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4400U -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4400U
CN214514400U CN202120388091.6U CN202120388091U CN214514400U CN 214514400 U CN214514400 U CN 214514400U CN 202120388091 U CN202120388091 U CN 202120388091U CN 214514400 U CN214514400 U CN 214514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ation
tube
inner tube
wall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80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刁兴伟
刘红伟
王恩龙
李知峰
郭海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n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880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4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4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4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anul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涉及料液喷射雾化领域,包括:造粒室;雾化系统,包括:自上述造粒室的底部穿入至其内部的外管、穿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穿设在所述内管中的内芯,所述内芯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内管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环状,所述第一流道用于通入料液,所述第二流道用于通入气体。本申请能够使得雾化系统喷射出的雾状液滴更为均匀,降低出现结床现象。

Description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液喷射雾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精细化工行业中,颗粒化是许多固体产品的市场需求,其原因是加工成颗粒状产品比粉状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小、抗吸潮、抗吸氧、不易结块、粉尘少的优点,并且包装、贮存、运输、使用都比较方便。
很多颗粒状有机产品的制备都是将合成出的液体先加工成粉末,再经造粒、干燥等工艺完成,其中比较常用的造粒装置包括喷雾造粒机、挤出造粒机、流化床等。例如,中国专利96193425.5公开了一种通过流化床喷射成粒作用制造粒状物的方法和设备,通过安装多个可使喷射流彼此构成交角的喷嘴,达到提高物料流通时的效果;中国专利03235517.3中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喷雾造粒机,在流化床上安装向下喷雾的压力雾化喷嘴,使雾距覆盖面积增大,从而减少了喷嘴数量。这些在先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中国专利96193425.5所记载的造粒装置是功能单一的加工装置,为得到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颗粒产品,在实际生产中通常还需要配合干燥装置,不仅延长了粒化加工的时间,而且,因为很多有机物质有热敏性,长时间的受热以及处理工序的增加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中国专利03235517.3所记载的造粒装置虽然在致力于改进造粒过程的缺陷,但雾化器朝下安装在流化床的上方,既不利于料液的雾化,也减少了料液的干燥空间。
可以说,目前的造粒装置对于很多有机产品的粒化还存在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以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机产品为例,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颗粒状有机产品是通过挤出粒化与流化床干燥工序组合生产得到的柱状产物,中国专利200410066923.3中也公开了一种生产有机产品颗粒的工艺,将合成的有机产品溶液先经喷雾干燥制成合适湿度的粉末,然后挤出柱状颗粒,还需再次经过流化床干燥。该生产工艺中,造粒、干燥过程存在加工时间长,不仅工艺繁锁,而且物料反复受热,也容易导致有机产品的最终成型产品品质下降。对于其它一些热敏性有机产品的粒化加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另外,挤出造粒生产的有机产品通常是柱状颗粒,这种柱状有机产品相比于球状颗粒产品,孔体积偏大、密度小,长期贮存后产品会容易导致质量变差,性能指标难以达到商业上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国专利号ZL200820079288.6发明一种有机产品的造粒装置,这种装置适用于加工球形度好的有机产品颗粒的造粒装置,该装置的造粒室中同时设置有流化床和喷射雾化系统,流化床的分布板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多孔筛板;喷射雾化系统为设置有二流体喷嘴的进料管,该进料管由内管和外管套设组成,并穿过流化床分布板而深入造粒室,该进料管的内管为料液输送管,外管为喷动气体进气管,该进料管顶端形成可同时向造粒室内喷射料液和气体的二流体喷嘴。该装置将流化床、喷射雾化系统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能生产成形度好、粒度均匀、密度大、流动性的颗粒有机产品。但该装置专用的喷射雾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喷射出雾状液滴不均匀,频繁出现结床现象,且进料喷嘴以常出现堵塞,产品产量低,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可较佳的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包括:
造粒室;
雾化系统,包括:自上述造粒室的底部穿入至其内部的外管、穿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穿设在所述内管中的内芯,所述内芯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内管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环状,所述第一流道用于通入料液,所述第二流道用于通入气体。
优选地,所述环状为圆环状。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顶端超出所述内管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环形限位扣,所述内芯穿设过所述环形限位扣,所述环形限位扣与所述内管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环形限位扣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内芯的周向分布,相邻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出口端部的内壁具有环形缺口,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限位件和端盖,所述限位件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并设置在所述环形缺口中,所述限位件的内壁抵住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限位件的外壁抵住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限位件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端盖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端盖抵住所述限位件,所述端盖与所述内管之间具有环空。
