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5868U -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 Google Patents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5868U
CN214505868U CN202120529527.9U CN202120529527U CN214505868U CN 214505868 U CN214505868 U CN 214505868U CN 202120529527 U CN202120529527 U CN 202120529527U CN 214505868 U CN214505868 U CN 214505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column
light
circuit boar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95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yuand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yuand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yuand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yuand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95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5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5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5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与该线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光源,以及用于将该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导出壳体外的导光柱,导光柱一端插装于壳体设置的通孔,另一端与发光光源对应;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轴向限位结构和侧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轴向限位,侧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侧向限位。本实用新型能对导光柱同时进行轴向和侧向限位,使导光柱不会沿轴向、侧向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继电器插座在装配过程中,导光柱不会由于振动而发生错位、脱落。

Description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继电器通常配合继电器插座使用。继电器插座一般由壳体、线路板、用于插装继电器的引出脚的引出脚夹簧、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等组成。现有的继电器插座的线路板上一般电连接用于通电指示的指示灯,该指示灯有的采用插件式LED灯,使LED灯发出的光直接透出壳体外,然而,采用插件式LED灯,无法实现自动焊接和焊接后自动装配线路板。为此,有的将指示灯内置在壳体中,并采用导光柱将指示灯发出的光导出壳体外。虽然采用圆柱式导光柱结构可实现自动化装配,但是由于导光柱在壳体中缺乏有效定位,导致在装配过程中容易出现导光柱由于振动而发生错位,甚至脱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可避免在自动化装配时,由于振动或撞击导致导光柱错位或脱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与该线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光源,以及用于将该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导出壳体外的导光柱,导光柱一端插装于壳体设置的通孔,另一端与发光光源对应;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轴向限位结构和侧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轴向限位,侧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侧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柱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于所述通孔内边缘,第二限位部抵于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在所述导光柱侧面并靠近所述导光柱一端的环形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导光柱侧面靠近其另一端设置的第一台阶,该第一台阶抵在所述线路板朝向所述通孔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壁面并列设置的两卡扣,所述导光柱位于该两卡扣之间,且该两卡扣尾部设置的倒钩分别卡住所述导光柱,以限制所述导光柱脱离两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侧向限位结构所在的壁面还设有并列设置的两导向块,所述导光柱位于该两导向块之间,且该两导向块尾部内侧设有倒角,使该两导向块尾部的间距从导向块根部到尾部的方向渐大。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光源为贴片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柱另一端设有容让部,贴片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容让部;所述容让部为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在所述导光柱轴向上的一面与所述贴片发光二极管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的数量为若干,该若干线路板包括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所述发光光源与线圈端线路板和/或负载端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轴向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和/或线圈端线路板配合;所述壳体中还设置与线圈端线路板电连接的若干第一引出脚夹簧、输入部分,以及与负载端线路板电连接的若干第二引出脚夹簧、输出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槽和若干第二安装槽,所述输入部分包括若干输入夹簧,该若干输入夹簧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若干输出夹簧,该若干输出夹簧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限位凸部,所述输入夹簧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一限位凸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限位凸部,所述输出夹簧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二限位凸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位于所述输入夹簧的根