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1659U -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1659U
CN214501659U CN202120545660.3U CN202120545660U CN214501659U CN 214501659 U CN214501659 U CN 214501659U CN 202120545660 U CN202120545660 U CN 202120545660U CN 214501659 U CN214501659 U CN 214501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ispersing
flow
bla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56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56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1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1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1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出风口,散风组件包括:第一散流板,第一散流板上设有散风孔;第一静叶部,第一静叶部设在散风孔内;第二静叶部,第二静叶部设在散风孔内,第二静叶部的一端与散风孔的内壁连接,第二静叶部的另一端与第一静叶部的外壁连接;第二散流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散流板位于第一散流板的外侧,第二散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第一散流板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第一散流板和第二散流板的中间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导风腔,第二散流板上设有多个与导风腔连通的出风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的出风强度具有一定的冲击力,长期被空调冷风或热风直吹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危害,而且出风直吹到用户时,用户体验感较差,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所述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散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所述空调器具有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包括:第一散流板,所述第一散流板上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一散流板适于打开或遮挡所述出风口;用于将气流打散的第一静叶部,所述第一静叶部设在所述散风孔内;用于将气流打散的第二静叶部,所述第二静叶部设在所述散风孔内,在所述散风孔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静叶部的一端与所述散风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静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静叶部的外壁连接;第二散流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散流板位于所述第一散流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散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散流板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散流板和所述第二散流板的中间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导风腔,所述第二散流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出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通过在第一散流板上设置散风孔,且散风孔内设置有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当散风孔内的气流流经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时,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均可以将气流打散,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更为柔和。此外,第一散流板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散流板,气流在经过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的第一次打散后,可以通过第二散流板上的出风孔后第二次进行打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和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叶部包括:第一轮毂;和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静叶部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毂的外壁连接,在所述散风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叶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轮毂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静叶部包括:第二轮毂,在所述散风孔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轮毂环绕在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与所述散风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毂的外壁连接,在所述散风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叶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轮毂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或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N1,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为N2,且满足:2≤N2/N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风孔在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每个所述散风孔内均设有所述第一静叶部和所述第二静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毂的中心设有枢转孔,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多个百叶,每个所述百叶的一端具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枢转孔内;连杆,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百叶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百叶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流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滑块,所述第一散流板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杆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滑块驱动所述连杆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所述配合部可滑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流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散流板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滑扣,所述滑扣的一端形成为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滑扣的另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叶部、所述第二静叶部和所述第一散流板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第一散流板上设置散风孔,且散风孔内设置有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当散风孔内的气流流经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时,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均可以将气流打散,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更为柔和。此外,第一散流板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散流板,气流在经过第一静叶部和第二静叶部的第一次打散后,可以通过第二散流板上的出风孔后第二次进行打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和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后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是图7中E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风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主视图;其中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
