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4059U -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4059U
CN214524059U CN202120278573.6U CN202120278573U CN214524059U CN 214524059 U CN214524059 U CN 214524059U CN 202120278573 U CN202120278573 U CN 202120278573U CN 214524059 U CN214524059 U CN 214524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rame
side plate
frame structur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85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朋杰
王守方
吴兰锋
袁怀林
薛现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85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4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4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4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包括:车架纵梁,设有两个;车架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各车架横梁中有两个车架横梁为用于固定转盘安装支架的转盘固定梁,转盘固定梁包括:顶板;底板,底板上设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前侧板;后侧板;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挂车车架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挂车车架结构的轻量化。同时保证了转盘固定梁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能够实现对转盘的有效固定连接。并且转盘固定梁形成盒体结构,有效减少了整体重量,可以使挂车车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要求,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挂车分为全挂车和半挂车,挂车通常包括车架以及固定在车架上的货台,挂车车架通常包括两个车架纵梁以及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的多个车架横梁,从而形成框架结构。挂车车架上安装有转向盘,转向盘一般通过转盘安装支架安装在挂车车架上,为了实现对转盘安装支架的固定,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专门设置固定梁来对转盘安装支架进行固定,这样就造成车架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加重了车架的整体重量,使车架结构无法满足轻量化要求,无法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比较简单、能够减轻车架整体重量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包括:
车架纵梁,设有两个,两个车架纵梁平行且左右间隔布置;
车架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三个,各车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
各车架横梁中有两个车架横梁为用于固定转盘安装支架的转盘固定梁,转盘固定梁包括:
顶板,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底板,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
前侧板,固定设置在顶板和底板的前端,前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后侧板,固定设置在顶板和底板的后端,后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转盘固定梁既作为连接车架纵梁的横梁,又作为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横梁,因此无需在车架纵梁之间设置专门的固定梁来对转盘安装支架进行固定,这样就简化了挂车车架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挂车车架结构的轻量化。同时,转盘固定梁包括顶板、底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四周侧板均与车架纵梁固定连接,保证了转盘固定梁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能够实现对转盘的有效固定连接。并且转盘固定梁形成盒体结构,有效减少了整体重量,可以使挂车车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要求,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进一步的,为了增大顶板和底板与车架纵梁之间的接触固定面积,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呈燕尾形。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结构强度以及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接触固定面积,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呈弯曲状,前侧板的左端与后侧板的左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前侧板的右端与后侧板的右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连接,并且使车架纵梁的受力更加均衡,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顶板和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的车架纵梁具有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腹板,顶板与车架纵梁的上翼板固定连接,底板与车架纵梁的下翼板固定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车架纵梁的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连接结构的设置,以及方便固定操作,所述的连接结构为上下贯穿底板的转盘支架连接孔,前侧板和/或后侧板上设置有与转盘支架连接孔位置对应以供工具伸入的操作口。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操作,同时加强转盘固定梁的结构强度,所述操作口为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的操作口,转盘固定梁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第一U形板,第一U形板的开口朝下设置,第一U形板的顶壁以及两个侧壁分别与操作口的内壁齐平。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转盘固定梁的结构强度,转盘固定梁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第二U形板,第二U形板位于第一U形板的上方且与第一U形板上下对称布置,第二U形板的底壁与第一U形板的顶壁相贴。