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1023U - 一种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11023U CN214511023U CN202023350522.4U CN202023350522U CN214511023U CN 214511023 U CN214511023 U CN 214511023U CN 202023350522 U CN202023350522 U CN 202023350522U CN 214511023 U CN214511023 U CN 2145110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ust cup
- bottom shell
- end cap
- ext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所述尘杯本体一端开口,且所述尘杯本体内设有集尘腔;主机壳体,包括主机底壳,所述尘杯本体的开口端装配在主机底壳上,所述主机底壳包括向所述集尘腔内延伸的底壳延伸部;第一支架密封圈,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端盖唇边,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所述端盖唇边与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主机壳体装配在尘杯组件上时存在装配间隙,第一支架密封圈与端盖唇边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双层密封结构,提高尘杯组件与主机底壳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吸尘器整体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常见的家用电器,吸尘器通常包括主机部分和吸头部分,吸头部分与主机部分之间通常通过管道连接,主机部分包括尘杯,通过吸头吸入的混合物在尘杯内进行分离,将灰尘、垃圾等杂质与空气分离,从而输出干净的空气,将垃圾杂质留在尘杯中。
实际使用时,尘杯部分作为主要尘污分离装置装配在吸尘器主机上,尘杯与吸尘器之间装配结构处需要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尘杯装配在吸尘器主机上的密封性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吸尘器。
一种吸尘器,包括:
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所述尘杯本体一端开口,且所述尘杯本体内设有集尘腔;
主机壳体,包括主机底壳,所述尘杯本体的开口端装配在主机底壳上,所述主机底壳包括向所述集尘腔内延伸的底壳延伸部;
第一支架密封圈,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
端盖唇边,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所述端盖唇边与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尘杯端盖,设于所述尘杯本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唇边夹设于所述尘杯端盖与所述主机底壳之间。
所述端盖唇边位于所述尘杯端盖朝向集尘腔内部的一侧,所述端盖唇边受所述底壳延伸部的压力作用发生向所述尘杯端盖方向的倾斜。
所述端盖唇边一体成型在所述尘杯端盖上。
所述端盖唇边与所述尘杯端盖之间设有相互适配的嵌合部。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尘杯导线支架,位于所述集尘腔内,所述尘杯导线支架连接在所述尘杯本体和/或所述尘杯端盖上,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设于所述尘杯导线支架上,且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支撑在所述尘杯导线支架与所述底壳延伸部之间。
所述尘杯端盖包括:
端盖延伸部,所述端盖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与所述底壳延伸部之间。
所述端盖延伸部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包括:
密封延伸部,向所述底壳延伸部方向延伸,且所述密封延伸部抵触所述底壳延伸部。
所述底壳延伸部包括:
底壳弯折部,朝向所述集尘腔的内壁方向弯折,所述密封延伸部抵触在所述底壳弯折部上。
所述底壳延伸部倾斜设置,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尘杯本体之间在远离尘杯本体的开口端的方向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的装配空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包括尘杯本体,所述尘杯本体一端开口,且所述尘杯本体内设有集尘腔;主机壳体,包括主机底壳,所述尘杯本体的开口端装配在主机底壳上,所述主机底壳包括向所述集尘腔内延伸的底壳延伸部;第一支架密封圈,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端盖唇边,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所述端盖唇边与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
尘杯组件装配在主机底壳上时存在装配间隙,第一支架密封圈与端盖唇边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双层密封结构,提高尘杯组件与主机底壳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吸尘器整体的密封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所述吸尘器还包括:尘杯端盖,设于所述尘杯本体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唇边夹设于所述尘杯端盖与所述主机底壳之间。
端盖唇边夹设在尘杯端盖与所述主机底壳之间,端盖唇边受力发生形变进一步贴合尘杯端盖与主机底壳,提高尘杯端盖与主机底壳之间的密封性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所述端盖唇边位于所述尘杯端盖朝向集尘腔内部的一侧,所述端盖唇边受所述底壳延伸部的压力作用发生向所述尘杯端盖方向的倾斜。
端盖唇边在压动形变过程中向尘杯端盖的内侧发生倾斜,并进一步贴合倾斜的底壳延伸部,进一步提高端盖唇边的密封性能。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所述端盖唇边与所述尘杯端盖之间设有相互适配的嵌合部。
