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9254U -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9254U
CN214549254U CN202023349716.2U CN202023349716U CN214549254U CN 214549254 U CN214549254 U CN 214549254U CN 202023349716 U CN202023349716 U CN 202023349716U CN 214549254 U CN214549254 U CN 21454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section
dirt cup
wall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97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朝伟
李锦坤
颜勇
陈闪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3497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9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和吸尘器,包括:尘杯本体,内置有集尘腔;进气口组件,所述进气口组件与所述尘杯本体的侧壁连接,内侧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段和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二进气段与所述集尘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设置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可以使得自外部流入集尘腔的气流可以沿集尘腔的内壁流动,形成环流,既阻止了气流对集尘腔内壁的直接冲击,避免尘杯内气流紊乱出现尘污飞扬的现象,又通过环流的形式实现了对气体内尘污的离心分离,使得较重的尘污落至集尘腔底部,有效提高了集尘腔的集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市面上非常常见的电器设备。通过在真空吸尘器中设置真空电机,将携带有尘污的空气吸入到吸尘器内部,经过分离后,尘污存留在真空吸尘器里面,经过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至外界。
吸尘器内部收集尘污的部分为尘杯内部的集尘腔,尘杯与吸入空气的进气通道连接,现有技术中,进气通道与集尘腔直接连通,气流对集尘腔内壁发生冲击造成尘杯内气流紊乱,尘污飞扬等现象,进而导致尘杯的集尘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进气通道内气流对集尘腔内壁发生冲击,导致尘杯的集尘效率下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内置有集尘腔;
进气口组件,所述进气口组件与所述尘杯本体的侧壁连接,内侧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段和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二进气段与所述集尘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
进气口组件内还设置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间隔设置。
进气口组件还包括:进气口连接端口,内置有所述第一进气段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进气段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气口连接部,内置有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气段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进气口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和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连接设置,沿靠近所述尘杯本体方向,所述进气口连接部的外径逐渐增大。
第二进气段包括:第二进气前段,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部上,其上设置有挡片结构和弹性件,所述挡片结构与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内壁铰接,具有在弹性件作用下遮挡所述进气通道的闭合状态以及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启状态;
第二进气后段,设置在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上,与所述集尘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
进气口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间,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
所述第二进气后段还包括尘杯挡片限位台阶,所述尘杯挡片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内壁间隔设置,与呈开启状态的所述挡片结构抵接,所述尘杯挡片限位台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
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顶侧,并贯穿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尘杯第一走线部。
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外壁周侧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贴合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弧形外壁设置,并连接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尘杯第二走线部,适于引导导线转折。
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外壁周侧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内侧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加强筋上设置有尘杯第三走线部。
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外壁上设置有扣合筋体,与所述进气口连接部内壁卡合固定,所述扣合筋体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前段的一侧设置有尘杯第四走线部。
尘杯第一走线部、所述尘杯第二走线部、所述尘杯第三走线部以及尘杯第四走线部至少构成部分所述过线通道。
至少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周向还设置有尘杯安装定位筋。
第一进气段上与所述第二进气段相邻的内缘位置设有进气口限位部,所述进气口限位部上嵌合设置有进气口密封垫。
进气口连接端口背向所述进气口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进气口端盖,所述进气口端盖固定在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内壁与所述第一进气段的外壁间。
进气口组件还包括进气口端子支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部内的所述过线通道的进气口端子支架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进气口端盖卡合连接,内部设置有进气口过线孔,适于设置导线。
尘杯本体外壁沿所述进气通道周向还设置有若干螺钉柱,所述螺钉柱与所述进气口连接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尘杯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内置有集尘腔;进气口组件,所述进气口组件与所述尘杯本体的侧壁连接,内侧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段和第二进气段,所述第二进气段与所述集尘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
设置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可以使得自外部流入集尘腔的气流可以沿集尘腔的内壁流动,形成环流,既阻止了气流对集尘腔内壁的直接冲击,避免尘杯内气流紊乱出现尘污飞扬的现象,又通过环流的形式实现了对气体内尘污的离心分离,使得较重的尘污落至集尘腔底部,有效提高了集尘腔的集尘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进气口组件内还设置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间隔设置。
