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5125U -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5125U
CN204765125U CN201520503796.2U CN201520503796U CN204765125U CN 204765125 U CN204765125 U CN 204765125U CN 201520503796 U CN201520503796 U CN 201520503796U CN 204765125 U CN204765125 U CN 204765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outer pot
electric pressure
pressure cooking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037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037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5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5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5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所述外锅的开口端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嵌入锅盖扣牙内的锅牙,所述锅牙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耳和沿轴向向外锅的底部延伸的翻边,所述凸耳至少有一部分向外锅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通过使锅牙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锅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由此增强了锅牙的强度,从而可采用较薄的材料制作外锅,在保证外锅强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同时节省了用料、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的受力过程如下,对电压力锅进行加热,使水蒸发,在内锅内部产生压力并作用于锅盖与内锅,使锅盖向上运动,内锅与外锅向下运动,锅盖的盖牙与外锅的锅牙相互配合以阻止锅盖与外锅的相对运动。外锅锅牙的根部为主要的承力部位,锅牙的结构强度取决于锅牙根部的结构强度。
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锅牙翻边的高度来增强锅牙的强度,但过多的增加锅牙翻边的高度,将降低电压力锅的结构稳定性。为满足GB4706.1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中关于“在电压力锅密闭状态下,用水压将压力逐渐增大到六倍的额定蒸煮压力,容器不应被破坏”的要求,普遍通过增加用料的方式来增加锅牙的强度,由此增加了物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所述外锅具有结构强度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外锅的电压力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所述外锅的开口端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嵌入锅盖扣牙内的锅牙,所述锅牙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耳和沿轴向向外锅的底部延伸的翻边,所述凸耳至少有一部分向外锅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通过使锅牙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锅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由此增强了锅牙的强度,从而可采用较薄的材料制作外锅,在保证外锅强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同时节省了用料、降低了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外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外锅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沉台部设置在所述锅牙靠近所述外锅侧壁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沿所述外锅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沉台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耳宽度的一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沉台部的深度为H1,所述H1满足:H1≥2mm,优选地,所述H1满足:2≤H1≤1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牙翻边的高度为H2,所述沉台部的深度为H1,所述H2≥所述H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耳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沉台部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等腰梯形状,或者所述凸耳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沉台部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三角形状。具体地,所述沉台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径向延伸且与所述外锅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段沿轴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段连接,另一端与凸耳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圆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外锅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凸耳之间均为圆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压力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外锅;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用于遮盖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扣合所述锅牙的扣牙;以及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之间。由于上述的外锅具有锅牙强度强且节约用料的有益效果,因此通过设置该外锅的电压力锅也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外锅的锅牙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锅;1:锅牙;11:沉台部;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2:凸耳;
13: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100。需要说明的是,电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电压力锅的内锅内部压力逐渐增强,锅盖与外锅100之间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外锅100的锅牙1与锅盖的扣牙通过相互配合以防止外锅100与锅盖相互脱离。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100,外锅100的开口端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嵌入锅盖扣牙(图未示出)内的锅牙1,锅牙1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耳12和沿轴向向外锅100的底部延伸的翻边13,凸耳12至少有一部分向外锅100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11。需要说明的是,电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锅盖与外锅100之间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外锅100的锅牙1为主要的受力结构,通过在锅牙1上设置沉台部11,可以有效地增加锅牙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电压力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锅100,通过使锅牙1的至少一部分向外锅100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11,由此增强了锅牙1的强度,从而可采用较薄的材料制作外锅100,在保证外锅100强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同时节省了用料、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外锅100的径向方向上,沉台部11设置在锅牙1靠近外锅100侧壁的一端,换言之,沉台部11设置在锅牙1的径向内侧,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锅牙1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外锅100的径向方向上,沉台部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凸耳12的宽度的一半,由此在不增加锅牙1厚度的情况下,显著地提高了锅牙1的强度,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沉台部11的深度为H1,H1满足:H1≥2mm,由此可提高锅牙1的强度。进一步地,H1满足:2≤H1≤10mm,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锅牙1的强度。经过试验验证,当2≤H1≤10mm时,锅牙1不但具有强度强的优点,而且锅牙1还具有外形美观、工艺稳定、便于加工的优点。另外,在外锅100的实际生产过中时,可根据锅牙1需要的强度来调整沉台部11的深度H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锅牙1翻边13的高度为H2,沉台部11的深度为H1,且H2≥H1,由此可增强锅牙1的强度且结构稳定,并能有效减小外锅100的整体体积。如图2所示,凸耳12的径向外侧朝向外锅100的底部沿轴向延伸形成翻边13,翻边13在轴向方向上的延伸高度即为锅牙1的高度H2,锅牙1翻边13的高度大于等于沉台部11的高度。由此,可增强锅牙1的强度且结构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外锅100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凸耳12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沉台部11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等腰梯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在垂直于外锅100的轴线方向的平面内,沉台部11的投影形成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结构简单,易加工成型。同样地,凸耳12的横截面也可呈三角形状,沉台部11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三角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进一步地,沉台部11可以包括: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段111沿径向延伸且与外锅100的侧壁连接,第二段112沿轴向延伸,且第二段112的一端与第一段111连接,另一端与凸耳12连接。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端112的下端与第一段111远离外锅100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二端112的上端与凸耳12靠近外锅100开口的一端连接,由此,可以简化锅牙1的结构,增强锅牙1的结构强度。
