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3528U -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3528U
CN214483528U CN202120636836.6U CN202120636836U CN214483528U CN 214483528 U CN214483528 U CN 214483528U CN 202120636836 U CN202120636836 U CN 202120636836U CN 214483528 U CN214483528 U CN 214483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inclined plane
hook
accommodating groove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68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6368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3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3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3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按键,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有导向斜面;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卡钩;按键的末端与导向斜面接触。当连接时,连接部从容纳槽的侧部伸入,卡钩推动按键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移动,当卡钩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时,按键复位,即可实现两者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时,按压按键,在导向斜面的作用下,按键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移动,以解除卡接关系,向外拉动连接部,即可将两者分离。因此在组装时,只需将连接部推入容纳槽即可,在拆卸时,按压按键,即可实现两者的分离,因此拆装方便,无需借助额外工具进行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组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穿戴设备,例如手表,通常包括表盘、表带和生耳,表盘和表带通过生耳进行连接。当需要拆装时,需要借助于工具来拨动生耳,由于生耳的尺寸较小,给手表的拆装带来了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连接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能够便于两个连接件的拆装,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连接组件的可穿戴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导向斜面;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钩;
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按键的末端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导向斜面接触,所述卡钩用于推动所述按键的本体背离所述导向斜面移动,所述按键用于在所述卡钩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时复位,以使所述卡钩与所述按键卡接;所述卡钩用于在所述按键沿所述导向斜面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与所述按键解扣。
优选地,所述按键上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末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卡钩,两个所述卡钩用于推动所述按键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分叉端相向变形,当所述卡钩移动至所述分叉端的后部后,所述分叉端复位,以使所述分叉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导向斜面为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顶部的倒V型斜面,所述分叉端分别与所述倒V型斜面的两个斜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分叉端上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钩接触的第一导向面。
优选地,所述分叉端末端设有与所述倒V型斜面接触的第二导向面。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按键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控制所述按键复位。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固定端和变形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内底部,所述变形端与所述按键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形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的内底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按键底部设有按压部,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孔,所述弹片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支撑端,所述分叉端的外侧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端位于所述支撑槽。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嵌件,所述导向斜面设置在所述嵌件的内顶面,所述嵌件的侧部设有供所述连接部伸入的入口。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主体和功能主体,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穿戴主体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功能主体包括上述第二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按键,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内顶部设有导向斜面;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卡钩;按键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按键的末端伸入容纳槽内与导向斜面接触。当连接时,连接部从容纳槽的侧部伸入,卡钩推动按键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移动,当卡钩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时,按键复位,此时卡钩与按键卡接,即可实现两者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时,按压容纳槽的底部,在导向斜面的限制作用下,按键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移动,当按键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卡钩与按键解除卡接关系,向外拉动连接部,即可将两者分离。因此在组装时,只需将连接部推入容纳槽即可,在拆卸时,按压按键,即可实现两者的分离,因此拆装方便,无需借助额外工具进行拆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第一连接件,101为容纳槽,102为导向斜面;
2为第二连接件,201为连接部,202为第二开口槽,203为卡钩,204为第三导向面;
3为按键,301为第一开口槽,302为按压部,303为支撑槽,304为第一导向面,305为第二导向面;
4为弹片,5为嵌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俯视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按键3,其中第一连接件1优选软胶件,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设有容纳槽101,如图1中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左端的容纳槽101,容纳槽101内设有导向斜面102;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01,如图1中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右端的连接部201,连接部201上设有卡钩203;按键3与第一连接件1连接,按键3的末端伸入容纳槽101内与导向斜面102接触。当连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时,连接部201从容纳槽101的侧部伸入,当卡钩203与按键3接触后,随着连接部201的继续推进,卡钩203推动按键3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102移动,当卡钩203移动第一位置处时,如图5所示,按键3后部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按键3复位,此时卡钩203卡接在按键3的后部,即可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当需要拆卸时,向上按压容纳槽101的底部,按压处与按键3的连接位置相对应,随着按键3的上移,在导向斜面102的限制作用下,按键3的本体背离导向斜面102移动,当按键3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卡钩203和按键3的卡接关系解除,其中如图5所示,第二位置为按键3上移至能够避让出卡钩203的位置,此时向外拉动连接部201,即可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进行分离。因此在组装时,只需将连接部201推入容纳槽101,即可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卡接,在拆卸时,按压按键3,即可实现两个连接件的分离,因此拆装方便,无需借助额外工具进行拆装。
