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23317U - 手环 - Google Patents

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23317U
CN211323317U CN201922157029.1U CN201922157029U CN211323317U CN 211323317 U CN211323317 U CN 211323317U CN 201922157029 U CN201922157029 U CN 201922157029U CN 211323317 U CN211323317 U CN 211323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tchband
bracelet
connecting pin
arc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70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方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wei BY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wei BY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wei BY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70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23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23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23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环。该手环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表带以及第二表带,所述手环主体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槽,所述手环主体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形成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转动。该手环零件少,拆卸更换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时更便捷,加工精度低,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Description

手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环。
背景技术
现市面上的手环大多采用的一体式注塑成型,或将手环手表的表带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插针式连接固定。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智能手表的表带固定结构,其包括表壳及对称设置于表壳两侧的表带,表壳朝向表带的两侧设有设置有壳柄,表带朝向壳柄的一端具有囊口,壳柄插入囊口内,囊口及壳柄配合处设有贯穿表带的表带扣。
该表带固定结构的零件多且结构复杂,导致包含该表带固定结构的智能手表存在更换表带不便捷、制造要求精度高及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表带固定结构的零件多且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手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环,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表带以及第二表带,所述手环主体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槽,所述手环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形成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防止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从所述手环主体上脱落。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转动,以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佩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零件少,拆卸更换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时更便捷,加工精度低,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包括第一表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端的第一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上形成有第一圆弧面以及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相接,所述第一圆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圆弧面向靠近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避让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内壁滑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槽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避让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槽连通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为所述第一表带本体提供避让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带包括第二表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端的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二连接销上形成有第三圆弧面以及第四圆弧面,所述第四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相接,所述第三圆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圆弧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避让槽以及与所述第二避让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并卡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内,所述第四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内壁滑动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槽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避让槽包括与所述第二转动槽连通的第三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三凹槽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内,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四凹槽用于为所述第二表带本体提供避让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三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第二表带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接头适配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头可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带的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通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手环主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第一表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第二表带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手环主体;11、第一连接槽;111、第一避让槽;1111、第一凹槽;1112、第二凹槽;112、第一转动槽;12、第二连接槽;121、第二避让槽;1211、第三凹槽;1212、第四凹槽;122、第二转动槽;
2、第一表带;21、第一表带本体;22、第一连接销;221、第一圆弧面;222、第二圆弧面;23、卡接头;24、通孔;
3、第二表带;31、第二表带本体;32、第二连接销;321、第三圆弧面;322、第四圆弧面;33、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第一表带2以及第二表带3,所述手环主体1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槽11,所述手环主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形成有第二连接槽12,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11内,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12内,所述第一表带2及所述第二表带3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1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11内,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12内,防止所述第一表带2及所述第二表带3从所述手环主体1上脱落。所述第一表带2及所述第二表带3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1转动,以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佩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环的零件少,拆卸更换第一表带2及第二表带3时更便捷,加工精度低,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表带2包括第一表带本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本体21的一端的第一连接销22,所述第一连接销22上形成有第一圆弧面221以及第二圆弧面222,所述第二圆弧面222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21相接,所述第一圆弧面221向远离所述第一表带本体21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圆弧面222向靠近所述第一表带本体21的一侧凸出,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销22。
所述第一连接槽11包括第一避让槽111以及与所述第一避让槽111连通的第一转动槽112,所述第一连接销22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111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112内,所述第二圆弧面222与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内壁滑动接触。
所述第一连接销22卡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112内,以防止所述第一表带2松脱。所述第二圆弧面222与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内壁滑动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表带2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1自由转动,方便佩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2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通过对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截面形状的设计,使所述第二圆弧面222可与所述第一转动槽112的内壁滑动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避让槽111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槽112连通的第一凹槽1111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1111连通的第二凹槽1112,所述第一连接销22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1111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112内,所述第一凹槽1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22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销2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二凹槽1112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表带2沿所述第一表带2的宽度方向滑动。
在将所述第一表带2安装在所述手环主体1上时,通过所述第二凹槽1112为所述第一表带本体21提供避让空间,并使所述第一凹槽1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22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可使所述第一连接销22可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11插接至所述第一转动槽112内。
