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7451U -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7451U
CN214487451U CN202023105158.5U CN202023105158U CN214487451U CN 214487451 U CN214487451 U CN 214487451U CN 202023105158 U CN202023105158 U CN 202023105158U CN 214487451 U CN214487451 U CN 214487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pump
pump chamber
piston rod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51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eishu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eishu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eishu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eishun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51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7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7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7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弹簧喷雾泵,包括泵体外壳、活塞杆、下阀、活塞、上弹簧、下弹簧和钢珠;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泵室,泵室的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的上方设有所述钢珠;所述活塞杆自上而下设于泵室内,活塞杆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下端的进液孔设于活塞杆的侧面;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所述下阀,所述活塞和上弹簧套设于活塞杆的外周,且上弹簧利用其弹簧力将活塞的下端抵压于下阀的上端;所述下弹簧下端抵于泵室下端,下弹簧上端抵于所述下阀下端;所述钢珠位于下弹簧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弹簧喷雾泵,泵出液体更加稳定,喷雾效果更加理想。

Description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背景技术
喷雾泵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化和医药等行业,且其设计精美,使用方便,泵出量稳定和能防泄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喷雾泵里面的压缩弹簧都是只有一个的,这样在使用时比较费力,泵出量相对没那么稳定,喷雾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弹簧喷雾泵,泵出液体更加稳定,喷雾效果更加理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弹簧喷雾泵,包括泵体外壳、活塞杆、下阀、活塞、上弹簧、下弹簧和钢珠;
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泵室,泵室的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的上方设有所述钢珠;
所述活塞杆自上而下设于泵室内,活塞杆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下端的进液孔设于活塞杆的侧面;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所述下阀,所述活塞和上弹簧套设于活塞杆的外周,且上弹簧利用其弹簧力将活塞的下端抵压于下阀的上端;
所述下弹簧下端抵于泵室下端,下弹簧上端抵于所述下阀下端;所述钢珠位于下弹簧下方。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面,所述下阀的上端设有第二密封面,当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面克服弹簧力分离时,其间隙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进液孔通过流体通道与泵室连通;
当所述活塞抵压于所述下阀上端时,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面紧密贴合,所述流体通道闭合,所述活塞杆的进液孔被封闭。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上弹簧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述上弹簧的下端顶紧所述活塞的上端。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阀下端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下弹簧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所述下弹簧的下端顶紧所述泵室下端。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室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泵室、第二泵室和第三泵室;所述第一泵室、第二泵室、第三泵室的内径逐渐变小。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泵室与第二泵室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泵室与第三泵室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运动。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闷盖,所述闷盖中部开设通孔,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通孔插设于所述泵室内。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凹纹,所述闷盖上设有与所述凹纹相对应的凸纹,所述闷盖与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进行凸纹配合。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闷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按钮头帽,所述泵体的下端连接有吸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弹簧喷雾泵,采用双弹簧的结构,气泵快,使得泵出液体更加稳定,喷雾效果更加理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中第一泵室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中第二泵室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中闷盖与泵室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中泵液流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一阶段出气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一阶段出液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二阶段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反弹第一阶段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反弹第二阶段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弹簧喷雾泵,包括泵体外壳107、活塞杆101、下阀106、活塞105、上弹簧104、下弹簧108和钢珠109;
