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4459U - 魔方自动组装线 - Google Patents

魔方自动组装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4459U
CN214444459U CN202023042989.2U CN202023042989U CN214444459U CN 214444459 U CN214444459 U CN 214444459U CN 202023042989 U CN202023042989 U CN 202023042989U CN 214444459 U CN214444459 U CN 214444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ing
layer
block
center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429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华
黄国军
赵子春
朱彬彬
许江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429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4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4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4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包括总装机与设于总装机周侧的顶层组装机、中间层组装机、底层组装机及设于中间层组装机旁侧的中心组件组装机,中心组件组装机用于中心块的组装,并在十字连接轴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上对应组接中心块以形成中心组件,中间层组装机用于在中心组件上相邻两中心块之间各组接一棱块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顶层组装机与底层组装机分别用于将四个棱块与四个角块对应拼接为魔方之顶层与底层,总装机将顶层与底层分别从中间层的顶侧与底侧对应组接于中间层上,并将两中心块由顶层与底层的中心预留位处对应压接于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以形成魔方,本产线结构简单且布局合理,装配精度高且高效。

Description

魔方自动组装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方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魔方进行组装的魔方自动组装线。
背景技术
魔方是一种通过转动实现指定面颜色拼接的益智类玩具,通常由塑料材质制成,根据阶数不同可分为二阶、三阶、四阶及多阶魔方,其中,三阶魔方为一立方体,每个坐标轴方向上分为顶层、中间层及底层,每层都可以自由转动,通过层的转动改变小立方块在立方体上的位置。三阶魔方的主体结构一般包括1个具有彼此垂直的6个连接臂的十字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十字连接轴的6个连接臂上的6个中心块、与中心块卡接且可转动配合的12个棱块与8个角块。在魔方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魔方进行逐层合并组装,其中,部分魔方的角块与棱块对应由所需形状及大小的角座与棱座拼接而成,而具体由2个棱座拼接而成的棱块与由3个角座拼接而成的角块整体相对较小,需要按照一定的组接角度方能实现对位准确的装配,而角座与棱座并非形状规则的标准件,因而目前对于这种角块与棱块的组接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组接效率低,且装配精度无法有效保证。并且,当将组接而成的角块与棱块转运到现有的对中间层、顶层或底层进行组装的设备中时,还需要再次进行角度调整及定位整合,从而延长了组装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且高效的魔方自动组装线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且高效的魔方自动组装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魔方自动组装线,其包括总装机与排布于总装机周侧的顶层组装机、中间层组装机、底层组装机及设于中间层组装机旁侧的中心组件组装机;中心组件组装机用于将弹簧与螺钉对应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并在十字连接轴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上各组接一中心块主体,还通过端盖对中心座的端口进行封闭以形成中心组件,并将中心组件向着中间层组装机的方向传送;中间层组装机用于将棱座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还用于在中心组件上每相邻两中心块之间各组接一棱块,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并将中间层向着总装机的方向传送;顶层组装机与底层组装机分别将棱座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分别将角座三个为一组的组接为角块、还分别将四个所述棱块与四个所述角块对应拼接为魔方之顶层与底层,并各自将顶层与底层向着总装机的方向传送;总装机用于将顶层与底层分别从中间层的顶侧与底侧对应组接于中间层上,还用于将弹簧与螺钉对应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并将两个中心块主体由顶层与底层的中心预留位一一对应地压接于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还通过两个端盖对应将两中心座的端口进行封闭以形成魔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先通过中心组件组装机将弹簧与螺钉组接于中心座上形成中心块主体,再将四个中心块主体组接于十字连接轴的四个连接臂上,并通过端盖对中心座的端口进行封闭以形成中心组件,再由中间层组装机将棱座组接为棱块,并将四个棱块组接于中心组件的各中心块之间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而顶层组装机与底层组装机分别将棱座组接为棱块、分别将角座组接为角块、还分别将四个角块与四个棱块对应拼接成魔方之顶层与底层,从而使得总装机可将顶层与底层组接于中间层上,且总装机还将弹簧与螺钉对应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并将两个中心块主体由顶层与底层的中心预留位处一一对应地压接于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并通过两个端盖对两中心座的端口对应封闭以形成魔方,本实用新型的魔方自动组装线通过各机间的配合,有效实现魔方组装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并且,顶层组装机、中间层组装机及底层组装机排布于总装机的周侧,中心组件组装机排布于中间层组装机旁侧,使得整条组装线结构紧凑且布局合理,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较佳地,顶层组装机、总装机、底层组装机、中间层组装机及中心组件组装机五者呈“Y”字形、“T”字形、“丁”字形或“π”字形排布,从而可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整线的布局更加合理且紧凑,有效缩短整线的长度。
