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0305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0305U
CN214540305U CN202120448414.6U CN202120448414U CN214540305U CN 214540305 U CN214540305 U CN 214540305U CN 202120448414 U CN202120448414 U CN 202120448414U CN 214540305 U CN214540305 U CN 214540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light source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84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84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0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0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0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该背光源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用于区域性的提供背光;控制装置,分别与背光源的多个背光区域连接,并分别控制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对应的驱动电流,以控制所述背光的亮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有效的提高G2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下的显示对比度,提高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现在的液晶显示装置逐渐朝着宽视角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手机移动终端应用、桌上显示器还是笔记本电脑,但是在广视角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广视角与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因此,除了广视角的需求之外,在需要防窥的场合下,能够切换或者调整到窄视角模式的显示装置也逐渐发展起来。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混合视角(HybirdViewing Angle,HVA),可以实现宽视角(Wide Viewing Angle,WVA)与窄视角(NarrowViewing Angle,NVA)之间的切换。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通常液晶显示面板由彩膜基板(CF,Color Filter)、薄膜晶体管基板(TFT,Thin Film Transistor) 以及位于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例如,业界开始提出利用彩色滤光片基板(CF)一侧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在宽视角显示时,控制彩膜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不给电压,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宽视角显示。当需要窄视角显示时,彩膜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给电压,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会因为垂直方向电场而翘起,液晶显示装置因为漏光而对比度降低,最终实现窄视角。
目前HVA技术,在NVA模式下,通过在CF侧施加整面偏压,使液晶分子翘起形成大视角下漏光,达到防窥效果,但也会导致穿透率(Tr)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损失,同时暗态较高的亮度使得正视下画质对比度下降,影响显示屏的显示画质。尤其是对于G2显示面板,G2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可根据需要在宽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已受到广泛的市场关注,但由于其在窄视角模式即NVA模式下的对比度下降问题,将不利于市场竞争和用户体验。
目前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降低CF侧施加的偏压,虽然可以提高 NVA模式下的穿透率和正视的对比度,但会降低显示屏的防窥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源极驱动电压,虽然可以提高显示屏的穿透率,但对应的逻辑功耗也随之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G2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下的显示对比度,提高显示质量,增加了产品多样性。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所述背光源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区域性的提供背光;
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背光源的多个背光区域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流,以控制所述背光的亮度。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沿横向或纵向的排列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的侧边;
多个导光板,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侧面,所述多个导光板中每个导光板单独的引导其对应光源的散射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导光板和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背光为白光或蓝色光;以及
所述多个光源包括选自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萤光灯管、冷光片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阵列的排布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
扩散膜,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上方,
其中,每个所述背光区域中均包括多个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为提供白光。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阵列的排布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
多个量子点,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上方,且所述多个量子点与所述多个光源一一对应;
扩散膜,位于所述多个多个量子点上方,
其中,每个背光区域中均包括若干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为提供蓝色光。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时序控制器,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根据所述调整值产生多个控制信号;
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接收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所述多个光源。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时序控制器,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输出对应每个背光区域的电流参数;
微控制单元,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接收所述电流参数,并输出多个控制信号;
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接收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所述多个光源。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背光源上,提供参考电压;
调节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调节所述背光的亮度;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调节层上,划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分别提供调节电压,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驱动电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所述多个独立区域相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独立区域的透光度;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所述调节层的材料为聚合分散液晶,所述调节层在不同的所述驱动电场下,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屏驱动板,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各个所述独立区域的调整值;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驱动板相连接,接收所述调整值,并控制调节所述调节层所述多个独立区域中每个独立区域的透明度;
