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7606U -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7606U
CN214497606U CN202022761837.1U CN202022761837U CN214497606U CN 214497606 U CN214497606 U CN 214497606U CN 202022761837 U CN202022761837 U CN 202022761837U CN 214497606 U CN214497606 U CN 214497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hole
grout
circl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1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启洪
丁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ongshen Waterproof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1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7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7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7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包括由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所构成的框架柱独立基础,在所述独立基础上围绕框架柱的四周设置有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且第一灌浆孔的孔深≥独立基础的厚度,在所述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内皆设置有灌浆管及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在独立基础上分布多个贯穿独立基础的灌浆孔,并利用位于灌浆孔内的灌浆管、侵入灌浆区域及裂缝内的灌浆液和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将灌浆区域内的土体和独立基础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良好的“结石体”,达到提高地基的不透水性和承载力,确保框架柱独立基础周边不受水压的冲击。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室框架柱独立基础防水堵漏领域及地下建筑加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框架柱独立基础,为地下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包括位于地基上部的框架柱和位于地基内的独立基础,当位于地基中的独立基础产生裂缝后,会出现涌水、渗水的现象,现有技术对地基部分的独立基础的裂缝堵漏防渗处理往往是对框架柱周边缝隙灌浆,但现有技术灌浆工艺只是封闭了独立基础表面的缝隙,形成的整体结构下部的裂隙并没有被封堵住,而位于地基中的独立基础由于长期与水接触,容易造成腐蚀性损坏,从而影响建筑使用寿命,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在独立基础上分布多个贯穿独立基础的灌浆孔,并利用位于灌浆孔内的灌浆管、侵入灌浆区域及裂缝内的灌浆液和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将灌浆区域内的土体和独立基础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良好的“结石体”,达到提高地基的不透水性和承载力,确保框架柱独立基础周边不受水压的冲击,在达到不渗不漏的同时,还起到填充混凝土之间裂缝和加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包括由框架柱和独立基础所构成的框架柱独立基础,在所述独立基础上围绕框架柱的四周设置有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且第一灌浆孔的孔深≥独立基础的厚度,在所述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内皆设置有灌浆管及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的孔中心皆垂直于地面。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独立基础上围绕框架柱的四周自内而外设置有三圈第一灌浆孔,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设置有4个,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设置有8个,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设置有2个。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等距排布在框架柱的四周,第二圈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浆孔与第一圈最近的一个第一灌浆孔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状排布,优选的,第二圈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浆孔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与框架柱边的距离为0.8~1m。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二圈任一一个所述第一灌浆孔与第一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7~2m,第三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与第二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之间的距离为1.7~2m。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灌浆孔的孔径为22~32mm、孔深为1.4~2m。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灌浆孔分布于第一灌浆孔和框架柱所围成的区域内且设置有多个,任一个第二灌浆孔距离框架柱边为0.5~1m,相邻两个第二灌浆孔之间的间距为280~320mm。