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9713U - 夹具 - Google Patents

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9713U
CN214519713U CN202023290855.2U CN202023290855U CN214519713U CN 214519713 U CN214519713 U CN 214519713U CN 202023290855 U CN202023290855 U CN 202023290855U CN 214519713 U CN214519713 U CN 214519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rod
piece
parts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908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明峰
孙海明
常志伟
游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Taiyua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Taiyuan Co filed Critical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Taiyuan Co
Priority to CN2020232908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9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9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9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夹具,包括:支架;至少两个定位部,每两个定位部间隔设置设于支架上,且相邻的两个定位部的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定位槽;与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压持组件,包括压持件和弹性件,两个压持件相对设置于两个定位件之间,弹性件抵持于相对应的定位部和压持件之间;及驱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驱动件驱动件和推动件,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推动件连接,推动件的部分抵接在两个压持件之间,以通过驱动件驱动推动件向第一方向运动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推动件抵推压持件靠近相对应的定位部或使弹性件抵推压持件远离相对应的定位部以夹紧或松开工件。本申请安装操作简单,零配件寿命高,定位精度较高,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低。

Description

夹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治具。现有的夹具一般采用气缸杠杆原理,具体地,气缸的驱动端向上运动驱动相连接的拉杆下拉,然后拉杆连接的内撑块将两侧的压持件内撑变形从而对两侧的工件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紧。但是,此种方式会使得拉杆寿命低且成本较高,而且对工件的压紧完全靠压持件的变形导致压持件易开裂损坏,故障率高;此外内撑块与拉杆一般相对固定,无法灵活调节对两侧工件的挤压力度,且安装操作繁琐,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夹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夹具,用于定位工件,包括:
支架;
至少两个定位部,每两个所述定位部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支架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部的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放置工件;
与所述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压持组件,每个所述压持组件包括压持件和弹性件,两个所述压持件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部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持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压持件之间;及
驱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驱动件和推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的部分抵接在两个所述压持件之间,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向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推动件抵推所述压持件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或使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压持件远离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以夹紧或松开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持件设有与所述推动件抵接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持件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分别抵接两个所述压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内设有一收容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压持件部分滑动地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与弹性件的一端抵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可拆卸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且位于所述收容槽的远离压持件的一端,以封堵所述收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持件包括:
移动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压持部,用于抵压工件;和
连接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压持部,且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推动件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杠杆机构,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杠杆机构包括:
第一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动件转动连接;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及
第三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上述夹具中通过驱动件在驱动推动件上升时,推动件抵推两个压持件朝相对应的定位件移动以压紧工件,驱动件在驱动推动件下降时,弹性件抵推压持件远离相对应的定位件运动以松开工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首先对工件的挤压不完全依靠压持件的变形,而主要依靠压持件向工件方向的移动,减小了压持件的变形量,增加了其疲劳寿命;其次本申请的推动件与驱动件可相对转动,即推动件可摆动,可以平衡压持件对两侧的产品的挤压力度,提高产品定位精度,安装操作简单,零配件寿命高,定位精度较高,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夹具 100
工件 200
支架 10
支撑板 11
承载板 12
立架 13
定位件 20
定位槽 21
收容槽 22
定位部 23
拆卸部 24
压持组件 30