多条连接线,将所述多个独立区域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
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接收所述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信号,并提供对应亮度的背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相应的控制装置,背光源能够区域性的提供背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而能够实现对背光源各背光区域所提供的背光的亮度控制,由于无需对液晶的驱动电场进行额外的控制,在提高G2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下的显示对比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且相较于对驱动电场的控制,通过控制电流进行背光调节,功耗更低,有助于提高视角可切换类的显示面板(如G2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品多样性。
另一方面,采用多个光源和多个导光板的侧入式区域调光结构,在实现区域调光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所需的光源数量,更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和功耗。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各背光区域亮度不同时的背光效果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
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沿B-B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6b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各背光区域亮度不同时的背光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其中,背光模组100用于区域性的向显示面板100提供对应亮度的背光。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上方,用于根据背光模组100 提供的背光显示画面。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如为G2显示面板,具有视角切换功能,具体为根据视角控制信号信号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之间进行相应的切换。
显示面板20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2进行理解,其中,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和阵列基板2以及位于彩膜基板1和阵列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阵列基板2包括阵列基底21和设置在阵列基底21上靠近液晶层3一侧的TFT层 22;彩膜基板1包括彩膜基底11,以及在彩膜基底11上靠近液晶层3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出光层12,第一光栅层13,平坦层6及第二偏光板5。显示面板200还包括ITO导电膜7和第一偏光板4,ITO导电膜7位于彩膜基底11远离液晶层3一侧且与彩膜基底11邻接;第一偏光板4位于阵列基底21远离液晶层3一侧且与阵列基底2邻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131可以为负性液晶分子,也可以为正性液晶分子。
相应的,背光模组100也接收显示面板200的视角控制信号,并用于根据相应的视角控制信号区域性的调整提供至显示面板200的背光的亮度,以在实现显示面板200的宽窄视角切换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显示面板 200在窄视角模式下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显示质量。
本公开中,背光模组100主要为区域性的控制驱动电流进而区域性的调节提供至显示面板200的背光的亮度,如此,在提高显示面板200 在窄视角模式下的显示对比度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且相较于对驱动电场的控制,通过控制电流进行背光调节,功耗更低。具体的,背光模组100为包括背光源部分和控制装置部分。其中,背光源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底部,背光源被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用于根据驱动电流区域性的提供背光。控制装置分别与背光源的多个背光区域连接,并分别控制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对应的驱动电流,以控制背光的亮度。
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对本公开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具体的,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各背光区域亮度不同时的背光效果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中的背光源包括:多个光源101和多个导光板102。多个光源101 沿横向或纵向的排列于背光模组100的底部的一侧边,多个导光板102 位于多个光源101的侧面(即侧入式背光),每个导光板102均可单独的引导其对应光源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显示面板200的亮度,确保亮度的均匀性。
多个光源101可分为多组,每组光源(包括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光源) 均对应一个导光板102,且每组光源可由控制装置进行单独控制。此时可以理解的,多组光源101、多个导光板102和多个背光区域彼此间均为一一对应关系。示例性的,图3中示出由一个光源101对应一个导光板102,进而对应一个背光区域的示意图。通过对图3中的多个光源101 进行单独控制,最终可在显示面板200上实现如图4中所示的区域亮度调节。通过合理的设置调节参数,即可提高显示面板200在窄视角模式下的对比度。且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中所需的光源数量少,成本低,功耗也小。
可选地,本公开中对多个光源101的类型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选自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萤光灯管、冷光片中的任一种。
本公开中,多个光源101所提供的背光的颜色例如可以是选自白光和蓝色光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多个导光板102还可以用多个反射片代替。
实施例二
具体的,图5至图6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沿 B-B方向的一种剖视图,图6b示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俯视图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结合图5、图6a和图6b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中的背光源包括:基底112、多个光源101和扩散膜111。其中,多个光源101阵列的排布于背光模组100底部的基底112上,扩散膜 111位于多个光源111的上方,扩散膜111可用来提高显示面板200的亮度,确保亮度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源101被配置为直下式背光,且多个光源101中的每个光源101均对应有不同的驱动电流,通过对驱动每个光源101的驱动电流的控制,可以实现对显示面板200上任意小的背光区域(如每个背光区域均对应包括一个光源)的背光亮度进行调节,进而可在实现更好的防窥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提高显示面板200的对比度,且能够实现对显示面板200的对比度的更高精度调节。
同时应当想到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对多个光源101进行区域性的分组(如每个背光区域中均对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源),对同一背光区域中的若干光源101采用同一驱动电流进行驱动,以节省所需的驱动器的数量。
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多个光源101的类型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选自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萤光灯管、冷光片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中,多个光源101所提供的背光的颜色可以是白光。具体结构图如图6b所示。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 多个光源101所提供的背光的颜色可以是蓝色光,此时,背光模组100 对应还包括多个量子点110,该多个量子点110与多个光源101为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个量子点110均对应一个光源101),位于多个光源101 和扩散膜111之间。该多个量子点110可作为发光体,在多个光源101 的激发下进行发光,以使的多个光源101所提供的背光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多个光源101所提供的蓝色背光波长短、能量高,可以更好的确保多个量子点110被激发,同时也能起到防蓝光的效果。具体结构图如图6a所示。