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固结于所述第一灌浆孔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为1~1.2:1~1.2:0.04~0.06:0.01~0.03:0.03~0.05的比例配置特种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和发泡型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其中,特种水泥为相对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所用的通用水泥而言,具有某些独特性能、适合特定的用途或能发挥特殊作用并赋予建筑物特别功能的水泥品种,在此优选采用硅酸盐水泥;微膨胀剂,膨胀剂中的一种,能够作用于水泥中形成微膨胀水泥,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加在水泥中,当水泥凝结硬化时随之体积膨胀,起补偿收缩和张拉钢筋产生预应力以及充分填充水泥间隙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固结于所述第二灌浆孔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为聚氨酯或/和环氧树脂或/和聚脲。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位于所述框架柱侧独立基础表面上第一灌浆孔和第二灌浆孔处还设置有一层防水材料。
在进行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的成型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流程:核对渗水部位→基层清理→渗水部位标记→第一次布孔→第一次钻孔→第一次清孔、护孔→第一次布嘴→第一次灌刚性材料(刚性材料灌注)→封堵→第二次布孔→第二次钻孔→第二次清孔、护孔→第二次布嘴→第二次灌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灌注)→拆嘴→封口环节。
1)核对渗水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核对结构施工图,判断具体渗漏部位;
2)基层清理:将基层冲洗干净,便于确认渗水裂缝的具体位置;
3)渗水部位标记:确认渗水部位后及时作好相应标记,标记要准确、清晰易于保护
4)第一次布孔:沿框架柱边四周往外布设三圈第一灌浆孔的打孔位,且三圈第一灌浆孔自内而外的设置数为4个、8个和2个,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与框架柱相临边的距离A为0.8~1m,第二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与最近的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之间的距离B为1.7~2m,第三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与最近的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之间的距离B为1.7~2m,其中,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作为泄压孔用,在灌浆时,能够达到泄压的目的;
5)第一次钻孔:第一次布孔完毕后,施工人员使用钻孔机根据第一灌浆孔的打孔位位置打孔,打出的第一灌浆孔的孔径为22-32mm、孔深为1.4-2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的孔深要贯穿独立基础,第一灌浆孔的孔中心垂直于地面;
6)第一次清孔、护孔:第一次钻孔完成后,将孔内渣滓清理干净,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杂物入孔;
7)第一次布嘴:在钻好的第一灌浆孔内安装灌浆管,使灌浆管的灌浆嘴(管壁上具有小灌浆孔部位)周围与第一灌浆孔之间无空隙、不漏水,并确保高压灌浆时不松脱;
8)刚性材料灌注:将特种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发泡型混凝土(发泡混凝土)按1~1.2:1~1.2:0.04~0.06:0.01~0.03:0.03~0.0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用灌浆机灌入,使浆液与土石紧密结合,灌浆时的灌入压力保持在0.8~2.2MPa,灌完后对灌浆管进行封堵;其中,特种水泥为相对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所用的通用水泥而言,具有某些独特性能、适合特定的用途或能发挥特殊作用并赋予建筑物特别功能的水泥品种,在此优选采用硅酸盐水泥;微膨胀剂,膨胀剂中的一种,能够作用于水泥中形成微膨胀水泥,是一种化学外加剂,加在水泥中,当水泥凝结硬化时随之体积膨胀,起补偿收缩和张拉钢筋产生预应力以及充分填充水泥间隙的作用;
9)封堵:用防水材料对第一灌浆孔的灌浆口进行修补和封口处理;
10)第二次布孔:在框架柱和第一灌浆孔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布设第二灌浆孔打孔位,布孔位置距离框架柱边为0.5-1m(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而定),相邻两个第二灌浆孔之间的间距为280~320mm;
11)第二次钻孔:第二次布孔完毕后,施工人员根据布设位置打孔,形成孔径为14-16mm的第二灌浆孔,孔深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而定;
12)第二次清孔、护孔:第二次钻孔完成后将孔内渣滓清理干净,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杂物入孔;
13)第二次布嘴:在钻好的第二灌浆孔内安装灌浆针头,使灌浆针头周围与第二灌浆孔之间无空隙、不漏水,并确保高压灌浆时不松脱;
14)柔性材料灌注:采用电动注浆机将聚氨酯或/和环氧树脂或/和聚脲灌注到第二灌浆孔内;在进行柔性材料灌注时,灌注压力为0.3~0.9MPa,逐孔逐段开始灌浆,水平缝部位由一端向另一端;当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小于5mL/min,并达到设计压力(优选设置为0.5-1.2MPa)后开始屏压,1-2min后压力无变化即可结束本孔注浆,改注相邻第二灌浆孔;
15)拆嘴:当所有第二灌浆孔灌浆完毕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不漏水后方可去掉或敲掉外露的灌浆针头,将超出地面的管子切割掉,并将溢漏出的灌浆材料清理干净;
16)封口环节:用防水材料进行第二灌浆孔部位的修补、封口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构建时,采用低压、慢灌、快速固化、间隙性控制灌浆工法,加强灌浆时候结构的监控和检测,防止结构因为灌浆造成底板抬升。
(2)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构建时,通过系列控制灌浆工法(低压、慢灌、快速固化、分遍多次间隙性灌浆),使得灌浆饱满度好还能修复钻孔对防水层的破坏和原来被破坏的防水层,灌浆固化后的材料相当于把防水层浇筑在灌浆的混凝土内,不存在窜水的问题,以解决修复防水层破损的问题,同时又起到了框架柱独立基础周边加固作用。
