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3519U -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 Google Patents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3519U
CN214483519U CN202120530152.8U CN202120530152U CN214483519U CN 214483519 U CN214483519 U CN 214483519U CN 202120530152 U CN202120530152 U CN 202120530152U CN 214483519 U CN214483519 U CN 214483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mounting surface
wrist strap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01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本昌
田怀清
孙施展
张晓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01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3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3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3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腕带单体、腕带及腕带设备。其中,腕带单体包括连接体、第一弹针、第二弹针及弹性件;连接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开设有贯通至第二安装面的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面还开设有第一插接孔,第二安装面还开设有第二插接孔;第一弹针的一端由第一安装面插设于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第二安装面设置;第二弹针的一端由第二安装面插设于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第一安装面设置;弹性件分别与第一弹针的插设于安装通孔内的一端和第二弹针的插设于安装通孔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收拢。本实用新型可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腕带单体、应用该腕带单体的腕带以及应用该腕带的腕带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向便捷化发展。
便捷化,不仅是指产品与用户的交互方式简单化、便捷化,更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本身也要做到让用户能够简单化、便捷化地完成相关操作。这样的要求,对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腕带设备尤为明显。
现阶段的腕带设备,其腕带调节长度的方式主要为通过一侧的针扣与另一侧不同位置的针孔进行插接限位得以实现。但是,由于针孔的预留数量和预留位置在出厂时就已经固化,当面对较为复杂且较为灵活的实际使用状况时,例如当用户的手腕过细时,便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的使用需求,导致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腕带单体、应用该腕带单体的腕带以及应用该腕带的腕带设备,旨在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单体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二插接孔;
第一弹针,所述第一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一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一插接孔插接;
第二弹针,所述第二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二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收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背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安装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部的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且/或,所述第二弹针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安装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部的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段、容置段以及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容置段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段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容置段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容置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限位段与所述容置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限位台;
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台用于在所述第一弹针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台用于在所述第二弹针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二限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且/或,所述第二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包括若干腕带单体,所述腕带单体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二插接孔;
第一弹针,所述第一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一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一插接孔插接;
第二弹针,所述第二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二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收拢;
若干所述腕带单体依次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腕带单体通过其中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对应与另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插接配合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腕带,所述腕带包括若干腕带单体,所述腕带单体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二插接孔;
第一弹针,所述第一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一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一插接孔插接;
第二弹针,所述第二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二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收拢;
若干所述腕带单体依次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腕带单体通过其中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对应与另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插接配合连接;
所述腕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定义位于所述腕带最外侧的两腕带单体为头部腕带单体和尾部腕带单体,所述头部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装配面,所述头部腕带单体的第二弹针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装配面;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耳。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耳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组装面和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面之间连接有吊环;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设置,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连接本体的侧壁还设有连通第一插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开口,以形成安装槽;
所述吊环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吊环的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面向所述腕带内侧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通过弹性件进行连接,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均能向外拉出,且均能在释放后向内回弹。这样,当两腕带单体进行连接时,便可将一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均向外拉出,以使第一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和第二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在二者之间放入另一腕带单体的连接体。之后,释放已经向外拉出的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二者便可在弹性件的驱使下收拢;此时,第一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和第二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逐渐收拢,第一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和第二弹针的远离安装通孔的一端分别对准并插入另一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内和第二插接孔内,从而完成两腕带单体的连接。
