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8881U - 光伏板 - Google Patents

光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8881U
CN214588881U CN202120352167.XU CN202120352167U CN214588881U CN 214588881 U CN214588881 U CN 214588881U CN 202120352167 U CN202120352167 U CN 202120352167U CN 214588881 U CN214588881 U CN 214588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layer
wafer
conductive
waf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21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y Media Communications Shenz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21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8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8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8881U/zh
Priority to DE202022100326.2U priority patent/DE202022100326U1/de
Priority to JP2022000350U priority patent/JP3237008U/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一种光伏板,该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片、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光伏晶片固定铺设在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之间,光伏晶片具有朝向第二层体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层体设置,其中,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正极且第二面为负极;另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负极且第二面为正极,如此,使得光伏晶片以正负极相互颠倒的方式设置,在制造加工时,利用第一导电部从一侧将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串联,利用第二导电部从另一侧将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二面串联,即可实现光伏晶片的串联,降低加工制造难度。

Description

光伏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利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板的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板是一种能够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为了消除瓶颈效应,光伏板(PV Panel)通常在一个具有多个光伏晶片(PV cell)的光伏板上,所有的光伏晶片都是同一种,并且具有接近相同的效率。但是,因为大多数光伏晶片,要么是P型,要么是N型。这些光伏晶片的受光面都具有相同的极性,要么都是正极,要么都是负极。由于相邻之间的光伏晶片要求串联,当这些光伏晶片的受光面都面向同一个方向时,必须从一个光伏晶片的底面,连接到另一个光伏晶片的顶面,导电结构较为复杂,加工难度高,容易出现虚焊、短路、破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光伏板,以展示一种新的光伏晶片的串联结构。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片、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光伏晶片固定铺设在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之间,所述光伏晶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层体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二层体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正极且第二面为负极;另一部分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负极且第二面为正极,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二面,所述光伏晶片经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串联,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层,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为受光面,以接收射入的太阳光。
一种实施例中,相邻光伏晶片之间所述第一面的极性相反,同时所述相邻光伏晶片之间所述第二面的极性也相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一层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层体朝向所述光伏晶片的一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为附着在所述第一层体上的导电层。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体与所述光伏晶片压紧,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对应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导通。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层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层体朝向所述光伏晶片的一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为附着在所述第二层体上的导电层。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晶片与所述第二层体压紧,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对应光伏晶片的第二面导通。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导电材料,以减少对太阳光的遮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体和光伏晶片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层和/或所述第二层体与光伏晶片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层体、第一导电部、光伏晶片、第二导电部和第二层体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或所述第二粘合层固定连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光伏板,该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光伏晶片固定铺设在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之间,光伏晶片具有朝向第二层体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层体设置,其中,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正极且第二面为负极;另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负极且第二面为正极,如此,使得光伏晶片以正负极相互颠倒的方式设置,在制造加工时,利用第一导电部从一侧将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串联,利用第二导电部从另一侧将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二面串联,即可实现光伏晶片的串联,降低加工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光伏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光伏板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二”、“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板。该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光伏晶片固定铺设在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之间。光伏晶片具有朝向第一层体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第二面朝向第二层体设置。其中,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正极且第二面为负极;另一部分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负极且第二面为正极,如此,使得光伏晶片以正负极相互颠倒的方式设置,例如相邻光伏晶片之间第一面的极性相反,同时相邻光伏晶片之间第二面的极性也相反,即相邻光伏晶片的正负极刚好相反。该相邻是指在串联方向上彼此靠近的两个光伏晶片,该两个光伏晶片将直接导通。而某些光伏晶片在位置上也可能相邻设置,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导通,对于这些光伏晶片来说,其正负极是否颠倒设置不作限定。