待所述第一表带2安装在所述手环主体1上后,由于所述第一凹槽11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销2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销22从所述第一凹槽1111处脱出。此外,由于第二凹槽1112可防止所述第一表带2沿所述第一表带2的宽度方向滑动,避免所述第一表带2发生晃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111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50°,该角度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一表带2在佩戴时脱出手环主体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表带3包括第二表带本体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本体31的一端的第二连接销32,所述第二连接销32上形成有第三圆弧面321以及第四圆弧面322,所述第四圆弧面322与所述第二表带本体31相接,所述第三圆弧面321向远离所述第二表带本体31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圆弧面322向靠近所述第二表带本体31的一侧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销32。
所述第二连接槽12包括第二避让槽121以及与所述第二避让槽121连通的第二转动槽122,所述第二连接销32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121并卡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122内,所述第四圆弧面322与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内壁滑动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销32卡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122内,以防止所述第二表带3松脱。所述第四圆弧面322与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内壁滑动接触,以使所述第二表带3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1自由转动,方便佩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3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通过对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截面形状的设计,使所述第四圆弧面322可与所述第二转动槽122的内壁滑动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避让槽121包括与所述第二转动槽122连通的第三凹槽1211以及与所述第三凹槽1211连通的第四凹槽1212,所述第二连接销32可穿过所述第三凹槽1211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122内,所述第三凹槽12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32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销3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四凹槽1212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表带3沿所述第二表带3的宽度方向滑动。
在将所述第二表带3安装在所述手环主体1上时,通过所述第四凹槽1212为所述第二表带本体31提供避让空间,并使所述第三凹槽12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32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可使所述第二连接销32可通过所述第三凹槽1211插接至所述第二转动槽122内。
待所述第二表带3安装在所述手环主体1上后,由于所述第三凹槽12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销32的截面的最大宽度,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销32从所述第三凹槽1211处脱出。此外,由于第四凹槽1212可防止所述第二表带3沿所述第二表带3的宽度方向滑动,避免所述第二表带3发生晃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凹槽1211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1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50°,该角度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二表带3在佩戴时脱出手环主体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表带2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头23,所述第二表带3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接头23适配的卡接孔33,所述卡接头23可卡接在所述卡接孔33内,以连接所述第一表带2与所述第二表带3,从而实现所述手环的佩戴。
在如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头23设置有一个,所述卡接头23可卡接在任意一个所述卡接孔33内,以满足佩戴需求。
在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头也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头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多个所述卡接孔内,实现所述手环的佩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表带2的上设置有通孔24,所述第二表带3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通孔24内。
当所述卡接头23可卡接在所述卡接孔33内后,可将所述第二表带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通孔24内,使所述手环佩戴时更加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环主体1、所述第一表带2以及所述第二表带3均可采用塑胶、硅胶或金属等材料制作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主体、第一表带以及第二表带,所述手环主体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槽,所述手环主体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形成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均可相对所述手环主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包括第一表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端的第一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上形成有第一圆弧面以及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相接,所述第一圆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圆弧面向靠近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一避让槽以及与所述第一避让槽连通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槽并卡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内壁滑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槽连通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二凹槽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表带沿所述第一表带的宽度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带包括第二表带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端的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二连接销上形成有第三圆弧面以及第四圆弧面,所述第四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相接,所述第三圆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圆弧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带本体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二避让槽以及与所述第二避让槽连通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二避让槽并卡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内,所述第四圆弧面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内壁滑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槽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二转动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包括与所述第二转动槽连通的第三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销可穿过所述第三凹槽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槽内,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小宽度并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截面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四凹槽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表带沿所述第二表带的宽度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垂直于所述手环主体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第二表带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卡接头适配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头可卡接在所述卡接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带的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表带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通孔内。
CN201922157029.1U 2019-12-03 2019-12-03 手环 Active CN211323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7029.1U CN211323317U (zh) 2019-12-03 2019-12-03 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7029.1U CN211323317U (zh) 2019-12-03 2019-12-03 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23317U true CN211323317U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3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7029.1U Active CN211323317U (zh) 2019-12-03 2019-12-03 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233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411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987341A (zh) * 2021-04-01 2021-06-18 江西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音源的智能眼镜
WO2021244139A1 (zh) * 2020-06-01 2021-1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及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4139A1 (zh) * 2020-06-01 2021-1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及穿戴设备
CN11275411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987341A (zh) * 2021-04-01 2021-06-18 江西台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音源的智能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3317U (zh) 手环
US10258115B2 (en) Watch straps
CA2985514C (en) Eyeglasses having temple bendable to multiple angles
US6675611B2 (en) Necklace mount
TWI696430B (zh) 連接結構及穿戴設備
CN213276276U (zh) 防摔型儿童手表
CN218390044U (zh) 一种手链、手表、与手镯结合的新型饰品
CN110200361B (zh) 表带调节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1672725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结构及腕带设备
JP2008167789A (ja) 装身具
CN209788697U (zh) 表带单元及手表
CN11060259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870155U (zh) 一种侧面快速装配和拆卸表带的结构
CN204696416U (zh) 具有装饰效果的便携式环形数据线
CN209732776U (zh) 一种腕戴装置
CN210076761U (zh) 手表及其可双面佩戴的手表带
KR102512220B1 (ko) 고글
CN207301659U (zh) 具有一体式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KR20030039941A (ko) 다용도 장신구
CN215381912U (zh) 一种硅胶内环锁链扣的手链
CN214179417U (zh) 手环
CN218278765U (zh) 一种自动双扣皮带
CN215873694U (zh) 一种整体式表带
CN213487315U (zh) 一种钢带与皮带的创新结合腕表
CN218650619U (zh) 一种表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