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5090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5090U
CN214565090U CN202022302791.7U CN202022302791U CN214565090U CN 214565090 U CN214565090 U CN 214565090U CN 202022302791 U CN202022302791 U CN 202022302791U CN 214565090 U CN214565090 U CN 214565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accommodation space
spac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27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27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5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5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5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围合形成驾驶舱;座椅支架,设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盖板,设于所述座椅支架上且罩设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充分利用座椅与驾驶舱的地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将至少一个电器件布置于该容纳空间中,车内空间利用合理,并且使得电器件的维护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全地形车等车辆来讲,其上具有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等相关的电器件。而目前全地形车的主要电器件主要布置在车头和车尾,分布位置分散,结构布置不够紧凑,这样使得车辆的空间利用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围合形成驾驶舱;
座椅支架,设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
盖板,设于所述座椅支架上且罩设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座椅支架和第二座椅支架,所述第一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电器件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可选的,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有储物箱。
进一步的,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油泵相较于所述油箱更靠近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电器件设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启动继电器、电子控制单元、蓄电池、整流器;
其中,所述启动继电器用于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整车控制或者发动机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电器件包括启动继电器,所述启动继电器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后部区域;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后部区域,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启动继电器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接线口朝向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前部区域;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整流器靠近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碳罐,所述碳罐与所述油箱通过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穿过,且所述传动轴的前后连接点均位于第一座椅支架和第二座椅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还具有用于冷却车辆动力系统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穿过且分布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座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上方,所述第二盖板覆盖于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将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座椅支架与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充分利用座椅下部空间,空间利用率好,并且电器件设于座椅下方,能够方便电器件的维护,且整体结构布置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移除座椅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的座椅对应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移除座椅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二。
附图标记:
10-车架; 20-座椅; 30-油箱;
41-动力电池; 42-启动继电器; 43-电子控制单元;
44-蓄电池; 45-整流器; 50-碳罐;
60-油泵; 70-传动轴; 80-冷却管路;
Q-驾驶舱; X1-第一容纳空间; X2-第二容纳空间;
X3-第三容纳空间; 21-座椅支架; 20a-第一座椅;
20b-第二座椅; 21a-第一座椅支架; 21b-第二座椅支架;
211-第一盖板; 212-第二盖板; M-橡胶卡接柱;
71-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移除座椅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的座椅对应位置处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的座椅的侧视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架10、座椅支架21,至少一个电器件,盖板。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辆可以为全地形车,公路汽车、漂移车、农用车等等。
