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2673U - 板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板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2673U
CN214582673U CN202120436865.8U CN202120436865U CN214582673U CN 214582673 U CN214582673 U CN 214582673U CN 202120436865 U CN202120436865 U CN 202120436865U CN 214582673 U CN214582673 U CN 214582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essing plat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68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往
向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ntao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tao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tao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tao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68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2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2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2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基座、导杆、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第三压紧板、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及换热片,第一压紧板及导杆设置于基座上,第二压紧板及第三压紧板可沿导杆滑动地设置于导杆上,多个换热片沿导杆的延伸方向逐片设置于第一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之间,第三压紧板设置于第一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之间,以使其中一部分换热片设置于第一压紧板与第三压紧板之间,另一部分换热片设置于第三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之间,第一夹紧装置将换热片及第三压紧板夹紧与第一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之间,第二夹紧装置将部分换热片夹紧于第一压紧板及第三压紧板之间。该板式热交换器能够在维护换热片时减少工作量,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板式热交换器因其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及操作灵活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民用及工业生产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板式热交换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基座91、固定压紧板92、末端活动压紧板93、导杆94、夹紧装置95及多个换热板片96,固定压紧板92及导杆94设置于基座91上,末端活动压紧板93可滑动地设置于导杆94上,夹紧装置95将多个换热板片96夹紧于固定压紧板92及末端活动压紧板93之间。
在上述的结构中,若多个换热板片96中的某一换热板片96需要维护时,就需要将末端活动压紧板93松开,然后进行换热板片96以及其它零部件的维护,但是,该方式会导致所有的换热板片96均被松开,在维护换热板片96或其它零部件后,还需要对所有的板片重新进行组装,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同时还会对换热片的寿命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能够在维护换热片设备时减少工作量,增加组装设备时换热板的稳定性,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减小设备尺寸,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基座、导杆、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第三压紧板、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及多个换热片,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可沿所述导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上,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导杆的延伸方向逐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三压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以使其中一部分所述换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以及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将所述换热片及所述第三压紧板夹紧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将部分所述换热片夹紧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杆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压紧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上,所述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三夹紧装置及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夹紧装置将部分所述换热片夹紧于所述第二压紧板与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及第三压紧板中的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杆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部及下部,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导杆相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容置所述导杆的凹槽、卡口或吊架,在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部的凹槽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的两个凹槽、卡扣或吊架套设于相应的所述导杆上,且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部的所述凹槽、卡口或吊架内所述滚轮支撑于所述基座上部的所述导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均包括两端设置有螺纹的连接柱及螺母,在所述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均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内的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的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将所述第一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进行夹紧,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的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将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进行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孔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的两个侧边上,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供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所述连接柱穿过的所述连接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各所述换热片之间,以及所述换热片与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压紧板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三压紧板均通过一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将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板或其它相邻的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的所述换热片进行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进液口及第一出液口,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及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应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出液口,在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出液口,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一出液口,在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二进液口,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二出液口,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三进液口,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三出液口,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的通孔。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压紧板及第二夹紧装置的设置,能够将多个换热片分成至少两组,当第二压紧板与第三压紧板之间的换热片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松开第一夹紧装置,使得第二压紧板与第三压紧板之间的换热片能够处于自由状体,以进行维护。由于此时第二夹紧装置仍然对第一压紧板与第三压紧板之间的换热片进行夹紧,因此,不需要再对该部分的换热片进行任何操作。