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8818U - 一种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8818U
CN214568818U CN202023083963.2U CN202023083963U CN214568818U CN 214568818 U CN214568818 U CN 214568818U CN 202023083963 U CN202023083963 U CN 202023083963U CN 214568818 U CN214568818 U CN 214568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ransfer
roller
contact senso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39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建中
张文忠
杨汉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ouhang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ouh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ouha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ouha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39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8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8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8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水线,包括: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与第一运输线平行设置,并且第二运输线与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通行过道;测试线,设置于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卸料工位旁,并且测试线与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移载设备,可在间隔空间和第二运输线之间做往复运动,并且当移载设备位于间隔空间时,移载设备可将第一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测试线,当移载设备位于第二运输线的第二卸料工位旁时,移载设备可将第二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测试线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和移载设备连接。该流水线面积利用率高,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通行所需路程。

Description

一种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水线。
背景技术
在许多机械制造领域,需要将产品放入加工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后期处理。例如,在逆变器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各零件经由装配工序装配完毕后,需在规定时间内运输至测试工位进行产品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目前,大多数测试车间中采用的流水线周转待测逆变器成品方案如图1所示,在产品测试线的卸料工位设置移载运输线,用于分别移载来自第一运输线以及来自第二运输流水线的成品逆变器。由于第二运输流水线与第一流水线并排设置,移载运输线还需具备移载来自不同方向的待测逆变器成品的功能。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待测逆变器成品周转方案中的移载运输线,将测试线、第一运输线及第二运输线所围合成的区域分隔开来,增加了整条流水线的占用车间面积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通行所需路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流水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移载运输线设置在自动测试线与第一运输线之间,所造成的整条流水线占用车间面积大以及工作人员的通行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水线,包括:第一运输线;第二运输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运输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通行过道;测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卸料工位旁,并且所述测试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移载设备,可在所述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运输线之间做往复运动,并且当所述移载设备位于所述间隔空间时,所述移载设备可将所述第一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所述测试线,当所述移载设备位于所述第二运输线的第二卸料工位旁时,所述移载设备可将所述第二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所述测试线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运输线、所述第二运输线和所述移载设备连接。
可选的,所述移载设备包括车体、滚轮、驱动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滚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移载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移载机构用于移载物料;所述驱动机构和移载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移载槽;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移载皮带和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移载槽内,并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移载槽的两端,所述移载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动装置为电机。
可选的,所述移载设备还包括防撞围板和弹性件,所述防撞围板套设于所述车体,并且所述防撞围板可相对于所述车体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防撞围板。
可选的,所述移载设备还包括防撞传感器,所述防撞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四个侧面上,并且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均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防撞围板之间;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流水线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间隔空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运输线旁,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导轨,并且所述滚轮可沿所述导轨移动。
可选的,所述流水线还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一端部,当所述滚轮移动至所述导轨的一端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轨的另一端部,当所述滚轮移动至所述导轨的另一端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接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流水线还包括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指示装置输出第一指示信号,以及,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指示装置输出第二指示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号与第二指示信号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指示装置为LED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流水线,将现有的移载运输线替换为可在第一运输线与第二运输线之间往复运动的移载设备,当待测逆变器到达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卸料工位,移载设备在控制器的调度下将待测逆变器成品移载至测试线,当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第二运输线的第二卸料工位,移载设备在控制器的调度下将待测逆变器成品移载至测试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车间面积利用率高,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通行所需路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流水线周转待测逆变器成品方案;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流水线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流水线的运载设备的结构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流水线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2至图4,流水线01包括第一运输线10、第二运输线20、测试线30、移载设备40及控制器(未示出)。