车架10的前端围合形成驾驶舱Q,车架10可以由多根梁体焊接或可拆卸地拼接而成,在车架10上方还可以设有顶梁(图中未示出),车架10与顶梁可以通过包裹钣金件等形成车身外壳,以形成整个车身,车架10下方可以具有车轮组件(图中未示出),车轮组件可以通过底盘与车身连接,车身、底盘与车轮组件可以构成整车外形,当然,车辆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和控制车辆行驶的动力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装置等,具体可以参照常规车辆设计,本实施例不做赘述。座椅支架21设于驾驶舱Q内,座椅支架21与驾驶舱Q的地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X。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容纳空间X。盖板设于座椅支架21上且罩设在容纳空间X的上方。
具体的,在驾驶舱Q内可以设有方向盘、油门、刹车、仪表台、座椅等,驾驶员可以乘坐于座椅上,并操作方向盘、仪表台、油门、刹车等,以实现对车辆的操作控制。
座椅支架21安装于驾驶舱Q,在座椅支架21上可以覆盖软垫作为供乘客和驾驶员乘坐的座椅20,座椅支架21本身可以焊接在驾驶舱Q的地板上,以保证座椅支架21安装后的稳定性。当然,能够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支架21与驾驶舱Q的地板也可以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整体更换座椅支架21。
座椅支架21可以为多根梁体拼接而成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座椅20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座椅支架21的上方,以便于更换或维修座椅20。在座椅20安装到座椅支架21上的状态下,座椅20与车厢地板保持预定高度,使得座椅20下方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X,也就是座椅支架21与驾驶舱的底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X。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座椅20可以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座椅支架21a和第二座椅支架21b。其中,第一座椅支架21a和第二座椅支架 21b可以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两者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不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均不做限定。
第一座椅支架21a和第二座椅支架21b分别与驾驶舱Q的地板连接,第一座椅支架21a上可以设有第一座椅20a,第一座椅20a可以与第一座椅支架21a 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座椅支架21b上可以设有第二座椅20b,第二座椅20b可以与第二座椅支架21b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座椅20a可以用于乘坐驾驶员,第二座椅20b可以用于乘坐乘员,又或者,第一座椅20a用于乘坐乘员,第二座椅20b可以用于乘坐驾驶员。第一座椅支架21a与驾驶舱Q的地板之间可以形成第一容纳空间X1,第二座椅支架20b与驾驶舱Q的地板之间可以形成第二容纳空间X2。
更进一步的,第一容纳空间X1与第二容纳空间X2之间可以形成第三容纳空间X3。第三容纳空间X3的空间大小可以小于第一容纳空间X1和第二容纳空间X2的空间大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油箱30,电器件可以包括动力电池 41,油箱30可以设于第一容纳空间X1,动力电池41可以设于第二容纳空间 X2。动力电池41可以用于为车辆提供动力来源,可应用于增程式或者混动车辆。动力电池41与油箱30并排设置,动力电池41的重量可以与油箱30 的重量基本相同,以使得车辆的车身两侧的重量大致平衡,形成合理的车身配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油箱30可以设于第一容纳空间X1,第二容纳空间X2设有储物箱(图中未示出)。油箱30可以设于第一容纳空间X1,而在第二容纳空间X2中设置储物箱,该储物箱可以提供用户放置物品的空间,以提高车辆的储物功能,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将油箱和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座椅支架与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充分利用座椅下部空间,空间利用率好,并且电器件设于座椅下方,能够方便电器件的维护,且整体结构布置紧凑。
进一步的,在第一容纳空间X1内,且位于油箱30的上方可以设有碳罐 50,碳罐50与油箱30通过管道连通。使得碳罐50与油箱30的距离较近,便于碳罐50的吸附口与油箱30连通,具体的,碳罐50的吸附口可以通过弯折的管道与油箱30连通,油箱30中的燃油整体上升经过管道并经碳罐50 的吸附口进入碳罐50内。
而碳罐50的底部与油箱30顶部可以具有间距以形成散热空间,使得油箱30所产生的热量还能够通过碳罐50与油箱30之间的散热空间散出,避免油箱30温度过高。在第一座椅20a下方高度允许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设计碳罐50与油箱30之间的间距大小,以兼顾油箱30 散热以及结构紧凑的需求。
碳罐50可以设置成可拆卸地连接于座椅支架21(具体可以连接于第一座椅支架21a)上。具体的,碳罐50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座椅支架21,更进一步的,在座椅支架21上可以设有连接支耳,而连接支耳可以与座椅支架2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在一起。碳罐50可以通过紧固件穿过连接支耳和碳罐50,以将碳罐50与座椅支架21连接。连接支耳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支耳可以分别位于碳罐50的两个相对侧,以使得碳罐50能够被较为稳固地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还包括油泵60,油泵60可以设于第一容纳空间X1,油泵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X1靠近第二容纳空间X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油泵60可以为汽油泵或柴油泵,具体由车辆的燃油类型确定。车辆通过油泵 60将燃油从油箱30中吸出,并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压送到化油器的浮子室内,使汽车发动机有动力启动,从而发动车辆。将油泵60设于油箱30旁,距离油箱30较近,有利于缩短油箱30与油泵60之间的管路,节约成本,并且,油泵60相较于油箱30更靠近于第二容纳空间X2,也就是说,油箱30 更靠近于车身的侧边,而用于向油箱30内添加燃油的加油口总成可以设于车身的侧边,如此一来,使得与油箱30连接的加油口总成离油箱30的距离近,也有效地缩短了油箱30与加油口总成之间的管路的距离,提高了加油效率。