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连接,同时方便顶板对其他部件进行支撑,方便底板与转盘安装支架的固定,顶板的顶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顶面齐平,底板的底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支撑强度,底板的底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两个车架纵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固定孔,两个车架纵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用于与转盘安装支架接触贴合的接触板,接触板呈劣弧弓形,接触板的底面与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车架纵梁的结构强度以及接触板的连接支撑强度,接触板和车架纵梁上焊接固定有肋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去掉支撑板后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去掉支撑板后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转盘固定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转盘固定梁的固定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悬架固定梁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悬架固定梁的固定状态图。
图中:1-支撑板;2-车架纵梁;201-上翼板;202-第一腹板段;203-第二腹板段;204-第一下翼板段;205-第二下翼板段;206-接触板;207-肋板;208-第二固定孔;3-转盘固定梁;301-顶板;302-底板;303-前侧板;304-后侧板;305-转盘支架连接孔;306-操作口;307-第一U形板;308-第二U形板;4-悬架固定梁;401-固定板;402-侧壁;403-底壁;404-筋板;405-折边;406-连接板;407-悬架支架连接孔;408-第一固定孔;5-普通车架横梁;6-贯穿横梁;7-边横梁;8-边纵梁;9-加强横梁;10-中间加强纵梁;11-侧部加强纵梁;12-转盘安装支架;13-支撑管;14-转盘;15-悬架;16-悬架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应用于全挂车上,包括两个车架纵梁2,两个车架纵梁2平行且左右间隔布置,车架纵梁2采用工字钢或者H型钢制成,因此车架纵梁2具有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腹板。如图1所示,由于车架纵梁2的前部呈鹅颈结构,因此结合图2和图9所示,车架纵梁2具有上翼板201、第一下翼板段204以及第一腹板段202,结合图3和图11所示,车架纵梁2具有上翼板201、第二下翼板段205以及第二腹板段203,也即上翼板201是水平的,第一腹板段202和第一下翼板段204位于前部,第一腹板段202的上下高度小于第二腹板段203的上下高度,第一下翼板段204高于第二下翼板段205。
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还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车架横梁,各车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架横梁共有五个,其中有两个车架横梁为用于固定转盘安装支架12的转盘固定梁3,两个转盘固定梁3位于车架的前部。结合图3所示,还有一个车架横梁为用于固定悬架安装支架16的悬架固定梁4,悬架固定梁4位于车架的后部,剩余两个车架横梁为普通车架横梁5。其中,悬架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悬架15,如图1所示,转盘安装支架12用于安装转盘14。
如图5~图7所示,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还包括两个边横梁7、两个边纵梁8、五个贯穿横梁6,其中两个边横梁7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2的前后两端,五个贯穿横梁6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各贯穿横梁6均贯穿两个车架纵梁2并与车架纵梁2固定连接,两个边纵梁8分别固定在各个贯穿横梁6的左右两端,并且边纵梁8和边横梁7首尾相接成矩形框架。
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还包括固定在贯穿横梁6上的加强纵梁,加强纵梁包括位于两个车架纵梁2之间的中间加强纵梁10以及分别位于两个车架纵梁2左右两侧的侧部加强纵梁11。两个车架纵梁2的前端与边纵梁8之间分别固定有加强横梁9,加强横梁9位于贯穿横梁6的前侧,侧部加强纵梁11固定在贯穿横梁6和加强横梁9上,侧部加强纵梁11的长度大于中间加强纵梁10的长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各贯穿横梁6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有多个支撑管13,支撑管13的顶面、车架纵梁2的顶面、中间加强纵梁10的顶面、侧部加强纵梁11的顶面、两个边横梁7的顶面以及两个边纵梁8的顶面都是平齐的,如图4所示,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还包括固定在这些顶面上的支撑板1,支撑板1用于支撑货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既包含车架结构,又具备货台功能,是一种复合型车架,不但能够简化车架结构,实现车架的轻量化,而且车架和货台可以一起制造,能够简化制造流程、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支撑板1直接固定在一个整体框架结构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撑板1的高度,使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能够满足高度受限的情况。
如图10和图11所示,悬架固定梁4包括固定板401和筋板404,固定板401呈U形,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以满足对悬架安装支架16的固定。结合图3所示,固定板401的两个侧壁402分别与两个车架纵梁2的第二腹板段203固定连接,为此在两个侧壁40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08。固定板401的底壁403支撑在两个车架纵梁2的第二下翼板段205上,底壁40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悬架安装支架16的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为上下贯穿底壁403的悬架支架连接孔407。
筋板404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筋板404与固定板401的两个侧壁402以及底壁403固定连接,保证了悬架固定梁4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用时,悬架固定梁4的受力可以传递至腹板上,同时也可以传递至下翼板上,避免车架纵梁2只有下翼板受力,使车架纵梁2的受力更加合理,并且无需在下翼板上打孔,因此能够延长车架纵梁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悬架固定梁4的整体结构强度,如图10所示,固定板401的两个侧壁402顶部设置有相向延伸的折边405,如图3和图11所示,折边405低于车架纵梁2的上翼板,折边405与筋板404的顶端固定连接。此外,两侧的折边40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06,连接板406的底面与筋板404的顶端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板406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406分别与最前端以及最后端的筋板404相连,两个连接板406都比较窄,简化了结构设置,既能够保证悬架固定梁4的整体结构强度,又能够减轻悬架固定梁4的整体重量。
