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8808U -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8808U
CN214548808U CN202022918775.0U CN202022918775U CN214548808U CN 214548808 U CN214548808 U CN 214548808U CN 202022918775 U CN202022918775 U CN 202022918775U CN 214548808 U CN214548808 U CN 21454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end
rib
inner bag
structurally 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187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邹凌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187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8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内胆,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内胆的口部形成翻边沿,所述底座的顶部插入所述翻边沿内,所述底座的内壁设有多个突出的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绕所述内胆的周向布置,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间隙配合。本文涉及厨房器具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在底座和内胆之间增加了支撑筋,可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底座变形,提升客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厨房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热锅主要由内胆、底座、底盖构成,其中,内胆安装在底座内而且在内胆的口部形成了向外侧的翻边沿,同时,底座的顶部插入翻边沿内,形成限位。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内胆和底座侧壁之间的间隙,会使得内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晃动,而且底座侧壁也容易变形,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在底座和内胆之间增加了支撑筋,可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底座变形,提升客户体验。
为了达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内胆,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内胆的口部形成翻边沿,所述底座的顶部插入所述翻边沿内,所述底座的内壁设有多个突出的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绕所述内胆的周向布置,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间隙配合。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底座的口部设有向上突出的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底座周向围成环形,所述凸筋靠近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所述凸筋插入所述翻边沿内以控制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间隙。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翻边沿包括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折和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弯折,所述第二弯折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折相接,所述第一弯折和第二弯折的厚度都大于等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厚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二弯折的下端在背向内胆的一侧设有倒圆或倒角。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凸筋的高度设置为3-5mm,所述凸筋的厚度设置为T1,所述底座的侧壁的厚度设置为T2,1/4T2≤T1≤2/3T2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凸筋在背向所述内胆一侧设有凸包。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弯折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5-1mm。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筋的厚度设置为0.5-1.2mm,相邻所述支撑筋在周向上的间距设置为15-35mm。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小于0.2mm。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筋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筋突出所述底座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有益效果如下:
1.烹饪器具在底座和内胆之间增加了支撑筋,可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底座变形,提升客户体验。
2.翻边沿的下端在背向内胆的一侧设有倒圆或倒角,可提升光亮度,也能防止割手。
3.凸筋在背向内胆一侧设有凸包,可调整内胆与底座的段差,方便两者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座第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底座与内胆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内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内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底座第二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底座第三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内胆、101-翻边沿、102-胆壁、103-胆底、104-第一弯折、105-第二弯折、106-第一胆底、107-第二胆底、108-倒圆、200-底座、201-壳壁、202-壳体、203-支撑筋、204-凸筋、205-阶梯槽、206-凸包、300-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8的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该烹饪器具为电热锅,其包括底座200和内胆100,该内胆100设置在底座200内,而且在内胆100的口部形成翻边沿101,上述底座200的顶部插入翻边沿101内,形成限位,该底座200的内壁设有多个突出的支撑筋203,多个支撑筋203绕内胆100的周向布置,该支撑筋203与内胆100的侧壁间隙配合。由此,该电热锅在底座200和内胆100之间增加了支撑筋203,可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底座变形,提升客户体验。
该电热锅还包括底盖300,上述底座200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该底盖300扣在通孔处且通过紧固件与内胆100连接,在结合上述翻边沿101的限位,底座200、内胆100和底盖300组装为一体,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如图3至图5所示,该内胆100为金属材质,包括胆壁102(即内胆100的侧壁)和胆底103,胆壁102呈弧形,内胆100整体呈碗状,胆壁102的上端形成上述内胆100口部,该翻边沿101由内胆100的板材向外弯折延伸形成。该翻边沿101包括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折104和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弯折105,该第二弯折105的上端与第一弯折104相接,两者与胆壁102的上端围成C字型。该第一弯折104和第二弯折105的厚度都不小于胆壁102的厚度,第二弯折105与胆壁102的距离控制在1.5-6mm,便于底座200的顶部插入。上述胆底103包括第一胆底106和第二胆底107,第二胆底107居中设置在第一胆底106中且高度低于第一胆底106,两者之间通过倒角或R角相连接,可增加内胆100底部强度,防止变形,更加稳定,而且第一胆底106和第二胆底107的高度差在0.5mm~10mm之间。
