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4622U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离合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64622U CN214564622U CN202120881570.1U CN202120881570U CN214564622U CN 214564622 U CN214564622 U CN 214564622U CN 202120881570 U CN202120881570 U CN 202120881570U CN 214564622 U CN214564622 U CN 2145646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transmission shaft
- cavity
- piston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离合装置和汽车,其中,该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离合组件,第一传动轴的外侧设有离合内毂;第二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且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互独立转动,第二传动轴外侧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朝向第一传动轴所在的一侧设有活塞腔和离合外毂,离合外毂环设于活塞腔的外周。离合组件包括离合活塞、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第一传动轴的轴向排布,第一连接片与离合内毂连接,第二连接片与离合外毂连接,离合活塞安装于活塞腔,离合活塞用于压紧或松开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合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燃油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中,一般在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设有离合装置,用于变速箱和发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和断开。而目前的离合装置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组件设于发动机的输出端和变速箱的输入端之间,如此需要在发动机的输出端和变速箱的输入端设计较大的空间供离合装置进行安装,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离合装置,旨在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设有离合内毂;
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相互独立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外侧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轴所在的一侧设有活塞腔和离合外毂,所述离合外毂环设于所述活塞腔的外周;以及
离合组件,包括离合活塞、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向排布,且均设于所述离合内毂和所述离合外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离合内毂连接,且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内毂可运动,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离合外毂连接,且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外毂可运动,所述离合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腔,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离合活塞用于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可选地,所述离合外毂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焊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离合内毂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离合内毂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为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中一者设有安装孔,另一者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离合内毂、所述离合活塞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离合外毂和所述离合内毂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传动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离合内毂设有第一过油孔,所述第一过油孔贯穿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或,所述离合外毂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冷却油路包括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轴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油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部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朝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间隔设于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二过油孔,所述第二过油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背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油道。
可选地,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限位挡板和复位弹簧,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位于所述离合活塞背离所述活塞腔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弹性抵接于所述离合活塞和所述限位挡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限位挡板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限位挡板和所述离合活塞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限位挡板设有第三过油孔,所述第三过油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可选地,所述冷却油路包括第一油道和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三油道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一腔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如上述的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一者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汽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二传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活塞腔和离合外毂设置在第一传动齿轮上,从而在将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进行装配时,可以使得离合组件的离合活塞安装于活塞腔,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安装于离合外毂和第一传动轴的离合内毂之间。如此利用第一传动齿轮设置活塞腔和离合外毂时,可以使得离合组件与第一传动齿轮集成在一起,避免在第一传动齿轮的轴向一侧额外设置外毂和活塞安装组件,从而可以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同时还简化了离合装置的结构,增强了离合装置集成性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离合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离合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离合装置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第一传动轴 | 33 | 第二连接片 |
11 | 安装孔 | 34 | 限位挡板 |
12 | 第二传动齿轮 | 341 | 第三过油孔 |
13 | 离合内毂 | 35 | 复位弹簧 |
131 | 第一过油孔 | 40 | 第一安装腔 |
14 | 支撑部 | 41 | 第一腔体 |
141 | 第二过油孔 | 42 | 第二腔体 |
20 | 第二传动轴 | 50 | 第二安装腔 |
21 | 第一传动齿轮 | 60 | 冷却油路 |
22 | 活塞腔 | 61 | 第一油道 |
23 | 离合外毂 | 62 | 第三油道 |
231 | 出油孔 | 70 | 离合油路 |
30 | 离合组件 | 81 | 第一轴承 |
31 | 离合活塞 | 82 | 第二轴承 |
