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8940U - 一种叠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8940U
CN214588940U CN202120069075.0U CN202120069075U CN214588940U CN 214588940 U CN214588940 U CN 214588940U CN 202120069075 U CN202120069075 U CN 202120069075U CN 214588940 U CN214588940 U CN 214588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ole piece
clamping
piece
clamp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90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树立
唐永昌
王庆祎
张进
罗杨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een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EN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ENS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ENS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90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8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8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8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片装置。叠片装置的放料机构提供的第二复合极片位于第一复合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之间,第一复合极片设置于叠片平台上,第一复合极片上设置有第二极片,第二极片的极性与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二复合极片位于叠片平台的一侧。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三极片分别输送至第三复合极片的上方和下方,每个第三极片的极性与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一叠片机构的第一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夹紧件运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上。

Description

一种叠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叠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加工制造工艺包括卷绕工艺和叠片工艺。叠片工艺生产的电芯的品质普遍高于卷绕工艺生产的电芯的品质。然而,相较于卷绕工艺较高的卷绕效率,叠片工艺由于过程较为繁琐,其叠片效率普遍较低,有待提高。例如,叠片工艺目前普遍采用的是Z型叠片方法,其基本是将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自下而上逐片Z型堆叠而成。在这种Z型叠片方法中,由于负极片和正极片需要分先后顺序上料至叠片平台,因此叠片的速度慢,进而影响电芯的叠片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装置,其叠片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用于锂离子电池叠片,所述叠片装置包括叠片平台、放料机构、送料机构和第一叠片机构。所述放料机构用于提供多个复合极片,每个所述复合极片包括两个隔膜和位于所述两个隔膜之间的第一极片,所述多个复合极片包括连接的第一复合极片、第二复合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之间,所述第一复合极片设置于所述叠片平台上,所述第一复合极片上设置有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位于所述叠片平台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三极片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三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能够活动的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运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件和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送料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上方的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下方的第二预定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的两侧,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进行圆周运动。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夹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也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复合极片包括连接的第四复合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所述第四复合极片位于所述第五复合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之间,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四极片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五复合极片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后,所述第二夹紧件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所述第五复合极片。在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以将所述第四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所述第五复合极片转移并折叠于所述第四复合极片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四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五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夹紧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二转轴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的过程中,转动的所述第三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六驱动件和第七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七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沿所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沿所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装置包括第二叠片机构,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和所述第二叠片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叠片机构包括第三夹紧件和能够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三夹紧件连接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三夹紧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三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四转轴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三夹紧件围绕所述第四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叠片机构包括第八驱动件和第四夹紧件,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连接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转轴的两侧。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条件下控制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四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装置包括能够活动的压紧机构,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一复合极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能够在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件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附图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第一叠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第一叠片机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第一叠片机构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叠片装置的另一模块示意图。