图12是图11中F-F处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主视图;其中散风组件打开出风口;
图14是图13中G-G处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调器的主视图;其中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
图16是图15中H-H处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调器的主视图;其中散风组件打开出风口;
图18是图17中I-I处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J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散风组件100,
第一散流板1,散风孔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
第一静叶部2,第一轮毂21,枢转孔211,第一叶片22,
第二静叶部3,第二轮毂31,第二叶片32,
第二散流板4,出风孔41,
百叶5,枢转轴51,连杆6,
滑块7,主体部71,配合部72,
驱动组件8,拉杆81,齿条811,驱动电机82,齿轮件83,
滑扣9,固定柱91,
出风口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散风组件100,其中,空调器1000具有出风口2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散风组件100,包括:第一散流板1、第一静叶部2、第二静叶部3和第二散流板4。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散流板1上设置有散风孔11,第一散流板1可以移动至打开出风口200的位置(如图13、图14、图17、图18所示的位置),第一散流板1也可以移动至遮挡出风口200的位置(如图11、图12、图15、图16所示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流板1可以在打开出风口200的位置和遮挡出风口200的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散流板1打开出风口200时,第一散流板1对气流不遮挡,由此可以实现对室内的大风量送风;当第一散流板1遮挡出风口200时,第一散流板1对气流存在遮挡,此时气流仅可以通过散风孔11流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散风孔11可以设置有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静叶部2设置在散风孔11内,当第一散流板1遮挡出风口200时,通过散风孔11的气流在流经第一静叶部2时,第一静叶部2可以将气流打散,从而可以避免这部分气流直吹用户,进而为用户带来一种轻柔的或无风感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同时可以为用户营造更为健康的环境。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静叶部3设置在散风孔11内,当第一散流板1遮挡出风口200时,通过散风孔11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静叶部3时,第二静叶部3可以将气流打散,从而可以避免这部分气流直吹用户,进而为用户带来一种轻柔的或无风感的效果,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同时可以为用户营造更为健康的环境。
此外,在散风孔11的径向方向上,第二静叶部3间隔在第一静叶部2和散风孔11的内壁之间,具体地,第二静叶部3的径向方向的外侧一端连接在散风孔11的内壁上,第二静叶部3的径向方向的内侧一端连接在第一静叶部2的外壁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静叶部3位于第一静叶部2径向的外侧,第一静叶部2可以为靠近散风孔11的中心处的气流进行散风处理,第二静叶部3为散风孔11周侧的气流进行散风处理,两者可以在散风孔11的径向方向的不同区域有针对性的进行散风处理,从而可以提升散风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均为圆环形,第二静叶部3位于第一静叶部2的外侧,且第二静叶部3环绕第一静叶部2设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在对气流进行散风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影响气流的流量,从而可以在散风的同时保证送风的风量,进而可以提升散风模式下空调器1000对室内空间的换热速率,解决了通过牺牲气流流量换取无风感的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静叶部2、第二静叶部3和第一散流板1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静叶部2、第二静叶部3和第一散流板1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静叶部2、第二静叶部3和第一散流板1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静叶部2、第二静叶部3和第一散流板1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散流板4设置在第一散流板1的外侧,第一散流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散流板4相对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第二散流板4和第一散流板1的中间部分间隔开设置以限定出一个导风腔,第二散流板4上设置有多个与导风腔连通的出风孔41(参照图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流板4对气流具有散风的作用,通过在第一散流板1的外侧设置第二散流板4,气流在经过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的第一次打散后,还可以通过第二散流板4上的出风孔41后进行第二次打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和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散流板4上的多个出风孔41呈多行多列排布。呈多行多列排布的出风孔41可以提升气流出风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孔41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多边形孔或其他不规则的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出风孔41为圆孔且出风孔41的孔径小于等于2mm。具体地,出风孔41的孔径可以为1.8mm、1.6mm、1.4mm、1.2mm、1mm或0.8mm等。由此可以减小出风孔41的孔径,使得出风孔41视觉上的结构相对完整,提高第一散流板1结构的整体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出风孔41还可以为条形孔。由此可以增加第一散流板1的出风面积,减小气流流动阻力,减小风量的损失,同时可以降低噪音。可选地,出风孔41在第一散流板1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朝向第一散流板1长度方向的一端倾斜,多个出风孔41在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散流板1的结构及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散流板1的结构强度和出风量。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出风孔41还可以沿第一散流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出风孔41在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或者出风孔41沿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出风孔41在第一散流板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0的散风组件100,通过在第一散流板1上设置散风孔11,且散风孔11内设置有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当散风孔11内的气流流经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时,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均可以将气流打散,使得空调器1000的出风更为柔和。此外,第一散流板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散流板4,气流在经过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的第一次打散后,可以通过第二散流板4上的出风孔41后第二次进行打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和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静叶部2可以包括:第一轮毂21和第一叶片22。其中,第一轮毂21形成为中空的环形,第一叶片22设置在第一轮毂21的外周壁上,且第一叶片22的自由端与第二静叶部3的内壁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叶片22固定在第一轮毂21和第二静叶部3之间,利用第一轮毂21和第二静叶部3可以实现对第一叶片22的连接和固定。