(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工艺,将地下室框架柱独立基础下的外面存水空腔充填满,把空腔水变裂隙水,把压力水排挤压到建筑物的外侧,使压力水变成无压力水或微压力水,从而从根源上解决渗水问题。灌浆料与土体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待灌浆成型后,其结构形状穿插在框架柱独立基础与周边底板之间,形成一个榫卯结构,更加紧密牢固。解决渗水问题的同时对地下建筑起到加固作用,还可以解决长久时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把框架柱独立基础与地下水之间用浆液完全隔离开,让水流绕过独立基础,最后修复之前被破坏的部位裂缝。施工技术关键在于,布孔的位置和灌浆的顺序,灌浆时把水流沿独立基础顺时针方向排水,这样可以将水流排向四周疏散开,不会对独立基础造成水压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孔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孔示意图基础上的刚性材料灌浆顺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含刚性材料灌浆孔)。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含柔性材料灌浆孔)。
其中,1-框架柱、2-第二灌浆孔、3-第一灌浆孔、5-灌浆区域、6-裂缝、7-独立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在独立基础上分布多个贯穿独立基础的灌浆孔,并利用位于灌浆孔内的灌浆管、侵入灌浆区域及裂缝内的灌浆液和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将灌浆区域内的土体和独立基础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良好的“结石体”,达到提高地基的不透水性和承载力,确保框架柱独立基础周边不受水压的冲击,在达到不渗不漏的同时,还起到填充混凝土之间裂缝和加固作用,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包括由框架柱1和独立基础7所构成的框架柱独立基础,在所述独立基础7上围绕框架柱1的四周设置有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且第一灌浆孔3的孔深≥独立基础7的厚度,在所述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内皆设置有灌浆管及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独立基础7上围绕框架柱1的四周自内而外设置有三圈第一灌浆孔3,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4个,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8个,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2个。
作为优选的设置方案,在进行第一灌浆孔3的布设时,在独立基础7上围绕框架柱1的四周自内而外设置有三圈第一灌浆孔,其中第一圈设置有4个,且矩阵分布在框架柱1四周;第二圈设置有8个第一灌浆孔3,且设置在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外围并与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呈交错设置;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3之外,优选的在同一直线上设置并分布在框架柱1的两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3等距排布在框架柱1的四周,第二圈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浆孔3与第一圈最近的一个第一灌浆孔3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状排布,优选的,第二圈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浆孔3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3与框架柱1边的距离为0.8~1m;第二圈任一一个所述第一灌浆孔3与第一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为1.7~2m,第三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3与第二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为1.7~2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灌浆孔3的孔径为22~32mm、孔深为1.4~2m,且位于第一灌浆孔3内的灌浆管至少要贯穿独立基础7并置入土层内;所述第二灌浆孔2分布于第一灌浆孔3和框架柱1所围成的区域内且设置有多个,任一个第二灌浆孔2距离框架柱1边为0.5~1m,相邻两个第二灌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280~320mm;优选的,在设置时,可以在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与框架柱1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设置第二灌浆孔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固结于所述第一灌浆孔3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为1~1.2:1~1.2:0.04~0.06:0.01~0.03:0.03~0.05的比例配置特种水泥(优选采用硅酸盐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和发泡型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固结于所述第二灌浆孔2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为聚氨酯或/和环氧树脂或/和聚脲,但第二灌浆孔2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不限于此。在位于所述框架柱1侧独立基础7表面上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处(即工程上所说的灌浆口处)还设置有一层防水材料。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4所示,在进行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的成型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流程:核对渗水部位→基层清理→渗水部位标记→第一次布孔→第一次钻孔→第一次清孔、护孔→第一次布嘴→第一次灌刚性材料(刚性材料灌注)→封堵→第二次布孔→第二次钻孔→第二次清孔、护孔→第二次布嘴→第二次灌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灌注)→拆嘴→封口环节。
1)核对渗水部位: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核对结构施工图,判断具体渗漏部位;
2)基层清理:将基层冲洗干净,便于确认渗水裂缝的具体位置;