优选地,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连接管和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外套、密封内套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外套与外管相螺纹连接,所述内管穿设过所述密封内套,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内芯外,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面和所述密封外套之间,所述密封内套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和密封外套之间并能够抵住所述连接管,以使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密封外套压紧所述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套的内壁和所述密封内套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尾端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密封,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具有料液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中料液在内管顶端的出口形成环状液体喷出,形成液膜厚度均匀环状液体,不会出现团状液体,再经外管喷动气体作用呈环形雾状喷雾,雾化后液滴更加均匀、细小、大小适中,更有利于得到球状结构的颗粒产品。同时整个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生产稳定,不结块、不结床,彻底改变了原来因雾化效果差而导致的流化床频繁结块、结床现象,这样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另外,本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生产出外形美观、球型度好、表面光滑、颗粒均匀、流动性好的有机产品,尤其适用于加工干燥热敏性的球状产品,能够得到外观令人满意、质量长期稳定的球状产品。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系统前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系统尾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造粒室;2、雾化系统;21、外管;22、内管;23、内芯;24、环形限位扣;25、限位件;26、端盖;27、连接管;271、料液进口;28、密封外套;29、密封内套;210、密封圈;3、流化床分布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使得雾化系统2喷射出的雾状液滴更为均匀,降低出现结床现象,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系统前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可以包括:造粒室1;雾化系统2,包括:自上述造粒室1的底部穿入至其内部的外管21、穿设在外管21内的内管22、穿设在内管22中的内芯23,内芯23与内管22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在内管22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环状,第一流道用于通入料液,第二流道用于通入气体。
本申请通过在雾化系统2的内管22中增加了内芯23,将内管22置于内管22的中心,使料液喷射雾化效果达到最佳,雾化颗粒细,可长时间运行而不结床,造粒室1中生产出的粒状产品球形度好,表面光滑无粉尘,有利于保持有机产品的品质,且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可以包括造粒室1以及至少部分安装在造粒室1中的雾化系统2。
造粒室1上下封头并设置废气出口和产品颗粒出口。造粒室1的下部设有流化床分布板3,其上分布有多个筛孔。造粒室1的下部可以设有雾化系统2。根据造粒室1的规模和粒化需要,例如,雾化系统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它们在造粒室1内均匀周向和径向分布。并且,如图1所示,雾化系统2从造粒室1的底部穿设入造粒室1,且雾化系统2的喷射方向大体朝上。
如图1所示,雾化系统2从造粒室1底部向上穿过流化床分布板3伸入造粒室1。造粒室1的侧壁开设多个热空气进口,该热空气进口位于流化床分布板3的下方,以通过热空气将流化床分布板3上的颗粒吹起。
如图1所示,雾化系统2可以包括:自上述造粒室1的底部穿入至其内部的外管21、穿设在外管21内的内管22、穿设在内管22中的内芯23。
如图1所示,内芯23与内管2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形成第一流道。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在内管22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环状。作为优选地,该环状可以呈圆环状。
在本申请中,第一流道用于通入料液,第二流道用于通入气体。
如图1所示,当第一流道中通入料液从内管22喷出时,为了使得料液在喷出时在内管22的端部不发生汇聚,避免环形的液体再次变成团状的液体,内芯23的顶端需要超出内管22的顶端。
作为可行的,内芯23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沿内芯23的周向分布,相邻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由于内芯23和内管22的长度较长,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为了避免内芯23出现倾斜,需要对内芯23进行居中限位,从而使得内芯23能够始终位于内管22的中心位置处。内芯23的外侧壁上的支撑部可以靠近内芯23的顶端,从而可以确保内管22顶端处的第一流道的横截面呈环状。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可以确保料液顺利的流过第一流道。
如图2所示,外管21的出口端部的内壁具有环形缺口。雾化系统2还包括限位件25和端盖26。限位件25套设在内管22外并设置在环形缺口中,限位件25的内壁抵住内管22的外壁,限位件25的外壁抵住外管21的内壁,限位件25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端盖26的外壁与外管21的内壁相螺纹连接,以使端盖26抵住限位件25,端盖26与内管22之间具有环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内管22处于外管21的中心处,在外管21的顶端处内管22不会出现倾斜,从而导致从第二流道喷出的气体在周向方向上不均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系统尾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作为可行的,雾化系统2可以包括:连接管27和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外套28、密封内套29和密封圈210。密封外套28与外管21相螺纹连接,例如,密封外套28上端的内螺纹与外管21的外螺相连接。内管22穿设过密封内套29,连接管27套设在内管22和内芯23外。密封外套28上可以具有气体进口(图中未示出),通过密封外套28内的通道与外管21与内管22之间的第二流道相连通。
作为可行的,如图3所示,雾化系统2可以包括环形限位扣24,内芯23穿设过环形限位扣24,环形限位扣24与内管22相固定。环形限位扣24位于内芯23的下端处,环形限位扣24的内壁与内芯23的外壁相抵,从而对内芯23进行居中限位。内管22的下端抵住环形限位扣24,环形限位扣24抵住连接管27内壁上的台阶,从而对环形限位扣24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内管22的端部与环形限位扣24、连接管27之间密封,从而保证内管22的外部与第一流道之间相断开。环形限位扣24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从而使得连接管27内部与内管22的第一流道相连通。
如图3所示,密封圈210设置在连接管27的端面和密封外套28之间,密封内套29设置在连接管27和密封外套28之间并能够抵住连接管27,以使连接管27和密封外套28压紧密封圈210。为了使得连接管27和密封外套28能压紧密封圈210,密封外套28的内壁和密封内套29的外壁之间可以螺纹连接。
如图3所示,内芯23的尾端和连接管27之间密封,例如,内芯23的尾端的外壁与连接管27的内壁相紧贴或螺纹连接。连接管27的侧壁上则具有料液进口271,料液进入连接管27后,通过环形限位扣24上的缺口流入至内管22的第一流道。