32 | 第一连接片 | 83 | 第二油道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合装置,用于汽车或者其它需要离合功能的动力传递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3,该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20和离合组件30,第一传动轴10的外侧设有离合内毂13;第二传动轴20与第一传动轴10同轴设置,且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相互独立转动,第二传动轴20外侧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1,第一传动齿轮21朝向第一传动轴10所在的一侧设有活塞腔22和离合外毂23,离合外毂23环设于活塞腔22的外周。
离合组件30包括离合活塞31、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32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33,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排布,且均设于离合内毂13和离合外毂23之间,第一连接片32与离合内毂13连接,且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上相对离合内毂13可运动,第二连接片33与离合外毂23连接,且在第二传动轴20的轴向上相对离合外毂23可运动,离合活塞31安装于活塞腔22,并位于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朝向第一传动齿轮21的一侧,离合活塞31用于压紧或松开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32通过花键结构与离合内毂13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片32能够随第一传动轴10一同旋转,且能够相对离合内毂13沿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也即第二传动轴20的轴向)运动。同理,第二连接片33通过花键结构与离合外毂23连接,以使第二连接片33能够随第二传动轴20一同旋转,且能够相对离合外毂23沿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运动。当然,第一连接片32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与离合内毂13连接,保证第一连接片32能够随第一传动轴10一同旋转,且能够相对离合内毂13沿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运动即可。第二连接片33与离合外毂23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连接片32与离合内毂13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离合内毂13和离合外毂23均呈环形。
离合组件3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片32和多个第二连接片33,任意两个第一连接片32间设有一个第二连接片33,即多个第一连接片32和多个第二连接片33沿轴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连接片32为摩擦片,第二连接片33为钢片。当通过向活塞腔22通入液压流体时,可以驱动离合活塞31朝第一传动轴10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压紧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此时第一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片33之间为摩擦接合,从而使得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实现动力传递。当活塞腔22的液压流体排出后,使得离合活塞31松开第一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片33,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片33间隔,此时第一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片33之间为间隙接合。可以理解地是,第二连接片33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制成的连接片,只要第二连接片33能满足离合组件30中第一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片33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车辆运行所需的性能即可,在此不做其它限定。
可以将第一传动轴10作为输入轴,第二传动轴20作为输出轴,也可以将第一传动轴10作为输出轴,第二传动轴20作为输入轴。此外,可以在第二传动轴20上设置连通活塞腔22的离合油路70,也可以在第一传动齿轮21上设置连通活塞腔22的离合油路7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活塞腔22和离合外毂23设置在第一传动齿轮21上,从而在将第一传动轴10与第二传动轴20进行装配时,可以使得离合组件30的离合活塞31安装于活塞腔22,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安装于离合外毂23和第一传动轴10的离合内毂13之间。如此利用第一传动齿轮21设置活塞腔22和离合外毂23时,可以使得离合组件30与第一传动齿轮21集成在一起,避免在第一传动齿轮21的轴向一侧额外设置外毂和活塞安装组件,从而可以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同时还简化了离合装置的结构,增强了离合装置集成性并降低了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中一者设有安装孔11,另一者转动安装于安装孔11内。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设有安装孔11,第二传动轴20的一端伸入安装孔11内,并能够相对第一传动轴10转动,如此使得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在径向方向上相互支撑,有利于提升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在转动时的平稳性,同时还能使得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在轴向上的尺寸部分重合,有利于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传动轴20设有安装孔11,第一传动轴10的一端伸入安装孔11内,并能够相对第二传动轴20转动。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也可以在轴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齿轮12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为一体成型。即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可以为锻件,通过将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一体成型时,能够保证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传动可靠,而且还能离合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的装配工序和仓库管理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分体设置,第一传动齿轮21固定于第二传动轴20。即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为分别成型,再组装在一起。其中,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可以通过花键连接,或者通过铆接,或者通过螺纹连接。如此将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分体设置,有利于降低每一零件的加工成本,而且当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中的一者损坏时,能够方便能够损坏的零件,而不需要对第一传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轴20全部进行更换,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焊接。即离合外毂23单独成型,并在成型后焊接在第一传动齿轮21上,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对离合外毂23内侧的花键进行加工成型。而且,若将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一体成型时,若采用锻造工艺一体成型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受制锻造工艺,会导致离合外毂23的厚度较厚,如此会导致离合装置的径向尺寸过大。而若采用机加工工艺一体成型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成型,则需要切削较多材料,加工量大且材料浪费严重,成本较高。而通过单独成型离合外毂23,再将离合外毂23焊接在第一传动齿轮21上,可以在保证离合外毂23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使得离合外毂23的厚度较薄,从而可以减小离合装置径向上的尺寸,保证离合装置结构紧凑。此外,如此使得离合外毂23的厚度较薄时,在离合外毂23的外径与第一传动齿轮21的外径相当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离合外毂23内侧的空间较大,从而可以增大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尺寸,增大摩擦面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也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连接。或者,离合外毂23与第一传动齿轮2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12,离合内毂13设于第二传动齿轮12朝向第一传动齿轮21的一侧,并与第二传动轴20间隔设置。即第二传动齿轮12也可以用于动力输出。本实施例中,以离合装置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第一传动轴10可以用于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第二传动齿轮12可以用于连接发电机的输入端,第一传动齿轮21可以用于连接变速箱的输入端,第一传动齿轮21还可以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离合装置也可以用于其它传动场景。