其中,第一叶片22在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上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气流是沿着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流动,通过将第一叶片22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倾斜设置,气流在流经第一叶片22时,在倾斜的第一叶片22的导向作用下,气流的流动方向会发生偏转,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叶片22可以设置有多个,在第一轮毂21的周向方向上,多个第一叶片22间隔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第一叶片22之间限定出倾斜的气流通道,而且多个第一叶片22可以限定出多个倾斜的气流通道,多个倾斜的气流通道沿着第一轮毂21的周向方向可以间隔开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一轮毂21的周向方向朝向不同的区域进行散风,进而可以提升散风的效果以及散风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毂21和第一叶片22为一体成型件。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轮毂21和第一叶片22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轮毂21和第一叶片22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轮毂21和第一叶片22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静叶部3包括:第二轮毂31和第二叶片32。其中,第二轮毂31形成为中空的环形,第二叶片32设置在第二轮毂31的外周壁上,且第二叶片32的自由端与散风孔11的内壁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叶片32固定在第二轮毂31和散风孔11的内壁之间,利用第二轮毂31和散风孔11的内壁可以实现对第二叶片32的连接和固定。
此外,第二轮毂31环绕在第一叶片22的径向的外侧。第一叶片22的径向外端与第二轮毂31的内壁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轮毂31通过第二叶片32与散风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同时第一叶片22与第二轮毂31又存在固定连接的关系,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叶片22与散风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而且,第一轮毂21与第一叶片22又存在固定连接的关系,因此第一轮毂21可以通过第一叶片22、第二轮毂31和第二叶片32固定在散风孔11的内壁上。
其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叶片32在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上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气流是沿着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流动,通过将第二叶片32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倾斜设置,气流在流经第二叶片32时,在倾斜的第二叶片32的导向作用下,气流的流动方向会发生偏转,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叶片32可以设置有多个,在第二轮毂31的周向方向上,多个第二叶片32间隔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第二叶片32之间限定出倾斜的气流通道,而且多个第二叶片32可以限定出多个倾斜的气流通道,多个倾斜的气流通道沿着第二轮毂31的周向方向可以间隔开设置,从而可以在第一轮毂21的周向方向朝向不同的区域进行散风,进而可以提升散风的效果以及散风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毂21、第一叶片22、第二轮毂31和第二静叶片为一体成型件。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轮毂21、第一叶片22、第二轮毂31和第二静叶片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轮毂21、第一叶片22、第二轮毂31和第二静叶片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轮毂21、第一叶片22、第二轮毂31和第二静叶片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叶片3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片22的倾斜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气流在流经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32时的散流方向与第一叶片22、第二叶片32的倾斜方向相关,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一叶片22和第二叶片32可以将气流朝向相反的方向散流,从而可以经散风孔11内的气流朝向两个方向疏导,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气流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散风孔11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叶片32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片22的倾斜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相同倾斜方向设置的第二叶片32和第一叶片22视觉上更加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叶片32的数量N2与第一叶片22数量N1的比值设置在2-5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叶片32的数量可以为第一叶片22数量的两倍、三倍、四倍或五倍。具体地,可以根据散风孔11的尺寸选择设定。通过将第二叶片32的数量与第一叶片22数量的比值设置在2-5之间,使得位于内圈的相邻两个第一叶片22的缝隙与位于外圈的相邻两个第二叶片32的缝隙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可以提升外圈的相邻两个第二叶片32的间隙与内圈的相邻两个第一叶片22的间隙的均匀性,从而可以提升散风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二叶片设置有12个,第一叶片22设置有6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风孔11为多个,多个散风孔11在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多个散风孔11,多个散风孔11可以降低第一散流板1对风量的阻挡,从而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散风孔11内均设有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可以理解的是,散风孔11设置有多个,通过在每个散风孔11内均设置有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多个第一静叶部2和多个第二静叶部3可以在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上,在多个位置对气流进行打散,从而在提升无风感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第一散流板1各位置出风效果的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9所示,第一轮毂21的中心设有枢转孔211,散风组件100还包括:多个百叶5(参照6所示),每个百叶5的一端具有枢转轴51,枢转轴51可转动地设在枢转孔211内。