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1476U -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1476U
CN214581476U CN202120160959.7U CN202120160959U CN214581476U CN 214581476 U CN214581476 U CN 214581476U CN 202120160959 U CN202120160959 U CN 202120160959U CN 214581476 U CN214581476 U CN 214581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base
frequency conversion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609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玉哲
王定远
侯庆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609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1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1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1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器,包括:基座;吹胀板,至少具有能够相互传导热量的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吸热面与所述基座导热连接;折叠翅片,与所述吹胀板的散热面导热连接。基座与变频模块导热连接,基座接受变频模块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吹胀板的吸热面接受热量,吹胀板内的传热工质受热相变,并将吸热面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面,热量经散热面传递至折叠翅片,并通过折叠翅片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和散热效率,实现了散热器在高温工况下对变频模块的高效散热目的,保障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

Description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变频功率器件是变频空调器中的重要元器件,压缩机频率越高,变频功率器件发热量越多。另外,由于变频功率器件设计紧凑,使得工作过程中的变频功率器件的热流和功率密度不断增加。因此,变频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严重影响空调器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性能和可靠性。
对于多联机空调,变频功率器件主要采用可控硅模块,简称变频模块。目前,通常采用风冷铝翅片散热或采用压缩机冷媒板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降温。但是,在高环温工况下,由于变频模块的高热流密度和大功率无法采用铝翅片散热器有效散热,导致变频模块的温度急剧升高,容易造成压缩机降频甚至变频模块被损坏烧毁的问题。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散热器在高温制冷工况时对变频模块的散热能力不足,导致空调器大幅度降频,引发高温天环境制冷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以解决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基座;吹胀板,至少具有能够相互传导热量的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吸热面与所述基座导热连接;折叠翅片,与所述吹胀板的散热面导热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胀板构造有传热回路,所述传热回路至少流经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散热面,所述传热回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胀板还包括传热工质灌注口,所述传热工质灌注口可通断地与所述传热回路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灌注口为扁平状,且扁平平面与所述折叠翅片的至少一翅片所在平面相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胀板设置有用于构造所述传热回路的多个分散的轧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胀板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排轧点和第二排轧点,所述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所述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面为设置有所述传热回路的凸面,和/或,所述吸热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变频模块和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外机顶部的风机,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基座与所述变频模块导热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折叠翅片中的翅片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基座与变频模块导热连接,基座接受变频模块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吹胀板的吸热面接受热量,吹胀板内的传热工质受热相变,并将吸热面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面,热量经散热面传递至折叠翅片,并通过折叠翅片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和散热效率,实现了散热器在高温工况下对变频模块的高效散热目的,保障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基座;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20:吹胀板;201:散热面;202:传热回路;203:传热工质灌注口;204:轧点;205:避让部;206:安装孔;30:折叠翅片;40:风机;50:变频模块;100:进风口;20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基座10、吹胀板20和折叠翅片30,吹胀板20至少具有能够相互传导热量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吸热面与基座10导热连接;折叠翅片30与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导热连接。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基座10与变频模块导热连接,基座10接受变频模块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20,吹胀板20的吸热面接受热量,吹胀板20内的传热工质受热相变,并将吸热面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面201,热量经散热面201传递至折叠翅片30,并通过折叠翅片30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和散热效率,实现了散热器在高温工况下对变频模块的高效散热目的,保障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基座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其中,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与变频模块导热连接,第二表面102与吹胀板20的吸热面导热连接。
吹胀板20可与基座10焊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吹胀板20与基座10之间的连接固定,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基座10与吹胀板20的贴合程度,从而提高基座10与吹胀板2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以便吹胀板20散热面201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基座10。可选地,吹胀板20与基座10之间通过涂覆导热硅胶粘接。可选地,吹胀板20与基座10之间还可设置导热片,以提高吹胀板20与基座1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可选地,基座10可采用铝制材料制成。提高了与吹胀板20的导热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对变频模块的散热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基座10具有一定的厚度,这样,能够接受变频模块传递的热量并进行蓄热,热量经基座10传递至吹胀板20进行降温,进而使得吹胀板20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降温。可选地,吹胀板20的吸热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2的面积。这样,能够使得基座10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吹胀板20吸热面,提高基座10与吹胀板20的导热效率。