3)渗水部位标记:确认渗水部位后及时作好相应标记,标记要准确、清晰易于保护
4)第一次布孔:沿框架柱1边四周往外布设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共计三圈第一灌浆孔3的打孔位,且三圈第一灌浆孔3自内而外的设置数为4个、8个和2个,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与框架柱1间的距离(优选的按第一灌浆孔3和框架柱1的最近点间距离计)A为0.8~1m,第二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3与最近的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优选的两个第一灌浆孔3的最近点间距离计)B为1.7~2m,第三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3与最近的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优选的两个第一灌浆孔3的最近点间距离计)B为1.7~2m,其中,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3作为泄压孔用,在灌浆时,能够达到泄压的目的;
5)第一次钻孔:第一次布孔完毕后,施工人员使用钻孔机根据第一灌浆孔3的打孔位位置打孔,打出的第一灌浆孔3的孔径为22-32mm、孔深为1.4-2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的孔深要贯穿独立基础7,第一灌浆孔3的孔中心垂直于地面;
6)第一次清孔、护孔:第一次钻孔完成后,将孔内渣滓清理干净,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杂物入孔;
7)第一次布嘴:在钻好的第一灌浆孔3内安装灌浆管,使灌浆管的灌浆嘴(管壁上具有小灌浆孔部位)周围与第一灌浆孔3之间无空隙、不漏水,并确保高压灌浆时不松脱;
8)刚性材料灌注:将特种水泥(硅酸盐水泥)、水玻璃、乳胶、微膨胀剂、发泡型混凝土(发泡混凝土)按1~1.2:1~1.2:0.04~0.06:0.01~0.03:0.03~0.0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用灌浆机灌入,使浆液与土石紧密结合,灌浆时的灌入压力保持在0.8~2.2MPa,灌完后对灌浆管进行封堵;如图2所示,所述三圈第一灌浆孔3包括孔①、孔②、孔③、孔④、孔⑤、孔⑥、孔⑦、孔⑧、孔⑨、孔⑩、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2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3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4
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按顺时针方向计依次为孔①、孔④、孔⑨、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2
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3按顺时针方向计依次为孔②、孔③、孔⑤、孔⑥、孔⑦、孔⑩、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3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5
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3按顺时针方向计依次为孔⑧、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4
其中,孔①、孔②、孔③构成三角状,孔④、孔⑤、孔⑥构成三角状,孔⑤、孔⑥、孔⑧构成三角状,孔⑦、孔⑨、孔⑩构成三角状,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5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6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7
构成三角状,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6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8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7
构成三角状,孔⑧、孔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8
位于框架柱1的相对两侧,在进行刚性材料灌注时的灌浆顺序为孔①→孔②→孔③→孔④、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9
Figure BDA00027985368700001210
如此灌浆顺序,能够让水流顺时针沿着独立基础7向四周疏散开,浆液把独立基础7与地下水隔离开;
9)封堵:用防水材料对第一灌浆孔3的灌浆口进行修补和封口处理;
10)第二次布孔:在框架柱1和第一灌浆孔3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布设第二灌浆孔2打孔位,布孔位置距离框架柱1边为0.5-1m(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而定),相邻两个第二灌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280~320mm;
11)第二次钻孔:第二次布孔完毕后,施工人员根据布设位置打孔,形成孔径为14-16mm的第二灌浆孔2,孔深根据实际现场情况而定;
12)第二次清孔、护孔:第二次钻孔完成后将孔内渣滓清理干净,而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杂物入孔;
13)第二次布嘴:在钻好的第二灌浆孔2内安装灌浆针头,使灌浆针头周围与第二灌浆孔2之间无空隙、不漏水,并确保高压灌浆时不松脱;
14)柔性材料灌注:采用电动注浆机将聚氨酯或/和环氧树脂或/和聚脲灌注到第二灌浆孔2内;在进行柔性材料灌注时,灌注压力为0.3~0.9MPa,逐孔逐段开始灌浆,水平缝部位由一端向另一端;当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小于5mL/min,并达到设计压力(优选设置为0.5~1.2MPa)后开始屏压,1-2min后压力无变化即可结束本孔注浆,改注相邻第二灌浆孔2;
15)拆嘴:当所有第二灌浆孔2灌浆完毕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不漏水后方可去掉或敲掉外露的灌浆针头,将超出地面的管子切割掉,并将溢漏出的灌浆材料清理干净;
16)封口环节:用防水材料进行第二灌浆孔2部位的修补、封口处理。
