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1682U -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1682U
CN214541682U CN202120342311.1U CN202120342311U CN214541682U CN 214541682 U CN214541682 U CN 214541682U CN 202120342311 U CN202120342311 U CN 202120342311U CN 214541682 U CN214541682 U CN 21454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mission line
insulating
insulating layer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23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国庆
李军
陈海侨
胡光祥
贾利宾
张如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23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1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1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包括传输线对,所述传输线对包括内导体、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屏蔽层、地线和内被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于第一绝缘层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两层绕包的发泡绝缘包带,相邻两层发泡绝缘包带的绕包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包覆于第二绝缘层之外,所述地线设置于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内被层包覆于屏蔽层和地线之外。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由于包带厚度太大导致的搭接处凸起问题,保证线材不会因为绕包导致的单向不对称引起的性能变异,能将数据传输线的衰减降低3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线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背景技术
随着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传输频率越来越高,以PCI Express接口为例,从最早的1.0版本到现在的5.0版本,其对应的传输速率基本都是以每代翻倍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传输线的损耗也将越来越大,控制线材损耗将成为助力传输速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业内通常采用挤出或者绕包发泡材料作为绝缘层,以降低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线材的衰减性能,但此两种绝缘结构都具有较大缺陷且性能提升幅度有限。其一、挤出型发泡绝缘工艺控制难度极高,很难保证两根线材的发泡一致性和对称性,导致阻抗不一致,进而进行线材的衰减性能;其二、绕包发泡材料虽然能解决一致性问题,但由于绕包工艺的限制,包带厚度受到制约,如包带太厚则绕包搭接处将有较大凸起,导致线材阻抗出现大波动,影响线材性能,包带太薄则不能有效降低绝缘的介电常数,从而影响衰减性能的提升幅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该数据传输线能有效解决由于包带厚度太大导致的搭接处凸起问题,保证线材不会因为绕包导致的单向不对称引起的性能变异,能将数据传输线的衰减降低30%以上,与此同时,该数据传输线的双层屏蔽层能降低线材的阻抗波动幅度,屏蔽性能高,并能保证屏蔽层结构稳定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线对,所述传输线对包括内导体、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屏蔽层、地线和内被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于第一绝缘层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两层绕包的发泡绝缘包带,相邻两层发泡绝缘包带的绕包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包覆于第二绝缘层之外,所述地线设置于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内被层包覆于屏蔽层和地线之外。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为单层屏蔽层,所述单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屏蔽层包括至少两层屏蔽层,所述至少两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内导体数量为两根,所述地线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一绝缘层分别单独包覆于每根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放置的第一绝缘层之外,所述两根地线位于屏蔽层两侧,所述内被层包覆于两根地线和屏蔽层之外。
优选地,所述内导体和地线为单根或多股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为镀银铜金属线、镀锡铜金属线、裸铜金属线、镀银铜包钢金属线、镀银铜包铝金属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内导体和地线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扁形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挤出或绕包于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层为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内被层为塑料麦拉带内被层、聚乙烯内被层、聚四氟乙烯内被层、聚全氟乙丙烯内被层、聚烯烃内被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传输线对之外还包覆有外包覆层,所述外包覆层为外金属屏蔽层,或者外护套层,或者从内至外由外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外包覆层之内设有一个传输线对或者四个传输线对或者八个传输线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两层绕包的发泡绝缘包带,将现有技术中单层包带分解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包带多次绕包,可有效解决由于包带厚度太大导致的搭接处凸起问题;其二、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绝缘层采用相邻层反向绕包的方式,保证线材不会因为绕包导致的单向不对称引起的性能变异,能将数据传输线的衰减降低30%以上;其三、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绝缘结构,利用第一绝缘层包覆内导体,利用第二绝缘层包覆并固定第一绝缘层和内导体的位置,增强第一绝缘层和内导体的纵向一致性和横向对称性,提高数据线的阻抗均匀度,降低线材衰减抖动;其四、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层结构,特别是双屏蔽层结构极大的降低了传输高频信号时屏蔽层的损耗,降低了线材的阻抗波动幅度,能保证结构稳定,同时双地线结构可有效保证屏蔽层接地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单对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两对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八对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对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包括传输线对100,所述传输线对100包括内导体1、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3、屏蔽层、地线6和内被层7,所述第一绝缘层2包覆于内导体1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3包覆于第一绝缘层2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3包括至少两层绕包的发泡绝缘包带,相邻两层发泡绝缘包带的绕包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3设置两层发泡绝缘包带,包括发泡绝缘包带31和发泡绝缘包带32,发泡绝缘包带31为正向绕包结构,发泡绝缘包带32为反向绕包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发泡绝缘包带31为反向绕包结构,发泡绝缘包带32为正向绕包结构;发泡绝缘包带的层数不限于2层,也可以是3层、4层,或更多层,当第1层发泡绝缘包带为正向绕包结构时,第2层发泡绝缘包带为反向绕包结构,第3层发泡绝缘包带为正向绕包结构,第4层发泡绝缘包带为反向绕包结构,依此类推;所述屏蔽层包覆于第二绝缘层3之外,所述地线6设置于屏蔽层5的外侧,所述内被层7包覆于屏蔽层5和地线6之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具有两层,包括第一屏蔽层4和第二屏蔽层5,第二屏蔽层5包覆于第一屏蔽层4之外,两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除具有两层结构的屏蔽层结构外,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层还可以为单层屏蔽层,单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层还可以为多层屏蔽层,多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内导体1数量为两根,所述地线6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一绝缘层2分别单独包覆于每根内导体1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3