具体的,所述泵体外壳107内设有泵室,泵室的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的上方设有所述钢珠109;所述活塞杆101自上而下设于泵室内,活塞杆101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下端的进液孔111设于活塞杆101的侧面;活塞杆101的下端设有所述下阀106,所述活塞105和上弹簧104套设于活塞杆101的外周,且上弹簧104利用其弹簧力将活塞105的下端抵压于下阀的106上端;所述下弹簧108下端抵于泵室下端,下弹簧108上端抵于所述下阀106下端;所述钢珠109位于下弹簧108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进液孔111的数量具有两个,分别对称设于活塞杆101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活塞杆被按下时,克服下弹簧的弹力,活塞杆往下移动;由于上弹簧的弹力作用,活塞跟着活塞杆一起往下移动,此时泵室内腔气体被压缩;当活塞顶住泵室不能再继续往下移动时,活塞杆继续往下移动,且推动下阀继续往下移动,此时活塞与下阀的流体通道就会被打开,泵室内腔气体从流体通道被排出。
当活塞杆被松开时,由于上弹簧、下弹簧的弹力作用,活塞和下阀迅速密封并一起回弹,此时活塞与下阀的流体通道闭合,泵室内腔形成局部负压,在外界气压作用下,将液体泵进并冲开钢珠进入泵室内腔;当再继续按压时,因液体可压缩从而将液体通过活塞杆经按钮头帽上的喷嘴形成雾状喷出。
如图6所示,所述活塞105的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面401,所述下阀106的上端设有第二密封面50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密封面401与所述第二密封面501克服弹簧力分离时,其间隙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进液孔111通过流体通道与泵室连通;当所述活塞105抵压于所述下阀106上端时,所述第一密封面401与所述第二密封面501紧密贴合,所述流体通道闭合,所述活塞杆101的进液孔111被封闭。
又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杆101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201,所述上弹簧104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一限位凸台201,所述上弹簧104的下端顶紧所述活塞105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上弹簧的上端顶紧第一限位凸台,使得上弹簧与活塞杆紧密设置,当活塞杆运动时,活塞杆能够稳定地带动上弹簧进行共同运动;上弹簧的下端顶紧活塞的上端,使得上弹簧运动时,上弹簧能够稳定地带动活塞进行共同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下阀106下端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台301,所述下弹簧108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二限位凸台301,所述下弹簧108的下端顶紧所述泵室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阀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台,下弹簧的上端顶紧第二限位凸台,使得下弹簧与下阀紧密设置,当下阀运动时,下阀能够稳定地带动下弹簧进行共同运动;下弹簧的下端顶紧钢珠的顶面,使得下弹簧运动时,下弹簧能够稳定地带动钢珠进行共同运动。
如图1所示,所述泵室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泵室11、第二泵室22和第三泵室33;所述第一泵室11、第二泵室22、第三泵室33的内径逐渐变小。具体的,所述第一泵室11与第二泵室22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泵室22与第三泵室33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活塞105在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可以在第一泵室、第二泵室、第三泵室进行运动;上弹簧可以在第一泵室、第二泵室进行运动;活塞在第二泵室内进行运动,不能进入第三泵室,具体的,活塞在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之间进行运动;下阀可以在第二泵室、第三泵室进行运动;下弹簧贯穿于第二泵室和第三泵室。
又如图1所示,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闷盖102,所述闷盖102中部开设通孔,所述活塞杆101通过所述通孔插设于所述泵室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通过闷盖中的通孔插设于泵室内,防止活塞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脱离泵室。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凹纹220,所述闷盖102上设有与所述凹纹相对应的凸纹110,所述闷盖与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进行凸纹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闷盖,防止液体从泵体的上端溢出;另外,所述闷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103,将泵室封住,能够防止液体泵出时泄漏,造成漏液的情况出现。
可选的,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按钮头帽,所述泵体的下端连接有吸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按钮头帽,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按钮头帽进而控制活塞杆的运动;当按下按钮头帽时带动活塞杆一起按下,当松开按钮头帽时带动活塞杆一起松开。泵体的下端连接有吸管,液体从吸管引进泵室内,进而依次经过第三泵室、第二泵室、第一泵室,从而进入活塞杆的进液孔,再通过活塞杆自下而上流经喷片形成喷雾状喷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双弹簧喷雾泵的泵体上部连接有让流体雾化的喷片,经由该喷片,液体形成喷雾状喷出。另外,所述双弹簧喷雾泵配合瓶子使用,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双弹簧喷雾泵可适用于18牙、20牙、22牙、24牙的瓶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弹簧喷雾泵,采用双弹簧的结构,气泵快,使得泵出液体更加稳定,喷雾效果更加理想。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双弹簧喷雾泵静止的状态下,其结构组成如下:包括泵体外壳107、活塞杆101、下阀106、活塞105、上弹簧104、下弹簧108和钢珠109;具体的,所述泵体外壳107内设有泵室,泵室的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的上方设有所述钢珠109;所述活塞杆101自上而下设于泵室内,活塞杆101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下端的进液孔111设于活塞杆101的侧面;活塞杆101的下端设有所述下阀106,所述活塞105和上弹簧104套设于活塞杆101的外周,且上弹簧104利用其弹簧力将活塞105的下端抵压于下阀的106上端;所述下弹簧108下端抵于泵室下端,下弹簧108上端抵于所述下阀106下端;所述钢珠109位于下弹簧108下方。
如图7所示,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一阶段出气时的示意图,当流体通道内部为空气的情况下,由于空气可压缩性,活塞105与下阀106之间的流体通道闭合,直至活塞105下压到第二泵室22的下限位时,即第二台阶处。
如图8所示,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一阶段出液时的示意图,当流体通道内部为液体的情况下,由于液体不可压缩性,活塞105与下阀106之间的流体通道随着活塞杆101下压时立即打开,活塞105随着液体泵出、液面降低而下降。
如图9所示,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下压第二阶段时的示意图,活塞105位于至第二泵室22的下限位时,即第二台阶处,而活塞杆被外力继续按压下降,该阶段由于泵室空间没有被继续压缩,因此不会有液体被泵出,此时为缓冲和蓄力(弹簧力)阶段。