部与所述线圈端线路板之间的第三限位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位于所述输出夹簧的根部与所述负载端线路板之间的第四限位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在各第一安装槽附近设有与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壳体在各第二安装槽的附近设有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二者固定连接或呈可拆卸式相连接;所述线路板装在底座,所述通孔由底座和盖板共同围成,底座设有所述侧向限位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轴向限位结构和侧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轴向限位,侧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侧向限位,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对导光柱同时进行轴向和侧向限位,使导光柱不会沿轴向、侧向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继电器插座在装配过程中,导光柱不会由于振动而发生错位、脱落。
2、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柱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于所述通孔内边缘,第二限位部抵于所述线路板,使轴向限位结构的构造较为简单。特别的,当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环形凸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第一台阶时,使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构造更为简单,方便加工,且不会引入额外的零部件,不会增加成本和装配工序。
3、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壁面并列设置的两卡扣,使侧向限位结构与壳体呈一体固定式,避免采用单独零件造成的零件丢失、装配工序复杂等问题。
4、所述容让部为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在所述导光柱轴向上的一面与所述贴片发光二极管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避免由于外力导致贴片发光二极管破损或焊接不良。
5、所述若干线路板包括所述负载端线路板,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继电器插座的负载端采用金属件焊接的方式或采用金属件一体式连接的方式(采用金属件焊接的方式,无法实现自动装配和金属件容易变形导致装配困难,且需要多副模具生产,会增加产品开发的成本,同时也增加零件的管理成本;采用金属件一体式连接方式也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且金属件也容易变形,导致装配困难,同时零件的材料利用率很低,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继电器插座所有零件的自动贴片,又能减少零件开发的数量(减少模具的开发)、降低成本,同时也可避免由于金属件过长过细导致的零件变形。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负载端线路板焊接还可有效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引起的虚焊(金属件焊接容易出现虚焊、焊接不牢等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可提升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进而可提升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间的耐压值;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可降低产品的温升,这是因为线路板覆铜散热面积大,容易散热,从而可以降低产品温升。
6、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第二限位凸部的设置,能够限制输入夹簧/输出夹簧的两夹持片的张角,从而提升输入夹簧/输出夹簧的夹持力,进而降低温升。
7、所述第三限位凸部/第四限位凸部的设置,能够防止输入夹簧/输出夹簧插入跨接片时产生的力直接传递到线圈端线路板/负载端线路板,引起线圈端线路板/负载端线路板出现焊接不牢或焊点断裂等不良现象。
8、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的设置,能够在输入夹簧/输出夹簧插接的跨接片通电后,在相应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处形成局部循环气流,将跨接片与输入夹簧/输出夹簧接触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部,从而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柱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不含盖板);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与该线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光源,以及用于将该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导出壳体外的导光柱3,导光柱3一端插装于壳体设置的通孔11,另一端与发光光源对应;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轴向限位结构和侧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3形成轴向限位,侧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3形成侧向限位。所述壳体具体包括底座1和盖板2,二者固定连接或呈可拆卸式相连接;所述线路板装在底座1,所述通孔11由底座1和盖板2共同围成,底座1设有所述侧向限位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柱3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于所述通孔11内边缘,第二限位部抵于所述线路板。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在所述导光柱3侧面并靠近所述导光柱3一端的环形凸台31;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导光柱3侧面靠近其另一端设置的第一台阶32,该第一台阶32抵在所述线路板朝向所述通孔1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内壁面并列设置的两卡扣12,所述导光柱3位于该两卡扣12之间,且该两卡扣12大致位于导光柱3中部或靠近中部的位置,该两卡扣12尾部设置的倒钩121分别卡住所述导光柱3,以限制所述导光柱3脱离两卡扣12。如此,导光柱3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即底座1与盖板9的分布方向)均被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内在所述侧向限位结构所在的壁面还设有并列设置的两导向块13,所述导光柱3位于该两导向块13之间,且该两导向块13尾部内侧设有倒角,使该两导向块13尾部的间距从导向块13根部到尾部的方向渐大。所述导向块13的根部是指其导向块13与其所在的壁面相连的一个端部,所述导向块13的尾部是指导向块13远离其所在壁面的一个端部。