具体地,按键3上设有第一开口槽301,如图6所示;连接部201上设有第二开口槽202,第二开口槽202末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卡钩203,如图7所示;导向斜面102为设置在容纳槽101内顶部的倒V型斜面,分叉端分别与倒V型斜面的两个斜面接触,如图5所示。其中两个卡钩203的间距小于按键3的分叉端的宽度。当卡钩203伸入到容纳槽101内与按键3的分叉端相接触时,随着卡钩203的继续推进,分叉端产生相向的变形,当卡钩203移动至分叉端的后部之后,分叉端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复位,此时分叉端卡接在第二开口槽202内,通过卡钩203内侧的倒扣面与按键3后部接触,以限制按键3在第一开口槽301内的位移;向上推动按键3时,分叉端在倒V型斜面的作用下,产生相向的变形,以解除分叉端与卡钩203的卡接关系,然后向外拉动连接部201,即可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离。
为了便于分叉端产生相向的变形动作,分叉端上朝向第二连接件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卡钩203接触的第一导向面304,另外分叉端末端设有与倒V型斜面接触的第二导向面305,具体如图6所示。此外,卡钩203上朝向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还可设置第三导向面204。其中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导向面204可以为斜面或者弧形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分别与容纳槽101和按键3连接,当按键3上移时,弹性件会发生弹性变形,当松开按键3之后,按键3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其中弹性件可以为弹片4或者弹簧,当为弹簧时,弹簧可套设在按键3上,弹簧的下端连接在容纳槽101的内底部,上端固定在按键3的本体上。其中,弹性件优选为弹片4,弹片4包括固定端和变形端,固定端固定在容纳槽101的内底部,变形端与按键3连接,当按压按键3上移时,变形端跟随变形,当松开按键3之后,按键3在变形端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
由于弹性件的作用主要用于控制按键3向下复位,因此变形端可以与按键3进行接触连接,具体地变形端的底部与第一开口槽301的内底面接触,即变形端放置在第一开口槽301内。除了上述接触连接关系之外,还可在按键3上设置供变形端穿入的卡槽或者固定孔。
为了便于按压按键3,按键3底部设有按压部302,容纳槽101的底部设有按压孔,为了防止按键3从按压孔中掉出,弹片4还包括两个与固定端连接的支撑端,变形端位于两个支撑端之间,即支撑端和变形端在固定端的一侧呈三叉状分布,支撑端优选位于变形端的上方,具体如图5所示。相应地,分叉端的外侧设有支撑槽303,支撑端位于支撑槽303,其中支撑槽303的宽度大于支撑端的厚度,当按键3上移时,可避免按键3带动支撑端形变,从而保证支撑端的支撑稳定性,此外还可将支撑端的外侧固定在容纳槽101,以进一步提高支撑端对按键3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容纳槽101内设有嵌件5,嵌件5优选刚性件或者硬胶,导向斜面102设置在嵌件5的内顶面,嵌件5的侧部设有供连接部201伸入的入口,在组装时,可先将按键3从按压孔内放入嵌件5内,然后将弹片4从入口伸入,以实现弹片4和按键3的固定,以及弹片4和嵌件5的固定,弹片4优选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嵌件5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主体和功能主体,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组件,穿戴主体包括第一连接件1,功能主体包括上述第二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部201可以为USB接头,以便于给功能主体内的用电部件供电,其中穿戴主体可以为手环、表带,功能主体可以为显示器或者表盘。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参考上述连接组件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1),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一端设有容纳槽(101),所述容纳槽(101)内设有导向斜面(102);
第二连接件(2),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01),所述连接部(201)上设有卡钩(203);
按键(3),所述按键(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所述按键(3)的末端伸入所述容纳槽(101)内与所述导向斜面(102)接触,所述卡钩(203)用于推动所述按键(3)的本体背离所述导向斜面(102)移动,所述按键(3)用于在所述卡钩(203)移动至第一位置处时复位,以使所述卡钩(203)与所述按键(3)卡接;所述卡钩(203)用于在所述按键(3)沿所述导向斜面(102)移动至第二位置处时,与所述按键(3)解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上设有第一开口槽(301);所述连接部(201)上设有第二开口槽(202),所述第二开口槽(202)末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卡钩(203),两个所述卡钩(203)用于推动所述按键(3)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槽(301)的分叉端相向变形,当所述卡钩(203)移动至所述分叉端的后部后,所述分叉端复位,以使所述分叉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开口槽(202);所述导向斜面(102)为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01)内顶部的倒V型斜面,所述分叉端分别与所述倒V型斜面的两个斜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端上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钩(203)接触的第一导向面(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端末端设有与所述倒V型斜面接触的第二导向面(3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容纳槽(101)和所述按键(3)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控制所述按键(3)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4),所述弹片(4)包括固定端和变形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容纳槽(101)的内底部,所述变形端与所述按键(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端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开口槽(301)的内底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3)底部设有按压部(302),所述容纳槽(101)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按压部(302)的按压孔,所述弹片(4)还包括两个与所述固定端连接的支撑端,所述分叉端的外侧设有支撑槽(303),所述支撑端位于所述支撑槽(30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1)内设有嵌件(5),所述导向斜面(102)设置在所述嵌件(5)的内顶面,所述嵌件(5)的侧部设有供所述连接部(201)伸入的入口。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主体和功能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穿戴主体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1),所述功能主体包括上述第二连接件(2)。
CN202120636836.6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4483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6836.6U CN21448352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6836.6U CN21448352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3528U true CN214483528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1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6836.6U Active CN21448352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3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3885B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09769231U (zh) 腕戴设备
CN210137890U (zh) 按压式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342872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4483528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3882033U (zh) 腕带快拆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13428727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3281796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CN209995504U (zh) 快插组件和手表
CN112515301A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0015333U (zh) 安装锁合机构、壳体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112293887A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3212592U (zh) 一种充电插头和具有该充电插头的连接组件和穿戴设备
CN113273776B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211045918U (zh) 电路通断控制系统和开关
CN213307871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0854631B (zh) 电路通断控制系统和开关
CN112293886B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09750010U (zh) 腕戴设备
CN214677874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20529436U (zh) 一种改进型对扣
CN216627683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6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No.268,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