通过在进气口组件内并行设置进气通道和过线通道,可以接入导线结构,为尘杯或其连接装置提供或输出动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所述进气口组件还包括:进气口连接端口,内置有所述第一进气段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进气段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的内壁固定连接;进气口连接部,内置有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气段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进气口连接部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和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连接设置,沿靠近所述尘杯本体方向,所述进气口连接部的外径逐渐增大。
由于沿靠近尘杯本体方向,进气口连接部的外径逐渐增大,一方面这样增大了与尘杯外壁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内侧壁相切,第二进气段至少部分需要设置在集尘腔的切向位置,这样设置可以为第二进气段提供更大的安设空间。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所述第二进气段包括:第二进气前段,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部上,其上设置有挡片结构和弹性件,所述挡片结构与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内壁铰接,具有在弹性件作用下遮挡所述进气通道的闭合状态以及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启状态;第二进气后段,设置在所述尘杯本体的外壁上,与所述集尘腔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进气口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间,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前段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
通过在第二进气段上设置挡片结构,可以控制进风通道的开闭,在无气流通过时可以闭合进气通道,保证尘杯内的污物不会发生返流,提高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同时,将进气端分为第二进气前段和第二进气后段并分设在尘杯本体和进气口组件上,在便于拆装的同时,更便于对于挡片或进气口密封圈等不同结构进行更换或维护,此外,进气口密封圈的设置避免了第二进气前段和第二进气后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尘污泄漏等问题,保证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所述第二进气后段还包括尘杯挡片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进气后段的内壁呈间隔设置,适于与呈开启状态的所述挡片结构抵接,并沿其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的内侧壁相切。
通过设置限位台阶,一方面可以限制挡片结构运动行程,避免挡片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与进气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冲击损坏内壁或挡片结构,也避免挡片结构运动超出弹性件的控制行程,提高挡片结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在挡片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时,与尘杯挡片限位台阶形成导流结构,进而与第二进气后段的内壁形成与集尘腔内侧壁相切的导流通道,实现气体的流向调整,实现了对气体内尘污的离心分离。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所述第一进气段上与所述第二进气段相邻的内缘位置设有进气口限位部,所述进气口限位部上嵌合设置有进气口密封垫。
进气口密封垫的设置可以为尘杯组件与其他外界组件在第一进气段处的连接提供缓冲作用和密封作用,避免连接时造成的磕碰损坏,提高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尘杯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尘杯组件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尘杯组件的沿竖直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尘杯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尘杯组件中进气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进气口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进气口组件的沿竖直方向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进气口组件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进气口组件的主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进气口组件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尘杯组件中尘杯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右视图;
图13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尘杯本体部分立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1所示尘杯本体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d1-尘杯本体;d4-集尘腔;d3-进气口组件;d307-第一进气段;d101-第二进气段;d301-进气口连接部;d302-进气口连接端口;d303-进气口端子支架; d304-挡片结构;d305-进气口密封圈;d306-进气口端盖;d309-进气口过线孔; d310-进气口密封垫;d104-尘杯第一走线部;d105-尘杯第二走线部;d106-尘杯第三走线部;d107-尘杯第四走线部;d311-进气口端子支架容纳腔;d312-进气口限位部;d102-尘杯安装定位筋;d103-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14-第二进气前段;d115-第二进气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d1和进气口组件d3。
尘杯本体d1内置有呈筒形设置的集尘腔d4;进气口组件d3设置在尘杯本体d1外侧,与尘杯本体d1的侧壁连接,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段d307和第二进气段d101,其中第二进气段d101与集尘腔d4连通,且第二进气段d101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
设置第二进气段d101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可以使得自外部流入集尘腔d4的气流可以沿集尘腔d4的内壁流动,形成环流,既阻止了气流对集尘腔d4内壁的直接冲击,避免尘杯内气流紊乱出现尘污飞扬的现象,又通过环流的形式实现了对气体内尘污的离心分离,使得较重的尘污落至集尘腔d4底部,有效提高了集尘腔d4的集尘效率。
在本实施中,进气口组件d3内还设置有过线通道,与进气通道间隔设置,部分过线通道设置在进气通道的下方。通过在进气口组件d3内并行设置进气通道和过线通道,可以接入导线结构,为尘杯或其连接装置提供或输出动力。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过线通道也可以不设置,仅设置进气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组件d3还包括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和进气口连接部d301。
其中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呈圆筒形设置,内置有第一进气段d307和部分过线通道,第一进气段d307设置在过线通道上侧,其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筋体,并通过连接筋体与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的内壁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筋体间还设置有与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延伸方向相同的螺钉柱,并通过螺钉柱与外侧的进气口端盖d306固定连接,此外,第一进气段d307的顶侧还设置有部分腰形孔,便于与其他外部结构对接。
进气口连接部d301呈裙边状设置,与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型,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焊接或卡扣卡合等多种方式。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置有至少与第一进气段d307连通的部分第二进气段d101以及部分过线通道,进气口连接部d301与尘杯本体d1的外壁连接设置,沿靠近尘杯本体d1方向,进气口连接部d301的外径逐渐增大。