使端盖唇边与尘杯端盖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结合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尘杯导线装配在尘杯本体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立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尘杯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在图3中A-A截面剖开尘杯本体后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图4基础上表示尘杯端盖、尘杯导线支架、尘杯本体装配结构的放大图;
图6为表示尘杯端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尘杯本体与主机底壳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I处表示底壳与尘杯端盖配合结构的放大图;
图9为表示为表示尘杯本体与主机壳体装配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II处表示底壳与尘杯端盖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图11为表示尘杯本体与底壳装配结构的爆炸图;
图12为表示尘杯本体与底壳装配结构的剖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a105、主机底壳;a106、底壳延伸部;a1061、底壳弯折部;a107、滤网支架;d、尘杯组件;d1、尘杯本体;d101、尘杯进气段;d108、尘杯止口;d109、第一安装卡槽;d110、支架装配孔;d111、支架装配螺钉;d112、第二走线缺口部;d113、第三走线缺口部;d4、集尘腔;d5、尘杯导线;d501、弧形段;d502、折线段;d503、尘杯接线插片;d6、尘杯导线支架;d601、走线槽;d602、第一安装卡扣;d603、内圈限位壁;d6031、内圈加强筋;d604、外圈限位壁;d6041、外圈加强筋;d605、支架隔板;d606、支架装配槽;d607、第二安装卡槽;d608、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1、密封延伸部;d609、第二支架密封圈;d610、第一走线缺口部;d611、止口限位部;d612、外环限位槽;d7、尘杯端盖;d701、第二安装卡扣;d702、第一端盖配合部;d703、第二端盖配合部;d704、端盖装配孔;d705、端盖唇边;d7051、嵌合部;d706、端盖限位块;d707、端盖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尘杯本体d1,所述尘杯本体d1一端开口,且所述尘杯本体d1内设有集尘腔d4;第二走线缺口部d112,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上;走线槽d601,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或者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内,所述走线槽d601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缺口部d112。尘杯导线d5布设在走线槽d601内,然后通过第二走线缺口部d112由尘杯本体d1向吸头部分方向延伸,走线槽d601本身位于尘杯本体d1上,方便通过尘杯本体d1设置控制按键,以方便用户操控。
具体的,图1视角下,尘杯本体d1的顶部开口,结合图2,走线槽d601对应成型在尘杯本体d1顶部的开口上。尘杯导线d5的弧形段d501嵌入走线槽d601内,然后尘杯导线的折线段d502通过缺口部d112从尘杯本体d1上延伸出。
具体的,走线槽d601可以开设在尘杯本体d1上,具体位置可以是尘杯本体d1的内壁,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以及尘杯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的尘杯导线d5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弧形段d501和折线段d502,其中弧形段d501由尘杯本体d1的后面,向尘杯本体d1前面延伸,尘杯接线插片d503位于弧形段d501位于尘杯本体d1后面的部分,尘杯本体d1后面设有适于安装尘杯接线插片d503的第三走线缺口部d113。弧形段d501由尘杯本体d1前面的第一走线缺口部d610引出,并发生弯折成为折线段d502,折线段d502沿尘杯进气段d101的长度方向向远离尘杯本体d1的方向延伸,以便于连接吸头部分。其中,上述尘杯本体d1的前面指,图3视角下,尘杯本体d1的左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还包括:尘杯导线支架d6,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上,所述走线槽d601成型在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上;尘杯端盖d7,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且所述尘杯端盖d7封闭所述走线槽d601。如果直接将导线装配在尘杯上,导线的装配步骤会占用整条装配线的时间,本方案中,利用尘杯导线支架d6来安装尘杯导线d5,在装配时可以先将尘杯导线d5安装在尘杯导线支架d6上,然后将尘杯导线支架d6装配在尘杯本体d1上,并且导线装配在尘杯导线支架d6上时,可以独立于尘杯装配的流水线外,与尘杯的装配同时进行。
具体的,尘杯导线支架d6为环形,尘杯导线d5有对称设置的两部分,分别在环形的尘杯导线d5中布设呈现半圆形的路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结合图3、图4,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设于所述集尘腔d4的内壁上。尘杯可以作为尘杯导线支架d6的保护外壳,提高导线的使用安全。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杯导线支架d6设于集尘腔的开口端,具体的可装配在尘杯止口d108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6所示,所述尘杯端盖d7包括:第一端盖配合部d702,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设有尘杯止口d108,所述尘杯止口d108嵌入所述第一端盖配合部d702内;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对应所述尘杯本体d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与所述尘杯本体d1的内壁之间构成用于容纳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的空间。尘杯导线支架d6设于尘杯内壁上的同时,还受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的夹持作用,使尘杯导线支架d6进一步被夹设在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和尘杯内壁之间,提高了尘杯导线支架d6的稳固性。