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5337U -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5337U
CN214485337U CN202120213263.6U CN202120213263U CN214485337U CN 214485337 U CN214485337 U CN 214485337U CN 202120213263 U CN202120213263 U CN 202120213263U CN 214485337 U CN214485337 U CN 214485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afety rope
tong arm
arm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32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浦
张经纬
彭高陵
高振宅
胡卫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Tunne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8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32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5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5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5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安装于隧洞中的管片,包括支承杆,支承杆呈弧型并穿设于管片,支承杆的一端具有螺栓头,另一端螺设有管片螺母,还包括钳吊组件,钳吊组件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枢装组件,第一钳臂的首端和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枢装组件转动连接,且枢装组件上具有挂装结构,第一钳臂的尾端设有套设于螺栓头的第一套筒,第二钳臂的尾端设有套设于管片螺母的第二套筒。如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安全绳予以悬挂,符合安全绳“高挂低用”的使用要求,且钳吊组件便于拆装,便于转移安全绳的悬挂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洞施工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隧道工程施工领域,越来越多地选用管片衬砌方式,但是由于管片衬砌隧道内缺少安全绳的悬挂位置,难以满足安全绳 “高挂低用”的使用需求,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一些隧道施工中,管片构件在预制时留置有用于安装风管等结构的螺纹柱,可以在空置的螺纹柱上螺设挂环,但该结构会使得管片构件的结构复杂,提高生产成本,且挂环的旋转拆装需要耗费时间,使得挂环的拆装存在一定的不便,不便于快速转移安全绳的悬挂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能够用于悬挂安全绳,且便于转移悬挂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安装于隧洞中的管片,包括支承杆,所述支承杆呈弧型并穿设于管片,所述支承杆的一端具有螺栓头,另一端螺设有管片螺母,还包括钳吊组件,所述钳吊组件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枢装组件,所述第一钳臂的首端和第二钳臂的首端通过所述枢装组件转动连接,且所述枢装组件上具有挂装结构,所述第一钳臂的尾端设有套设于螺栓头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钳臂的尾端设有套设于管片螺母的第二套筒。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枢装组件包括枢装板和旋转轴,所述枢装板设置为两个,其中一枢装板与第一钳臂的首端固定连接,另一枢装板与第二钳臂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穿设于两所述枢装板。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挂装结构设置为通孔,两所述枢装板上均设有所述通孔;两所述枢装板相对转动时可将两所述枢装板上的通孔对齐。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一钳臂固定连接,第一套筒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钳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截面呈圆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二钳臂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钳臂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筒可转动地插设于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钳臂上设有两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和两第二凸部均排列于一圆弧线上,且第一凸部位于两第二凸部之间。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一钳臂,另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二钳臂。
上述方案具有如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将第一套筒套设于螺栓头,并将第二套筒套设于管片螺母即可将钳吊组件安装于支承杆,且安全绳挂钩可穿设于挂装结构,当需要转移钳吊组件时,反向转动第二钳臂后即可将钳吊组件取下,如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安全绳予以悬挂,符合安全绳“高挂低用”的使用要求,且钳吊组件便于拆装,便于转移安全绳的悬挂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管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栓头与第一套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片螺母与第二套筒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套筒与第二钳臂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用于安装于隧洞中的管片以便悬挂安全绳。
其中,该悬挂装置包括支承杆10和钳吊组件20,支承杆10呈弧形并穿设于管片,支承杆10的一端具有螺栓头11,另一端螺设有管片螺母12。钳吊组件20包括第一钳臂21、第二钳臂22和枢装组件23,第一钳臂21的首端和第二钳臂22的首端通过枢装组件23转动连接,且枢装组件23上具有挂装结构,第一钳臂21的尾端设有套设于螺栓头11的第一套筒25,第二钳臂22的尾端设有套设于管片螺母12的第二套筒26。
在施工时,将管片予以排列于隧洞的顶部,将支承杆10穿设于相邻两管片,然后安装管片螺母12,如此可将相邻的两个管片予以连接定位;将第一套筒25套设于螺栓头11,然后将第二钳臂22转动以将第二套筒25套设于管片螺母12,将安全绳挂钩穿设于挂装结构,在重力作用下,第一钳臂21和第二钳臂22具有相向转动的趋势,可避免钳吊组件20脱落,以完成锁定;当需要转移钳吊组件20时,反向转动第二钳臂22后即可将钳吊组件20取下。如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安全绳予以悬挂,符合安全绳“高挂低用”的使用要求,且钳吊组件20便于拆装,便于转移安全绳的悬挂位置。
具体的,枢装组件23包括枢装板231和旋转轴232,枢装板231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枢装板231与第一钳臂21的首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枢装板231与第二钳臂22的首端固定连接,旋转轴232穿设于两个枢装板231,以使两个枢装板231可相对转动,进而将第一钳臂21和第二钳臂22转动连接。其中,挂装结构设置为通孔241,两个枢装板231上均设有该通孔241。两个枢装板231相对转动时可将两个枢装板231上的通孔241对齐,以便穿设安全绳的挂钩。
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装组件23包括枢装螺栓和枢装螺母,枢装螺栓穿设于第一钳臂21和第二钳臂22,枢装螺母螺设于枢装螺栓。挂装结构设置为挂环,挂环上具有挂孔,枢装螺栓穿设于挂孔。
