557935U (zh)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CN114052575A (zh) 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20369942U (zh) 集尘站和集尘系统
CN220369946U (zh) 集尘站和具有其的集尘系统
CN209915855U (zh) 手持吸尘器
CN212346403U (zh) 一种桌面吸尘器
CN110123204B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0697474U (zh) 一种支撑架
CN220369943U (zh) 集尘基站的尘杯组件、集尘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20369947U (zh) 集尘站和具有其的集尘系统
CN220360391U (zh) 集尘基站和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CN218773802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20360390U (zh) 集尘基站和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CN214631983U (zh) 扫地机器人
CN219982790U (zh) 扫地机
CN216495114U (zh) 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20045765U (zh) 具有二级旋风装置的吸尘器
CN215605347U (zh) 一种电动擦窗器
CN214387340U (zh) 吸尘器
CN214511017U (zh) 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2788396U (zh) 吸尘器
CN214595715U (zh) 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