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3706U -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3706U
CN214603706U CN202120232041.9U CN202120232041U CN214603706U CN 214603706 U CN214603706 U CN 214603706U CN 202120232041 U CN202120232041 U CN 202120232041U CN 214603706 U CN214603706 U CN 214603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motor
block
frame
work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20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颢
缪道明
余水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A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A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Ai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A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20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3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3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3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框架,所述底座的内部底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靠近定位杆的一侧安装有工作台,所述框架内部底部远离第一电机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定位块,所述工作台靠近第一移动块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块,所述框架的一端顶部靠近工作台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工作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能够带动抛光装置进行移动抛光,从而满足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抛光,有利于提高抛光机的使用效率,提高抛光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其实不难理解,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
现有的抛光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该装置在使用时的调节和夹持都不太方便,固定不稳容易降低抛光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增加抛光所需要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框架,所述底座内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框架内部底部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杆,所述框架的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靠近第一电机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安螺纹安装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打磨盘,所述转动块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槽,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一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块,所述工作台的两端中心处螺纹安装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延伸至工作台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工作台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磁铁。
优选的,所述框架远离第二电机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框架内部设置的固定槽相转动连接,所述框架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转轴与框架内部顶部设置的固定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槽的尺寸相等且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分布在转动块的内表面,所述限位槽的尺寸与第二定位块的尺寸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凹槽,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移动块并通过转抽与凹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工作台的两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通孔。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磁铁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内部开设滑槽尺寸相适配的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设置了工作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能够带动抛光装置进行移动抛光,从而满足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抛光,有利于提高抛光机的使用效率,提高抛光效率。
2、该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设置了第三螺纹杆、固定块、限位块、固定磁铁,能够对需要进行抛光的物品进行固定,避免因为固定不稳对抛光工作造成的阻碍,有利于增加抛光的准确率,有助于提高抛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块、限位杆、转动杆和打磨盘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和转动杆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框架;3、第一电机;4、第一螺纹杆;5、定位杆;6、工作台;7、第一移动块;8、第一定位块;9、第二电机;10、第二螺纹杆;11、第二移动块;12、打磨盘;13、限位杆;14、转动杆;15、第三电机;16、限位槽;17、定位弹簧;18、第二定位块;19、第三螺纹杆;20、转动块;21、限位块;22、固定磁铁;23、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包括底座 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框架2,底座1内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 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4,框架2内部底部靠近第一电机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杆5,框架2的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一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7,第一移动块7的靠近第二电机9的一侧安装有工作台6,工作台6靠近第一电机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定位块8,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的外表面安螺纹安装有第二移动块11,第二移动块11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杆13,限位杆13的底部安装有转动块20,转动块2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轴23,固定轴23的外表面安装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远离转动块2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电机15,第三电机15的输出端安装有打磨盘12,转动块20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槽16,固定轴23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弹簧17,定位弹簧17一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块18,工作台6的两端中心处螺纹安装有第三螺纹杆19,第三螺纹杆19延伸至工作台6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21,工作台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磁铁22。