由于经过量子点吸收和重发射后的光线相对于经过滤光片对特定波长过滤后的光线来说,拥有更好的色纯度,因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提高背光利用率的同时还拥有更高的色饱和度,从而拥有更宽广的色域。并且,由于蓝色量子点受激发射的蓝光为低能蓝光,因而避免通过高能蓝光显示图像,从而实现了防蓝光效果。
上述量子点可以由元素周期表中IIB-VIA或IIIA-VA族元素材料制成,其粒径可以设置在2-20nm。粒径指的是粒子的直径。量子点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首先吸收照射在其上的光能量变成激发态,并通过重新发射光子的方式回到基态。
基于本公开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背光源的结构,其对应的背光模组100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如图7或图8所示,该控制装置可以提供相应的驱动电流,进而控制如前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背光源结构区域性的提供背光。其中,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包括:时序控制器300和多个光源驱动器,图7中仅以四个光源驱动器(410、420、430和44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时序控制器300用于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根据调整值产生多个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SDI、第二控制信号SDO、时序信号SCK和若干第三控制信号CS1、CS2、CS3、CS4)。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时序控制器300连接,接收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多个光源101。
如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包括:时序控制器300、微控制器500和多个光源驱动器,图8中仅以四个光源驱动器 (410、420、430和44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时序控制器300用于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背光源的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根据调整值输出对应每个背光区域的电流参数(包括第一参数TCON-SDI、第二参数TCON-SDO、第三参数TCON-SCK和第四参数TCON-CS1)。微控制单元500与时序控制器300连接,接收电流参数,并输出多个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SDI、第二控制信号SDO、时序信号SCK和若干第三控制信号CS1、CS2、CS3、CS4、……、CSn,n为正整数)。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微控制单元500连接,接收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多个光源101。
可以理解的是,图7或图8中的每个光源驱动器分别对应背光源的一个背光区域,也即每个背光驱动器分别驱动一个背光区域中对应的光源发光。
实施例三
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 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背光模组100中背光源的结构基础上,在背光源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03、第二电极层106和调节层104。第一电极层103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为一厚度均匀且完整的平面。第一电极层103用于提供一固定的参考电压。调节层104位于第一电极层103的上方,用于调节背光的亮度。第二电极层106位于调节层104的上方,用于提供调节电压,以在第一电极层103和第二电极层106之间形成驱动电场。
调节层104使用的材料例如是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crystal,PDLC)。在调节层104上施加电场,可调节液晶微滴的光轴取向,当二者折射率相匹配时,调节层104呈现透明状态;除去电场,液晶微滴又恢复至最初的散光状态。调节层104在不同的驱动电场下,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进而通过调整第二电极层106上的电压的大小,可以实现对提供至显示面板200的背光亮度的调节。
调节层104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平面,形状、大小与第一电极层403 完全相同或相似。调节层104也可以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如图9所示,调节层104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多个光源101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形状、大小相同。调节层104的各个区域相互独立,各个区域之间没有连接。在调节层104的每个区域的周边,设置有液晶区域分隔105。液晶区域分隔105围绕在调节层104每个区域的四周,用于维持调节层104每个独立区域的形状。
第二电极层106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第二电极层106 在与调节层104的区域划分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划分为多个独立区域。第二电极层106划分的区域数与调节层104划分的区域数相同,调节层104 每一个区域上设置有相应的第二电极层106的独立区域。第二电极层106 每个独立区域的形状、大小与调节层104的每个区域的形状、大小可以是完全相同,也可以是大致相同。第二电极层106每一个独立区域用于一定的提供调节电压。
如图9所示,基于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100的结构,其控制装置相应的还包括有:屏驱动板109、柔性电路板108和多条连接线107。其中,屏驱动板109用于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各个独立区域的调整值。柔性电路板108与屏驱动板109相连接,接收调整值,并控制调节多个独立区域中每个独立区域的透光度。多条连接线 107用于多个独立区域与柔性电路板108的连接。
也即是说,本公开中的控制装置还与对应多个独立区域的第二电极层106相连接,通过调节电压来分别控制多个独立区域的透光度。
进而,本实施例可以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背光亮度进行区域调节时的背光区域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实现区域更小的背光区域调节,最终可在显示面板200上实现如图11中所示的区域亮度调节。另一方面,由于为同时基于的对电流和电压的双重控制,进而可以实现精度更高的亮度调节,在保证显示面板窄视角模式下的有效防窥功能的同时,对显示面板对比度的提高效果更佳。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降低功耗时,可控制对第二电极层106 上的电压不变,仅通过控制驱动电流实现对背光亮度的控制即可,有助于在显示面板200的如省电模式下还可进行亮度调节。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含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源,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所述背光源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根据驱动电流区域性的提供背光;
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背光源的多个背光区域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流,以控制所述背光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沿横向或纵向的排列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的侧边;
多个导光板,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侧面,所述多个导光板中每个导光板单独的引导其对应光源的散射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导光板和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为白光或蓝色光;以及
所述多个光源包括选自发光二极管、冷阴极萤光灯管、冷光片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阵列的排布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
扩散膜,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上方;
其中,每个所述背光区域中均包括多个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提供白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多个光源,阵列的排布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