第一套筒25与第一钳臂21的尾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第一套筒25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以使第一套筒25的内腔与螺栓头11相匹配。第二套筒26与第二钳臂22的尾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第一套筒25的内腔截面呈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钳臂21上设置螺纹孔,第一套筒25与第一钳臂21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5磨损或变形较大时可予以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筒26与第二钳臂22转动连接,且第二套筒26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二套筒26与管片螺母12之间可具有更大的接触配合面积,减少钳吊组件20的晃动,且第二套筒26可进行旋转,以便适配管片螺母12,能够避免管片螺母12的拧转角度原因而导致管片螺母12无法置入第二套筒26。例如,当管片螺母12因为拧转角度的原因而与螺栓头11不呈对称布置时,可将第二套筒26转动一定角度,以使管片螺母12与第二套筒26的内腔可对准。
具体的,参照图5,第二钳臂22上具有安装孔,第二套筒26可转动地插设于安装孔,第二钳臂22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部261,第二钳臂22上设有两第二凸部221,第一凸部261和两第二凸部221均排列于一圆弧线上,且第一凸部261位于两第二凸部221之间。第二套筒26转动时可将第一凸部261接触第二凸部221,以限制第二套筒26的转动角度,可选的,第二套筒26的转动角度不超过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轴232上套设有扭簧,扭簧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一钳臂21,另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二钳臂22。通过扭簧可对第一钳臂21和第二钳臂22施加作用力,该作用力可驱使第一钳臂21和第二钳臂22相对转动,使得钳吊组件20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于支承杆10上,避免钳吊组件20受到较小的作用力即发生转动而从支承杆10上脱落,如此可提高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安装于隧洞中的管片,包括支承杆(10),所述支承杆(10)呈弧型并穿设于管片,所述支承杆(10)的一端具有螺栓头(11),另一端螺设有管片螺母(12),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钳吊组件(20),所述钳吊组件(20)包括第一钳臂(21)、第二钳臂(22)和枢装组件(23),所述第一钳臂(21)的首端和第二钳臂(22)的首端通过所述枢装组件(23)转动连接,且所述枢装组件(23)上具有挂装结构,所述第一钳臂(21)的尾端设有套设于螺栓头(11)的第一套筒(25),所述第二钳臂(22)的尾端设有套设于管片螺母(12)的第二套筒(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装组件(23)包括枢装板(231)和旋转轴(232),所述枢装板(231)设置为两个,其中一枢装板(231)与第一钳臂(21)的首端固定连接,另一枢装板(231)与第二钳臂(2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32)穿设于两所述枢装板(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装结构设置为通孔(241),两所述枢装板(231)上均设有所述通孔(241);两所述枢装板(231)相对转动时可将两所述枢装板(231)上的通孔(241)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25)与第一钳臂(21)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5)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6)与第二钳臂(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26)的内腔截面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6)与第二钳臂(2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套筒(26)的内腔截面呈正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臂(22)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筒(26)可转动地插设于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筒(26)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凸部(261),所述第二钳臂(22)上设有两第二凸部(221),第一凸部(261)和两第二凸部(221)均排列于一圆弧线上,且第一凸部(261)位于两第二凸部(2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32)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一钳臂(21),另一端的扭臂抵靠第二钳臂(22)。
CN202120213263.6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Active CN214485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3263.6U CN214485337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3263.6U CN214485337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5337U true CN214485337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3263.6U Active CN214485337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5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85337U (zh) 一种隧洞施工安全绳悬挂装置
CN107226414B (zh) 一种可变阻尼的钢丝绳扭转力释放装置
CN206099249U (zh) 一种新型间隔棒回转式线夹
CN106368329B (zh) 一种万向球铰支座机构
CN109599812B (zh) 一种管母线悬吊金具
CN219239073U (zh) 一种用于钢梁吊装的梁固定连接组件
CN206985499U (zh) 一种可变阻尼的钢丝绳扭转力释放装置
CN208516768U (zh) 一种半轴翻转吊具
CN207710649U (zh) 一种可旋转的万向套筒
CN216807804U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管路吊运用固定装置
CN218145080U (zh) 一种防止电缆卷盘转动的手动固定装置
CN213205757U (zh) 悬挂结构及悬挂组件
CN208881987U (zh) 一种非机动车头盔挂钩装置
CN219452777U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索具
CN217205959U (zh) 一种玻璃门用吊夹
CN220042939U (zh) 一种井工煤矿井下电缆吊挂挂钩
CN219615980U (zh) 一种涂装线工件挂具
CN209555590U (zh) 一种晾衣架悬吊结构
CN220098339U (zh) 塔式起重机及其摄像头搭载装置
CN217535147U (zh) 钢筋混凝土管吊装装置
CN216687100U (zh) 一种起重机的防旋转吊钩
CN212792782U (zh) 一种手动型快速弯钩器
CN218320430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连接销轴的防脱装置
CN214359737U (zh) 一种电动葫芦钩头连接装置
CN215711075U (zh) 一种起重吊装用索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Pu

Inventor after: Zhang Jingwei

Inventor after: Peng Jinling

Inventor after: Gao Zhenzhai

Inventor after: Hu Weixing

Inventor before: Liu Pu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ngwei

Inventor before: Peng Gaoling

Inventor before: Gao Zhenzhai

Inventor before: Hu Wei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