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2709U -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2709U
CN214492709U CN202120604871.XU CN202120604871U CN214492709U CN 214492709 U CN214492709 U CN 214492709U CN 202120604871 U CN202120604871 U CN 202120604871U CN 214492709 U CN214492709 U CN 214492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emi
support
tripod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48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飞
余昔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48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2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2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2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包括底座和三角支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所述底座包括塔型底壳、光源系统、供电电池、红光光源、黄光光源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所述塔型底壳的上端设置有半椭圆形耐压顶壳,且塔型底壳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放置有供电电池和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通过线路连接有连接有红光光源和黄光光源。耐压抗冲击,且底座上端为半椭圆体,抗翻转;利用软体反光的三角支架反射底座发出的黄色光源,形成三脚架标识,该三脚架在撞击后可恢复原状,且两个红色光源在高空形成反交叉光源,提升警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脚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背景技术
汽车必须要带三脚架,年审时必须出示。不管是高速还是一般公路,抛锚修车还是事故现场必须摆放反光警示标志,高速公路上需要摆放200米以上缓冲区域,防止追尾恶性事故发生。
专利号为CN201821869121.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警示反光三脚架,包括第一反光三脚架板,所述第一反光三脚架板包括条型反光三脚架板、挂扣槽和挂杆组件,所述条型反光三脚架板的一端板体上开设有挂扣槽,且条型反光三脚架板的另一端板体上设置有挂杆组件,第一反光三脚架板的一端板体通过挂扣槽和挂杆组件与第二反光三脚架板的一端板体挂扣式固定连接,且第一反光三脚架板的另一端板体通过挂扣槽和挂杆组件与第三反光三脚架板的一端板体挂扣式固定连接,第二反光三脚架板的另一端板体通过挂扣槽和挂杆组件与第三反光三脚架板的另一端板体挂扣式固定连接,通过此种方式,方便各反光三脚架板之间的组装和拆卸。但是,上述三脚架是靠光线反光来引起驾驶员注意的,缺点反光效果不好,得到近距离才能发现,容易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人员、财产重大损失,极易受夜间形成的车辆撞击,且三脚架经过一次撞击后会损坏残缺,导致无法继续使用,无法进行持续示警,针对无法及时更换三脚架的情况,增加了道路行驶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耐压抗冲击,且底座上端为半椭圆体,抗翻转;利用软体反光的三角支架反射底座发出的黄色光源,形成三脚架标识,该三脚架在撞击后可恢复原状,且两个红色光源在高空形成反交叉光源,提升警示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包括底座和三角支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
所述底座包括塔型底壳、光源系统、供电电池、红光光源、黄光光源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所述塔型底壳的上端设置有半椭圆形耐压顶壳,且塔型底壳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放置有供电电池和光源系统,所述供电电池和光源系统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光源系统通过线路连接有连接有红光光源和黄光光源;
所述三角支架包括底部反光支架、左侧支架、右侧支架、橡胶钉和侧耳,所述底部反光支架的左端连接有左侧支架,所述底部反光支架的右端连接有右侧支架,所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侧耳,两个所述侧耳之间相互贴合并通过橡胶钉锁紧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光光源共有两个,两个红光光源分别安装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的两端,黄光光源位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的中部,且黄光光源穿过底部反光支架。
优选的,所述红光光源和黄光光源均为高亮度LED型光源。
优选的,所述底部反光支架、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均为软质反光材料制成的板体。
优选的,所述塔型底壳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之间放置有北斗信号发射器,北斗信号发射器,北斗信号发射器与供电电池之间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塔型底壳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均采用坚固刚体制成,耐压抗冲击,且底座上端的形态为半椭圆体,抗翻转。
2、本实用新型的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分别在底座上设置三处高亮度LED型光源,亮度高,集束性强,照射距离高,红色光束和黄色光束颜色鲜明,可形成有效警示标志,不仅解决了现有装备夜间效果差,还将夜间警示范围扩展显著增大。
3、本实用新型的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采用软质反光材料来设计三角支架,三角支架被撞击后可迅速复原,维持三脚架形态,且软体反光材料可以反射底座发出的黄色光源,形成三脚架标识,两个红色光源形成反交叉光源,可在高空形成红色警示标志,该光源警示夜间显著。
4、本实用新型的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通过反馈故障/事故车辆位置,可有效提高警示范围,扩散预警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支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外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底座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底座内部结构图。
图中:1、底座;11、塔型底壳;12、光源系统;13、供电电池;14、红光光源;15、黄光光源;16、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7、北斗信号发射器;2、三角支架;21、底部反光支架;22、左侧支架;23、右侧支架;24、侧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包括底座1和三角支架2,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2。