可以理解的是,百叶5对气流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当第一散流板1打开出风口200时,气流流经百叶5,通过调节百叶5的倾斜角度,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实现对气流的导向,从而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散流板1打开出风口200时,通过转动百叶5,百叶5可以围绕枢转轴51转动,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若百叶5的进风端低于百叶5的出风端,气流在流经百叶5时,百叶5可以将气流朝上疏导;若百叶5的进风端高于百叶5的出风端,气流在流经百叶5时,百叶5可以将气流朝下疏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连杆6沿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为空调器1000的上下方向,连杆6具体沿空调器1000的上下方向延伸。连杆6与多个百叶5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百叶5可以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杆6,随着连杆6的移动可以带动多个百叶5同步转动,从而可以保证多个百叶5转动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将多个百叶5的倾斜角度调节一致,使得经过多个百叶5导向后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一滑槽12位于第一散流板1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第一滑槽12沿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地,散风组件100包括:滑块7和驱动组件8,第一散流板1通过滑块7与连杆6可拆卸地连接,且滑块7与第一滑槽12滑动配合,驱动组件8与滑块7连接,驱动组件8通过滑块7驱动连杆6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流板1通过滑块7与连杆6可拆卸地连接,在清洗散风组件100时,可以将连杆6从第一散流板1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降低清洗的难度,提升清洗的洁净度。此外,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实现连杆6的自动移动,从而可以提升百叶5转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空调器100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散风组件100相对出风口200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地,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一散流板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置与第一散流板1长度方向一端的驱动组件8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滑块7包括:主体部71和配合部72,主体部71的一端与连杆6连接,主体部71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8连接。由此,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主体部71移动,主体部71又可以带动连杆6同步移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主体部71的一端与连杆6可滑动地连接,主体部71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8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驱动组件8可以推动主体部71沿纵向方向移动,其中,主体部71与连杆6存在连接关系,而连杆6相对主体部71存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为了避免主体部71与连杆6之间出现卡死,在本申请中将主体部71与连杆6采用可滑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配合部72与主体部71连接,且配合部72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槽12内。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8可以驱动滑块7上下移动,上下移动的滑块7可以驱动连杆6上下移动,同时滑块7的配合部72可以沿着第一滑槽12的延伸方向上下滑动。其中主体部71和配合部72的结构较为简单,由此可以简化滑块7结构的复杂度,降低滑块7的制造难度,提升滑块7的生产效率,减少滑块7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驱动组件8包括:拉杆81和驱动电机82,拉杆81的一端与滑块7相连,拉杆81的另一端设有齿条811,齿条811在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电机82的输出轴设有齿轮件83,齿轮件83与齿条811啮合配合以驱动拉杆81沿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移动。可以理解是,驱动电机82的输出轴可以带动齿轮件83转动,由于齿轮件83与拉杆81一端的齿条811存在啮合的关系,由此转动的齿轮件83可以驱动拉杆81上下移动,同时拉杆81又可以驱动滑块7同步运动,进而实现对连杆6的驱动。其中,驱动组件8的结构较为简单,由此可以简化驱动组件8的复杂度,降低驱动组件8的制造难度,提升驱动组件8的生产效率,减少驱动组件8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散流板1的与设置有第一滑槽12的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可以沿第一散流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散流板4与第二滑槽13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散风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滑扣9,滑扣9的自由端形成为固定柱91,固定柱91穿设在固定孔内,滑扣9的固定端嵌设在第二滑槽13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流板4与第一散流板1通过滑扣9实现了可拆卸地连接,在清洗导风组件时,可以将第一导风板从第二导风板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降低清洗的难度,提升清洗的洁净度。此外,通过在第二散流板4上设置固定孔,滑扣9的固定柱91可以穿设在固定孔内,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散流板1和第二散流板4相对位置的限定,增加了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0的出风口200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转动孔,固定柱91可转动地卡设在第一转动孔内,利用固定柱91与第一转动孔的卡接配合,不仅可以实现固定柱91和第一转动孔的转动配合,同时还可以实现固定柱91与出风口200内壁的连接。空调器1000的出风口200另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孔与第一转动孔相对设置,散风组件1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转动孔转动配合的转动轴,且转动轴卡设在第二转动孔内。利用转动轴与第二转动孔的卡接配合,不仅可以实现转动轴和第二转动孔的转动配合,同时还可以实现转动轴与出风口200内壁的连接,由此不仅可以降低连接的难度,还可以减少多余的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风组件100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设在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以承接第二散流板4上的冷凝水,接水盘限定出盛水空间。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重力的作用,形成在第二散流板4外壁面的冷凝水会向下流动,通过将接水盘设置在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处,接水盘可以承接汇流至底部的冷凝水并收集在盛水空间内,使得冷凝水不会掉落至室内的空间,从而提升空调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底部设有与盛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口。