同时尘杯端盖d7通过第一端盖配合部d702与尘杯本体d1的止口配合连接,提高了尘杯端盖d7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尘杯导线支架d6的稳固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包括:内圈限位壁d603;外圈限位壁d604,设于所述内圈限位壁d603的外围,所述外圈限位壁d604与所述内圈限位壁d60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支架隔板d605,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支架隔板d605与所述外圈限位壁d604之间形成所述走线槽d601。走线槽d601位于支架隔板d605外侧,即靠近尘杯内壁的一侧,便于尘杯导线d5向尘杯本体d1外侧伸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所述支架隔板d605与所述内圈限位壁d603之间形成支架装配槽d606,所述支架装配槽d606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的尘污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设于所述支架装配槽d606内,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支撑在所述支架装配槽d606与所述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之间。由于尘杯导线支架d6夹设于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和尘杯内壁之间,因此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靠近尘杯导线支架d6的内圈限位壁d603,本方案中在内圈限位壁d603和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之间装配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消除尘杯导线支架d6的安装间隙,进一步提高尘杯导线支架d6的安装强度以及稳固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支架密封圈d609。第二支架密封圈d609支撑在尘杯导线支架d6与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进一步消除了尘杯导线支架d6的安装间隙,进一步提高尘杯导线支架d6的安装强度以及稳固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朝向所述集尘腔内壁的一侧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架密封圈d609的外环限位槽d61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4所示,还包括:支架装配螺钉d111,穿过尘杯本体d1、尘杯导线支架d6、以及尘杯端盖d7紧固,所述尘杯本体d1上设有适于通过所述支架装配螺钉d111的支架装配孔d110,所述尘杯端盖d7上设有适配所述支架装配螺钉d111的端盖装配孔d704。支架装配螺钉d111从尘杯本体d1外侧,依次穿过尘杯本体d1、导线支架、以及尘杯端盖d7,进一步提高三者装配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导线支架上具有供支架装配螺钉d111通过的让位区。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朝向所述集尘腔的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卡扣d602,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卡扣d602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卡槽d109。安装时将第二支架密封圈d609装入外环限位槽d612内,然后将尘杯导线支架d6通过第一安装卡扣d602和第一安装卡槽d109安装在靠近尘杯止口d108的集尘腔内壁上。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二端盖配合部d703朝向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卡扣d701,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上设有适配所述第二安装卡扣d701的第二安装卡槽d607。在安装尘杯端盖d7前将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安装在支架装配槽d606内,然后将端盖通过第二安装卡扣d701和第二安装卡槽d607装配在尘杯导线支架d6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先将尘杯端盖d7与尘杯导线支架d6装配,再将装配好的尘杯导线支架d6统一装配到尘杯止口d108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先将尘杯导线支架d6装配在尘杯止口d108上,然后统一装配尘杯端盖d7。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外圈限位壁d604朝向所述支架隔板d605的一侧,和/或,所述支架隔板d605朝向所述外圈限位壁d604的一侧,设有外圈加强筋d6041。外圈加强筋d6041一方面能够提高外圈限位壁d604和外支架隔板d605的强度,另一方面外圈加强筋d6041成型在走线槽d601内,能够对走线槽d601内设置的尘杯导线d5进行进一步的限位,提高尘杯导线d5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5所示,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包括:止口限位部d611,延伸至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上方,且所述止口限位部d611抵触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设置。止口限位部d611延伸至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上方,具体的,止口限位部d611延伸至尘杯止口d108的上方,在将尘杯导线支架d6装配在尘杯止口d108上时,能够通过止口限位部d611的限位作用,使尘杯导线支架d6恰好装配到预设的位置,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如图2、图5所示,止口限位部d611位于让位区的上方,让位区左右两侧为适于安装尘杯接线插片d503的第三走线缺口部d113。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尘污分离装置应用在吸尘器上时,如图7-图8所示,相比于吸尘器整体而言,尘污分离装置相当于尘杯组件d。