如此,在该两导向块13的导向下,使导光柱3更易于卡入所述两卡扣12之间。两导向块13位于所述两卡扣12与所述线路板之间,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两导向块位于所述两卡扣与所述通孔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光源为贴片发光二极管4,其焊接在线路板上。所述导光柱3另一端设有容让部,贴片发光二极管4位于该容让部。如图2所示,所述容让部为第二台阶33,该第二台阶33位于所述第一台阶32外侧,且该第二台阶3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台阶32的尺寸,该第二台阶33在所述导光柱3轴向上的一面与所述贴片发光二极管4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能够避免由于外力导致贴片发光二极管4破损或焊接不良。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的数量为若干,该若干线路板包括线圈端线路板5和负载端线路板6,二者左右分布,所述发光光源(即贴片发光二极管4)与线圈端线路板5电连接,所述第一台阶32即抵在线圈端线路板5朝向所述通孔11的一端。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中还设置与线圈端线路板5电连接的若干第一引出脚夹簧7、输入部分,以及与负载端线路板6电连接的若干第二引出脚夹簧8、输出部分。负载端线路板6形成第二引出脚夹簧8与输出部分的电连接桥梁,即,第二引出脚夹簧8通过负载端线路板6与输出部分形成电通路。在继电器插装于继电器插座时,继电器的线圈引出脚即插接于第一引出脚夹簧7,继电器的接触系统的引出脚即插接于第二引出脚夹簧8。所述输入部分包括与所述线圈端线路板5电连接的若干第一输入夹簧9和若干第一连接片20,所述输出部分包括与所述负载端线路板6电连接的若干第二输出夹簧10和若干第二连接片30。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槽14和若干第二安装槽15,所述若干输入夹簧9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14,所述若干输出夹簧10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15。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14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限位凸部141,所述输入夹簧9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一限位凸部141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槽15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限位凸部151,所述输出夹簧10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二限位凸部151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14设有位于所述输入夹簧9的根部与所述线圈端线路板5之间的第三限位凸部142,由该第三限位凸部142限制所述输入夹簧9朝所述线圈端线路板5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安装槽15设有位于所述输出夹簧10的根部与所述负载端线路板6之间的第四限位凸部152,由该第四限位凸部152限制所述输出夹簧10朝所述负载端线路板6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在各第一安装槽14附近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4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6,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具体为所述底座1)在各第二安装槽15的附近设有与第二安装槽15连通的进气口17,如图13所示。如此,能够在输入夹簧9/输出夹簧10插接的跨接片通电后,在相应的第一安装槽14/第二安装槽15处形成局部循环气流,如图13所示,图中箭头示意气流的流向,将跨接片与输入夹簧9/输出夹簧10接触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外部,从而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夹簧9根部一端朝第一安装槽14的槽底面的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一引脚91,该第一引脚91尾部与所述线圈端线路板5电连接;所述输出夹簧10根部一端朝第二安装槽15的槽底面的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引脚101,该第二引脚101尾部与所述负载端线路板6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能对导光柱3同时进行轴向和侧向限位,使导光柱3不会沿轴向(即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继电器插座在装配过程中,导光柱3不会由于振动而发生错位、脱落。特别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环形凸台31,第二限位部为所述第一台阶32,使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构造更为简单,方便加工,且不会引入额外的零部件,不会增加成本和装配工序。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两卡扣12,使侧向限位结构与壳体呈一体固定式,避免采用单独零件造成的零件丢失、装配工序复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采用所述线圈端线路板5和负载端线路板6构成双线路板结构(线圈端线路板5与继电器的磁路系统对应,负载端线路板6与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对应),使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继电器插座的负载端采用金属件焊接的方式或采用金属件一体式连接的方式(即所述输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引出脚夹簧采用金属件连接的方式),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继电器插座所有零件的自动贴片,又能减少零件开发的数量(减少模具的开发),同时也可避免由于金属件过长过细导致的零件变形。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负载端线路板焊接还可有效避免在焊接过程中引起的虚焊(金属件焊接容易出现虚焊、焊接不牢等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可提升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进而可提升继电器的线圈与触点间的耐压值;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可降低产品的温升,这是因为线路板覆铜散热面积大,容易散热,从而可以降低产品温升。