并且,还可以理解地,若干腕带单体参照上述方式进行连接,便可首尾相连而构成腕带,从而应用于腕带设备。这样的腕带,通过模块化的思维,革新了现阶段腕带通过针扣与针孔插接限位来实现长度调节的固有方式,每一腕带单体均可单独拆卸与组装,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状况(例如根据自己手腕的尺寸)自行且自由地调节腕带长度。同时,仅仅通过向外拉出弹针和释放弹针使其向内回弹的方式,便可快速完成一腕带单体与另一腕带单体的连接或分离,简单且便捷,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较为复杂且较为灵活的实际使用状况,提升了用户使用腕带设备的便捷性,改善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腕带单体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腕带单体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连接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腕带单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腕带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腕带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腕带设备 13a 第一弹针
100 腕带 131 安装部
10 腕带单体 133 连接部
11 连接体 135 插接部
111 第一安装面 137 第一限位块
113 第二安装面 13b 第二弹针
115 安装通孔 139 第二限位块
1151 第一限位段 15 弹性件
1153 容置段 200 设备本体
1155 第二限位段 210 第一连接耳
1157 第一限位台 211 第一装配面
1159 第二限位台 213 第二装配面
117 第一插接孔 230 第二连接耳
118 第二插接孔 231 第一组装面
119 安装槽 233 第二组装面
1191 定位凸起 235 吊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阶段的腕带设备,其腕带调节长度的方式主要为通过一侧的针扣与另一侧不同位置的针孔进行插接限位得以实现。但是,由于针孔的预留数量和预留位置在出厂时就已经固化,当面对较为复杂且较为灵活的实际使用状况时,例如当用户的手腕过细时,便不能很好地匹配用户的使用需求,导致使用不便。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腕带单体10,旨在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单体10可以应用于腕带100,从而可以随腕带100而应用于腕带设备1000,腕带设备1000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腕带单体10包括连接体11、第一弹针13a、第二弹针13b以及弹性件15。
其中,所述连接体11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111和第二安装面113,所述第一安装面111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安装面113的安装通孔115,所述第一安装面111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115间隔的第一插接孔117,所述第二安装面113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115间隔的第二插接孔118;
所述第一弹针13a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一弹针13a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安装面111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1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113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11上的第一插接孔117插接;
所述第二弹针13b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二弹针13b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安装面113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13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111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11上的第二插接孔118插接;
所述弹性件15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弹针13a和所述第二弹针13b之间,所述弹性件15分别与所述第一弹针13a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针13b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弹针13a和所述第二弹针13b收拢。
本实施例中,连接体11的形状为柱体,该柱体的两端面即构成连接体11的第一安装面111和第二安装面113。安装通孔115由第一安装面111向第二安装面113延伸设置,且安装通孔115的一端贯通至第一安装面111,而另一端则贯通至第二安装面113。第一插接孔117开设于第一安装面111,并与安装通孔115间隔设置,用于与另一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插接配合;第二插接孔118开设于第二安装面113,并与安装通孔115间隔设置,用于与另一腕带单体10的第二弹针13b插接配合。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体11的形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圆柱、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针13a呈“U”型设置,第一弹针13a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面111所在范围之内,并由第一安装面111插设在安装通孔115内;第一弹针13a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面111范围之外,并朝向第二安装面113所在一侧延伸设置。并且,第一弹针13a的插设在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与设置在安装通孔115内的弹性件15连接。相似地,第二弹针13b呈“U”型设置,第二弹针13b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面113所在范围之内,并由第二安装面113插设在安装通孔115内;第二弹针13b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安装面113范围之外,并朝向第一安装面111所在一侧延伸设置。并且,第二弹针13b的插设在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与设置在安装通孔115内的弹性件15连接。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通过弹性件15进行连接,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均能向外拉出,且均能在释放后向内回弹。这样,当两腕带单体10进行连接时,便可将一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均向外拉出,以使第一弹针13a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和第二弹针13b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在二者之间放入另一腕带单体10的连接体11。之后,释放已经向外拉出的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二者便可在弹性件15的驱使下收拢;此时,第一弹针13a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和第二弹针13b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逐渐收拢,第一弹针13a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和第二弹针13b的远离安装通孔115的一端分别对准并插入另一腕带单体10的第一插接孔117内和第二插接孔118内,从而完成两腕带单体10的连接。
并且,还可以理解地,若干腕带单体10参照上述方式进行连接,便可首尾相连而构成腕带100,从而应用于腕带设备1000。这样的腕带100,通过模块化的思维,革新了现阶段腕带100通过针扣与针孔插接限位来实现长度调节的固有方式,每一腕带单体10均可单独拆卸与组装,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状况(例如根据自己手腕的尺寸)自行且自由地调节腕带100长度。同时,仅仅通过向外拉出弹针和释放弹针使其向内回弹的方式,便可快速完成一腕带单体10与另一腕带单体10的连接或分离,简单且便捷,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较为复杂且较为灵活的实际使用状况,提升了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改善了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面111和第二安装面113背对设置,既包括第一安装面111和第二安装面113相互平行的情形,也包括第一安装面111所在平面和第二安装面113所在平面呈夹角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合理的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实际应用时,弹性件15可选择弹簧。并且,当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均向连接体11内部移动至最深处时,弹簧仍然可以处于拉伸状态,以持续为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提供朝向连接体11内部的拉力,从而使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始终保持收拢的趋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5还可以被配置成其他形式,例如具有弹性的橡胶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13a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113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针13b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111设置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孔117和所述第二插接孔118背对设置。