如此当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发动机驱动时,通过离合活塞31压紧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使得离合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从而可以通过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实现动力传输,此时,驱动电机可以通电启动,以与发动机一同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也可以断电不启动,即仅通过发动机进行驱动。此时还可以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2驱动发电机,从而可以通过发电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当混合动力汽车采用驱动电机驱动时,通过排出活塞腔22的液压流体,使得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间隔,使得离合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从而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此时,发动机可以处于熄火状态,或者发动机也可以处于启动状态,以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2和发电机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传动轴10上设置第二传动齿轮12时,可以增加离合装置的应用场景,而且通过将离合内毂13设置在第二传动齿轮12上,可以使得离合内毂13与第二传动齿轮12集成在一起,避免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上设置独立的第二传动齿轮12和离合内毂13,从而可以减小离合装置在轴向上的占用空间,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离合装置的结构,增强了离合装置集成性。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和第二传动齿轮12为一体成型;和/或,第二传动齿轮12与第一传动轴10为一体成型。即可以仅将离合内毂13和第二传动齿轮12为一体成型,而与第一传动轴10分体设置;或者仅将第二传动齿轮12与第一传动轴10为一体成型,而将离合内毂13和第二传动齿轮12分体设置;或者离合内毂13、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齿轮12三者为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齿轮12三者为一体成型,如此能够保证离合内毂13、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齿轮12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传动可靠,而且还能离合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第二传动齿轮12与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齿轮12与离合内毂13的装配工序和仓库管理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卡环,第一限位卡环设于离合外毂23内侧,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均位于第一限位卡环和第一传动齿轮21之间,第一限位卡环用于限制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朝远离第一传动齿轮21的方向运动。
请参照图2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离合活塞31和第二传动轴20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安装腔40,离合外毂23和离合内毂13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50,第一安装腔40与第二安装腔50连通,第二传动轴20设有冷却油路60,冷却油路60连通第一安装腔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腔40为离合内毂13、离合活塞31和第二传动轴20大致围合形成的空间,在此并不限定第一安装腔40为密闭空间,同理,第二安装腔50为离合外毂23和离合内毂13大致围合形成的空间。为避免离合内毂13对离合活塞31造成干涉,离合内毂13与离合活塞31间隔设置,如此使得第一安装腔40与第二安装腔50相互连通。从而当冷却油液通过冷却油路60进入第一安装腔40内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冷却油液能够从第一安装腔40飞溅至第二安装腔50,从而可以对第二安装腔50中的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冷却降温,提升传动效率。如此不需要通过大量冷却油液对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进行浸泡,可以减小冷却油液的需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传动轴10上设置冷却油路60;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冷却油路60。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外毂23设有出油孔231,出油孔231连通第二安装腔50。如此在第二传动轴20转动时,第二安装腔50中的冷却油液能够从出油孔231流出,相较于通过油压的作用使得冷却油液排出的方式,如此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冷却油路60的油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传动齿轮21或离合内毂13上设置出油孔231。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设有第一过油孔131,第一过油孔131贯穿离合内毂13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连通第一安装腔40和第二安装腔50。即第一过油孔131连通第二安装腔50的一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之间,如此当冷却油液从第一安装腔40经第一过油孔131流向第二安装腔50时,能够使得冷却油液充分接触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从而可以提升对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的冷却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过油孔13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油孔131呈沿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若如此可以使得同一个第一过油孔131流出的冷却油液能够同时流向多个第一连接片32和多个第二连接片33,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孔也可以呈圆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设有多个第一过油孔131,多个第一过油孔131沿离合内毂13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有利于增加进入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之间的冷却油液,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内毂13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方向上设置至少两组第一过油孔131,两组第一过油孔131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不不重叠。即两组第一过油孔131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方向上可以间隔,也可以使得两组第一过油孔131在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方向上部分重叠。如此能够降低单个第一过油孔131过长而对离合内毂13的强度造成影响,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离合内毂13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油路60包括第一油道61,第一油道61贯穿第二传动轴20朝向第一传动轴10的端部,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0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油道83,第二油道83连通第一安装腔40和第一油道61。