压持件 31
第一侧面 311
导向面 312
移动部 313
压持部 314
连接部 315
弹性件 32
驱动组件 40
驱动件 41
推动件 42
弧形面 421
贯穿孔 422
杠杆机构 43
第一杆 431
第二杆 432
腰形孔 4321
第三杆 433
销轴 434
连接块 4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夹具100,用于定位工件200,包括支架10、至少两个定位部23、与所述定位部23一一对应的压持组件30及驱动组件40。
至少两个定位部23间隔设置设于支架10上,且相邻的两个定位部23的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用于放置工件2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3为四个,四个定位部23在两侧的端部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体的定位件20,如图1所示。每个压持组件30包括压持件31和弹性件32,两个压持件31相对设置于两个定位部23之间,弹性件32抵持于相对应的定位部23和压持件31之间。驱动组件40包括相连接的驱动件41和推动件42,驱动件41的驱动端与推动件42连接,推动件42的部分抵接在两个压持件31之间,驱动件41在驱动推动件42向第一方向运动时,推动件42抵推两个压持件31朝相对应的定位部23移动以压紧工件200,驱动件41在驱动推动件42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时,弹性件32抵推压持件31远离相对应的定位部23运动以松开工件20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也即Z轴正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向下的方向,也即Z轴负方向。
通过上述结构,本申请的夹具100通过依靠压持件31向工件200方向的移动来挤压工件200,相对于现有技术对工件200的挤压不完全依靠压持件31的变形,减小了压持件31的变形量,增加了其疲劳寿命,零配件寿命高。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10包括支撑板11、承载板12及立架13。支撑板11和承载板12平行设置,立架13设于支撑板11和承载板12之间,且分别与支撑板11和承载板12垂直连接。定位部23设于支撑板11上,驱动组件40设于承载板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持件31设有与推动件42抵接的第一侧面311,第一侧面311为平面,第一侧面311与第一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第一侧面311的设置可以将推动件42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转换为压持件31朝向或远离相对应的定位部23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持件31靠近驱动组件4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312,导向面312与第一侧面311连接,导向面312可以为曲面,如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42设有弧形面421,弧形面421分别抵接两个压持件31。通过导向面312和弧形面421的设置,可以使得推动件42更加容易进入两个压持件3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42与驱动件41转动连接。
本申请的夹具100的推动件42与驱动件41可相对转动,即推动件42可摆动,可以平衡压持件31对两侧的工件200的挤压力度,提高工件200的定位精度。具体而言,如果两侧的压持件31对各自的工件200的挤压力不同,比如工件200尺寸不同等原因,此时挤压力度较大的压持件31可以使推动件42向挤压力度较小的一侧转动一定的角度,使两侧的压持件31对工件200的挤压力度大致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23内设有一收容槽22,弹性件32设于收容槽22内,压持件31部分滑动地位于收容槽22内且与弹性件32的一端抵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23包括可拆卸的拆卸部24,拆卸部24与弹性件32的另一端抵持且位于收容槽22的远离压持件31的一端,以封堵收容槽22。通过上述拆卸部24的设置,方便取出弹性件32以进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持件31包括移动部313、压持部314和连接部315。
移动部313可滑动地设于收容槽22内且用于抵持弹性件32的一端。
压持部314用于抵压工件200。
连接部315的两端分别连接移动部313和压持部314,且连接部315抵接于推动件42的一侧,且第一侧面311和导向面312设置在连接部315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3,驱动组件40还包括杠杆机构43。
杠杆机构43与支架10转动连接,杠杆机构43的一端与驱动件41连接,杠杆机构43的另一端与推动件42转动连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1和3,杠杆机构43包括第一杆431、第二杆432、第三杆433及连接块435。
第一杆431的一端与推动件42转动连接,第一杆431的另一端与连接块435固定连接,且第一杆431和连接块435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具体地,推动件42上开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面的贯穿孔422,该贯穿孔422同时贯穿推动件42的底部,第一杆431从推动件42的底部插设于贯穿孔422内,并通过销轴与推动件4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地,推动件42可相对于第一杆431转动,平衡压持件31对两侧的工件200的挤压力度,提高工件200的定位精度。具体而言,如果两侧的压持件31对各自的工件200的挤压力不同,比如工件200尺寸不同等原因,此时挤压力度较大的压持件31可以使推动件42向挤压力度较小的一侧转动一定的角度,使两侧的压持件31对工件200的挤压力度大致相同。
第二杆432可转动地设于支架10的立架13上,第二杆432的一端与连接块435的远离第一杆431的一端连接。具体地,第二杆432对应连接块435和立架13的位置均设有一腰形孔4321,连接块435和立架13均通过销轴434转动连接于相对应的腰形孔4321内。在本实施例中,立架13为框型结构,第二杆432通过其中一个腰形孔4321穿设在立架13的框型结构内并与其转动连接。
第三杆433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第三杆433的一端与第二杆432的远离第一杆4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杆433的另一端与驱动件41的驱动端连接。
压紧工件200时,驱动件41的驱动端向第二方向运动,带动第三杆433及第二杆432连接第三杆433的一端向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杆432的另一端向第一方向运动,带动连接块435、第一杆431及推动件42向第一方向运动,推动件42可抵推两侧的压持件3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分别压紧相对应的工件200。
松开工件200时,驱动件41的驱动端向第一方向运动,带动第三杆433及第二杆432连接第三杆433的一端向第一方向运动,第二杆432的另一端向第二方向运动,带动连接块435、第一杆431及推动件42向第二方向运动,推动件42可抵推两侧的压持件3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分别松开相对应的工件200。