较佳地,中心组件组装机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及具有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传送装置、设于第一转盘周侧的第一组装装置、设于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之间的转送装置、设于转送装置与第二转盘之间的旋转装置、设于第二转盘周侧的第二组装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第三组装装置。其中,第一组装装置用于将弹簧组接于中心座上,还将螺钉以穿置于弹簧中的方式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第二组装装置将十字连接轴安放至第二转盘上,旋转装置用于驱使十字连接轴转动,转送装置在旋转装置的配合下,可将中心块主体由第一转盘取放至十字连接轴的不同端面的连接臂上,第二组装装置还用于抵压安放至连接臂上的中心块主体,直至将其压装到位,从而在十字连接轴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上各组接一中心块主体,以形成中心组件之主体;第一输送带用于将中心组件之主体由第二转盘传送至第三组装装置;第三组装装置用于在中心组件之主体的各中心座的端口处对应压接一端盖,以形成中心组件;第二输送带用于第三组装装置处的中心组件的传送出料。
较佳地,中间层组装机包括第三转盘与沿第三转盘的传送方向排布于第三转盘周侧的中心组件上料装置、四个棱块组装装置、中间层下料装置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第三转盘与四个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的四个棱块移送装置,中心组件上料装置用于将中心组件组装机所传送的中心组件取放至第三转盘上;四个棱块组装装置分别将两棱座组接为一棱块,四个棱块移送装置顺次将四个棱块一一对应的组接于一中心组件上各相邻中心块之间,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中间层下料装置用于将中间层从第三转盘上取下并向着总装机的方向移送。
较佳地,棱块移送装置可于棱块组装装置与第三转盘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取送棱块,且在取送过程中可驱使棱块旋转一定角度,以调整棱块的组接角度。
较佳地,顶层组装机包括一组接单元与设于组接单元两相对侧的两拼接单元,每一拼接单元包括一棱块组装装置、两角块组装装置以及位于棱块组装装置与两角块组装装置之间的一第一拼接装置,组接单元包括两棱块组装装置与位于两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的一第二拼接装置,角块组装装置用于将三个角座组接为一角块,棱块组装装置用于将两个棱座组接为一棱块,第一拼接装置用于将一棱块拼接于两角块之间以形成一拼接件,第二拼接装置用于将设于其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所提供的两棱块拼接于两第一拼接装置所提供的两拼接件之间,从而形成魔方之顶层。
较佳地,第一拼接装置周侧的棱块组装装置与两角块组装装置呈“品”字形排布,第二拼接装置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呈“一”字形排布,两第一拼接装置与一第二拼接装置三者呈“Z”字形排布,从而可进一步优化结构,使得整机更加紧凑,从而有效缩短整条产线的长度。
较佳地,第一拼接装置包括第一拼接台、设于第一拼接台上的一第三输送带与设于第三输送带两相对侧的两第四输送带,第三输送带设于第一拼接台与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棱块的输送,两第四输送带一一对应地布置于第一拼接台与其两侧的两角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角块的输送;第二拼接装置包括第二拼接台、于第二拼接台上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五输送带与第六输送带以及设于第五输送带两相对侧的两第七输送带,第五输送带与第六输送带对应设于第二拼接台与两第一拼接装置之间,用于两第一拼接装置上拼接件的对应传送,第五输送带与第六输送带二者的传送方向相反,两第七输送带对应设于第五输送带与其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两棱块组装装置上棱块的对应传送。
较佳地,总装机包括第四转盘与沿第四转盘的传送方向布置于第四转盘周侧的中间层上料装置、顶端涂油装置、顶层上料装置、顶层压装装置、顶层成型装置、翻转装置、底端涂油装置、底层上料装置、底层压装装置、底层成型装置及成品下料装置,中间层上料装置用于将中间层取放至第四转盘上,顶端涂油装置与底端涂油装置先后对中间层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顶层上料装置与底层上料装置分别将顶层与底层对应取放至涂油后的中间层的顶端与底端,顶层压装装置与底层压装装置先后将两个中心块主体对应由顶层与底层的中心位置处压接至中间层上的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顶层成型装置与底层成型装置分别将两个端盖对应压装于两中心块之中心座的端口上以形成魔方,成品下料装置用于将魔方从第四转盘上取下以出料。