即向第一油道61通入冷却油液时,冷却油液能够从第二油道83流向第一安装腔40,如此当冷却油液流经第二油道83的过程中,冷却油液也能带走第一传动轴10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的热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的外部还设有支撑部14,支撑部14朝第一传动齿轮21所在的方向延伸,支撑部14位于离合内毂13的内侧,支撑部14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设有第一轴承81。即第二油道83连通支撑部14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的空间,在支撑部14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设有第一轴承81时,第二油道83中的冷却油液能够流经第一轴承81后流向第一安装腔40,如此既能保证第一传动轴10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81相互支撑,也能通过第二油道83中的冷却油液对第二轴承82进行冷却降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支撑部14和第一轴承81。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装置还包括第二轴承82,第二轴承82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0伸入安装孔11的一端,即第二轴承82设于安装孔11的孔壁和第二传动轴20之间,如此能够避免第二传动轴20与第一传动轴10相互接触而导致磨损的情况,有利于提升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二轴承82,例如可以将第二传动轴20伸入安装孔11的一端的周面设置呈光滑面,将安装孔11的孔壁设置光滑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轴承82为滚针轴承,如此使得第二轴承82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厚度较小,从而能够减小安装孔11的孔壁与第二传动轴20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离合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轴承82也可以为滚珠轴承或其它轴承。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4间隔设于离合内毂13的内侧,支撑部14设有第二过油孔141,第二过油孔141位于第一轴承81背离第一传动齿轮21的一侧,并连通第一安装腔40和第二油道83。即第二油道83中的冷却油液流至支撑部14处时,冷却油液一部分通过第二过油孔141流向第一安装腔40,另一部分流向第二轴承82,以能保证冷却油液能即快速朝第二安装腔50流动,也能保证冷却油液对第二轴承82进行冷却和润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过油孔141。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组件30还包括设于第一安装腔40的限位挡板34和复位弹簧35,限位挡板34设于第一传动轴10,并位于离合活塞31背离活塞腔22的一侧,复位弹簧35弹性抵接于离合活塞31和限位挡板34之间。具体而言,第一传动轴10上设有第二限位卡环,限位挡板34套设于第一传动轴10,第二限位卡环抵接于限位挡板34背离离合活塞31的一侧,从而限制限位挡板34朝远离活塞腔22的方向运动。复位弹簧35用于在活塞腔22中的液压流体排出后,将离合活塞31抵接至活塞腔22内,以使离合活塞31松开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螺钉或销钉将限位挡板34固定在第二传动轴20。
在一实施例中,离合组件30包括多个复位弹簧35,多个复位弹簧35在第二传动轴20的周向间隔分布,且每一复位弹簧35均弹性抵接于离合活塞31和限位挡板34之间。如此能够保证离合活塞31受力均匀,且复位弹簧35较多时,即使其中一个复位弹簧35出现故障,也可以通过其余弹性正常工作,提升了离合组件3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5也可以套设于第二传动轴20上。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挡板34将第一安装腔40分隔形成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限位挡板34和离合活塞31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腔体41,第二腔体42与第二安装腔50连通,限位挡板34设有第三过油孔341,第三过油孔341连通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即限位挡板34安装于第一安装腔40内时,第一安装腔40位于限位挡板34和离合活塞31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腔体41,第一安装腔40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腔体42。通过设置第二过油孔141,可以使得冷却油液能够在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流动,从而可以使得冷却油液既能从第二腔体42流向第二安装腔50对第一连接片32和第二连接片33进行冷却,也能使得冷却油液进入第一腔体41对复位弹簧35进行冷却和润滑。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油路60包括第一油道61和第三油道62,第一油道61沿第二传动轴20的轴向延伸,第三油道62沿第二传动轴20的径向延伸,以连通第一油道61和第一腔体41。即第三油道62连通第一腔体41的一端位于限位挡板34和离合活塞31之间,如此可以使得冷却油液从第一油道61流入后,经过第三油道62流入第一腔体41中,在通过第三过油孔341流向第二腔体42和第二安装腔50。由于第二安装腔50位于第一腔体41的外周,如此先将冷却油液导向第一腔体41时,在第二传动轴20旋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下,冷却油液能够朝第二安装腔50飞溅流动,从而可以保证冷却油液既能流向第一腔体41,也能流向第二安装腔50,保证离合装置整体冷却效果。在第一油道61贯穿第二传动轴20朝向第一传动轴10的端部的实施例中,第二油道83与第二腔体42连通。即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油道62。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传动轴20上设置连通第二腔体42的第四油道。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油路60还包括进油孔和环形油槽,环形油槽设于第二传动轴20的外周,并呈沿第二传动轴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进油孔连通环形油槽和第一油道61。环形油槽在第二传动轴20的轴向两侧各设有一个密封槽,密封槽呈沿第二传动轴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每一密封槽内均设有密封圈,以在将第二传动轴20安装于汽车内时,使得环形油槽与其它结构上的油路连通,而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二传动轴20与其它结构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中的一者与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者与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0与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传动轴20与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具体而言,第二传动轴20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1与变速箱的输入端的齿轮啮合,以实现第二传动轴20与变速箱的输入端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汽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入端与离合装置的第二传动齿轮12连接,驱动电机与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21连接。即本实施例中,汽车为混合动力汽车,汽车还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均匀动力电池电连接,如此当汽车采用发动机驱动时,通过使离合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从而可以通过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实现动力传输,此时,驱动电机可以通电启动,以与发动机一同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电机也可以断电不启动,即仅通过发动机进行驱动。此时还可以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2驱动发电机,从而可以通过发电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当混合动力汽车采用驱动电机驱动时,通过使得离合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从而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工作。此时,发动机可以处于熄火状态,或者发动机也可以处于启动状态,以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齿轮12和发电机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设有离合内毂;
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相互独立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外侧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轴所在的一侧设有活塞腔和离合外毂,所述离合外毂环设于所述活塞腔的外周;以及