为了便于理解,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方向,第二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方向。驱动件41驱动第三杆433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运动,进而通过第二杆432带动连接块435和第一杆431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运动,使得推动件42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运动。推动件42竖直向上运动时,推动件42抵推两个压持件31朝相对应的定位部23移动以压紧工件200,推动件42竖直向下运动时,弹性件32抵推压持件31远离相对应的定位部23运动以松开工件20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首先对工件200的挤压不完全依靠压持件的变形,而主要依靠压持件31向工件200方向的移动,减小了压持件31的变形量,增加了其疲劳寿命;其次本申请的推动件42与驱动件41可相对转动,即推动件42可摆动,可以平衡压持件31对两侧的工件200的挤压力度,提高工件200定位精度,安装操作简单,零配件寿命高,定位精度较高,对维修人员技术要求低。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计算机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计算机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或计算机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夹具,用于定位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至少两个定位部,每两个所述定位部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支架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部的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放置工件;
与所述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压持组件,每个所述压持组件包括压持件和弹性件,两个所述压持件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部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持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压持件之间;及
驱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驱动件和推动件,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推动件连接,所述推动件的部分抵接在两个所述压持件之间,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推动件向第一方向或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推动件抵推所述压持件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或使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压持件远离相对应的所述定位部以夹紧或松开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件设有与所述推动件抵接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件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设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分别抵接两个所述压持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内设有一收容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压持件部分滑动地位于所述收容槽内且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可拆卸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且位于所述收容槽的远离压持件的一端,以封堵所述收容槽。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件包括:
移动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收容槽内;
压持部,用于抵压工件;和
连接部,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压持部,且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推动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杠杆机构,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杠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件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包括:
第一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动件转动连接;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及
第三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CN202023290855.2U 2020-12-30 2020-12-30 夹具 Active CN214519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0855.2U CN21451971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90855.2U CN21451971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9713U true CN21451971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9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90855.2U Active CN21451971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9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8861B (zh) 一种夹紧工装及工作台
CN202399046U (zh) 连杆螺栓出口加工专用夹具
CN214519713U (zh) 夹具
CN216178726U (zh) 一种针对弧形背门铰链的机床夹具
CN212330143U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的焊接辅助夹具
CN210703435U (zh) 一种自动装配机用卡接装配装置
CN109570965B (zh) 多功能双头阀门管路装配工装
CN113695736A (zh) 一种激光焊接汽车座椅滑轨柔性工装
CN113083990A (zh) 一种铝合金电缆桥架制造冲裁加工机械及冲裁加工方法
CN221057813U (zh) 一种换向器铆加强环设备
CN216350275U (zh) 侧向夹持工件固定治具
CN217475448U (zh) 一种用于双面铣床的高效工件夹具
CN217475442U (zh) 旋转式模芯加工定位治具
CN110405095A (zh) 一种重卡汽车变速箱齿轮冲压结构的快速定位装置
CN110608219A (zh) 组装装置
CN218364196U (zh) 一种用于精加工发动机缸体的夹具
CN216830424U (zh) 一种汽车第四横梁总成装配工装
CN216759591U (zh) 三向可调节快速料厚切换定位夹紧装置
CN211102184U (zh) 一种激光雕刻机
CN214109444U (zh) 组对工装
CN215092245U (zh) 一种笔记本键盘框去毛刺加工治具
CN219746734U (zh) 一种平板点焊柔性化切换工装
CN218745760U (zh) 焊接夹具
CN213763541U (zh) 一种具有高抗弯强度的精密五金治具
CN220196824U (zh) 一种用于油泵壳体的快速精密定位压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6

Address after: 030032 No. 1, Longfei Street, Tanghuai Park, Taiyuan Comprehensive Reform Demonstration Zone,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30032 No.1 Longfei street, Taiy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TAIYU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