此外,为了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悬架固定梁4的整体重量,如图10和图5所示,固定板401的底壁403以及筋板404上分别设置有减重孔(图中未标记)。另外,筋板404呈左右两端高、中间凹陷的形状,因此连接板406也呈折弯状,连接板406的底部水平、左右两端倾斜。
如图8和图9所示,转盘固定梁3包括顶板301、底板302、前侧板303以及后侧板304,其中顶板30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车架纵梁2的上翼板201固定连接,并且顶板301的顶面与上翼板201的顶面齐平,因此转盘固定梁3也能够用于支撑固定上述的支撑板1,从而增加支撑板1的支撑固定面积。底板30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车架纵梁2的第一下翼板段204固定连接,且底板302的底面与第一下翼板段204的底面齐平。顶板301和底板302的左右两端分别呈燕尾形,增大与车架纵梁2之间的接触固定面积。
前侧板303固定设置在顶板301和底板302的前端,后侧板304固定设置在顶板301和底板302的后端,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顶板301和底板302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前侧板303的左右两端、后侧板304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2的第一腹板段202上。为了增加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的结构强度以及与顶板301和底板302之间的接触固定面积,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的左右两端分别呈弯曲状,前侧板303的左端与后侧板304的左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前侧板303的右端与后侧板304的右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
底板3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12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为上下贯穿底板302的转盘支架连接孔305,由于转盘固定梁3呈盒体结构,为了方便紧固件的安装,如图8所示,在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上分别设置有与转盘支架连接孔305位置对应以供工具伸入的操作口306。具体的,操作口306为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的操作口,转盘固定梁3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之间的第一U形板307,第一U形板307的开口朝下设置,且第一U形板307的顶壁以及两个侧壁分别与操作口306的内壁齐平,相当于在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之间设置了一个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盘固定梁3的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转盘固定梁3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之间的第二U形板308,第二U形板308位于第一U形板307的上方且与第一U形板307上下对称布置,第二U形板308的底壁与第一U形板307的顶壁相贴,第二U形板308相当于内部骨架。
为了减轻转盘固定梁3的整体重量,在顶板301、前侧板303和后侧板304上分别设置有减重孔(图中未标记)。
另外,如图5所示,转盘安装支架12呈圆环形,由于挂车车架在行驶过程中会不断受到上下颠簸的冲击力,因此为了增大对转盘安装支架12的固定和接触支撑面积,如图9所示,在两个车架纵梁2的第一下翼板段20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12的第二固定孔208,并且两个第一下翼板段204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用于与转盘安装支架12接触贴合的接触板206,接触板206呈劣弧弓形,接触板206的底面与车架纵梁2的底面齐平。进一步的,在上翼板201和第一下翼板段204之间设置有肋板207,肋板207呈直角梯形,其上底边与上翼板201焊接固定,下底边与第一下翼板段204和接触板206焊接固定,直角腰与第一腹板段202焊接固定,保证了车架纵梁2的结构强度以及接触板206的连接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盘固定梁3既作为连接车架纵梁的横梁,又作为连接转盘安装支架12的横梁,因此无需在车架纵梁之间设置专门的固定梁来对转盘安装支架进行固定,这样就简化了挂车车架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实现挂车车架结构的轻量化。同时,转盘固定梁3包括顶板、底板、前侧板以及后侧板,四周侧板均与车架纵梁固定连接,保证了转盘固定梁的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强度,能够实现对转盘14的有效固定连接。并且转盘固定梁3形成盒体结构,有效减少了整体重量,可以使挂车车架结构满足轻量化要求,达到快速机动的目的。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半挂车上。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接触板,当然在转盘固定梁能够满足连接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车架纵梁上设置固定孔。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顶板的顶面也可以低于车架纵梁的顶面,底板的底面也可以高于车架纵梁的底面。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二U形板,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U形板。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底板上设置的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焊接螺柱,此时无需设置操作口。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等于顶板和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此时顶板、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可以均与车架纵梁的腹板固定连接。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前侧板和后侧板可以是直板。
在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的其他实施例中,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端不是呈燕尾形,顶板和底板是标准的矩形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包括:
车架纵梁,设有两个,两个车架纵梁平行且左右间隔布置;
车架横梁,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三个,各车架横梁均固定连接在两个车架纵梁之间;
其特征在于,各车架横梁中有两个车架横梁为用于固定转盘安装支架的转盘固定梁,转盘固定梁包括:
顶板,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底板,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连接结构;
前侧板,固定设置在顶板和底板的前端,前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后侧板,固定设置在顶板和底板的后端,后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架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呈燕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呈弯曲状,前侧板的左端与后侧板的左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前侧板的右端与后侧板的右端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前侧板和后侧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均大于顶板和底板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的车架纵梁具有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腹板,顶板与车架纵梁的上翼板固定连接,底板与车架纵梁的下翼板固定连接,前侧板和后侧板均与车架纵梁的腹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为上下贯穿底板的转盘支架连接孔,前侧板和/或后侧板上设置有与转盘支架连接孔位置对应以供工具伸入的操作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口为开口朝下设置的U形的操作口,转盘固定梁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第一U形板,第一U形板的开口朝下设置,第一U形板的顶壁以及两个侧壁分别与操作口的内壁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转盘固定梁还包括固定在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的第二U形板,第二U形板位于第一U形板的上方且与第一U形板上下对称布置,第二U形板的底壁与第一U形板的顶壁相贴。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顶板的顶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顶面齐平,底板的底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的底面与两个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两个车架纵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转盘安装支架的固定孔,两个车架纵梁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有用于与转盘安装支架接触贴合的接触板,接触板呈劣弧弓形,接触板的底面与车架纵梁的底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触板和车架纵梁上焊接固定有肋板。
CN202120278573.6U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Active CN214524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8573.6U CN214524059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8573.6U CN214524059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4059U true CN214524059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4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8573.6U Active CN214524059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4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260B1 (en) Side rail for a vehicle frame assembly
EP2334539B1 (en) Structural joint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frame and a frame made with a structural joint
MX2007005349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sujetar el entablado para piso a miembros transversales de un semi-remolque.
KR100253881B1 (ko) 서스펜션 프레임 브래킷
CN111806479B (zh) 轨道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4524060U (zh) 一种挂车及挂车车架结构
CN110696923A (zh) 罐式运输半挂车及其支撑装置
CN214524059U (zh) 一种轻量化挂车车架结构
RU182347U1 (ru) Шкворневой узел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CN213502288U (zh) 车体底架、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1806480B (zh) 轨道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3168079U (zh) 前端底架、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17575356U (zh) 一种挂车滑架
US3985235A (en) Center filler, center plate construction for railway vehicles
CN112026815B (zh)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10882320U (zh) 骨架半挂车
CN211107731U (zh) 一种汽车地板边梁及电动车车身
JP2500718Y2 (ja) アッパガセット
JPS59102606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20662629U (zh) 一种装配式挂车滑架
CN213649719U (zh) 车架连接装置和车辆
CN219191972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217804273U (zh) 一种角窗与玻璃前导轨连接结构及车门内板结构
CN213862457U (zh) 一种搅拌半挂车前台安装结构
CN216734600U (zh) 一种电动车的踏板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