图中:
100、叠片装置;
10、第一叠片机构;
101、连接架;12、第一驱动件;13、第四驱动件;14、第一转轴;141、第二转轴;142、第三转轴;15、第五驱动件;151、第六驱动件;152、第七驱动件;16、第一夹紧件;161、第一夹片;162、第二夹片;17、第一传动装置;171、第一转动轮;172、第二转动轮;173、第一轮带;18、第二夹紧件;181、第三夹片;182、第四夹片;19、第二传动装置;191、第三转动轮;192、第四转动轮;193、第二轮带;
20、叠片平台;
30、第一放料机构;31、复合极片;311、第一复合极片;312、第二复合极片;313、第三复合极片;314、第四复合极片;315、第五复合极片;
60、控制装置;
70、第二叠片机构;71、第三夹紧件;72、第四转轴;73、第八驱动件;74、第四夹紧件;
80、压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叠片方法用于锂离子电池叠片,并能够用于叠片装置100。上述的叠片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复合极片31,每个复合极片31包括两个隔膜和位于所述两个隔膜之间的第一极片,所述多个复合极片包括连接的第一复合极片311、第二复合极片312和第三复合极片313,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极片311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之间;
提供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将所述第一复合极片311设置于叠片平台20上,并将所述第二极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极片311上,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位于所述叠片平台20的一侧;
提供两个第三极片,所述第三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上方和下方,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
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往所述叠片平台20进行转移,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上。
可以理解,多个复合极片可以连接成带状。上述的第一极片可以为正极片,也可以为负极片。上述的第二极片和第三极片可以为负极片,也可以为正极片。可以理解,复合极片可以采用热复合方式形成。在一些例子中,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第三极片为正极片。
可以理解,在对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进行折叠前,可通过压片固定住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的位置。并且,在进行一次叠片时,可驱使第二复合极片312围绕第二复合极片312与第一复合极片311之间的连接线转动而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复合极片的尺寸基本一致,所述第一复合极片311、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叠片方法可以由叠片装置100实施。叠片装置100包括叠片平台20、第一放料机构30、送料机构(图未示出)和第一叠片机构10(请结合图1至图4)。
叠片平台20用于在叠片平台20上进行叠片操作。第一放料机构30用于提供多个复合极片31。每个复合极片31包括两个隔膜和位于所述两个隔膜之间的第一极片。多个复合极片31包括连接的第一复合极片311、第二复合极片312和第三复合极片313。第二复合极片312位于第一复合极片311和第三复合极片313之间。第一复合极片311设置于叠片平台20上。第一复合极片311上设置有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二复合极片312位于叠片平台20的一侧。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三极片分别输送至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三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一驱动件12和能够活动的第一夹紧件16。第一夹紧件16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第一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一夹紧件16运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这样在一次叠片操作中,一共完成了四张极片的叠片动作(包括第二复合极片312,一张第三复合极片313和两张第三极片)。完成上述一次叠片后,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一个第三极片、第三复合极片313、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另一个第三极片、第二复合极片312、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由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叠片装置100,在一次叠片操作中,一共完成了四张极片的叠片动作(包括第二复合极片312,一张第三复合极片313和两张第三极片),这样能够提高叠片装置100的叠片速度,继而提高叠片装置100的叠片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复合极片31依次连接,并呈带状。第一放料机构30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的放料辊。转动的放料辊能够带动多个复合极片31以预设速度向叠片平台20方向运动。可以理解,放料辊可以由电机驱动以进行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叠片装置100包括第二放料机构。第二放料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三极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叠片装置100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件和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送料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上方的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下方的第二预定位置。
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均可以包括电机。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一送料件和第二送料件均可以包括送料机械手。可以理解,第一预定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第二预定位置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与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与第三复合极片313的之间的距离。这样便于通过夹紧件夹紧极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一转轴14。第一转轴14连接第一驱动件12。第一转轴14连接第一夹紧件16。第一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
可以理解,可设置为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预设角度,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可以理解,上述的预设角度可以为90度、180度、270度或360度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二夹紧件18。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间隔设置。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分别位于第一转轴14的两侧。第一转轴14连接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第一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即,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可以理解,第一夹紧件16可以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在此同时,第二夹紧件18可以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
可以理解,第一夹紧件16可以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在此同时,第二夹紧件18可以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夹紧件16的运动轨迹如图1及图2中的虚线x(虚线x上的箭头代表运动方向)所示,第二夹紧件18的运动轨迹如图1及图2的虚线y所示(虚线y上的箭头代表运动方向)。图示中的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均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在图示示例中,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