结合图1、图7,尘杯本体d1顶部的开口与吸尘器的主机壳体装配,并且本实施例中,尘杯本体d1装配在吸尘器主机壳体的下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结合图7、图11、图12,主机壳体包括主机底壳a105,主机底壳a105具有环形部分,尘杯本体d1的开口对应装配在主机底壳a105的环形部分上,主机底壳a105还具有向集尘腔d4内延伸的底壳延伸部a106。如图9、图10所示,底壳延伸部a106相对于主机底壳a105向主机底壳a105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发生弯折,在图10视角下,使主机底壳a105的横截面积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变小,底壳延伸部a106继续向集尘腔d4内延伸,使底壳延伸部a106与尘杯本体d1的内壁之间形成装配空间。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图10视角下,底壳延伸部a106沿竖直方向伸入集尘腔d4,并向集尘腔d4下方延伸。此时底壳延伸部a106可以贴合集尘腔d4内壁设置,端盖唇边d705和密封延伸部d6081均夹设于底壳延伸部a106与集尘腔d4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尘杯本体d1在装配时与主机底壳a105发生相对运动,结合图8、图10,以尘杯本体d1为参照物,主机底壳a105相对于尘杯本体d1发生由上至下插入尘杯本体d1的装配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9所示,尘杯本体d1顶部的开口上设有尘杯端盖d7,结合图8、图10,尘杯端盖d7上具有适配于尘杯本体d1顶部开口端的环形槽,使尘杯端盖d7贴合尘杯本体d1开口端的内外两侧。
具体的,如图8、图10所示,尘杯端盖d7位于尘杯本体d1内侧的部分厚度更大。
进一步的,尘杯端盖d7位于集尘腔d4内侧的部分具有向集尘腔d4延伸的端盖延伸部d707。其中,如图8所示,端盖延伸部d707倾斜设置。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端盖延伸部d707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尘杯导线支架d6,设于尘杯本体d1上,如图10所示,尘杯导线支架d6左侧顶端延伸至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面上,并且夹设在尘杯端盖d7与尘杯本体d1开口的端面之间实现固定。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尘杯导线支架d6的右侧与尘杯端盖d7的端盖延伸部d707之间夹设有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向底壳延伸部a106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靠近底壳延伸部a106的一侧设有密封延伸部d6081,密封延伸部d6081向底壳延伸部a106方向弯折。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底壳延伸部a106底部设有底壳弯折部a1061,底壳弯折部a1061朝向尘杯本体d1的内壁方向弯折,使底壳弯折部a1061与密封延伸部d6081在原本抵触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密抵触形成密封。尘杯本体d1的内壁,即尘杯本体d1围成的集尘腔d4的内壁。
具体的,如图10、图11所示,在尘杯本体d1装配在主机底壳a105上时,主机底壳a105相对于尘杯本体d1由上至下运动,底壳弯折部a1061插入集尘腔d4内,密封延伸部d6081延伸至底壳弯折部a1061向下运动的装配路径上,导致底壳弯折部a1061在装配过程中抵触密封延伸部d6081,并推动密封延伸部d6081进一步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密封延伸部d6081与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在朝向底壳延伸部a106的一侧构成钝角,当密封延伸部d6081受底壳弯折部a1061推动发生形变时,使密封延伸部d6081与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在朝向底壳延伸部a106的一侧构成的角度增大,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硬胶制成。呈角度设置的形状具有一定弹性,进一步提高密封延伸部d6081与底壳弯折部a1061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0所示,尘杯端盖d7向集尘腔d4内延伸出台阶面,在台阶面上设置有端盖唇边d705,端盖唇边d705夹设于底壳延伸部a106与尘杯端盖d7之间,端盖唇边d705在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上方形成进一步密封,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与端盖唇边d705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双层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端盖唇边d705采用软胶材料制成,端盖唇边d705注塑成型在尘杯端盖d7上。具体的,如图8、图10所示,端盖唇边d705与尘杯端盖d7之间具有相互适配的嵌合部d7051,嵌合部d705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相互适配的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使端盖唇边d705与尘杯端盖d7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结合强度更高。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嵌合部d7051还可以是锯齿形的咬合结。
端盖唇边d705的密封原理为,如图10所示,尘杯本体d1装配在主机底壳a105上的过程中,主机底壳a105相对的下压并与端盖唇边d705抵触形成密封。进一步的,主机底壳a105具有倾斜延伸的底壳延伸部a106,使端盖唇边d705在压动形变过程中向尘杯端盖d7的内侧发生倾斜,并进一步贴合倾斜的底壳延伸部a106,进一步提高端盖唇边d705的密封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杯组件(d),包括尘杯本体(d1),所述尘杯本体(d1)一端开口,且所述尘杯本体(d1)内设有集尘腔(d4);
主机壳体,包括主机底壳(a105),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装配在主机底壳(a105)上,所述主机底壳(a105)包括向所述集尘腔(d4)内延伸的底壳延伸部(a106);
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与所述集尘腔(d4)的内壁之间;