实际应用时,可将第一弹针13a朝向第二安装面113所在一侧延伸设置的一端,与第二弹针13b朝向第一安装面111所在一侧延伸设置的一端,配置为同轴设置的形式;以及将第一插接孔117的轴线,与第二插接孔118的轴线,配置为同轴设置的形式。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可有利于实现相邻两腕带单体10连接后的顺畅转动,从而有利于腕带100和腕带设备1000弯曲形态的调整,以更好地贴合用户手腕,进而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改善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13a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131、连接部133以及插接部135;所述安装部131沿所述安装通孔11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所述连接部133由所述安装部131的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111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135由所述连接部133的远离所述安装部131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113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构成了第一弹针13a,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而且“三段式”的结构还赋予了第一弹性扁平化的结构特征,从而便于用户手指拿捏,便于用户拉出和释放第一弹针13a,进而便于腕带单体10的拆装,以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改善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针13b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131、连接部133以及插接部135;所述安装部131沿所述安装通孔11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所述连接部133由所述安装部131的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13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113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135由所述连接部133的远离所述安装部131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111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通过“三段式”的结构构成了第二弹针13b,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快捷;而且“三段式”的结构还赋予了第二弹性扁平化的结构特征,从而便于用户手指拿捏,便于用户拉出和释放第二弹针13b,进而便于腕带单体10的拆装,以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改善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孔11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段1151、容置段1153以及第二限位段1155,所述第一限位段115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11与所述容置段1153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段115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13与所述容置段1153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段1151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115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限位段1151与所述容置段115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1157,所述第二限位段1155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115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限位段1155与所述容置段115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限位台1159;
所述第一弹针13a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137,所述第一限位台1157用于在所述第一弹针13a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一限位块137;
所述第二弹针13b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139,所述第二限位台1159用于在所述第二弹针13b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二限位块139。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可避免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因用户施加拉力过大而从连接体11上脱离的情况,从而保障腕带单体10结构的完好性,提升腕带单体10结构的可靠性。
实际应用时,第一限位块137可沿第一弹针13a插设于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的周向环绕设置,以构成环形的第一限位块137,从而增大与第一限位台1157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加稳定和有力的抵挡限位作用。同理,第二限位块139可沿第二弹针13b插设于安装通孔115内的一端的周向环绕设置,以构成环形的第二限位块139,从而增大与第二限位台1159的接触面积,实现更加稳定和有力的抵挡限位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针13a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113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不仅可在第一弹针13a与第一插接孔117插接配合时对第一弹针13a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弹针13a插入第一插接孔117,从而便于两腕带单体10的连接;而且还可避免第一弹针13a将第一安装面111划伤,从而保障产品外观的完好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单体1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针13b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111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不仅可在第二弹针13b与第二插接孔118插接配合时对第二弹针13b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二弹针13b插入第二插接孔118,从而便于两腕带单体10的连接;而且还可避免第二弹针13b将第二安装面113划伤,从而保障产品外观的完好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腕带100,该腕带100包括若干如前所述的腕带单体10,该腕带单体1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1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若干所述腕带单体10依次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腕带单体10通过其中一所述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和第二弹针13b对应与另一所述腕带单体10的第一插接孔117和第二插接孔118的插接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腕带设备1000,该腕带设备1000包括设备本体200和如前所述的腕带100,该腕带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带设备10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所述腕带1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200的两侧。
可以理解地,腕带设备1000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设备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20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210和第二连接耳230,所述第一连接耳210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装配面211和第二装配面213,定义位于所述腕带100最外侧的两腕带单体10为头部腕带单体10和尾部腕带单体10,所述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装配面211,所述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二弹针13b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装配面213;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10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耳230。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仅需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的自由端和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二弹针13b的自由端分别插设在第一连接耳210背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即可实现腕带100一端与设备本体200的连接,简单且便捷。并且,拆卸时,仅需将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一弹针13a的自由端和头部腕带单体10的第二弹针13b的自由端从第一连接耳210上拔出即可完成,同样简单且便捷。如此,便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尾部腕带单体10与第二连接耳23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卡扣连接的方式、销连接的方式、榫卯连接的方式等。第一弹针13a的自由端即是指第一弹针13a的朝向第二安装面113设置的一端,第二弹针13b的自由端即是指第二弹针13b的朝向第一安装面111设置的一端。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设备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耳230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组装面231和第二组装面233,所述第一组装面231和所述第二组装面233之间连接有吊环235;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10的第一插接孔117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设置,所述尾部腕带单体10的连接本体的侧壁还设有连通第一插接孔117和第二连接孔的开口,以形成安装槽119;
所述吊环235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19内。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仅需将部分吊环235卡入安装槽119内,即可实现腕带100的远离第一连接耳210的一端与设备本体200的连接,简单且便捷。并且,拆卸时,仅需将吊环235的卡入安装槽119内的部分从安装槽119内拔出即可完成,同样简单且便捷。如此,便可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腕带设备1000的便捷性。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设备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9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1191,所述定位凸起1191与所述安装槽119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吊环235的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19内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凸起1191与所述安装槽119的底壁之间。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可防止吊环235由安装槽119脱出,从而提升尾部腕带单体10与第二连接耳230的连接稳定性,提升腕带100与设备本体200的连接稳定性。