第一导电部位于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其能够将不同光伏晶片的第一面相互导通,从而实现不同光伏晶片正负极之间在第一面串联的目的。该第二导电部位于光伏晶片的第二面,其能够将不同光伏晶片的第二面相互导通,从而实现不同光伏晶片正负极之间在第二面串联的目的。
这些光伏晶片经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在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实现串联,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在串联两个光伏晶片时,将导电材料从一个光伏晶片的顶面(或底面)弯折延伸到另一个光伏晶片的底面(或顶面)。本实施例所示结构的加工操作基本在平面上进行,即可完成光伏晶片的串联。例如焊接或粘接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时,加工操作都在一侧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加工制造难度,不仅提高了加工制造效率,还能够提高良品率,避免返工,降低生产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光伏板可能从一侧接收太阳光,也可能两侧均可接收太阳光。因此,该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层,太阳光能够透射过该透光层,从而射入到光伏晶片上。根据透光层的不同,该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为受光面(即接收太阳光的一面),以接收射入的太阳光。例如,当第一层体为透光层时,该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受光面(例如N型光伏晶片和P型光伏晶片)。当第二层体为透光层时,该光伏晶片的第二面为受光面(例如N型光伏晶片和P型光伏晶片)。或者,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均为透光层,第一面和第二面均为受光面(例如双面光伏晶片(bifacial PV cell)),即该光伏板为双面光伏板,其正反两面均可吸收并利用太阳光。
进一步地,该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粘合等方式实现。
以下提供几种更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该图1展示了一种光伏板的分解示意图。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 110、第二层体120、多个光伏晶片130、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
本实施例以第一层体110在上,第二层体120在下的摆放姿态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伏板也能够以其他摆放姿态放置。该多个光伏晶片 130交错排列而成,图中以虚线框围出了光伏晶片130。该光伏晶片130可分为正极朝上(朝向第一层体110)的第一光伏晶片131和负极朝上(朝向第一层体 110)的第二光伏晶片132,即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朝向第一层体110的一侧为第一面。该第一光伏晶片131的负极和第二光伏晶片132的正极朝下(朝向第二层体120),即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朝向第二层体120的一侧为第二面。第一导电部141位于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的第一面,并将对应的第一光伏晶片131的正极和第二光伏晶片 132的负极导通。第二导电部142位于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的第二面,并将对应的第一光伏晶片131的负极和第二光伏晶片132的正极导通,进而实现第一光伏晶片131的负极和第二光伏晶片132的串联。一种实施例中,可挑选效率接近的光伏晶片130做串联。
如图1所示,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光伏晶片130连接。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中至少一个可与对应的第一层体110或第二层体120为一体结构,在设置好导电部以及对应光伏晶片130的位置后,只需将第一层体110或第二层体120与光伏晶片130压紧,即可实现对光伏晶130体的导通,进一步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生产制作效率。
一种实施例中,该一体结构中第一导电部141为附着在第一层体110上的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部142为附着在第二层体120上的导电层。其中,该一体结构可通过但不限于将导电部采用印刷、粘贴、喷射、涂抹的现有工艺制作在对应的第一层体110或第二层体120上。
具体地,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一层体110为一体结构,第一导电部141设于第一层体110朝向光伏晶片130的一面。装配时,第一层体 110与光伏晶片130压紧,使第一导电部141与对应光伏晶片130的第一面导通。
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部142与第二层体120为一体结构,第二导电部 142设于第二层体120朝向光伏晶片130的一面。光伏晶片130与第二层体120 压紧,使第二导电部142与对应光伏晶片130的第二面导通。
或者,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一层体110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二导电部142设于第二层体120朝向光伏晶片130的一面。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光伏板上方代表太阳光的方向,因此光伏晶片130的上表面(即第一面)是受光面。为了实现该目的,一种实施例中,正极朝上的第一光伏晶片131可采用正极为受光面的光伏晶片130(例如N型光伏晶片130),而第二光伏晶片132可采用负极为受光面的光伏晶片130(例如P型光伏晶片130)。另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 132均可以采用双面光伏晶片130,正极朝上的第一光伏晶片131为该双面光伏晶片130的正面或反面,负极朝上的第二光伏晶片132为该双面光伏晶片130 的反面或正面。
当光伏晶片130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为受光面时,与该第一面对应的第一层体110或与该第二面对应的第二层体120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层,以便太阳光能够透射到该受光面上。
当光伏晶片130为双面光伏晶片130时,该第一层体110和第二层体120 均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层,从而从光伏板的两侧都可吸收太阳光。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太阳光的遮挡,一种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设计为透光导电材料(如ITO),太阳光能从这些透光导电材料中透射至受光面上。
例如,当光伏晶片130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为受光面时,与该第一面对应的第一导电部141或与该第二面对应的第二导电部142为透光导电材料。当光伏晶片130为双面光伏晶片130时,与该第一面对应的第一导电部141和与该第二面对应的第二导电部142均为透光导电材料。
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层体110和光伏晶片130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层和/或第二层体120与光伏晶片130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层,第一层体110、第一导电部141、光伏晶片130、第二导电部142和第二层体120通过第一粘合层和/或第二粘合层固定连接。该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所采用的粘合材料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热熔胶、热固化胶或压力胶等。
请参考图1,该实施例中,该光伏板采用第二粘合层152来粘合第一层体 110、光伏晶片130、第一导电部141、第二导电部142和第二层体120。该第二粘合层152设于第二层体120上,光伏晶片130、第二导电部142都被粘合到第二层体120上。第一导电部141焊接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光伏晶片130上。第一层体110再覆盖在光伏晶片130上,然后与第二粘合层152粘合固定。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该图2展示了另一种光伏板的分解示意图。该光伏板包括第一层体110、第二层体120、多个光伏晶片130、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图中以虚线框围出了光伏晶片130