可以理解,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可以间隔且平行设置。转动的第一转轴14可以带动夹住三张极片(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的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上述三张极片和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并可以同时带动未夹住极片的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第二夹紧件18处于能够夹住下一张或几张要进行叠片的极片的位置。在下一叠片步骤中,这样便可以通过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夹住下一张或几张极片(本实施方式为夹住3张极片)的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使夹住的下一张或几张极片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并又可以使未夹住极片的第一夹紧件16转动返回至原来位置,从而可以实现连续叠片,提高叠片的速度,进而提高电芯的叠片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叠片装置100包括控制装置60。控制装置60电性连接第一驱动件12。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12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对称设置于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的两侧。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进行圆周运动。
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如图1及图2所示,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x所示)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并能够同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运动轨迹如图1及图2中的虚线y所示)。
在第一夹紧件16位于第二位置b且第二夹紧件18位于第一位置a的条件下,转动的第一转轴14也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运动轨迹如图3中的虚线y所示),并能够同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运动轨迹如图3中的虚线x所示)。在图示中,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
可以理解,第一夹紧件16在第一位置a时能够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这样在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向上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后,第一夹紧件16夹住的上述三张极片和上述第二复合极片312能够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旋转180度即能够完成一次叠片动作)。同时,第二夹紧件18能够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这样,第二夹紧件18在第一位置a时能够夹住后续要叠片的极片。这样,当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向上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后,第二夹紧件18夹住的极片也能够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同时,第一夹紧件16又返回到了第一位置a。这样第一夹紧件16在第一位置a又能够夹住新的极片,以实现连续叠片(通过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进行循环往复叠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如图1所示),并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如图3所示,图3及图4中由页面向外看为逆时针方向)。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并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
在图示示例中,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并能够同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以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以将第一夹紧件16夹紧的极片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在第一夹紧件16位于第二位置b且第二夹紧件18位于第一位置a的条件下,转动的第一转轴14也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以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并能够同时带动夹住极片的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以将第二夹紧件18夹紧的极片折叠于叠片平台20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复合极片31包括连接的第四复合极片314和第五复合极片315。第四复合极片314位于第五复合极片315和第三复合极片313之间。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四极片分别输送至第五复合极片315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后,第二夹紧件18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
在第二夹紧件18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条件下,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以将第四复合极片314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转移并折叠于第四复合极片314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312上后,转动的第一转轴14能够继续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同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第四复合极片314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转移并折叠于第四复合极片314上。这样可以通过同时转动的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进行循环往复叠片。
可以理解,上述的两个第三极片和两个第四极片均可由上述的第二放料机构提供。并且,第二放料机构可以提供多个与上述的第三极片和第四极片相同极性的极片(例如正极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0用于在第二夹紧件18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条件下控制第一驱动件12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以由第二位置b转动至第一位置a,并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a转动至第二位置b,以将第四复合极片314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转移并折叠于第四复合极片314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四驱动件13、第五驱动件15、第二转轴141和第三转轴142。第四驱动件13连接第二转轴141。第二转轴141连接第一转轴14和第一夹紧件16。第五驱动件15连接第三转轴142。第三转轴142连接第一转轴14和第二夹紧件18。第四驱动件13用于驱动第二转轴141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二转轴141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五驱动件15用于驱动第三转轴142转动,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三转轴142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可以理解,第四驱动件13可以包括电机。第五驱动件15可以包括电机。这样,第一夹紧件16可以围绕第二转轴141进行自转以调节第一夹紧件16的方位。第二夹紧件18可以围绕第三转轴142进行自转以调节第二夹紧件18的方位。