可以理解的是,排水口可以将第二散流板4两侧的两部分空间进行连通,使得汇流至第二散流板4底部的冷凝水可以穿过排水口均匀的分布在盛水空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与盛水空间的底壁可以是接触设置。此时,第二散流板4两侧的盛水空间可以通过排水口实现连通,由此可以避免盛水空间内第二散流板4切割成两个相互不连通的区域。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与盛水空间的底壁也可以间隔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盛水空间的位于第二散流板4厚度方向两侧的两个区域,虽然处于连通状态,但是当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与盛水空间的底壁的间隙较小时,通过设置排水口,可以加速冷凝水在两个区域的流动,使得冷凝水可以更快速的均布在盛水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排水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口在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与盛水空间的底壁抵接,在盛水空间的径向方向上,导流面与盛水空间的内周面间隔开,第二散流板4将盛水空间划分成第一盛水空间和第二盛水空间,第一盛水空间和第二盛水空间通过排水口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流板4外壁面上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导流面导入第一盛水空间,根据连通器的远离,被导入到第一盛水空间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汇入第二盛水空间,从而避免冷凝水聚集在第一盛水空间内,进而可以提升冷凝水分布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底面设有第一连接孔,盛水空间的底壁上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连接。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散流板4和接水盘还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散流板4遮挡出风口200时,第二散流板4的至少部分位于出风口200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口200的相对的两侧侧壁之间的间距是有限的,如果将第二散流板4仅仅设置在出风口200内,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需要适应出风口200的宽度,此时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较小,而且设置在第二散流板4上的出风孔41的数量也相对有限,由此限制了第二散流板4的出风面积。
而在本申请中,第二散流板4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出风口200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不再受出风口200宽度的限制,从而可以增大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由此可以在第二散流板4上布置更多的出风孔41,从而可以增大第二散流板4的出风面积,进而可以减少气流流经第二散流板4时的阻力,提升了空调器的换热风量,使得空调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例中,在第二散流板4遮挡出风口200时,整个第二散流板4均位于出风口200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外壁面的邻近接水盘的部分形成为导流面,导流面用于将冷凝水导入接水盘。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面对冷凝水的流动具有导向作用,在导流面的导向作用下,冷凝水可以沿着导流面流动至接水盘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流板4的外壁面邻近接水盘的部分朝向内凹入形成导流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接水盘的部分朝向内凹入形成导流面,可以简化导流面结构的复杂度,降低导流面的制造难度,提升导流面的生产效率,减少导流面的生产成本。此外,导流面为接水盘的部分朝向内凹入形成,也就是说,第二散流板4的除去导流面的部分的外轮廓凸出于导流面的外轮廓,由此可以减小与导流面配合的接水盘的体积,避免接水盘凸出于出风口200,从而可以提升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面形成为弧形面。弧形面具有圆滑的特点,通过将导流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提升冷凝水在流经导流面时的顺畅性。而且弧形面视觉上比较美观,再者弧形面的加工难度也相对较低,可以减少加工制造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口的底部敞开设置。通过将排水口的底部敞开设置,可以切断盛水空间位于第二散流板4两侧区域之间的阻隔,使得冷凝水更容易在两个区域之间进行流动。也就是说,通过将排水口的底部敞开设置,可以避免发生其中一侧区域存在冷凝水,而另一侧区域不存在冷凝水的问题,有效的实现了两个区域的无界限连通。此外,通过将排水口的底部敞开设置,在加工时,不再需要测量排水口下边缘与盛水空间底壁的间距,从而可以降低排水口的加工难度,进而提升了排水口的加工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的底面设有吸水件。可以理解是,制冷模式下,接水盘的温度相对较低,接水盘的底面容易形成冷凝水,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接水盘的底面设置吸水件,可利用吸水件可以吸收这部分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位于接水盘底面的冷凝水滴落的问题。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吸水件可以为海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的底面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与盛水空间在接水盘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吸水件设于安装腔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接水盘的底面设置安装腔,吸水件可以收纳在安装腔内,利用安装腔可以实现对吸水件的连接和固定。而且,安装腔对吸水件具有防护的作用,可以避免空调器内的其他部分与吸水件发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流板4形成为弧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散流板4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以增大第二散流板4的弧形面的宽度,由此可以在第二散流板4上设置更多的出风孔41,从而可以增大第二散流板4的出风面积,进而可以减少第二散流板4对气流流动的阻碍。
其中,弧形结构的中心与第二散流板4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且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弧形结构的中心位于弧形板的转动中心的上游。上述弧形结构的中心可以理解为弧形结构的曲率中心,通过将弧形结构的曲率中心设置在弧形板的转动中心的上游,实际上可以增大弧形结构的曲率半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散流板4的宽度,从而可以在第二散流板4上设置更多的出风孔41,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二散流板4的出风面积,进一步可以减少第二散流板4对气流流动的阻碍。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上述用于空调器1000的散风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在第一散流板1上设置散风孔11,且散风孔11内设置有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当散风孔11内的气流流经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时,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均可以将气流打散,使得空调器1000的出风更为柔和。此外,第一散流板1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二散流板4,气流在经过第一静叶部2和第二静叶部3的第一次打散后,可以通过第二散流板4上的出风孔41后第二次进行打散,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气流的柔和性,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4所示,空调器1000为双风道型,空调器1000设置有两个出风口200,两个出风口200分布于空调器1000的两侧,每个出风口200处设置有一个开关门,开关门可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200,每个出风口200内设置有一个可转动地散风组件100,散风组件100位于开关门的内侧,散风组件100可以在打开出风口200的第一位置和遮挡出风口200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18所示,空调器1000为单风道型,空调器1000仅设置有一个出风口200,出风口200位于空调器1000的中央,出风口200处设置有一个开关门,开关门可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200,出风口200内设置有一个可转动地散风组件100,散风组件100位于开关门的内侧,散风组件100可以在打开出风口200的第一位置和遮挡出风口200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风组件100的外表面与空调器1000的邻近出风口200处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即第二散流板4的外表面与空调器1000的邻近出风口200处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当散风组件100遮挡出风口200时,散风组件100的外表面与空调器1000的邻近出风口200处的外表面可以更好的匹配。具体地,根据空调器1000的外形,散风组件100的外壁面可以为弧形或平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包括:
第一散流板,所述第一散流板上设有散风孔,所述第一散流板适于打开或遮挡所述出风口;
用于将气流打散的第一静叶部,所述第一静叶部设在所述散风孔内;
用于将气流打散的第二静叶部,所述第二静叶部设在所述散风孔内,在所述散风孔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静叶部的一端与所述散风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静叶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静叶部的外壁连接;
第二散流板,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第二散流板位于所述第一散流板的外侧,所述第二散流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散流板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散流板和所述第二散流板的中间部分间隔开以限定出导风腔,所述第二散流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导风腔连通的出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叶部包括:
第一轮毂;和
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静叶部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轮毂的外壁连接,在所述散风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叶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轮毂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叶部包括:
第二轮毂,在所述散风孔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轮毂环绕在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
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一端与所述散风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叶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轮毂的外壁连接,在所述散风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叶片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叶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轮毂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或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N1,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为N2,且满足:2≤N2/N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风孔在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每个所述散风孔内均设有所述第一静叶部和所述第二静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的中心设有枢转孔,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
多个百叶,每个所述百叶的一端具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枢转孔内;
连杆,所述连杆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百叶均转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百叶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
滑块,所述第一散流板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杆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滑块驱动所述连杆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和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所述配合部可滑动地嵌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一散流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散流板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滑扣,所述滑扣的一端形成为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滑扣的另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叶部、所述第二静叶部和所述第一散流板为一体成型件。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
CN202120545660.3U 2021-03-16 2021-03-16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4501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5660.3U CN214501659U (zh) 2021-03-16 2021-03-16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5660.3U CN214501659U (zh) 2021-03-16 2021-03-16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1659U true CN214501659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5660.3U Active CN214501659U (zh) 2021-03-16 2021-03-16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1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4454B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402874B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US20230077917A1 (en) Air conditioner
US11542956B2 (en) Blower
US11708997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4501659U (zh)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4469256U (zh) 散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450167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4251736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676874B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260440U (zh) 用于空调器的散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3747018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73507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290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0199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08220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716539U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47240U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868129U (zh) 空调器
CN214406448U (zh) 散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2356609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팬장치
CN214009524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51412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