通过折叠翅片30可将基座10传递的热量快速分散,有助于扩大散热器的散热面201积,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吹胀板20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可相对设置。其中,吹胀板20的吸热面与基座10导热连接,接受来自基座10蓄存的热量,通过吹胀板20内部的传热工质,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面201,散热面201与折叠翅片30导热连接,通过折叠翅片30对吹胀板20进行散热。
可选地,吹胀板20构造有传热回路202,传热回路202至少流经吸热面和散热面201,传热回路202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吹胀板20的传热回路202内抽真空并灌注传热工质,一体成型的吹胀板20焊接点少,降低了传热工质泄露的风险,降低了散热器的成本,且在散热器或空调室外机的包装、运输、工作过程中,提高了散热器可靠性。
可选地,传热工质可以为可进行相变的传热工质,如可以为可在气态与液态之间进行相变的传热工质。吸热面的液态工质接受基座10的热量,受热,温度升高后,变为气态,扩散至散热面201,气态工质在散热面201与折叠翅片30通过热交换进行散热,温度降低后,变为液态,进行下一散热循环。可选地,传热工质为冷媒。
此处“传热回路202至少流经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可以理解为:吹胀板20的吸热面构造有传热回路202,或,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构造有传热回路202,或,吹胀板20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均构造有相互连通的传热回路202。
在吹胀板20的吸热面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情况下,吹胀板20的吸热面为凸面。此处“吹胀板20的吸热面为凸面”可以理解为:吸热面中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区域凸出于吸热面中未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区域,吸热面凹凸不平。在吹胀板20与基座10导热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吹胀板20吸热面内传热回路202填充的传热工质能够加快吹胀板20与基座10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对基座10的散热效率。其中,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未构造有传热回路202,散热面201为平面。
在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情况下,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为凸面。此处“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为凸面”可以理解为:散热面201中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区域凸出于散热面201中未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区域,散热面201凹凸不平。在吹胀板20与折叠翅片30导热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吹胀板20散热面201内传热回路202填充的传热工质能够加快吹胀板20与折叠翅片30的热传递效率。其中,吹胀板20的吸热面未构造有传热回路202,吸热面为平面。
在吹胀板20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均构造有相互连通的传热回路202的情况下,吹胀板20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均为凸面。在吹胀板20与基座10导热连接的情况下,吹胀板20的吸热面内的传热工质接受基座10传递的热量,并通过传热工质受热相变,热量传递至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然后将热量依次传递至折叠翅片30进行散热降温。
可选地,吹胀板20还包括传热工质灌注口203,传热工质灌注口203可通断地与传热回路202相连通。
通过传热工质灌注口203不仅可以对传热回路202进行抽真空处理,而且还可以向传热回路202灌注传热工质。
在散热面201构造有传热回路202的情况下,传热工质灌注口203所在的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为平面或凸面,其中,传热工质灌注口203所在的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低于传热回路202所在的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
可选地,传热工质灌注口203为扁平状,且扁平平面与折叠翅片30的至少一翅片所在平面相平行。
通过传热工质灌注口203为扁平状,传热工质灌注口203的流通面积小于传热回路202中最小的流通面积,有助于避免传热回路202内的传热工质从传热工质灌注口203渗出。
扁平平面与折叠翅片30的至少一翅片所在平面相平行。这样,散热器在安装的情况下,翅片竖向设置,传热工质灌注口203位于吹胀板20的侧部,能够降低因液态的传热工质积存在吹胀板20底部以及气态的传热工质积存在吹胀板20顶部而增加泄露的风险。
可选地,吹胀板20设置有用于构造传热回路202的多个分散的轧点204。
相邻轧点204之间构成微流路,多个微流路相互连通构造出传热回路202。多个微流路不仅增大了传热工质的流动路径,而且还为传热工质提供了多个流动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传热工质经微流路的引导,在传热回路202内循环流动,直至受热相变,有利于使液态的传热工质流向基座10对应的变频模块发热量较高的区域,提高了对基座10及变频模块发热量较高区域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对基座10及变频模块整体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吹胀板20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排轧点和第二排轧点,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
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有利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引流,防止吹胀板20局部的微流路过少,降低热传递效率,造成局部过热。液态的传热工质在轧点与轧点之间的微流路的引流下,不断向四周分散,进行热交换,直至汽化变为气态的传热工质。
可选地,第一排轧点中的多个轧点间隔均匀设置。第二排轧点中的多个轧点间隔均匀设置。这样,有利于传热工质的流动,且利于传热工质分布均匀,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局部过热现象,降低变频模块的温度,提高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对轧点组中的轧点的个数和排数不作限定。如轧点组包括M排轧点,任一一排轧点包括N个轧点,其中,M大于2,N大于2。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轧点204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轧点204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选地,散热面201为设置有传热回路202的凸面,和/或,吸热面为平面。
在散热面201为设置有传热回路202的凸面的情况下,折叠翅片30与散热面201导热连接,其中,折叠翅片30与散热面201焊接或通过导热硅胶粘接的情况下,焊剂或者导热硅胶填充于散热面201未设置有传热回路202的区域。这样,散热面201为凸面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扩大散热面201的散热面201积,而且还能够提高散热面201与折叠翅片30的实际的热传递面积,进而提高了吹胀板20的热传递效率以及对变频模块的散热效率。
在吸热面为平面的情况下,吹胀板20的吸热面与基座10导热连接,有助于提高吹胀板20与变频模块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折叠翅片30中的至少部分翅片垂直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2。
通过折叠翅片30中的翅片垂直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2,有助于扩大散热器的散热面201积,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热量经基座10传递至吹胀板20,基座10边蓄热边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20及折叠翅片30,气流流经折叠翅片30进行风冷散热,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折叠翅片30焊接于吹胀板20上。这样,有利于提高折叠翅片30与吹胀板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折叠翅片30在风冷散热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选地,折叠翅片30通过导热硅胶粘接于吹胀板20上。这样,有助于提高折叠翅片30与吹胀板2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传热回路203构造有避让部205,避让部205设有用于连接的安装孔206。
通过传热回路203构造出的避让部205,在吹胀板20与变频模块通过紧固件连接或吹胀板20与基座10通过紧固件连接的情况下,紧固件安装于避让部205的安装孔206。这样,有利于防止紧固件穿透传热回路,紧固件与吹胀板的连接处出现泄漏。