可以理解,第二转轴141和第三转轴142均可以为花键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0电性连接第四驱动件13及第五驱动件15。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四驱动件13驱动第二转轴141转动,并用于控制第五驱动件15驱动第三转轴142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的过程中,转动的第三转轴142能够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三转轴142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二夹紧件18可以围绕第三转轴142进行自转以调节第二夹紧件18的方位,以便于第二夹紧件18的下一步操作(例如夹住待叠片的极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将第四复合极片314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转移并折叠于第四复合极片314上的过程中,转动的第二转轴141能够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二转轴141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夹紧件16可以围绕第二转轴141进行自转以调节第一夹紧件16的方位,以便于第一夹紧件16的下一步操作(例如夹住待叠片的极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0电性连接第四驱动件13和第五驱动件15。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由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由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转动的条件下,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五驱动件15驱动第三转轴142转动,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三转轴142的中心线转动。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由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的中心线由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转动的条件下,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四驱动件13驱动第二转轴141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二转轴141的中心线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一传动装置17和第二传动装置19。第一传动装置17包括第一转动轮171、第二转动轮172和第一轮带173。第一轮带173套设于第一转动轮171和第二转动轮172上。第一转动轮171套设于第四驱动件13的输出轴。第二转动轮172套设于第二转轴141。第二传动装置19包括第三转动轮191、第四转动轮192和第二轮带193。第二轮带193套设于第三转动轮191和第四转动轮192上。第三转动轮191套设于第五驱动件15的输出轴。第四转动轮192套设于第三转轴142。
第四驱动件13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轮171转动,以通过第一轮带173带动第二转动轮172转动,以带动第二转轴141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二转轴141的中心线转动。第五驱动件15用于驱动第三转动轮191转动,以通过第二轮带193带动第四转动轮192转动,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三转轴142的中心线转动。这样,传动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并且能够提高驱动件传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四驱动件13驱动第一转动轮171转动,并用于控制第五驱动件15驱动第三转动轮191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第六驱动件151和第七驱动件152。第六驱动件151连接第二转轴141。第七驱动件152连接第三转轴142。第六驱动件151用于驱动第二转轴141沿第二转轴141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沿第二转轴141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即来回进退)。第七驱动件152用于驱动第三转轴142沿第三转轴14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即来回进退),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沿第三转轴14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可以理解,上述的驱动件可以包括电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第一夹紧件16夹住待叠片的极片(例如上述的两个第三极片)时,控制装置60能够用于控制第六驱动件151驱动第二转轴141运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伸出至能够夹住待叠片的极片的位置。在第一夹紧件16夹住待叠片的极片的条件下,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七驱动件152驱动第三转轴142运动,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沿第三转轴142的长度方向运动,以向远离叠片平台20方向退至一定位置。这样能避免第二夹紧件18干扰叠片。
在需要第二夹紧件18夹住待叠片的极片(例如上述的两个第四极片)时,控制装置60能够用于控制第七驱动件152驱动第三转轴142运动,以带动第二夹紧件18伸出至能够夹住待叠片的极片的位置。在第二夹紧件18夹住待叠片的极片的条件下,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六驱动件151驱动第二转轴141运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沿第二转轴141的长度方向运动,以向远离叠片平台20方向退至一定位置。这样能避免第一夹紧件16干扰叠片。
在下下次叠片中,在需要第一夹紧件16夹住待叠片的极片时,控制装置60又能够控制第六驱动件151驱动第二转轴141运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伸出至能够夹住待叠片的极片的位置。这样便可以通过旋转的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进行交替叠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机构10包括连接架101。第一转轴14连接连接架101和第一驱动件12。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对称设置于连接架101的两侧。第一驱动件12用于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连接架101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转动。
在图示例子中,叠片装置100包括设置于叠片平台20一侧的架体。第一驱动件12安装于架体。连接架101固定安装于第一转轴14。连接架101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转动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件16包括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相对设置。第一夹紧件16能够在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即,在第一夹紧件16由所述第一夹紧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之间的距离增大。在第一夹紧件16由所述第一打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夹紧状态时,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之间的距离减小。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第一夹紧件16能够通过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夹住极片(例如上述的两个第三极片);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第一夹紧件16能够打开夹住的极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片161和第二夹片162均呈L型。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第一夹紧件16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夹紧件18包括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相对设置。第二夹紧件18能够在第二夹紧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在所述第二夹紧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即,在第二夹紧件18由所述第二夹紧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之间的距离增大。在第二夹紧件18由所述第二打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夹紧状态时,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之间的距离减小。在所述第二夹紧状态下,第二夹紧件18能够通过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夹住极片(例如上述的两个第四极片);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第二夹紧件18能够打开夹住的极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夹片181和第四夹片182均呈L型。