在第三容纳空间X3中还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电器件。由于车辆的电器件较多,充分利用第一座椅支架21a和第二座椅支架21b之间的间距,将至少一个电器件设置在第一座椅支架21a与第二座椅支架21b之间的第三容纳空间X3,车内空间利用率高,布局合理。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器件可以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图中未示出)连接的启动继电器42,发动机可以位于驾驶舱Q后方,启动继电器42容纳于第三容纳空间X3的后部区域。启动继电器42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过控制低压线路的电流来控制高压线路的电流,从而起到电流开关的作用,以用于启动或关闭发动机。将启动继电器42设于第三容纳空间X3的后部区域,距离发动机较近,以便于启动继电器42连接发动机。
如图1所示,电器件包括用于整车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43,电子控制单元43容纳于第三容纳空间X3的后部区域,且电子控制单元43与启动继电器42在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电子控制单元43(又称ECU),电子控制单元43可以用于整车控制,以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进行控制,以使得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可以相互配合工作,才可以使车辆正常地工作,或者电子控制单元43可以用于发动机控制。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43设于第三容纳空间X3,电子控制单元43属于精密控制元件,因此将电子控制单元43 设于空间较小的第三容纳空间X3,并与启动继电器42并排设置,精密的电器件集中布置在第三容纳空间X3中,便于用户对精密电器件的集中检修和管理,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更进一步的,电子控制单元43的接线口朝向驾驶舱的地板。由于水流是从上至下流动的,电子控制单元43的接线口朝下,使得电子控制单元43 的接线口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设置,因此即使车辆涉水时,电子控制单元43 的接线口也不会储水,不影响电子控制单元43的使用,防水性能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件还包括蓄电池44,蓄电池44可以容纳于第三容纳空间X3的前部区域。蓄电池44可以用于在启动发动机时,给启动机供电。由于蓄电池44的体积相较于启动继电器42和电子控制单元43的体积更大,因此,将蓄电池44设于第三容纳空间X3的前部区域,使得第三容纳空间X3得以充分利用,各个电器件之间布置紧凑合理。
如图1所示,在第二容纳空间X2内还可以容纳有整流器45,整流器45 靠近动力电池41,整流器45与动力电池电连接。整流器45可以用于将动力电池41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整流器45靠近动力电池41,使得连接于动力电池41与整流器45之间的导线尽可能短,防止导线过长而导致导线打结凌乱的问题,提高座椅20下方的电器件的整洁程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容纳空间X2和第三容纳空间X3所设置的电器件可以并不限于为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电器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其他电器件,或者将上述的一种或多种电器件替换为其他电器件,只要能在满足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座椅20 下部空间即可,使得车辆的多个电器件的布局更为集中,用户可以将座椅20 拆下后,集中对座椅20下部的一个或多个电器件进行检修,降低了维护难度。
另外,车辆的传动轴70可以从第三容纳空间X3内穿过,传动轴70从第三容纳空间X3内穿过,且传动轴70的前后连接点均位于第一座椅支架21a 和第二座椅支架21b之间,以便于用户拆装传动轴70。车辆还具有用于冷却车辆动力系统的冷却管路80,冷却管路80从第三容纳空间X3穿过,且分布于传动轴70的两侧,冷却管路80分布在传动轴70的两侧,整体布置规整,结构紧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驾驶舱移除座椅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二。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盖板可以包括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与座椅支架21可拆卸地连接或活动连接,第一盖板211覆盖于第一容纳空间X1上方,第二盖板212覆盖于第二容纳空间X2和第二容纳空间X3上方。第一盖板211与座椅支架2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盖板211与座椅支架21的连接方式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的,第一盖板211与座椅支架21之间,以及第二盖板212与座椅支架21之间均采用快拆结构连接。具体的,在座椅支架21的一侧可以具有槽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盖板211的一侧可以具有用于插入该槽孔内的插片,座椅支架21上远离槽孔的一侧可以具有橡胶卡接柱M,在第一盖板211上可以设有用于与橡胶卡接柱M 过盈配合的卡孔,第一盖板211的一侧通过插片与槽孔配合,另一侧通过橡胶卡接柱M与卡孔配合,而使得第一盖板211可拆卸地连接在座椅支架21上。当需要将第一盖板211揭开时,只需要用力将第一盖板211向上拔出,使得橡胶卡接柱M脱离卡孔,然后将第一盖板211的插片从槽孔拔出即可,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快速拆卸,降低检修难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板211还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座椅支架 21可拆卸地连接。又或者,第一盖板211可以与座椅支架21可转动地连接,例如,第一盖板211的一侧与座椅支架21的一侧铰接在一起,使得第一盖板211 可以从盖合状态转动至揭开状态,以露出碳罐10和油箱30。而第二盖板212可以从座椅支架21揭开,以露出第二容纳空间X2和第三容纳空间X3中的电器件,以便于用户对第二容纳空间X2和第三容纳空间X3内的电器件进行检修。
第二盖板212与座椅支架21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盖板211与座椅支架21的连接方式相同或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可以为塑料件,以满足轻量化要求,并且,特别的,当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与座椅支架21 之间为快拆结构连接的方式时,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为塑料件,可以具有一定的可形变量,以便于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的拆装。