如图1、图2所示的箭头C,即为在成型本实用新型时的排水方向,如图3、图4所示的箭头D即为本实用新型处的地下水流向,灌浆完成后,裂缝6将被浆液所修补,浆液并与灌浆区域5处的土体结合,并进一步的同独立基础7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在保障不会出现向独立基础7位于框架柱1侧渗水的同时还对整个框架柱独立基础进行了有效的加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框架柱(1)和独立基础(7)所构成的框架柱独立基础,在所述独立基础(7)上围绕框架柱(1)的四周设置有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且第一灌浆孔(3)的孔深≥独立基础(7)的厚度,在所述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内皆设置有灌浆管及固结于灌浆管内的灌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独立基础(7)上围绕框架柱(1)的四周自内而外设置有三圈第一灌浆孔(3),且第一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4个,第二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8个,第三圈的第一灌浆孔(3)设置有2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3)等距排布在框架柱(1)的四周,第二圈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灌浆孔(3)与第一圈最近的一个第一灌浆孔(3)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状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圈的所述第一灌浆孔(3)与框架柱(1)边的距离为0.8~1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圈任一一个所述第一灌浆孔(3)与第一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为1.7~2m,第三圈任一一个第一灌浆孔(3)与第二圈最近的第一灌浆孔(3)之间的距离为1.7~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孔(3)的孔径为22~32mm、孔深为1.4~2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孔(2)分布于第一灌浆孔(3)和框架柱(1)所围成的区域内且设置有多个,任一个第二灌浆孔(2)距离框架柱(1)边为0.5~1m,相邻两个第二灌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280~3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固结于所述第二灌浆孔(2)的灌浆管内的灌浆液为聚氨酯或环氧树脂或聚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框架柱(1)侧独立基础(7)表面上第一灌浆孔(3)和第二灌浆孔(2)处还设置有一层防水材料。
CN202022761837.1U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Active CN214497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1837.1U CN214497606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1837.1U CN214497606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7606U true CN214497606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1837.1U Active CN214497606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7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1927A (zh) * 2020-11-25 2021-01-29 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框架柱独立基础渗漏治理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1927A (zh) * 2020-11-25 2021-01-29 四川童燊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框架柱独立基础渗漏治理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91626U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杆组合的基坑围护结构
CN107859145A (zh) 一种排水管水下接驳施工方法
CN112281927A (zh) 框架柱独立基础渗漏治理施工方法
CN108755723A (zh) 一种可拆式降水井井口密封装置及注浆封堵施工方法
CN214497606U (zh) 一种基于框架柱独立基础的防渗水加固结构
CN101343988B (zh) 承压水地区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加注浆止水方法
CN207862925U (zh) 一种注浆护筒装置
CN108277800B (zh) 一种固结砂层钢筋混凝土管节碎石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12837843U (zh) Ⅳ类、ⅴ类围岩隧洞混凝土衬砌抗裂结构
CN109339079A (zh) 一种紧邻河流透水地层的基坑止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113818402A (zh) 黏土心墙堆石坝的补强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76954A (zh) 一种新开挖航道的施工方法
CN209260739U (zh) 一种紧邻河流透水地层的基坑止水系统
CN111535298A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渗施工方法
CN208072433U (zh) 一种用于基础柱坑及集水坑的临时降水钢套管
CN115748601A (zh) 一种大坝渗漏修复方法
CN102787608A (zh) 真空作用重力式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0206062A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下穿暗河浅埋暗的施工方法
CN216339559U (zh) 一种超软场地基坑超前整体固化结构
CN114808957A (zh) 用于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成孔的施工方法
CN212200511U (zh) 一种深基坑堵漏装置
CN110468837B (zh) 一种砂砾层基础上船闸导航墙桩基的水下掏空缺陷修复方法和装置
CN210636421U (zh) 一种砂砾层基础上船闸导航墙桩基的水下掏空缺陷修复装置
CN113123358A (zh) 一种采煤不均匀沉降作用下船池变形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86963A (zh) 塔吊基坑泄压灌浆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