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放置的第一绝缘层2之外,所述两根地线6位于屏蔽层两侧,所述内被层7包覆于两根地线6和屏蔽层之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1和地线6为单根或多股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为镀银铜金属线、镀锡铜金属线、裸铜金属线、镀银铜包钢金属线、镀银铜包铝金属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内导体和地线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扁形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2挤出或绕包于内导体1之外,所述第一绝缘层2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绝缘层3为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被层7为塑料麦拉带内被层、聚乙烯内被层、聚四氟乙烯内被层、聚全氟乙丙烯内被层、聚烯烃内被层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绝缘结构,利用第一绝缘层2包覆内导体1形成导体间的隔离,利用绕包多层发泡绝缘包带作为第二绝缘层3,将常规的单层包带分解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发泡绝缘包带多次绕包,有效解决由于包带厚度太大导致的搭接处凸起问题,同时采用相邻层反向绕包的方式,保证线材不会因为绕包导致的单向不对称引起的性能变异,能将数据传输线的衰减降低30%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层结构,特别是双层屏蔽层结构,极大的降低了传输高频信号时屏蔽层的损耗,屏蔽层降低了线材的阻抗波动幅度,能保证结构稳定,同时双地线结构可有效保证屏蔽层接地稳定可靠。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该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包括两个传输线对100,传输线对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图1所示结构相同。两个传输线对100外包覆有外包覆层8,所述外包覆层8为外金属屏蔽层,或者外护套层,或者从内至外由外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组合而成。
两个传输线对100共同组成一个传输通道回路,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该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包括八个传输线对100,传输线对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图1所示结构相同。八个传输线对100外包覆有外包覆层8,所述外包覆层8为外金属屏蔽层,或者外护套层,或者从内至外由外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组合而成。
八个传输线两两一组,一共组成四个传输通道回路,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差分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线对,所述传输线对包括内导体、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屏蔽层、地线和内被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于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于第一绝缘层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至少两层绕包的发泡绝缘包带,相邻两层发泡绝缘包带的绕包方向相反,所述屏蔽层包覆于第二绝缘层之外,所述地线设置于屏蔽层的外侧,所述内被层包覆于屏蔽层和地线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单层屏蔽层,所述单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包括至少两层屏蔽层,所述至少两层屏蔽层的包覆方式为绕包、纵包、拖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屏蔽层为热熔自粘铝箔层、热熔自粘铜箔层、热熔自粘镀银铜箔层、铝箔层、铜箔层、镀银铜箔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数量为两根,所述地线数量为两根,所述第一绝缘层分别单独包覆于每根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二绝缘层同时包覆于两个并列放置的第一绝缘层之外,所述两根地线位于屏蔽层两侧,所述内被层包覆于两根地线和屏蔽层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和地线为单根或多股的金属线,所述金属线为镀银铜金属线、镀锡铜金属线、裸铜金属线、镀银铜包钢金属线、镀银铜包铝金属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内导体和地线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扁形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挤出或绕包于内导体之外,所述第一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乙烯绝缘层、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为发泡聚乙烯绝缘层、发泡聚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发泡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微孔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被层为塑料麦拉带内被层、聚乙烯内被层、聚四氟乙烯内被层、聚全氟乙丙烯内被层、聚烯烃内被层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对之外还包覆有外包覆层,所述外包覆层为外金属屏蔽层,或者外护套层,或者从内至外由外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组合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层之内设有一个传输线对或者四个传输线对或者八个传输线对。
CN202120342311.1U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Active CN214541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2311.1U CN21454168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2311.1U CN21454168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1682U true CN21454168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4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2311.1U Active CN214541682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1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64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的高速传输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364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的高速传输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37967U (zh)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电缆
CN108320840A (zh) 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电缆
CN214541682U (zh) 一种多层包带绝缘数据传输线
CN106981340A (zh) 一种非金属材质包覆缆芯的非屏蔽型抗干扰数据电缆及制备方法
CN101752034A (zh) 同轴电缆及多芯同轴电缆
CN212516681U (zh) 一种高可靠性监控信号线
CN216311370U (zh) 一种混合介质双同轴差分传输信号线
CN216353560U (zh) 同轴线缆和高速直连线缆
CN111834035A (zh) 一种具有z型屏蔽层的电缆
CN211455381U (zh) 高速线缆及其单元结构
CN210722565U (zh) 双芯对称同轴电缆
CN211530157U (zh) 一种超低损耗稳相微波同轴电缆
CN212113276U (zh) 一种高频传输用阻水通信电缆
CN116779221A (zh) 射频线缆
CN210837284U (zh) 一种高对称性高速率数据传输线
CN203325532U (zh) 用于室内的多媒体通信数据线缆
US20040000417A1 (en) Structure of signal line
CN107240744B (zh) 低损耗编织型电缆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08642A (zh) 一种双屏蔽低损耗高速率数据传输线及屏蔽层成型装置
CN218677532U (zh) 广播电视用同轴电缆
CN220651681U (zh) 一种包覆新型屏蔽材质的高速传输电缆
CN202003732U (zh) 单对双轴平行高速传输电缆
CN216353558U (zh) 一种平行对数据电缆
CN220456100U (zh) 耐弯曲工业传感器电缆
CN208955162U (zh) 一种设备间多芯屏蔽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and 19th floors of Building 1, Jinxinnuo, No. 50 Baolong Second Road,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18000 26 / F, block B, building 10,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10, Gaoxin South 9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