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反弹第一阶段时的示意图,当下阀106退回至与活塞105相抵时,此时流体通道闭合,活塞杆101的进液孔被封闭,此阶段由于泵室内空间没有压缩或膨胀的变化,因此不会有液体泵出;但是由于上一个阶段中,下弹簧被压缩积蓄的弹簧力得到释放,活塞杆被快速抬升,提高了泵液效率。
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雾泵反弹第二阶段时的示意图,随着活塞105和下阀106密封并一起上升,泵室空间膨胀,泵体下方的液体通过进液口被抽至泵室内,钢珠109被液体向上顶起,液体从钢珠109周围的缝隙流入泵室内。
如图6所示,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弹簧喷泵中泵液流向的示意图,当活塞105与下阀106之间的流体通道打开时,液体从流体通道经活塞杆101侧面的进液孔111进入活塞杆的中空通道内,从下往上经活塞杆101的上端喷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弹簧喷雾泵,采用双弹簧的结构,气泵快,使得泵出液体更加稳定,喷雾效果更加理想。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附图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的说明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条件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内容的涵盖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第一”、“第二”、“上”、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条件下,亦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弹簧喷雾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外壳、活塞杆、下阀、活塞、上弹簧、下弹簧和钢珠;
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泵室,泵室的下端设有进液口,在进液口的上方设有所述钢珠;
所述活塞杆自上而下设于泵室内,活塞杆具有上下贯通的中空通道,中空通道下端的进液孔设于活塞杆的侧面;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所述下阀,所述活塞和上弹簧套设于活塞杆的外周,且上弹簧利用其弹簧力将活塞的下端抵压于下阀的上端;
所述下弹簧下端抵于泵室下端,下弹簧上端抵于所述下阀下端;所述钢珠位于下弹簧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面,所述下阀的上端设有第二密封面,当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面克服弹簧力分离时,其间隙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所述进液孔通过流体通道与泵室连通;
当所述活塞抵压于所述下阀上端时,所述第一密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面紧密贴合,所述流体通道闭合,所述活塞杆的进液孔被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上弹簧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所述上弹簧的下端顶紧所述活塞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下端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下弹簧的上端顶紧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所述下弹簧的下端顶紧所述泵室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室自上而下包括第一泵室、第二泵室和第三泵室,所述第一泵室、第二泵室、第三泵室的内径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室与第二泵室之间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泵室与第三泵室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闷盖,所述闷盖中部开设通孔,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通孔插设于所述泵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设有凹纹,所述闷盖上设有与所述凹纹相对应的凸纹,所述闷盖与所述泵室上端开口处进行凸纹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闷盖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喷雾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按钮头帽,所述泵体的下端连接有吸管。
CN202023105158.5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Active CN214487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5158.5U CN2144874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5158.5U CN2144874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7451U true CN214487451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5158.5U Active CN2144874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7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34549B1 (en) Fluid pump dispenser having product retraction feature
EP0145155B1 (en) Dispenser for a flowable product
AU763672B2 (en) Fluid pump dispenser having product retraction feature
CN217349115U (zh) 储压式喷雾泵、喷雾装置
CN214487451U (zh) 一种双弹簧喷雾泵
US20240050971A1 (en) Pre-compression pump capable of reducing height and preventing seepage and container having same
US20050045658A1 (en) Low profile, fine mist, finger-operated, precompression-type spray pump
KR200428096Y1 (ko) 내용물 배출펌프
KR200383098Y1 (ko) 화장품 용기의 노즐 개폐장치
KR200456237Y1 (ko) 내용물 배출펌프
CN211686390U (zh) 按压式吸液泵
KR101140380B1 (ko) 에어리스 펌프식 화장품용기의 펌프구조
KR200312903Y1 (ko) 화장품용기의 펌프구조
US10850293B2 (en) Device for spraying liquid cosmetic mist
KR100485039B1 (ko) 화장품용기의 스프레이 펌프
KR200290778Y1 (ko) 디스펜서
CN217893568U (zh) 降低高度且防渗液的预压缩泵以及具有该泵的容器
CN218288827U (zh) 一种手掀式喷头
CN201044908Y (zh) 乳液泵、喷雾泵、容器封盖组件和其中所采用的单向阀
CN109703918A (zh) 优化型喷雾瓶
CN220118429U (zh)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升降油缸
CN220610896U (zh) 一种喷雾泵的泵芯
KR200281927Y1 (ko) 화장품용기의 스프레이 펌프
KR102576233B1 (ko) 화장품용기
CN210068458U (zh) 一种用于涂料机上的多球阀柱塞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