离合组件,包括离合活塞、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片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向排布,且均设于所述离合内毂和所述离合外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离合内毂连接,且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内毂可运动,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离合外毂连接,且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外毂可运动,所述离合活塞安装于所述活塞腔,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离合活塞用于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为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分体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外毂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离合内毂设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朝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传动轴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内毂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为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为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中一者设有安装孔,另一者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内毂、所述离合活塞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离合外毂和所述离合内毂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传动轴设有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内毂设有第一过油孔,所述第一过油孔贯穿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以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或,所述离合外毂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包括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轴朝向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油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部还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朝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于所述离合内毂的内侧,所述支撑部设有第二过油孔,所述第二过油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背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油道。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限位挡板和复位弹簧,所述限位挡板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并位于所述离合活塞背离所述活塞腔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弹性抵接于所述离合活塞和所述限位挡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限位挡板和所述离合活塞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限位挡板设有第三过油孔,所述第三过油孔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包括第一油道和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三油道沿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径向延伸,以连通所述第一油道和所述第一腔体。
1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中的一者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者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二传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离合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81570.1U CN214564622U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81570.1U CN214564622U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64622U true CN214564622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61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81570.1U Active CN214564622U (zh) | 2021-04-27 | 2021-04-27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646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27552A1 (zh) * | 2021-04-27 | 2022-11-0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
2021
- 2021-04-27 CN CN202120881570.1U patent/CN2145646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27552A1 (zh) * | 2021-04-27 | 2022-11-0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36990B2 (en) | Hybrid drive apparatus | |
US10458487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clutch mechanism | |
EP3543556B1 (en) | Triple clutch and actuator thereof | |
CN110062852B (zh) | 用于汽车的膜片式离合器 | |
US20210131541A1 (en) | Hybrid drive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15210484B (zh) | 具有用于将两个子盘接合到从动轴上的彼此独立地作用的弹簧板单元的多盘式离合器装置 | |
CN110050148B (zh) | 用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变矩器装置 | |
US7770704B1 (en) | Universal multiplate torque converter clutch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 |
US11962226B2 (en) | Rotor support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 |
US20240246406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 |
CN214564622U (zh)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
CN110035916B (zh) | 用于汽车的混合动力头 | |
JP2014184923A (ja) |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
US11498408B2 (en) | Hybrid drive device | |
CN113085540A (zh) | 离合装置和汽车 | |
CN113389884A (zh) | 行星齿轮减速器和汽车 | |
US20220016969A1 (en) | Hybrid drive device | |
CN212177714U (zh) |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 | |
CN213744588U (zh) | 用于车辆的离合器组件以及车辆 | |
US9303746B2 (en) | Vehicular torque converter | |
CN113530998B (zh) |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分离离合器模块 | |
US10583734B2 (en) | Tubeless lubrication delivery system for a compact transfer case | |
US10808819B2 (en) | Torque converter assembly and single face torque converter clutch | |
EP4406764A1 (en) | Hybrid drive module | |
CN219769630U (zh) | 用于混动变速器电机转子与离合器的耦合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