可以理解,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的夹紧状态和打开状态均可以由控制装置60进行控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且同时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的过程中,第一夹紧件16处于所述第一夹紧状态,第二夹紧件18处于所述第二夹紧状态或所述第二打开状态。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且同时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以将第四复合极片314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315转移并折叠于第四复合极片314上的过程中,第二夹紧件18处于所述第二夹紧状态,第一夹紧件16处于所述第一夹紧状态或所述第一打开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叠片装置100包括第二叠片机构70。第一叠片机构10和第二叠片机构70间隔设置。第二叠片机构70包括第三夹紧件71和能够转动的第四转轴72。第三夹紧件71连接所述第四转轴72。第一夹紧件16和第三夹紧件71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一转轴14和第四转轴72间隔设置。第一夹紧件16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一侧。第三夹紧件71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侧。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的条件下,转动的第四转轴72能够同时带动第三夹紧件71围绕第四转轴72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第三夹紧件71的设置能够提高叠片装置100进行叠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夹紧件16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一侧,且第三夹紧件71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侧时,第一夹紧件16和第三夹紧件71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可以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叠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使第三夹紧件71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夹紧件16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且,可将第三夹紧件71设置为与第一夹紧件16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夹紧件71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夹紧件16的结构。另外,可以采用单独的驱动件驱动第四转轴72进行转动,以带动第三夹紧件71围绕第四转轴72转动。
可以理解,第一叠片机构10和第二叠片机构70可以对称地设置于叠片平台20的两侧。可以理解,第二叠片机构70的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叠片机构10的结构。第二叠片机构7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叠片机构10的结构相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条件下,转动的第四转轴72能够同时带动第三夹紧件71围绕第四转轴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叠片机构70包括第八驱动件73和第四夹紧件74。控制装置60电性连接第一驱动件12和第八驱动件73。第八驱动件73连接第四转轴72。第四转轴72连接第三夹紧件71和第四夹紧件74。第三夹紧件71和第四夹紧件74分别位于第四转轴72的两侧。控制装置60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12驱动第一转轴14转动,以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用于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条件下控制第八驱动件73驱动第四转轴72转动,以带动第三夹紧件71和第四夹紧件74同时围绕第四转轴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能够提高叠片的稳定性和叠片效率。
具体地,在转动的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同时围绕第一转轴1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条件下,转动的第四转轴72能够同时带动第三夹紧件71和第四夹紧件74同时围绕第四转轴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转移至叠片平台20上以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
可以理解,第四夹紧件74也可以用于夹紧待叠片的极片。第四夹紧件74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二夹紧件18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叠片装置100包括能够活动的压紧机构80。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80用于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紧机构80包括用于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的压片。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由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由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转动的过程中,压片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在第二复合极片312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折叠于第二复合极片312上后,第一夹紧件16可处于保持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313的状态,以压紧折叠后的极片。这时,可通过控制装置60驱动压片退出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第一复合极片311的位置,并在调节压片的位置后,可驱动压片伸出以压紧折叠后的极片。这时,可通过控制装置60控制第一夹紧件16退出压紧折叠后的极片的位置。
另外,在第一夹紧件16围绕第一转轴14由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转动且第二夹紧件18围绕第一转轴14由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转动的过程中,压片压紧已叠片完成的极片。在第二夹紧件18带动待叠片的极片折叠于叠片平台20后,第二夹紧件18也可继续压紧折叠后的极片。这样后续也同样可以先退出压片,然后调节压片位置后,再使压片压紧完成叠片后的极片,然后再退出第二夹紧件18。
也就是说,在通过第一夹紧件16和第二夹紧件18进行循环往复叠片时,第一夹紧件16还具有压紧折叠后的极片的功能,第二夹紧件18同样还具有压紧折叠后的极片的功能。
公开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而已,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而不应当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当然也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要求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变动等,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叠片装置,用于锂离子电池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叠片平台,在所述叠片平台上进行叠片操作;
放料机构,所述放料机构用于提供多个复合极片,每个所述复合极片包括两个隔膜和位于所述两个隔膜之间的第一极片,所述多个复合极片包括连接的第一复合极片、第二复合极片和第三复合极片,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位于所述第一复合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之间,所述第一复合极片设置于所述叠片平台上,所述第一复合极片上设置有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位于所述叠片平台的一侧;
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三极片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三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第一叠片机构,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能够活动的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件运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件和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送料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送料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上方的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送料件运动以将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极片输送至所述第三复合极片的下方的第二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的两侧,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进行圆周运动;