所述第一限位凸部141/第二限位凸部151的设置,能够限制输入夹簧9/输出夹簧10的两夹持片的张角,从而提升输入夹簧9/输出夹簧10的夹持力,进而降低温升。所述第三限位凸部142/第四限位凸部152的设置,能够防止输入夹簧9/输出夹簧10插入跨接片时产生的力直接传递到线圈端线路板5/负载端线路板6,引起线圈端线路板5/负载端线路板6出现焊接不牢或焊点断裂等不良现象。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与该线路板电连接的发光光源,以及用于将该发光光源发出的光导出壳体外的导光柱,导光柱一端插装于壳体设置的通孔,另一端与发光光源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轴向限位结构和侧向限位结构,轴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轴向限位,侧向限位结构对导光柱形成侧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导光柱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于所述通孔内边缘,第二限位部抵于所述线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在所述导光柱侧面并靠近所述导光柱一端的环形凸台;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导光柱侧面靠近其另一端设置的第一台阶,该第一台阶抵在所述线路板朝向所述通孔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壳体内壁面并列设置的两卡扣,所述导光柱位于该两卡扣之间,且该两卡扣尾部设置的倒钩分别卡住所述导光柱,以限制所述导光柱脱离两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侧向限位结构所在的壁面还设有并列设置的两导向块,所述导光柱位于该两导向块之间,且该两导向块尾部内侧设有倒角,使该两导向块尾部的间距从导向块根部到尾部的方向渐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为贴片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柱另一端设有容让部,贴片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容让部;所述容让部为第二台阶,该第二台阶在所述导光柱轴向上的一面与所述贴片发光二极管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的数量为若干,该若干线路板包括线圈端线路板和负载端线路板,所述发光光源与线圈端线路板和/或负载端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轴向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和/或线圈端线路板配合;所述壳体中还设置与线圈端线路板电连接的若干第一引出脚夹簧、输入部分,以及与负载端线路板电连接的若干第二引出脚夹簧、输出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槽和若干第二安装槽,所述输入部分包括若干输入夹簧,该若干输入夹簧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若干输出夹簧,该若干输出夹簧分别装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一限位凸部,所述输入夹簧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一限位凸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侧面设有相对的两第二限位凸部,所述输出夹簧的两夹持片位于该两第二限位凸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设有位于所述输入夹簧的根部与所述线圈端线路板之间的第三限位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设有位于所述输出夹簧的根部与所述负载端线路板之间的第四限位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各第一安装槽附近设有与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壳体在各第二安装槽的附近设有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二者固定连接或呈可拆卸式相连接;所述线路板装在底座,所述通孔由底座和盖板共同围成,底座设有所述侧向限位结构。
CN202120529527.9U 2021-03-12 2021-03-12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Active CN214505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9527.9U CN2145058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9527.9U CN2145058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5868U true CN214505868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8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9527.9U Active CN214505868U (zh) 2021-03-12 2021-03-12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5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310B2 (en) Lighting device
US9153882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cylindrical section with a contact connected to an electrical wire therein
US8342733B2 (en) LED lighting assemblies
US20130176728A1 (en) Lighting Module
CN105351777B (zh) Led灯一体式电连接结构
US649472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tail aligning device
KR101419459B1 (ko)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모듈 및 모듈에 포함되는 커넥터
EP2852264B1 (en) Electronics module with a side entry connection
JP2012178346A (ja) 半導体照明組立体
JP4775739B2 (ja) 照明装置
CN214505868U (zh) 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KR20090003437A (ko) 착탈식 led 모듈을 갖는 발광장치
CN215221095U (zh) 继电器插座
KR100673294B1 (ko) 압축기 모터 과부하보호 장치
CN113224573A (zh) 一种带导光柱的继电器插座
CN113381224A (zh) 一种继电器插座
JP2006294502A (ja) 発光装置
US9159514B2 (en) Relay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relay system
US7561442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er
JP2017228460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構造
CN209960285U (zh) 一种dob筒灯
JP2018120782A (ja) 灯具及び灯具における基台への取付方法
US20200200965A1 (en) Power connector for an led strip assembly of a light fixture
CN218328052U (zh) 一种led线槽灯的电源接头
CN218883906U (zh) 一种磁吸灯电源驱动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