另一方面,通过在座椅20下方加装第一盖板211和第二盖板212能够有效地对座椅20下方的电器件、油箱、油泵、碳罐等器件进行保护,并且能够有效防水,防止水分进入电器件、油箱、油泵、碳罐等部件中。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将多个电器件、以及油箱30、整流器45、碳罐50、油泵60、传动轴70等集中布置在座椅20下方,能够方便集中检修,有效地降低了维护难度。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围合形成驾驶舱;
座椅支架,设于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至少一个电器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
盖板,设于所述座椅支架上且罩设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包括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座椅支架和第二座椅支架,所述第一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座椅支架与所述驾驶舱的地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电器件包括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设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设有储物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油泵相较于所述油箱更靠近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电器件设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启动继电器、电子控制单元、蓄电池、整流器;
其中,所述启动继电器用于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整车控制或者发动机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件包括启动继电器,所述启动继电器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后部区域;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后部区域,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启动继电器在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接线口朝向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容纳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前部区域;
及/或,所述电器件包括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整流器靠近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且位于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碳罐,所述碳罐与所述油箱通过管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穿过,且所述传动轴的前后连接点均位于第一座椅支架和第二座椅支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具有用于冷却车辆动力系统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穿过,且分布于所述传动轴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座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上方,所述第二盖板覆盖于第二容纳空间和第三容纳空间上方。
CN202022302791.7U 2020-10-15 2020-10-15 车辆 Active CN214565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2791.7U CN214565090U (zh) 2020-10-15 2020-10-15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2791.7U CN214565090U (zh) 2020-10-15 2020-10-15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5090U true CN21456509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2791.7U Active CN214565090U (zh) 2020-10-15 2020-10-15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5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6113B2 (en) Vehicle and energy producing and stor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KR840002557Y1 (ko) 엔진과 밧데리 복합운전 자동차용 차체프레임
JP5360689B2 (ja) 車両の高電圧ケーブルの配策構造
US6378637B1 (en) Fuel-cell-powered electric automobile
US7303211B2 (en) Fuel cell vehicle architecture
CN215475536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电动摩托车
JP6106577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US20080289896A1 (en) Four wheeled utility vehicle
JP4463639B2 (ja) 電動車両の冷却構造
WO2006029415A2 (en) Fuel cell vehicle architecture
CN214565090U (zh) 车辆
JP6106576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CN219325773U (zh) 电动全地形车
CN103158519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
CN212685237U (zh) 全地形车
JP2022147676A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の取付構造
CN113682386A (zh) 车辆的驾驶室以及车辆
CN113840775A (zh) 用于鞍座型车辆的驱动系统
CN111731154A (zh) 车辆
CN221163006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牵引车底盘布置结构
CN216942662U (zh) 车辆底盘及车辆
CN208530705U (zh) 电动汽车机舱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6139806U (zh) 电动车底盘及电动车
CN214822945U (zh) 汽车前舱和纯电动汽车
CN208616046U (zh) 一种纯电动厢式货车车体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