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第一夹紧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夹紧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也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转动180度以由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复合极片包括连接的第四复合极片和第五复合极片,所述第四复合极片位于所述第五复合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之间,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两个第四极片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五复合极片的上方和下方,每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极片的极性相反;
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且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后,所述第二夹紧件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所述第五复合极片;
在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四极片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一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并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180度,以将所述第四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三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四极片和所述第五复合极片转移并折叠于所述第四复合极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四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五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夹紧件;
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二转轴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且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的过程中,转动的所述第三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三转轴的中心线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六驱动件和第七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七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三转轴;
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轴沿所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夹紧件沿所述第三转轴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包括第二叠片机构,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和所述第二叠片机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叠片机构包括第三夹紧件和能够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三夹紧件连接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三夹紧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一侧,所述第三夹紧件用于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的另一侧;
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条件下,转动的所述第四转轴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三夹紧件围绕所述第四转轴转动,以将所述第二复合极片折叠于所述第二极片上,并将夹紧的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转移至所述叠片平台上以折叠于所述第二复合极片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机构包括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
所述叠片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叠片机构包括第八驱动件和第四夹紧件,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连接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连接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转轴的两侧;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条件下控制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三夹紧件和所述第四夹紧件同时围绕所述第四转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装置包括能够活动的压紧机构,在所述第一夹紧件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第二极片和所述第一复合极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紧件能够在第一夹紧状态和第一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第一夹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夹紧件能够同时夹住两个所述第三极片,以夹紧两个所述第三极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极片。
CN202120069075.0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叠片装置 Active CN214588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9075.0U CN21458894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叠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9075.0U CN21458894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叠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8940U true CN21458894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9075.0U Active CN21458894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叠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8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0479B (zh) 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堆制造系统及方法
WO2021022655A1 (zh) 一种双叠片台叠片设备及其叠片方法
KR100388650B1 (ko) 자동화된 리튬 2차전지 제조 시스템용 팩킹장치
US20140237808A1 (en) Stacked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6299487A (zh) 一种锂离子叠片电池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301350B (zh) 一种锂电池叠片装置
CN111048844B (zh) 锂电池高速叠片方法
CN111584922B (zh) 铁路电池电芯模组自动生产设备
CN214588940U (zh) 一种叠片装置
CN210489747U (zh) 一种双叠片台叠片设备
CN113517465A (zh) 叠片设备、电芯及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12615040A (zh) 一种叠片装置及叠片方法
CN214569650U (zh) 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
CN217562635U (zh) 一种锂电池叠芯制造系统
CN216084972U (zh) 叠片设备及电芯
CN214336771U (zh) 一种多工位模叠一体机
CN112744635A (zh) 叠片机构及叠片装置
CN112615060A (zh) 一种叠片电芯的叠片方法
CN212277279U (zh) 一种叠片装置
CN216389498U (zh) 一种叠片装置
CN209571509U (zh) 电池极片传送和叠片设备
KR20200122062A (ko) 이차전지의 셀 스택 및 그 적층 장치 및 방법
CN112952206A (zh) 一种叠片锂电池电芯及叠片设备
KR102401675B1 (ko) 전극 스태킹 장치
CN218849544U (zh) 一种电芯模组的旋转堆叠机构及堆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01, building 1013, building 2, No. 5, Aowei Road, Zhangge community, Fuche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reen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3101, 201, No.14, Dafu Industrial Zone, Kukeng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ENSU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