这有利于在维护换热片时减少工作量,增加组装板式热交换器时换热片的稳定性,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减小设备尺寸,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板式热交换器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内第三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3内第二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3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内第三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内第二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7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能够在维护换热片时减少工作量,增加组装板式热交换器时换热片的稳定性,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减小设备尺寸,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内第三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3内第二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3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基座10、第一压紧板21、导杆11、第二压紧板22、第三压紧板23、第一夹紧装置31、第二夹紧装置32及多个换热片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板21及导杆11设置于基座10上,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可沿导杆11滑动地设置于导杆11上,多个换热片41沿导杆11的延伸方向逐片设置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二压紧板22之间,第三压紧板23设置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二压紧板22之间,以使其中一部分换热片41设置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三压紧板23之间,另一部分换热片41设置于第三压紧板23与第二压紧板22之间。第一夹紧装置31将换热片41及第三压紧板23夹紧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二压紧板22之间,第二夹紧装置32将部分换热片41夹紧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三压紧板2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压紧板23及第二夹紧装置32的设置,能够将多个换热片41分成至少两组,当第二压紧板22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松开第一夹紧装置31,使得第二压紧板22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处于自由状态,以进行维护。由于此时第二夹紧装置32仍然对第一压紧板21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进行夹紧,因此,不需要再对该部分的换热片41进行任何操作。这有利于在维护设备时减少工作量,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板21及导杆11均可以固定于基座10上,以在所有换热片41被第一夹紧装置31及第二夹紧装置32进行夹紧后,保证整个换热片41不会发生移动。
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杆11固定于基座10上,而第一压紧板21也可以可滑动地设置于导杆11上。以便于对第一压紧板21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或是其它零部件进行维护。此时板式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第三夹紧装置(图未示)以及固定装置(图未示),第三夹紧装置将部分换热片41夹紧于第二压紧板22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固定装置将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于基座10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1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基座10的上部及下部,为了能够使得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在导杆11上滑动,在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与上部及下部的导杆11相应的位置别形成有容置导杆的凹槽221、231,在上部的凹槽221、231内设置有滚轮222、232。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的凹槽221、231套设于导杆11外,且上部的凹槽221、231内的滚轮222、232支撑于上部的导杆11上。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下部的导杆11可以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上部的导杆11在滚轮222、232的配合下,能够使得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在导杆11上滑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凹槽221、231也可以由卡口或吊架等结构来进行替代。
进一步地,第一夹紧装置31及第二夹紧装置32均包括两端设置有螺纹的连接柱311、321及螺母312、322,在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上均形成有连接孔24,第一夹紧装置31内的连接柱311、321穿过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上的连接孔24,螺母312、322设置于连接柱311、321的两端将第一压紧板21及第二压紧板22进行夹紧。而第二夹紧装置32的连接柱311、321穿过第一压紧板21及第三压紧板23上的连接孔24,连接柱311、321两端的螺母312、322抵靠于第一压紧板21及第三压紧板23上。也即,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压紧板22上仅需要开设供第一夹紧装置31的连接柱311、321穿过的连接孔24即可,而第一压紧板21及第三压紧板23上需要开设供第一夹紧装置31及第二夹紧装置32穿过的连接孔24(图4中仅示出了第三压紧板23的连接孔24的情况)。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夹紧装置31及第二夹紧装置32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其连接柱311、321的两端还可以设置有螺母,通过两个螺栓以实现夹紧。或者在连接柱311、321的一头为螺栓,一头为螺母,以实现夹紧。在其它实施例中,其螺母可以直接开在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上,然后通过带有螺纹的连接柱311、321实现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4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的两个侧边上。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固,在第三压紧板23上,供第一夹紧装置31及第二夹紧装置32的连接柱311、321穿过的连接孔24间隔设置。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可以为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在第一压紧板21上开设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进液口421(如图6中A口)及第一出液口422(如图6中B口),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进液口431(如图6中C口)及第二出液口432(如图6中D口)。图6中在各换热片41之间连接的虚线及其箭头代表了第一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而实线及其箭头代表了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换热片41间隔设置,第一换热介质或第二换热介质从第一压紧板21上的第一进液口421或第二进液口431流入后,再从第一压紧板21上的第一出液口422及第二出液口432流出。如图4所示,与之相应地,在第三压紧板23上,设置有与第一进液口421、第二进液口431、第一出液口422及第二出液口432相应的通孔25,以供第三压紧板23及第二压紧板22之间的换热片41内的换热介质流通。如图5所示,此时,第二压紧板22上由于没有换热介质流进或流出,第二压紧板22上可以不设通孔。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密封性能,在各换热片41之间,以及换热片41与第一压紧板21、第二压紧板22及第三压紧板23之间,设置有密封片4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压紧板23只有一个,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压紧板23可以为多个,以使得换热片41可以分割为多个可拆分的区域。与之相应地,每个第三压紧板23均可以通过第二夹紧装置将第三压紧板23与第一压紧板21或相邻的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进行夹紧。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7内第三压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7内第二压紧板2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7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该板式热交换器为多流程板式热交换器。在第一压紧板21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进液口421,以及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出液口432,而在第二压紧板22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进液口431及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出液口422。如图10所示,在各换热片41之间连接的虚线及其箭头代表了第一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而实线及其箭头代表了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动路径。
多流程板式热交换器可以理解为多组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的串联。以第一换热介质为例,与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不同的是,第一换热介质在进入多个换热片41组成的第一组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后,其要流入下一组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内。也即前一组单流程板式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的出液口为下一组单流程板式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的进液口。与之相应地,如图8及图9所示,当第三压紧板23布置在两个相邻的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之间时,其上面仅需要设置两个通孔25,该两个通孔25分别连通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以及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以供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表示了一种开孔的状态,而非具体的位置及数量,开孔的位置与数量与第三压紧板23在整个多流程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所处的位置有关。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中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用型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板式热交换器与前两个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板式热交换器为组合式板式热交换器,其应用于三种换热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其中,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在板式热交换器内的流向与单流程板式热交换器基本相同,均是从同一个压紧板进入,然后再从同一个压紧板流出,而第三换热介质却是从一个压紧板进入,而从另一个压紧板流出。第三换热介质在参与第一换热介质的换热后,然后又与第二换热介质进行换热。