该光伏晶片130分为正极朝上(朝向第一层体110)的第一光伏晶片131和负极朝上(朝向第一层体110)的第二光伏晶片13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该图2所示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均为双面光伏晶片130(即上下两面均受光面),相邻的第一光伏晶片131和第二光伏晶片132 之间只是正负极颠倒设置。在此情况下,该第一层体110和第二层体120均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透光层,从而从光伏板的两侧都可吸收太阳光。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少对太阳光的遮挡,一种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设计为透光导电材料(如ITO),太阳光能从这些透光导电材料中透射至受光面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该实施例中,其设有第一粘合层151和第二粘合层 152,该第一粘合层151用来固定第一导电部141,从而使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一层体110形成一体结构。该第二粘合层152可用来固定连接第二导电部142 以及光伏晶片130等。同时,第一层体110和第二层体120通过第一粘合层151 和第二粘合层152粘合,增强粘合效果。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部141和第二导电部142分别与第一层体110和第二层体120通过粘贴或印刷、喷射、涂抹等其他手段集成在一起,从而可以采用平面加工和层压的手段,简单可靠地在用第一层体110和第二层体120封闭光伏晶片130的层压过程中,一次性地完成所有晶片的连接,简化装配流程,降低生产制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体、第二层体、多个光伏晶片、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所述光伏晶片固定铺设在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之间,所述光伏晶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层体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离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二层体设置,其中,一部分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正极且第二面为负极;另一部分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为负极且第二面为正极,所述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所述第二导电部位于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二面,所述光伏晶片经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串联,所述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层,所述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为受光面,以接收射入的太阳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光伏晶片之间所述第一面的极性相反,同时所述相邻光伏晶片之间所述第二面的极性也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第一层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层体朝向所述光伏晶片的一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为附着在所述第一层体上的导电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体与所述光伏晶片压紧,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对应光伏晶片的第一面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层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层体朝向所述光伏晶片的一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为附着在所述第二层体上的导电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晶片与所述第二层体压紧,使所述第二导电部与对应光伏晶片的第二面导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导电材料,以减少对太阳光的遮挡。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体和光伏晶片之间设有第一粘合层和/或所述第二层体与光伏晶片之间设有第二粘合层,所述第一层体、第一导电部、光伏晶片、第二导电部和第二层体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层和/或所述第二粘合层固定连接。
CN202120352167.XU 2021-02-08 2021-02-08 光伏板 Active CN214588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167.XU CN214588881U (zh) 2021-02-08 2021-02-08 光伏板
DE202022100326.2U DE202022100326U1 (de) 2021-02-08 2022-01-21 Photovoltaikplatte
JP2022000350U JP3237008U (ja) 2021-02-08 2022-02-08 ソーラーパネ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167.XU CN214588881U (zh) 2021-02-08 2021-02-08 光伏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8881U true CN21458888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6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2167.XU Active CN214588881U (zh) 2021-02-08 2021-02-08 光伏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37008U (zh)
CN (1) CN214588881U (zh)
DE (1) DE202022100326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2100326U1 (de) 2022-01-28
JP3237008U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85178U (zh) 太阳能模块和装置、太阳能电池耦合系统和装置
KR101476478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EP2132782B1 (en) A substrate assembly, an assembly process, and an assembly apparatus
WO2016045227A1 (zh)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模块、组件及制备工艺
US2017037321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13410322A (zh) 叠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43704A (zh) 一种指叉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015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6471856A (zh) 一种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光伏组件
CN214753809U (zh)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系统
CN111106194B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116247120A (zh) 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电池组件
CN111640822B (zh) 一种用铜丝做主栅的晶硅电池及其组件的制备方法
CN214588881U (zh) 光伏板
JP650640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718600A (zh) 一种异质结电池及其组件封装结构
CN110649119A (zh) 一种基于晶硅的太阳能发电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2107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820357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US201301226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CN104952958B (zh) 免焊光伏组件与加工方法
JP20141755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44217A (zh) 一维ibc太阳电池互联方法及结构
WO2013080550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97223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