端盖唇边(d705),支撑在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与所述集尘腔(d4)的内壁之间,所述端盖唇边(d705)与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位于不同的水平高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尘杯端盖(d7),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所述端盖唇边(d705)夹设于所述尘杯端盖(d7)与所述主机底壳(a10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唇边(d705)位于所述尘杯端盖(d7)朝向集尘腔(d4)内部的一侧,所述端盖唇边(d705)受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的压力作用发生向所述尘杯端盖(d7)方向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唇边(d705)一体成型在所述尘杯端盖(d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唇边(d705)与所述尘杯端盖(d7)之间设有相互适配的嵌合部(d7051)。
6.根据权利要求2-3、5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
尘杯导线支架(d6),位于所述集尘腔内,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连接在所述尘杯本体(d1)和/或所述尘杯端盖(d7)上,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设于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上,且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支撑在所述尘杯导线支架(d6)与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端盖(d7)包括:
端盖延伸部(d707),所述端盖延伸部(d707)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与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延伸部(d707)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密封圈(d608)包括:
密封延伸部(d6081),向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方向延伸,且所述密封延伸部(d6081)抵触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包括:
底壳弯折部(a1061),朝向所述集尘腔(d4)的内壁方向弯折,所述密封延伸部(d6081)抵触在所述底壳弯折部(a106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3、5、7-8、10任一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倾斜设置,所述底壳延伸部(a106)与所述尘杯本体(d1)之间在远离尘杯本体(d1)的开口端的方向形成宽度逐渐增大的装配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50522.4U CN21451102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50522.4U CN21451102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11023U true CN214511023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29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50522.4U Active CN21451102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11023U (zh)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50522.4U patent/CN2145110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74017B1 (en) |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 |
KR101471026B1 (ko) | 먼지봉투 또는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를 선택 장착할 수 있는진공청소기 | |
US20230240498A1 (en) | Cleaner | |
US11647883B2 (en) | Cleaner | |
JP2018130708A (ja) | 集塵機 | |
CN214511023U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114680726A (zh) | 一种吸尘器 | |
CN214712330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 | |
CN218186696U (zh) | 尘盒组件及清洁设备 | |
EP4295737A1 (en) | Cleaning device | |
CN112656302A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 | |
CN112664727A (zh) | 连接管组件及尘污分离装置 | |
CN209032203U (zh) | 内胆组件和洗碗机 | |
CN114145676A (zh) | 水箱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 |
CN215172916U (zh) | 连接管组件及尘污分离装置 | |
CN216221342U (zh) | 用于清洁装置的尘桶和清洁装置 | |
CN215295071U (zh) | 一种集油盒安装结构及其集成灶 | |
CN217659588U (zh) | 一种集尘盒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 |
JPS6334614Y2 (zh) | ||
CN216521851U (zh) | 一种水杯组件及具有其吸油烟机 | |
CN216819256U (zh) | 通气装置的气路密封结构 | |
CN220403886U (zh) |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 |
CN219538157U (zh) | 尘杯吸口密封件及吸尘器 | |
CN219422730U (zh) | 一种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 |
CN217302942U (zh) | 一种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