也即,在第一压紧板21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一进液口421,以及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一出液口422,在第二压紧板22上设置有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二进液口431,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二出液口432,与此同时,在第一压紧板21与第二压紧板22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三进液口451,在第一压紧板21与第二压紧板22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三出液口452。
当第三压紧板23设置与供第一换热介质及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板式热交换器板片组之间时,第三压紧板23上仅需要设置连通第三进液口451与第三出液口452之间的一个通孔25即可。
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地,第三压紧板23上开孔的位置与数量与第三压紧板23在整个组合式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所处的位置有关。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压紧板23及第二夹紧装置32的设置,能够将多个换热片41分成至少两组,当第二压紧板22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出现故障需要维护时,可以通过松开第一夹紧装置31,使得第二压紧板22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处于自由状态,以进行维护。由于此时第二夹紧装置32仍然对第一压紧板21与第三压紧板23之间的换热片41进行夹紧,因此,不需要再对该部分的换热片41进行任何操作。这有利于在维护换热片时减少工作量,增加组装板式热交换器时换热片的稳定性,延长换热板片的寿命,减小设备尺寸,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导杆、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第三压紧板、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及多个换热片,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可沿所述导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上,多个所述换热片沿所述导杆的延伸方向逐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三压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以使其中一部分所述换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以及另一部分所述换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将所述换热片及所述第三压紧板夹紧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将部分所述换热片夹紧于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压紧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上,所述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三夹紧装置及固定装置,所述第三夹紧装置将部分所述换热片夹紧于所述第二压紧板与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所述固定装置将所述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及第三压紧板中的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部及下部,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导杆相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容置所述导杆的凹槽、卡口或吊架,在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部的凹槽、卡口或吊架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的两个凹槽、卡口或吊架套设于相应的所述导杆上,且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部的所述凹槽、卡口或吊架内所述滚轮支撑于所述基座上部的所述导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均包括两端设置有螺纹的连接柱及螺母,在所述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均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内的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的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将所述第一压紧板及第二压紧板进行夹紧,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上的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将所述第一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进行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的两个侧边上,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供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的所述连接柱穿过的所述连接孔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换热片之间,以及所述换热片与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及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压紧板为多个,每一所述第三压紧板均通过一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将所述第三压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板或相邻的所述第三压紧板之间的所述换热片进行夹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一进液口及第一出液口,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动的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及所述第二出液口相应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进液口,以及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出液口,在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的第二进液口,以及第一换热介质的第一出液口,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以及连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一进液口,以及供第一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一出液口,在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置有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二进液口,以及供第二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二出液口,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入的第三进液口,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供第三换热介质流出的第三出液口,在所述第三压紧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第三出液口的通孔。
CN202120436865.8U 2021-02-26 2021-02-26 板式热交换器 Active CN214582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865.8U CN214582673U (zh) 2021-02-26 2021-02-26 板式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865.8U CN214582673U (zh) 2021-02-26 2021-02-26 板式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2673U true CN214582673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6865.8U Active CN214582673U (zh) 2021-02-26 2021-02-26 板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2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E522500C2 (sv) Anordning vid en plattvärmeväxlare
CN214582673U (zh) 板式热交换器
DE59405984D1 (de) Wärmetauscher aus mehreren parallel zueinander angeordneten Austauscherrohren
CN21453748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椭圆型翅片管空气冷却器
CN210051186U (zh) 三介质换热器
CN214950781U (zh) 基于密封塞加工用板式换热器
CN214076587U (zh) 一种组合式耐高压串行板式反应器
CN211752813U (zh) 一种用于废硝酸浓缩的浓酸水冷凝器
CN210638106U (zh) 一种四排全回路设计盘管
CN209689442U (zh) 一种耐候高效板式换热器
CN209445856U (zh) 适用于隔压站恶劣工况下的超大口径型板式换热器
JPH06185333A (ja) オイルクーラ装置
CN217005453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21649279U (zh) 一种组装加工方便的钎焊式换热器
CN210802153U (zh) 三介质板式换热器
CN214010035U (zh) 一种并联热交换热器
CN205245856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航天飞行器用换热器
CN213396678U (zh) 一种热源换热板
CN221684660U (zh) 一种供暖换热器
CN221363464U (zh) 一种焊接工装
CN220083780U (zh) 冷热交换装置
CN21005120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2962952U (zh) 高效多流程板式热交换器
CN218469638U (zh) 一种大通道换热元件及烟气换热器
CN214384465U (zh) 承压支撑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