可选地,安装孔206可为通孔,也可为盲孔。其中,通孔或盲孔均可设置螺纹,以便与带有螺纹的紧固件螺纹连接。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基座10、吹胀板20和折叠翅片30,吹胀板20至少具有能够相互传导热量的吸热面和散热面201,吸热面与基座10导热连接;折叠翅片30与吹胀板20的散热面201导热连接。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散热器对变频模块50进行热交换,变频模块50产生的热量依次经基座10、吹胀板20传递至折叠翅片30,通过折叠翅片30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基座10与变频模块50导热连接,基座10接受变频模块50传递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吹胀板20,吹胀板20的吸热面接受热量,吹胀板20内的传热工质受热相变,并将吸热面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面201,热量经散热面201传递至折叠翅片30,并通过折叠翅片30进行散热降温,提高了散热器整体的均温性和散热效率,实现了散热器在高温工况下对变频模块50的高效散热目的,保障空调在高温工况下的制冷效果。结合图4所示,其中,图4展示了散热器在空调室外机的安装状态。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吹胀板20竖向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变频模块50和设置于空调室外机顶部的风机40,其中,散热器的基座10与变频模块50导热连接。
变频模块50竖向安装。其中,基座10的第一表面101与变频模块50导热连接,吹胀板20的吸热面与基座10的第二表面102导热连接。散热器与变频模块50导热连接,且位于风机40的进风侧,变频模块50传递热量至基座10,基座10与吹胀板20进行热交换,变频模块50的热量经基座10和吹胀板20传递至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折叠翅片30位于风机40的进风风路中,气流作用于折叠翅片30,对折叠翅片30进行风冷散热,气流将折叠翅片30携带的热量吹离散热器,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了散热器对变频模块50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空调室外机包括位于顶部的出风口200和周向设置的进风口100。在实际应用中,空调室外机的顶部出风,周向进风。结合图4所示,进风口100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的侧壁,气流在风机40的抽吸作用下,从空调室外机的侧部进入,然后向上流动,经风机40后从出风口200排出。其中,进风口100的进风方向与出风口200的出风方向相交叉或垂直。
竖向安装的变频模块50位于风机40的进风侧。与变频模块50导热连接的散热器位于风机40的进风侧且位于风机40的进风风路中。气流流经变频模块50和散热器,不仅能够对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进行风冷散热,还能够将变频模块50工作发热产生的部分热量吹离变频模块50,起到对变频模块50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
可选地,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中的翅片与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
空调室外机的进气气流由折叠翅片30的相邻翅片的间隙的底部进入,流经翅片表面后从间隙的顶部流出,将热量吹离折叠翅片30,对折叠翅片30中的翅片进行风冷降温。通过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中的翅片与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即翅片与风机40所在平面垂直,这样,气流在风机40的作用下,流经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并与折叠翅片30中每一翅片的表面进行充分接触,提高了折叠翅片30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散热器的折叠翅片30位于风机40的正下方。这样,能够提高气流对折叠翅片30的风冷散热效果,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散热器对变频模块50的散热效果。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吹胀板,至少具有能够相互传导热量的吸热面和散热面,所述吸热面与所述基座导热连接;
折叠翅片,与所述吹胀板的散热面导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胀板构造有传热回路,所述传热回路至少流经所述吸热面和所述散热面,所述传热回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胀板还包括传热工质灌注口,所述传热工质灌注口可通断地与所述传热回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工质灌注口为扁平状,且扁平平面与所述折叠翅片的至少一翅片所在平面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胀板设置有用于构造所述传热回路的多个分散的轧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胀板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排轧点和第二排轧点,所述第一排轧点中的轧点与所述第二排轧点中的轧点交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面为设置有所述传热回路的凸面,和/或,所述吸热面为平面。
8.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外机顶部的风机,和,变频模块;
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基座与所述变频模块导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折叠翅片中的翅片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顶部垂直。
CN202120160959.7U 2021-01-21 2021-01-21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4581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0959.7U CN214581476U (zh) 2021-01-21 2021-01-21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0959.7U CN214581476U (zh) 2021-01-21 2021-01-21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1476U true CN21458147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7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60959.7U Active CN214581476U (zh) 2021-01-21 2021-01-21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1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66272U (zh) 换热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CN111895519B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895521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351147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4581475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725857U (zh) 空调器及其板翅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1457781U (zh) 一种风冷板式相变散热器
CN214891554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4581476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351146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0671750A (zh) 空调器及其相变散热控制盒
CN111649395A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4581477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4627775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4627774U (zh) 空调装置以及电控盒
CN21001448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1457823U (zh) 空调器及其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6557429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001448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4001572A (zh) 一种散热器
CN210014474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64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11578391A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4891556U (zh) 散热组件、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213931207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