多个量子点,位于所述多个光源的上方,且所述多个量子点与所述多个光源一一对应;
扩散膜,位于所述多个多个量子点上方,
其中,每个背光区域中均包括若干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为提供蓝色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时序控制器,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根据所述调整值产生多个控制信号;
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接收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所述多个光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时序控制器,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所述多个背光区域中每个背光区域的调整值,以及输出对应每个背光区域的电流参数;
微控制单元,与所述时序控制器连接,接收所述电流参数,并输出多个控制信号;
多个光源驱动器,均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接收所述多个控制信号,并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至所述多个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背光源上,提供参考电压;
调节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调节所述背光的亮度;
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调节层上,划分为多个独立区域,每个所述独立区域分别提供调节电压,且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驱动电场,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所述多个独立区域相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独立区域的透光度;以及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所述调节层的材料为聚合分散液晶,所述调节层在不同的所述驱动电场下,呈现出不同的透明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屏驱动板,接收画面信号,并根据所述画面信号解析计算得到各个所述独立区域的调整值;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屏驱动板相连接,接收所述调整值,并控制调节所述调节层所述多个独立区域中每个独立区域的透明度;
多条连接线,将所述多个独立区域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接收所述显示面板的视角控制信号,并提供对应亮度的背光。
CN202120448414.6U 2021-03-02 2021-03-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540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8414.6U CN214540305U (zh) 2021-03-02 2021-03-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8414.6U CN214540305U (zh) 2021-03-02 2021-03-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0305U true CN214540305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5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8414.6U Active CN214540305U (zh) 2021-03-02 2021-03-0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03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906A (zh) * 2022-03-14 2022-06-1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区域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5061299A (zh) * 2022-08-17 2022-09-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防窥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US12124120B2 (en) 2022-08-17 2024-10-22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Liquid display device and peep-proof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4906A (zh) * 2022-03-14 2022-06-1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区域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4624906B (zh) * 2022-03-14 2024-06-1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区域可调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5061299A (zh) * 2022-08-17 2022-09-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防窥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WO2024036862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防窥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设备
US12124120B2 (en) 2022-08-17 2024-10-22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Liquid display device and peep-proof control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44903B2 (en) Blue backlight and phosphor layer for a color LCD
US676563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96446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471791B2 (en) Video and content controlled backlight
US932297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20080137336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112552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용 렌즈, 발광 다이오드,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12021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21454030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054402B2 (en) Optical member,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205535B1 (ko) 광원 구동 장치,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및 광원 구동 방법
US20110141398A1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015299B1 (ko) 화질이 향상된 액정표시소자
US1078870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of switching LED light source groups
KR10174348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22778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装置
US2007013270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2327529B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JP462804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402694B2 (en) Light-emitting component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080101501A (ko) 확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50069100A (ko) Lcd용 백라이트
CN115128866A (zh) 一种区域背光结构及显示面板
JP2002277875A (ja) 液晶表示装置、表示装置
KR100983763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백라이트 램프 구동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