底座1包括塔型底壳11、光源系统12、供电电池13、红光光源14、黄光光源15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塔型底壳11的上端设置有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均采用坚固刚体制成,耐压抗冲击,且底座1上端的形态为半椭圆体,抗翻转,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放置有供电电池13和光源系统12,供电电池13和光源系统12之间相互连接,光源系统12通过线路连接有连接有红光光源14和黄光光源15;红光光源14共有两个,两个红光光源14分别安装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的两端,黄光光源15位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的中部,且黄光光源15穿过底部反光支架21,红光光源14和黄光光源15均为高亮度LED型光源,三处高亮度LED型光源,亮度高,集束性强,照射距离高,红色光束和黄色光束颜色鲜明,可形成有效警示标志,红光光源14和黄光光源15均是内嵌在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上,避免车胎压坏光源。
三角支架2包括底部反光支架21、左侧支架22、右侧支架23和侧耳24,底部反光支架21的左端连接有左侧支架22,底部反光支架21的右端连接有右侧支架23,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侧耳24,两个侧耳24之间相互贴合并通过磁吸方式连接;底部反光支架21、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均为软质反光材料制成的板体,采用软质反光材料来设计三角支架2,三角支架2被撞击后可迅速复原,维持三脚架形态,且软体反光材料可以反射底座1发出的黄色光源,形成三脚架标识,两个红色光源形成反交叉光源,可在高空形成红色警示标志,该光源警示夜间显著。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增设了北斗信号发射器17,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之间放置有北斗信号发射器17,北斗信号发射器17,北斗信号发射器17与供电电池13之间相互连接,北斗定位信号通过车主手机反馈于有关导航软件,在导航软件中提示故障/事故车辆位置,在三脚架使用时,接通供电电池13和光源系统12之间的线路以及供电电池13和北斗信号发射器17之间的线路,通过北斗信号发射器17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三脚架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三脚架附近的车载系统发送相关信息,令附近车辆注意规避危险区域,提高道路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均采用坚固刚体制成,耐压抗冲击,且底座上1端的形态为半椭圆体,抗翻转;分别在底座1上设置三处高亮度LED型光源,亮度高,集束性强,照射距离高,红色光束和黄色光束颜色鲜明,可形成有效警示标志;采用软质反光材料来设计三角支架2,三角支架2被撞击后可迅速复原,维持三脚架形态,且软体反光材料可以反射底座1发出的黄色光源,形成三脚架标识,两个红色光源形成反交叉光源,可在高空形成红色警示标志,该光源警示夜间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包括底座(1)和三角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2);
所述底座(1)包括塔型底壳(11)、光源系统(12)、供电电池(13)、红光光源(14)、黄光光源(15)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所述塔型底壳(11)的上端设置有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且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放置有供电电池(13)和光源系统(12),所述供电电池(13)和光源系统(12)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光源系统(12)通过线路连接有连接有红光光源(14)和黄光光源(15);
所述三角支架(2)包括底部反光支架(21)、左侧支架(22)、右侧支架(23)和侧耳(24),所述底部反光支架(21)的左端连接有左侧支架(22),所述底部反光支架(21)的右端连接有右侧支架(23),所述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的顶端向上延伸形成侧耳(24),两个所述侧耳(24)之间相互贴合并通过磁吸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14)共有两个,两个红光光源(14)分别安装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的两端,黄光光源(15)位于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的中部,且黄光光源(15)穿过底部反光支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14)和黄光光源(15)均为高亮度LED型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反光支架(21)、左侧支架(22)和右侧支架(23)均为软质细条形反光材料制成的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型底壳(11)和半椭圆形耐压顶壳(16)之间放置有北斗信号发射器(17),北斗信号发射器(17),北斗信号发射器(17)与供电电池(13)之间相互连接。
CN202120604871.X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Active CN214492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4871.XU CN21449270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4871.XU CN21449270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2709U true CN214492709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4871.XU Active CN214492709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27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0382U (zh) 一种车辆紧急状态警报器
CN106605026A (zh) 道路轮廓标和安全系统
CN214492709U (zh) 一种抗撞防压反光三脚架
CN211646091U (zh) 一种路面反光牌
CN201195829Y (zh) 发光路锥
CN214376937U (zh) 车载物体超高预警装置
JP4449158B2 (ja) 標識手段を備えた防舷材
CN206055346U (zh) 雾灯
CN205877982U (zh) 一种反射增强的雾灯
CN210946560U (zh) 智能道口警示标志
CN201116089Y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和一种车辆
KR200202330Y1 (ko) 차량운전자의 야간주행시 도로상황의 식별을 용이하게하기 위한 가이드레일 및 중앙분리대용 볼트
CN215165059U (zh) 一种具有碰撞预警与太阳能警示灯的防撞桶
CN219886603U (zh) 一种路面自发光标识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10302118U (zh) 多功能车载灭火器
CN220035277U (zh) 一种能够指示道路边界的诱导装置
CN216156417U (zh) 一种道路救援养护车用远距离投影预警装置
CN211395460U (zh) 一种隧道入口段用防撞限高杆
CN212026033U (zh) 一种多功能的公路隔离带
CN211663203U (zh) 一种用于方舱专用车的车尾保险杠
CN219327009U (zh) 一种视觉通讯信号设备
CN212000588U (zh) 一种公路桥梁防撞装置
CN212647839U (zh) 一种三角led警示牌
CN219029264U (zh) 一种可移动式事故预警装置
CN215052397U (zh) 提示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201-22, West Building E1, East Zo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5, Jiangpu street, Jiangbei new area,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3051 room a321-1,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No. 399, Meish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ANSHAN QIYU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