第一运输线10;第二运输线20,与所述第一运输线10平行设置,并且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10之间具有通行过道;测试线30,设置于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卸料工位,并且测试线30与第一运输线10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移载设备 40,可在间隔空间和第二运输线20之间做往复运动,并且当移载设备 40位于间隔空间时,移载设备40可将第一运输线10上传输的待测逆变器移载至测试线30,当移载设备40位于第二运输线20的第二卸料工位时,移载设备40可将第二运输线20上传输的待测逆变器移载至测试线 30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运输线10、第二运输线20和移载设备40 连接。将现有的移载运输线替换为可在第一运输线10与第二运输线20 之间往复运动的移载设备40,既提高了整个车间的面积利用率,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通行所需路程。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物料以待测逆变器成品或组装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物料还可以是待测逆变器成品或组装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以外的任何物体。
对于上述的第一运输线10,第一运输线10沿其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第一运输线10的一端为第一放料工位,第一放料工位用于将待测逆变器成品或者组装成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输送至第一运输线 10上,在第一运输线10上的待测逆变器成品或者组装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经过工作人员的组装或初步检测,经由第一运输线10的传输带运输,输送至第一运输线10的另一端,第一运输线10的另一端为第一卸料工位,第一卸料工位用于将组装完毕的或检测完毕的待测逆变器成品输送至下一工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运输线10为流水线。
对于上述的第二运输线20,第二运输线20的一端为第二放料工位,第二运输线20的另一端为第二卸料工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的结构与功能相似,具体的结构与功能请详见第一运输线的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10平行设置是指,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10的待测逆变器成品或者组装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的投放料位置均相同,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10以平行于地面作为参考,第二运输线20的第二放料工位与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放料工位处于同一水平线,该水平线平行于地面。或者,第二运输线20与第一运输线10的待测逆变器成品或者组装待测逆变器的所需零部件的投放料位置不同,第二运输线20 的第二放料工位与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放料工位可处于不同水平线上。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第二运输线20的第一卸料工位可与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卸料工位处于同一水平线,或者第二运输线20的第二卸料工位可与第二运输线20的第二卸料工位可处于不同水平线上。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仅限定第一运输线10与第二运输线20的相对位置。
对于上述的测试线30,测试线30的一端为第三放料工位,测试线 30的另一端为第三卸料工位,组装完毕的或检测完毕的待测逆变器成品经由移载设备40移载至第三放料工位,工作人员对该待测逆变器成品作进一步检测,检测完毕后的待测逆变器成品由测试线30的传送带传送至第三卸料工位,至此完成待测逆变器成品的测试工序。
对于上述的移载设备40,移载设备40包括车体410、滚轮420、驱动机构430和移载机构440。滚轮420安装于车体410的底部,驱动机构430和移载机构440安装于车体410,驱动机构430与滚轮420连接,驱动机构430用于驱动滚轮420转动,移载机构440用移载待测逆变器成品,驱动机构430和移载机构440均与控制器连接,车体410的顶部设有移载槽40a,移载槽40a用于供待测逆变器成品放置。具体的,移载机构440包括第一转动轴4410、第二转动轴4420、移载皮带4430和转动装置4440,第一转动轴4410和第二转动轴4420转动安装于移载槽 40a内,并且第一转动轴4410和第二转动轴4420分别位于移栽槽的两端,移载皮带4430套设于第一转动轴4410和第二转动轴4420,转动装置4440与第一转动轴4410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动轴441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装置4440为电机,当然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装置4440还可以是电机以外的具有传动控制功能的动力机构,例如,转动装置4440为气缸,另外,上述的驱动机构430可为电机,也可为其他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
对于上述的控制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于移载设备40,控制器分别与转动装置4440和驱动机构430电连接,当待测逆变器成品传送至第一卸料工位或第二卸料工位,控制器向驱动机构430 发送指令,驱动滚轮420转动,以使移载设备40移动至第一卸料工位或第二卸料工位旁,处于第一卸料工位或第二卸料工位上的待测逆变器成品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将待测逆变器成品转移至移载皮带4430上,当待测逆变器成品放置于移载皮带4430上,控制器再次向驱动机构430 发送指令,驱动滚轮420转动,以使移载设备40移动至测试线30的第三放料工位旁,与此同时,控制器向转动装置4440发送指令,转动装置4440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以使移载皮带4430带动待测逆变器成品移动至第三放料工位上。
需要说明的是,流水线01的数量为两条,而移载设备40数量为一个,若移载设备40实现在两条流水线01之间往复运动,需两条流水线 01的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各自的卸料工位的时间不相同,并且两条流水线01的待测逆变器成品的间隔时间等于移载设备40从其中一流水线01 达到另一流水线01所需的时间。
另外,控制器还可采用另一工作模式,即控制器可在驱动滚轮420 转动的同时,向转动装置发送指令,移载设备40在到达第三放料工位旁,移载皮带4430将待测逆变器成品转移至第三放料工位旁,进而提高流水线01的运载效率。
此外,控制器与第一运输线10和第二运输线20可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由于工作人员在第一放料工位与第二放料工位的投放时间不一,即第一放料工位与第二放料工位上的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各自的卸料工位的时间不一,控制器通过收集有关信息,进而减少两条流水线01 的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各自的放料工位的间隔时间小于移载设备40从其中一条流水线到达另一流水线所需的时间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降低移载设备40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冲击而损坏的风险,移载设备40还包括防撞围板450和弹性件460。防撞围板450套设于车体410,并且防撞围板450可相对于车体410运动,弹性件46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车体410和防撞围板45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减少移载设备40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人员经过间隔空间而被绊倒的情况发生,移载设备40还包括防撞传感器470。防撞传感器47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防撞传感器470安装于车体410的四个侧面上,并且四个防撞传感器470均位于车体410和防撞围板450 之间,四个防撞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流水线01的工作效率,流水线01还包括导轨50,导轨50的一端延伸至间隔空间,另一端延伸至测试线30的前方,滚轮420收容于导轨50,并且滚轮420可沿导轨50移动。
进一步的,流水线01还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60和第二接触传感器 70。第一接触传感器60安装于导轨50的一端部,当滚轮420移动至导轨50的一端部,滚轮420抵接第一接触传感器60,第二接触传感器70 安装于导轨50的另一端部,当滚轮420移动至导轨50的另一端部,滚轮420抵接第二接触传感器70,第一接触传感器60与第二接触传感器 70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在导轨5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接触传感器 60与第二接触传感器60,移载设备40运动至第一运输线10的第一卸料工位即停止运动,移载设备40运动至第二运输线20的第二卸料工位即停止运动。