为避免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之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第二段112与第一段111之间可以圆滑过渡。同样地,第二段112与第一段111之间、第一段111与外锅100侧壁之间以及第二段112与凸耳12之间均为圆滑过渡,由此,不但可以提高锅牙1的结构强度,还可使得沉台部11与外锅100开口及凸耳12的连接处的表面平滑,使外锅100锅边的线条流畅,有效地提高了外锅100的外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外锅100的开口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沿径向嵌入锅盖扣牙(图未示出)的锅牙1,锅牙1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耳12和沿轴向向外锅100的底部延伸的高度为H2翻边13,凸耳12靠近外锅100侧壁的一端向外锅100的底部方向凹陷形成深度H1为2-10mm的沉台部11,且H2≥H1。在外锅100的径向方向上,沉台部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凸耳12宽度的一半。具体地,如图2所示,沉台部11包括第一段111以及第二段112,第一段111沿径向延伸且与外锅100的侧壁连接,第二段112沿轴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段111连接,另一端与凸耳12连接,且第二段112与第一段111之间、第一段111与外锅100侧壁之间以及第二段112与凸耳12之间均为圆滑过渡。凸耳12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沉台部11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等腰梯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锅100,通过在外锅100锅牙1上设置沉台部11,使得锅牙1的强度增强,从而可采用较薄的材料制作外锅100,节约材料成本,且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易于加工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外锅100、内锅(图中未示出)、锅盖(图中未示出)以及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内锅设在外锅内,锅盖用于遮盖外锅和内锅,锅盖上设有扣合锅牙1的扣牙,密封圈设在内锅和锅盖之间。由于上述实施例的外锅100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因此通过设置该外锅100的电压力锅质量好且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锅的开口端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沿径向嵌入锅盖扣牙内的锅牙,所述锅牙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耳和沿轴向向外锅的底部延伸的翻边,所述凸耳至少有一部分向外锅的底部方向凹陷以形成沉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锅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沉台部设置在所述锅牙靠近所述外锅侧壁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外锅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沉台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耳宽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部的深度为H1,所述H1满足:H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H1满足:2≤H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牙翻边的高度为H2,所述沉台部的深度为H1,所述H2≥所述H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所述沉台部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等腰梯形状,或者所述凸耳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所述沉台部的横截面呈与之适配的三角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部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径向延伸且与所述外锅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段沿轴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段连接,另一端与凸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外锅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凸耳之间均为圆滑过渡。
10.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
用于遮盖所述外锅和所述内锅的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扣合所述锅牙的扣牙;以及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之间。
CN201520503796.2U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Active CN204765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3796.2U CN204765125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03796.2U CN204765125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5125U true CN204765125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03796.2U Active CN204765125U (zh) 2015-07-10 2015-07-10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51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2971A (zh) * 2016-10-09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锅及其外锅
CN110192765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0192766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2971A (zh) * 2016-10-09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锅及其外锅
CN107912971B (zh) * 2016-10-09 2023-04-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锅及其外锅
CN110192765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0192766A (zh) * 2018-02-24 2019-09-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5125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外锅及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204207579U (zh) 一种隔热防滑过滤式茶壶
CN204617959U (zh) 防溅锅盖
CN203424766U (zh) 压铸节能锅具
CN202960073U (zh) 一种上压指示的电压力锅
CN205758319U (zh) 一种电磁炉用水壶
CN208435279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水壶
CN203841516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08403994U (zh) 壶盖注水茶壶
CN206603578U (zh) 装饰面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1108328Y (zh) 一种加强电压力锅扣合强度的结构
CN203341559U (zh) 水壶
CN204105688U (zh) 节能式倒水锅
CN203153529U (zh) 舀瓢
CN205338610U (zh) 一种压力锅的锅盖和压力锅
CN209074051U (zh) 一种新型盖碗
CN208790141U (zh) 带螺口异形罐
CN208286843U (zh) 烹饪器具
CN204378968U (zh) 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及其密封环
CN219125906U (zh) 一种具有隐形式壶嘴的茶具套装
CN219734208U (zh) 密封结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04071781U (zh) 带密封壶盖的水壶
CN208828373U (zh) 茶桶提把结构
CN202188121U (zh) 一种碟形压力容器封头
CN204260076U (zh) 一种三层真空旅游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