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3250U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33250U CN214533250U CN202120109013.8U CN202120109013U CN214533250U CN 214533250 U CN214533250 U CN 214533250U CN 202120109013 U CN202120109013 U CN 202120109013U CN 214533250 U CN214533250 U CN 2145332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water
- water cavity
- engine
- cylinder
- water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发动机及车辆,该发动机包括:机体、气缸套和气缸盖,气缸套装配于机体内,气缸盖装配于气缸套的一端;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与机体的内壁分别围成间隔设置、且分别环绕气缸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腔和第二冷却水腔,其中,第二冷却水腔位于第一冷却水腔远离气缸盖的一侧,气缸套在第一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对气缸套内靠近气缸盖位置的空间增加降温幅度,从而,使气缸套在第二冷却水腔和第一冷却水腔对应的空间,温度趋于一致;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由弧形曲线拼接而成,以消除应力集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中,气缸套配合于机体中,气缸套不同位置温度不同,形成燃烧室的部位温度往往较高,且越靠近气缸盖的位置温度越高。
具体可参考图1,气缸套1’装配于机体2’中,并且,气缸套1’和机体2’分别形成间隔设置、且环绕气缸套1’的冷却水腔3’和冷却水腔4’,其中,冷却水腔4’相对于冷却水腔3’更靠近气缸盖。但是,气缸套1’内冷却水腔4’和冷却水腔3’分别对应的空间温度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于使气缸套内温度分布趋于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机体、气缸套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套装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气缸盖装配于所述气缸套的一端;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与所述机体的内壁分别围成间隔设置、且分别环绕所述气缸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腔和第二冷却水腔,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水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腔远离所述气缸盖的一侧,所述气缸套在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小于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由弧形曲线拼接而成。
在上述发动机中,由于第二冷却水腔位于第一冷却水腔远离气缸盖的一侧,气缸套内第一冷却水腔对应的空间温度更容易升高,气缸套在第一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冷却水腔处的壁厚,第一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相对于第二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更容易吸收气缸套内的热量,对气缸套内靠近气缸盖位置的空间增加降温幅度,从而,使气缸套在第二冷却水腔和第一冷却水腔对应的空间,温度趋于一致,缓解甚至消除温度差;由于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由弧形曲线拼接而成,可以避免第一冷却水槽出现应力集中,影响气缸套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呈“耳”型。
可选地,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却水槽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均环绕所述气缸套内的燃烧室空间设置。
可选地,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二冷却水腔;
所述机体还设有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缸套相对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水腔连通;
所述气缸盖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冷却水槽包括靠近进气口的第一分段和靠近出气口的第二分段,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二分段相对的位置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导流槽。
可选地,所述导流槽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导流段,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导流段;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段与所述第二导流段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槽连续地延伸。
可选地,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动机。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缸套和机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中气缸套与机体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机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2至图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包括:机体2、气缸套1和气缸盖3,气缸套1装配于机体2内(具体可见图2,机体2内部设有装配槽U,气缸套1装配于该装配槽U内),气缸盖3装配于气缸套1的一端;气缸套1的顶部的外壁与机体2的内壁分别围成间隔设置、且分别环绕气缸套1设置的第一冷却水腔5和第二冷却水腔10,其中,第二冷却水腔10位于第一冷却水腔5远离气缸盖3的一侧,气缸套1在第一冷却水腔5处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冷却水腔10处的壁厚;其中,第一冷却水槽4的槽底的横截面由弧形曲线拼接而成,以避免第一冷却水槽4出现应力集中,影响气缸套1强度。
在上述发动机中,由于第二冷却水腔10位于第一冷却水腔5远离气缸盖3的一侧,气缸套1内第一冷却水腔5对应的空间温度更容易升高,气缸套1在第一冷却水腔5处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冷却水腔10处的壁厚,第一冷却水腔5内的冷却水相对于第二冷却水腔10内的冷却水更容易吸收气缸套1内的热量,对气缸套1内靠近气缸盖3位置的空间增加降温幅度,从而,使气缸套1在第二冷却水腔10和第一冷却水腔5对应的空间,温度趋于一致,缓解甚至消除温度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参考图1,第一冷却水槽4的槽底的横截面呈“耳”型,通过仿真发现,该结构具有较好的应力分布,同时兼顾壁厚要求和避免应力集中。
具体可参考图1,气缸套1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4和第二冷却水槽8,第一冷却水槽4与机体2围成第一冷却水腔5,第二冷却水槽8与机体2围成第二冷却水腔10;其中,第一冷却水槽4的深度大于第二冷却水槽8的深度。可直接采用壁厚均匀的金属管加工形成不同深度的第一冷却水槽4和第二冷却水槽8。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气缸套内部与第一冷却水腔5对应的位置对气缸套1的壁厚减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水腔5和第二冷却水腔10均环绕气缸套1内的燃烧室空间设置,以对燃烧室温度不同的区域进行差异化冷却,确保燃烧室内具有趋于均匀的温度分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气缸套1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4和第二冷却水槽8,第一冷却水槽4与机体2围成第一冷却水腔5,第二冷却水槽8与机体2围成第二冷却水腔10;机体2还设有分别设置于气缸套1相对两侧的进水口9和出水口6,进水口9分别与第一冷却水腔5和第二冷却水腔10连通;气缸盖3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未示出,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设置可参考现有技术),第一冷却水槽4包括靠近进气口的第一分段和靠近出气口的第二分段,机体2与第二分段相对的位置设有分别与进水口9和出水口6连通的导流槽。由于经过在燃烧室燃烧后的温度更高,气缸套1内靠近出气口的部分温度更容易升高,通过在靠近出气口的第二分段设置导流槽,可以增加靠近出气口处的冷却水流量,进而对气缸套1内靠近出气口的空间冷却效果更好,使气缸套1内靠近出气口和靠近进气口的区域温度区域一致。