本实施例中,框架2远离第二电机9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10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第二螺纹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框架2内部设置的固定槽相转动连接,框架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4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第一螺纹杆4通过转轴与框架2内部顶部设置的固定槽转动连接,固定住第二螺纹杆10和第一螺纹杆4的位置,以免转动时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限位槽16的尺寸相等且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分布在转动块20的内表面,限位槽16的尺寸与第二定位块18的尺寸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转动杆14带动第二定位块18进行转动,通过第二定位块18与限位槽16之间的配合,使转动杆14定位到不同角度,使打磨盘12能够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打磨。
本实施例中,框架2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凹槽,第一螺纹杆4贯穿第一移动块7并通过转抽与凹槽相连接,第一移动块7和第一定位块8固定第一螺纹杆4和定位杆5的稳定,从而提高工作台6的稳定,以免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现象。
本实施例中,第三螺纹杆19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工作台6的两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19相适配的螺纹通孔,使第三螺纹杆19和限位块21能够对不同产品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6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固定磁铁22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6内部开设滑槽尺寸相适配的滑块,滑槽的设置有利于使固定磁铁22进行滑动,满足不同尺寸的产品固定并进行抛光
工作原理:当抛光装置使用时,待抛光件放在工作台6的内部,经过19的转动带动限位块21对待抛光件进行固定,固定磁铁22根据待抛光件的大小在工作台6内进行移动,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的待抛光件进行固定,固定完待抛件后,第一电机3的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4进行转动,第一动移动块7的内部开设有螺纹通孔,第一螺纹杆4的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 7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台6进行升降,同时第一定位块8配合第三螺纹杆5确保工作台6进行平稳的升降,第二电机9的工作带动第二螺纹杆10进行转动,第二螺纹杆10转动带动第二移动块11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满足不同位置的待抛光件进行抛光,当需要对抛光盘进行调整角度满足待抛光件使用时,限位杆13的转动带动转动块20的转动,根据转动块 20内部限位槽16的转动配合固定轴23外表面设置的定位弹簧17和第二定位块18提供不同角度的定位,方便抛光盘对不同角度的待抛光件进行抛光。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框架(2),所述底座(1)内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框架(2)内部底部靠近第一电机(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定位杆(5),所述框架(2)的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移动块(7),所述第一移动块(7)的靠近第二电机(9)的一侧安装有工作台(6),所述工作台(6)靠近第一电机(3)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定位块(8),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10),所述第二螺纹杆(10)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二移动块(11),所述第二移动块(11)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的底部安装有转动块(20),所述转动块(20)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固定轴(23),所述固定轴(23)的外表面安装有转动杆(14),所述转动杆(14)远离转动块(2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电机(15),所述第三电机(15)的输出端安装有打磨盘(12),所述转动块(20)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槽(16),所述固定轴(23)的外表面安装有定位弹簧(17),所述定位弹簧(17)一端安装有第二定位块(18),所述工作台(6)的两端中心处螺纹安装有第三螺纹杆(19),所述第三螺纹杆(19)延伸至工作台(6)内部的一端安装有限位块(21),所述工作台(6)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磁铁(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远离第二电机(9)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10)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第二螺纹杆(10)远离第二电机(9)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框架(2)内部设置的固定槽相转动连接,所述框架(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杆(4)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第一螺纹杆(4)通过转轴与框架(2)内部顶部设置的固定槽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槽(16)的尺寸相等且呈环形阵列的形式分布在转动块(20)的内表面,所述限位槽(16)的尺寸与第二定位块(18)的尺寸相适配且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内部的顶部安装有凹槽,所述第一螺纹杆(4)贯穿第一移动块(7)并通过转抽与凹槽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纹杆(19)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工作台(6)的两端的中心处均开设有与第三螺纹杆(19)相适配的螺纹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6)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磁铁(22)的底部设置有工作台(6)内部开设滑槽尺寸相适配的滑块。
CN202120232041.9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Active CN214603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2041.9U CN214603706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2041.9U CN214603706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3706U true CN214603706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2041.9U Active CN214603706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3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2003U (zh) 一种直线往复式预磨机
CN210997460U (zh) 一种磁铁加工用切割打磨装置
CN208163354U (zh) 一种新型的可调式抛光装置
CN214921508U (zh) 一种用于真空类模头加工的激光切割装置
CN214603706U (zh) 一种轻量化高铁内抛光装置
CN204035704U (zh) 一种齿轮修边装置
CN109202588A (zh) 一种管件外壁倒角打磨装置
CN112658831A (zh) 一种内藏式主轴加工用外表面打磨设备
CN201863109U (zh) 直通槽位抛光装置
CN201511288U (zh) 一种简易玻璃倒角机
CN207858283U (zh) 一种多轴飞边清理机
CN213164631U (zh) 一种首饰银材打磨抛光机
CN210938543U (zh) 一种弧形磨床结构
CN20840951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双头打磨装置
CN203401379U (zh) 摆臂环抛机
CN203611104U (zh) 主动式逆转抛光机
CN209175454U (zh) 一种聚光镜抛光机
CN209175320U (zh) 一种快速找正芯轴相位工装
CN203357218U (zh) 一种精密数控双磨头宝石滚磨成型机
CN103042462B (zh) 一种精密数控双磨头宝石滚磨成型机
CN207448067U (zh) 一种可调节型外圆磨床
CN21107303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带槽工件的槽壁打磨装置
CN205968527U (zh) 一种新型铣磨抛光机
CN110900422A (zh) 一种轴承加工制造用抛光机
CN209793419U (zh) 一种五金用精密加工的抛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