本申请中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料液经泵加压作用下进入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的雾化系统2,料液在内芯23与内管22间的第一流道通过。通过加压的气体则从外管21和内管22之间的第二流道通过,在第二流道的加压气体的作用下,第一流道中喷出的料液在造粒室1内呈环形雾状向上喷射,与造粒室1中流化床分布板3上上下剧烈翻动的小颗粒层层粘附,不断长大,形成晶间相互粘附而成的球状产品颗粒。通过控制床层的高度、料液的浓度、料液进料量、喷动加压气体的压力及鼓入热风强度,来控制球状产品颗粒的大小。
在本申请中料液在内管22顶端的出口形成环状液体喷出,形成液膜厚度均匀环状液体,不会出现团状液体,再经外管21喷动气体作用呈环形雾状喷雾,雾化后液滴更加均匀、细小、大小适中,更有利于得到球状结构的颗粒产品。同时整个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生产稳定,不结块、不结床,彻底改变了原来因雾化效果差而导致的流化床频繁结块、结床现象,这样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另外,本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生产出外形美观、球型度好、表面光滑、颗粒均匀、流动性好的有机产品,尤其适用于加工干燥热敏性的球状产品,能够得到外观令人满意、质量长期稳定的球状产品。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造粒室;
雾化系统,包括:自上述造粒室的底部穿入至其内部的外管、穿设在所述外管内的内管、穿设在所述内管中的内芯,所述内芯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在所述内管的径向方向的横截面上呈环状,所述第一流道用于通入料液,所述第二流道用于通入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为圆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顶端超出所述内管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环形限位扣,所述内芯穿设过所述环形限位扣,所述环形限位扣与所述内管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限位扣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外侧壁上具有多个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内芯的周向分布,相邻所述支撑部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出口端部的内壁具有环形缺口,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限位件和端盖,所述限位件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并设置在所述环形缺口中,所述限位件的内壁抵住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限位件的外壁抵住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限位件上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所述端盖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端盖抵住所述限位件,所述端盖与所述内管之间具有环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连接管和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外套、密封内套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外套与外管相螺纹连接,所述内管穿设过所述密封内套,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内芯外,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端面和所述密封外套之间,所述密封内套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和密封外套之间并能够抵住所述连接管,以使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密封外套压紧所述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外套的内壁和所述密封内套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尾端和所述连接管之间密封,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具有料液进口。
CN202120388091.6U 2021-02-22 2021-02-22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514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8091.6U CN214514400U (zh) 2021-02-22 2021-02-22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8091.6U CN214514400U (zh) 2021-02-22 2021-02-22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4400U true CN21451440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5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8091.6U Active CN214514400U (zh) 2021-02-22 2021-02-22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4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53709A (en) Granulation process
US7704420B2 (en) Spra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luidised bed granulation
CN201189461Y (zh) 有机产品的造粒装置
AU2002338492B2 (en) Fluid bed granulation apparatus
CN101984748A (zh) 流化床制粒的方法和装置
WO2003000397A1 (fr)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 particules de poudre
CN203342748U (zh) 一种立式连续流化床造粒干燥装置
US9403733B2 (en) Method for the granulation of urea
CN214514400U (zh) 有机产品造粒雾化装置
JP2003001090A (ja) 流動層装置
CN103344093A (zh) 一种立式连续流化床造粒干燥装置及方法
JPH04363126A (ja) 噴霧乾燥造粒装置
KR101683218B1 (ko) 유동층 과립기의 가동방법 및 유동층 과립기
CN101249401A (zh) 一种造粒机
CN110841316A (zh) 一种喷雾干燥塔
WO2008121020A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гранул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дукта и барабанный гранулятор
CN205164662U (zh) 一种全方位自动除湿高塔造粒机
CN204837944U (zh) 一种熟食饲料喷涂机组
CN2683240Y (zh) 喷洒塔—流化床造粒机
CN1408469A (zh) 多个喷动单元的喷动流化床造粒器
CN210752532U (zh) 喷雾造粒装置
JP2003001091A (ja) 流動層造粒・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CN1224452C (zh) 转鼓流化床造粒方法及装置
JPH10216499A (ja) 改良された造粒方法及び造粒器
CN201161183Y (zh) 一种造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