导流槽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参考图2和图3,导流槽包括与进水口9连通的第一导流段7a,以及,与出水口6连通的第二导流段7b;其中,第一导流段7a与第二导流段7b间隔设置;第一导流段7a与第二导流段7b中的冷却水可吸收气缸套内位于第一导流段7a与第二导流段7b之间的空间的热量,可以充分吸收,使气缸套1内靠近出气口和靠近进气口的区域温度区域一致,并且,兼顾了机体的强度。
除此之外,导流槽也可以连续地延伸,增加气缸套1内靠近出气口处的冷却效果。
导流槽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矩形。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发动机。
在上述车辆的发动机中,由于第二冷却水腔10位于第一冷却水腔5远离气缸盖3的一侧,气缸套1内第一冷却水腔5对应的空间温度更容易升高,气缸套1在第一冷却水腔5处的壁厚小于在第二冷却水腔10处的壁厚,第一冷却水腔5内的冷却水相对于第二冷却水腔10内的冷却水更容易吸收气缸套1内的热量,对气缸套1内靠近气缸盖3位置的空间增加降温幅度,从而,使气缸套1在第二冷却水腔10和第一冷却水腔5对应的空间,温度趋于一致,缓解甚至消除温度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机体、气缸套和气缸盖,所述气缸套装配于所述机体内,所述气缸盖装配于所述气缸套的一端,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与所述机体的内壁分别围成间隔设置、且分别环绕所述气缸套设置的第一冷却水腔和第二冷却水腔,其中,所述第二冷却水腔位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腔远离所述气缸盖的一侧,所述气缸套在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小于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处的壁厚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由弧形曲线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槽底的横截面呈“耳”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其中,
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冷却水槽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水腔均环绕所述气缸套内的燃烧室空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的顶部的外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水槽和第二冷却水槽,所述第一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一冷却水腔,所述第二冷却水槽与所述机体围成所述第二冷却水腔;
所述机体还设有分别设置于所述气缸套相对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水腔连通;
所述气缸盖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冷却水槽包括靠近进气口的第一分段和靠近出气口的第二分段,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二分段相对的位置设有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导流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导流段,以及,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第二导流段;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段与所述第二导流段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连续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横截面呈矩形。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9013.8U CN214533250U (zh) | 2021-01-15 | 2021-01-15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09013.8U CN214533250U (zh) | 2021-01-15 | 2021-01-15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33250U true CN214533250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30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9013.8U Active CN214533250U (zh) | 2021-01-15 | 2021-01-15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33250U (zh) |
-
2021
- 2021-01-15 CN CN202120109013.8U patent/CN2145332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03330B (zh) | 气缸体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871099B2 (en) | Piston cooling for opposed-piston engine | |
US8261702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rect cooling of cylinder components | |
US10202932B2 (en) | Engine cooling structure | |
US20020162448A1 (en) | Liquid-cooled piston | |
JP2007127066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及び水路形成部材 | |
US20170175669A1 (en) | Cylinder head of engine | |
US8689744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nsert for water jacke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KR20080094379A (ko) | 배기 매니폴드 일체형 실린더 헤드 구조 | |
CN214533250U (zh) | 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 |
EP3396141A1 (en) | Cooling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4727966A (zh) | 汽缸盖结构 | |
KR20180039777A (ko) | 실린더헤드의 워터재킷 | |
JP2012057468A (ja) | 内燃機関 | |
JP6052135B2 (ja)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CN104775928A (zh) | 一种气缸体水套结构及发动机气缸体 | |
KR20080006783A (ko) | 엔진의 실린더 블록 상부 냉각구조 | |
JP2008095616A (ja) | シリンダヘッドのウォータジャケット | |
CN114109641B (zh) | 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道结构 | |
CN214403702U (zh) | 一种加强气门导管冷却的结构 | |
JPH06346784A (ja) | 二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冷却構造 | |
KR101050894B1 (ko) | 엔진의 수냉식 배기 매니폴드 | |
EP4253746A1 (en) | Engine and vehicle | |
CN220909833U (zh) | 缸体、发动机和车辆 | |
CN213775544U (zh) | 摩托车气缸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