由于沿靠近尘杯本体d1方向,进气口连接部d301的外径逐渐增大,一方面这样增大了与尘杯外壁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进气段d101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d4内侧壁相切,第二进气段d101至少部分需要设置在集尘腔d4的切向位置,这样设置可以为第二进气段d101提供更大的安设空间。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进气口连接部d301也可以呈直筒状或阶梯桶状等不同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段d101包括:第二进气前段d114、第二进气后段d115以及进气口密封圈d305。
第二进气前段d114设置在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部,其上设置有挡片结构 d304和弹性件,在第二进气前段d114的内壁上设置有销轴,销轴与挡片结构 d304实现铰接,设置在销轴上,使得挡片结构d304可以在弹性件作用下遮挡进气通道,呈现挡片结构d304的闭合状态,同时以及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打开进气通道的开启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套合在销轴上的卡接弹簧,也可以为连接销轴和挡片结构d304的张紧弹簧或张紧橡胶件等,此外,挡片结构 d304在闭合状态下完全遮挡进气通道,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挡片结构d304 也可以在闭合状态下部分适当进气通道。
第二进气后段d115设置在尘杯本体d1的外壁上,朝向进气前端突出设置,与集尘腔d4连通,且第二进气后段d115朝向集尘腔d4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 d4的内侧壁相切;
进气口密封圈d305呈“D”形设置在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第二进气后段 d115间,可以连接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第二进气后段d115。
通过在第二进气段d101上设置挡片结构d304,可以控制进风通道的开闭,在无气流通过时可以闭合进气通道,保证尘杯内的污物不会发生返流,提高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同时,将进气端分为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第二进气后段 d115并分设在尘杯本体d1和进气口组件d3上,在便于拆装的同时,更便于对于挡片或进气口密封圈d305等不同结构进行更换或维护,此外,进气口密封圈 d305的设置避免了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第二进气后段d115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尘污泄漏等问题,保证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后段d115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中部的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与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内壁间隔设置,与呈开启状态的挡片结构d304抵接,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 的延伸方向与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
通过设置限位台阶,一方面可以限制挡片结构d304运动行程,避免挡片结构d304在运动过程中与进气通道的内壁发生碰撞,冲击损坏内壁或挡片结构 d304,也避免挡片结构d304运动超出弹性件的控制行程,提高挡片结构d304 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样设置,可以在挡片结构d304处于开启状态时,与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形成导流结构,进而与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内壁形成与集尘腔d4内侧壁相切的导流通道,实现气体的流向调整,实现了对气体内尘污的离心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周侧设置有若干不同类型的筋体,其中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呈“凹”形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于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顶侧,并贯穿尘杯本体d1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尘杯第一走线部d104,可以容纳并引导电线的走向。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周侧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贴合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弧形外壁设置,并连接尘杯本体d1的外壁和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呈缺口状的尘杯第二走线部d105,适于引导导线转折。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下侧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同时也处于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内侧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上,第三加强筋上设置有尘杯第三走线部d106。此外,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上设置有扣合筋体,与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壁卡合固定,扣合筋体朝向第二进气前段d114的一侧设置有尘杯第四走线部d107。
尘杯第一走线部d104、尘杯第二走线部d105、尘杯第三走线部d106以及尘杯第四走线部d107构成部分过线通道。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和扣合筋体,可以仅设置其中一种或多种,作为另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尘杯第一走线部d104、尘杯第二走线部d105、尘杯第三走线部d106以及尘杯第四走线部d107其中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不设置。
此外,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周向和进气口连接部d301上还设置有尘杯安装定位筋d102,便于进气口连接部d301与尘杯本体d1的固定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尘杯安装定位筋d102也可以仅设置在进气口连接部d301或第二进气后段d115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段d307上与第二进气段d101相邻的内缘位置设有环形的进气口限位部d312,进气口限位部d312上嵌合设置有进气口密封垫 d310。进气口密封垫d310的设置可以为尘杯组件与其他外界组件在第一进气段 d307处的连接提供缓冲作用和密封作用,避免连接时造成的磕碰损坏,提高了尘杯组件的密封性。
此外,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背向进气口连接部d301的一端还设置有进气口端盖d306,进气口端盖d306固定在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内壁与第一进气段 d307的外壁间,顶端设置有让位于腰行孔的缺口,两侧设置有与螺钉柱固定的螺钉孔。
进气口组件d3还包括进气口端子支架d303,设置在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的过线通道内,该处过线通道内设置有进气口端子支架容纳腔d311,可以容纳进气口端子支架d303,进气口端子支架d303与进气口端盖d306下侧的缺口卡合连接,内部设置有进气口过线孔d309,适于设置导线。
在尘杯本体d1外壁沿进气通道周向还设置有若干螺钉柱,螺钉柱与进气口连接部d30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尘杯组件、吸尘管以及吸尘器头。吸尘管一端设置连接在尘杯组件的进气口组件d3上,吸尘器头连接在吸尘管的另一端。当尘杯组件启动后,吸尘器的真空电机工作产生负压,负压将通过吸尘器头将尘污通过吸尘管吸入到尘杯组件中,从而实现对尘污自身的收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本体(d1),内置有集尘腔(d4);
进气口组件(d3),所述进气口组件(d3)与所述尘杯本体(d1)的侧壁连接,内侧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段(d307)和第二进气段(d101),所述第二进气段(d101)与所述集尘腔(d4)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段(d1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组件(d3)内还设置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组件(d3)还包括:
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内置有所述第一进气段(d307)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进气段(d307)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置有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气段(d101)和部分所述过线通道,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分别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和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连接设置,沿靠近所述尘杯本体(d1)方向,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的外径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段(d101)包括:
第二进气前段(d114),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上,其上设置有挡片结构(d304)和弹性件,所述挡片结构(d304)与所述第二进气前段(d114) 内壁铰接,具有在弹性件作用下遮挡所述进气通道的闭合状态以及在外力作用下打开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启状态;
第二进气后段(d115),设置在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上,与所述集尘腔(d4)连通,且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
进气口密封圈(d305),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间,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前段(d114)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还包括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所述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与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内壁间隔设置,与呈开启状态的所述挡片结构(d304)抵接,所述尘杯挡片限位台阶(d10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尘腔(d4)的内侧壁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顶侧,并贯穿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尘杯第一走线部(d1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周侧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贴合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弧形外壁设置,并连接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和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其上设置有尘杯第二走线部(d105),适于引导导线转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周侧还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内侧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三加强筋上设置有尘杯第三走线部(d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进气后段(d115)的外壁上设置有扣合筋体,与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壁卡合固定,所述扣合筋体朝向所述第二进气前段(d114)的一侧设置有尘杯第四走线部(d10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第一走线部(d104)、所述尘杯第二走线部(d105)、所述尘杯第三走线部(d106)以及尘杯第四走线部(d107)至少构成部分所述过线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4-5、7-10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沿第二进气后段(d115)周向还设置有尘杯安装定位筋(d10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段(d307)上与所述第二进气段(d101)相邻的内缘位置设有进气口限位部(d312),所述进气口限位部(d312)上嵌合设置有进气口密封垫(d31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背向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的一端还设置有进气口端盖(d306),所述进气口端盖(d306)固定在所述进气口连接端口(d302)内壁与所述第一进气段(d307)的外壁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组件(d3)还包括进气口端子支架(d303),设置在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内的所述过线通道的进气口端子支架容纳腔(d311)内,并与所述进气口端盖(d306)卡合连接,内部设置有进气口过线孔(d309),适于设置导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本体(d1) 外壁沿所述进气通道周向还设置有若干螺钉柱,所述螺钉柱与所述进气口连接部(d301)固定连接。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
CN202023349716.2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Active CN21454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9716.2U CN2145492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9716.2U CN2145492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9254U true CN214549254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9716.2U Active CN2145492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9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137308A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ES2257900A1 (es) Contenedor de recogida de polvo para una aspiradora.
US10575688B2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N111035326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排空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4549254U (zh)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CN112690701A (zh) 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CN111938499A (zh) 一种减振降噪吸尘器
CN109171557B (zh) 一种吸尘器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215605355U (zh)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
CN212591890U (zh) 一种减振降噪吸尘器结构
CN209733851U (zh) 一种应用于吸尘器尘杯的风道结构、吸尘器尘杯及吸尘器
CN109567665B (zh) 电动吸尘器
CN113693482A (zh) 一种手持无线集尘吸尘器
CN214208239U (zh) 一种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
CN110731729A (zh) 高效空气过滤器和吸尘器
CN21643912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CN220675899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吸尘器
CN212974461U (zh) 吸尘净化装置
CN105816100B (zh) 一种带有消音机构的吸尘器
CN221180298U (zh) 一种吸尘器尘盒清理装置
CN221331061U (zh) 一种过滤尘杯组件
CN221786118U (zh) 一种吸尘器的底座组装结构
CN220309067U (zh) 一种吸尘效率高的吸尘器
CN21550272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