如图1-图3以及图6-图8所示,该底座200包括壳壁201(即底座200的侧壁)和壳底202(即底座200的底壁),壳壁201的顶部形成底座200口部,该壳壁201在口部处设有向上突出的凸筋204,该凸筋204的高度设置为3-5mm且厚度小于壳壁201,该凸筋204沿壳壁201的周向围成环形,而且凸筋204靠近壳壁201的内壁设置,而在凸筋204的外侧形成安装槽205。多个支撑筋203在周向均匀布置,任一支撑筋203竖直设置在壳壁201上,未延伸至凸筋204,且支撑筋203突出底座200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使得支撑筋203面向内胆200的端面保持竖直。相邻支撑筋203在周向上的间距采用15-35mm,保持周向各处受力均匀,形成稳定支撑,该支撑筋203的厚度设置为0.5-1.2mm。在底座200和内胆100装配时,该凸筋204插入翻边沿101内(即第二弯折105与胆壁102之间)且未顶到第一弯折104,可控制支撑筋203与胆壁102间隙,而第二弯折105的下端抵在安装槽205的槽底,形成限位。此时,凸筋204的顶部与第一弯折104之间的间隙设置为H1,该H1控制在0.5-1mm,支撑筋203与胆壁102之间的间隙设置为H2,该H2控制小于0.2mm,可以有效防止底座200口部变形。
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该凸筋204在背向胆壁102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包206,多个凸包206沿周向均匀或不均匀布置,其可与第二弯折105间隙配合,以调整内胆100与底座200的段差,方便两者安装。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的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弯折的下端设有倒圆。
如图9所示,该第二弯折105的下端在背向胆壁102的一侧加工出倒圆108,但不限于此,例如加工出倒角代替倒圆108,可提升光亮度,也能防止用户触摸时割手。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三。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壳壁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该底座200的侧壁(即壳壁201)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可保证增加底座200口部的强度,壳壁201在口部处的厚度设置为T2,凸筋204的厚度设置为T1,其中,1/4T2≤T1≤2/3T2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底座和内胆之间增加了支撑筋,可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底座变形,提升客户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翻边沿的下端在背向内胆的一侧设有倒圆或倒角,可提升光亮度,也能防止割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凸筋在背向内胆一侧设有凸包,可调整内胆与底座的段差,方便两者安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内胆,所述内胆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内胆的口部形成翻边沿,所述底座的顶部插入所述翻边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壁设有多个突出的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绕所述内胆的周向布置,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口部设有向上突出的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底座周向围成环形,所述凸筋靠近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所述凸筋插入所述翻边沿内以控制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沿包括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弯折和向下侧延伸的第二弯折,所述第二弯折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折相接,所述第一弯折和第二弯折的厚度都大于等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的下端在背向内胆的一侧设有倒圆或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高度设置为3-5mm,所述凸筋的厚度设置为T1,所述底座的侧壁的厚度设置为T2,1/4T2≤T1≤2/3T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在背向所述内胆一侧设有凸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弯折之间的间隙设置为0.5-1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厚度设置为0.5-1.2mm,相邻所述支撑筋在周向上的间距设置为15-35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与所述内胆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小于0.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竖直设置,所述支撑筋突出所述底座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CN202022918775.0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54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775.0U CN214548808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18775.0U CN214548808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8808U true CN214548808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18775.0U Active CN214548808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8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48808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烹饪器具
CN101094793B (zh) 罐的金属盖
CN204765125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211345432U (zh) 一种应用于取暖器上的撑架
US20030094169A1 (en) Cooking device
CN213405722U (zh) 锅具
CN211155139U (zh) 烹饪器具
CN211559707U (zh) 容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94060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794072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840872Y (zh) 压力锅的内锅
CN2850484Y (zh) 一种同时两用的电饭煲内胆
CN209090757U (zh) 烹饪器具
CN213299792U (zh) 一种新型超薄灯具
CN21718572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4755585U (zh) 一种自适应无线充电器
CN21071768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陶炉
CN219734208U (zh) 密封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9720386U (zh) 烹饪器具
CN220529773U (zh) 一种具有手机支架的电煮锅
CN211155097U (zh) 一种覆底锅
CN209284835U (zh) 杯体结构
CN219756463U (zh) 一种防风燃气炉架
CN220141357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CN211243014U (zh) 一种易清洗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760 Yinhai Street, Xiasha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UYA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