实际应用时,定位凸起1191可沿安装槽119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更好地限位吊环235。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腕带设备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尾部腕带单体10的面向所述腕带100内侧的表面。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不仅可依靠安装槽119的侧壁有力地对抗吊环235的拉力,实现尾部腕带单体10与第二连接耳230更加稳定的连接;而且还可降低佩戴时腕带100外侧的异物、杂质等进入安装槽119的可能,保障吊环235与安装槽119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腕带单体,应用于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单体包括: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面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隔的第二插接孔;
第一弹针,所述第一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一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一插接孔插接;
第二弹针,所述第二弹针具有相连接的两端,所述第二弹针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安装面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用于与另一连接体上的第二插接孔插接;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之间,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弹针和所述第二弹针收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背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针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安装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部的显露于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且/或,所述第二弹针包括依次设置的安装部、连接部以及插接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安装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部的显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安装面所在范围之外延伸设置;所述插接部由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安装面所在一侧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带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段、容置段以及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容置段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段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容置段之间;
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容置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台,所述第二限位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容置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限位段与所述容置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限位台;
所述第一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台用于在所述第一弹针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弹针的插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的一端侧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台用于在所述第二弹针拉出时抵挡所述第二限位块。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腕带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且/或,所述第二弹针的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的一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6.一种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腕带单体,若干所述腕带单体依次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腕带单体通过其中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和第二弹针对应与另一所述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插接配合连接。
7.一种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带,所述腕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定义位于所述腕带最外侧的两腕带单体为头部腕带单体和尾部腕带单体,所述头部腕带单体的第一弹针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装配面,所述头部腕带单体的第二弹针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装配面;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耳具有背对设备的第一组装面和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和所述第二组装面之间连接有吊环;
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第一插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设置,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连接本体的侧壁还设有连通第一插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开口,以形成安装槽;
所述吊环部分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间隔设置,所述吊环的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腕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尾部腕带单体的面向所述腕带内侧的表面。
CN202120530152.8U 2021-03-11 2021-03-11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Active CN214483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0152.8U CN214483519U (zh) 2021-03-11 2021-03-11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0152.8U CN214483519U (zh) 2021-03-11 2021-03-11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3519U true CN214483519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0152.8U Active CN214483519U (zh) 2021-03-11 2021-03-11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3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10057A1 (en) Necklace mount
US20150296935A1 (en) User configurable wearable device
CN214483519U (zh) 腕带单体、腕带以及腕带设备
CN211323317U (zh) 手环
CN215423154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US5913319A (en) Hair binder
US5836018A (en) Detachable necktie with magnetic field generating means
CN211672725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腕带设备
CN108143525B (zh) 袖套
KR101827945B1 (ko) 체결구조
CN212394086U (zh) 一种带状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JP6380954B2 (ja)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装置
CN216199554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战术装备连接扣
WO2021128286A1 (zh) 电子设备及扣装模块
CN210248683U (zh) 一种佩戴带体及腕戴设备
CN113439914A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19733813U (zh) 一种按摩眼罩的卡扣结构
WO2007119979A1 (en) Binding tool
CN214047809U (zh) 一种磁吸式硅胶表带
CN220987855U (zh) 一种节链表带用磁吸扣
CN212574379U (zh) 一种对称式插接表带及穿戴设备
CN109527729B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20937032U (zh) 防脱型智能手环
CN219479397U (zh) 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Address after: 18/F, Building 2, Shandong Pr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Minghui International), No. 39 Shi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035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uiy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4 Room 308, North Investment Stree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