更进一步的,流水线01还包括指示装置80。指示装置80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滚轮420抵接第一接触传感器60时,控制指示装置80输出第一指示信号,以及,在滚轮420抵接第二接触传感器70时,控制指示装置80输出第二指示信号,其中,第一指示信号与第二指示信号不相同。例如,指示装置80为显示不同反射颜色的LED灯,在滚轮420抵接第一接触传感器60时,控制器控制LED灯反射红色,作为第一指示信号,在滚轮420抵接第一接触传感器70时,控制器控制LED 灯反射绿色,作为第二指示信号。当然了,指示装置80也可以为除LED 灯外其他具有指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流水线,将现有的移载运输线替换为可在第一运输线与第二运输线之间往复运动的移载设备,当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卸料工位,移载设备在控制器的调度下将待测逆变器移载至测试线,当待测逆变器成品到达第二运输线的第二卸料工位,移载设备在控制器的调度下将待测逆变器成品移载至测试线,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车间面积利用率高,并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通行所需路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运输线;
第二运输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运输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通行过道;
测试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的第一卸料工位旁,并且所述测试线与所述第一运输线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移载设备,可在所述间隔空间和所述第二运输线之间做往复运动,并且当所述移载设备位于所述间隔空间时,所述移载设备可将所述第一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所述测试线,当所述移载设备位于所述第二运输线的第二卸料工位旁时,所述移载设备可将所述第二运输线上传输的物料移载至所述测试线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运输线、所述第二运输线和所述移载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设备包括车体、滚轮、驱动机构和移载机构;
所述滚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移载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滚轮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转动,所述移载机构用于移载物料;
所述驱动机构和移载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移载槽;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移载皮带和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移载槽内,并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分别位于所述移载槽的两端,所述移载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
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为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设备还包括防撞围板和弹性件;
所述防撞围板套设于所述车体,并且所述防撞围板可相对于所述车体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防撞围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设备还包括防撞传感器,所述防撞传感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四个侧面上,并且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均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防撞围板之间;
四个所述防撞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间隔空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运输线旁,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导轨,并且所述滚轮可沿所述导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还包括第一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接触传感器;
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一端部,当所述滚轮移动至所述导轨的一端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轨的另一端部,当所述滚轮移动至所述导轨的另一端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
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接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还包括指示装置;
所述指示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指示装置输出第一指示信号,以及,在所述滚轮抵接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时,控制所述指示装置输出第二指示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号与第二指示信号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装置为LED灯。
CN202023083963.2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流水线 Active CN214568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963.2U CN214568818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963.2U CN214568818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8818U true CN214568818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5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3963.2U Active CN214568818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8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33689B2 (en) Robot for processing injection molded product
CN104162620B (zh) 铆接机装置
CN103964171B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10080105U (zh) 大件包裹称重扫码装置及系统
CN203992225U (zh) 铆接机装置
CN110167718B (zh) 用于冲压线的钟摆式处理系统
CN208485326U (zh) 一种自动装车机
CN109821750A (zh) 一种物流交叉带分拣装置
CN111002109B (zh) 一种适用于片状材料的高柔性连续复合自动生产系统
CN109365309A (zh) 一种耐火砖自动拣选流水线
CN214568818U (zh) 一种流水线
CN111703794A (zh) 一种四向车的卷绕升降装置及四向车
CN203199599U (zh) 一种可以同时传送和识别多种工件的输送带
CN210392455U (zh) 一种运输杆组件及应用其的货物搬运传输机构
CN117361109A (zh) 一种钢管自动化上料设备
CN111703463B (zh) 一种四向车的换向行走装置及四向车
CN105712039A (zh) 一种托盘传送系统及传送方法
JP7158055B2 (ja) 自動車用金属加工品の異種ナット溶接自動化システム
CN212831261U (zh) 一种分拣装车的装置
CN109047025A (zh) 一种x光自动检测系统
CN208323385U (zh) 一种机械手分拣装置
CN211516663U (zh) 一种适用于片状材料的高柔性连续复合自动生产系统
CN209792033U (zh) 一种智能检测回盘系统
CN209988515U (zh) 货物搬运传输机构及应用其的运输系统
CN108750566B (zh) 织轴收集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1

Address after: 516000, No.1 Dongsheng North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ouhang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floor 1-6, building e, No.1 Jinqi Road, Bihu Industrial Zone, Wulian village, Feng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houhang new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