较佳地,第四转盘上均布有若干个总装治具,总装治具上设有与中间层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仿形槽、与中心块主体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预存区及与端盖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预存区,顶层压装装置将一中心块主体压接于中间层顶侧端的连接臂上时,还将另一中心块主体放置于第一预存区中,底层成型装置将一端盖压接于底层的中心位置处的中心座的端口上时,还将另一端盖放置于第二预存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魔方的主要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魔方自动组装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组件组装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层组装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棱块组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棱块移送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层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层组装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层组装机的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角块组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治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涂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层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层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魔方200的装配,于本申请中,魔方200为三阶魔方,其主要包括1个具有6个连接臂301的十字连接轴300、可转动地连接于十字连接轴300的6个连接臂301上的6个中心块400、与中心块400卡接且可转动配合的12个棱块500与8个角块600。其中,6个连接臂301于三轴方向呈两两相垂直的布置,角块600为处在8个角上的小立方块,棱块500为处在12条边的中间位置的小立方块,中心块400为处在6个面的中心处的小立方块,棱块500卡接于相邻两个中心块400之间,角块600卡接于相邻的三个棱块500之间。整体而言,魔方200具有从上至下拼接为一体的顶层201、中间层202与底层203,于本申请中,中间层202由十字连接轴300、4个中心块400与4个棱块500拼接而成,4个中心块400可转动地连接于十字连接轴300的两个方向的4个连接臂301上,从而形成一中心组件700,4个棱块500对应可转动地卡接于中心组件700上各中心块400之间。其中,中心块400包括中心座401、由中心座401具有端口4011的一侧向着中心座401的另一侧的方向可伸缩地卡接于中心座401中的弹簧402、组接于中心座401上且穿置于弹簧402中的螺钉403以及扣接于中心座401上以对端口4011进行封闭的端盖404。螺钉403的一端卡接于中心座401中,螺钉403的另一端与十字连接轴300的连接臂301可转动地连接,从而使得中心块400可借由螺钉403与弹簧402做靠近或远离连接臂301的伸缩运动及相对连接臂301的旋转运动。
具体地,顶层201与底层203的结构相同,均由1个中心块400及位于其周侧的4个棱块500与4个角块600拼接而成,中心块400用于与中心组件700上的另外2个连接臂301对应连接,棱块500与角块600于中心块400的周向间隔地排布。其中,棱块500由两个相同的棱座501通过凹凸配合的插接结构对插而成,棱座501的插接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相匹配的插孔及插杆,从而可与另一棱座501的插接端的插杆与插孔对应插接以形成棱块500,且组接而成的棱块500为具有卡接部500a的立方块,以便实现可旋转地组接。角块600由3个相同的角座601通过凹凸配合的插接结构从三个方向两两对插而成,具体地,角座601的插接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相匹配的插孔及插板,从而可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两角座601的插板与插孔对应插接以形成角块600,且组接而成的角块600为具有卡接部600a的立方块,以便实现可旋转地组接。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魔方自动组装线100,适用于上述魔方200的装配,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魔方自动组装线100包括总装机50与排布于总装50周侧的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底层组装机40及设于中间层组装机20旁侧的中心组件组装机10。中心组件组装机10用于将弹簧402与螺钉403对应组接于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400a,并在十字连接轴300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301上各压接一中心块主体400a,还通过四个端盖404对四个中心块主体400a的对应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进行封闭,从而在完成四个中心块400的装配的同时形成一中心组件700,并将中心组件700向着中间层组装机20的方向传送。中间层组装机20用于承接中心组件组装机10所传送的中心组件700,用于将棱座501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500,还用于在中心组件700上相邻两中心块400之间各组接一棱块500,以形成魔方200之中间层202,并将中间层202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传送。顶层组装机30与底层组装机40分别将棱座501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500、分别将角座601三个为一组的组接为角块600、还分别将四个角块600与四个棱块500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拼接为一体,以对应形成魔方200之顶层201与底层203,并分别将顶层201与底层203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传送。总装机50用于承接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及底层组装机40对应传送的中间层202、顶层201及底层203,并将所承接的顶层201与底层203分别从中间层202的顶侧与底侧对应组接于中间层202上,还用于将弹簧402与螺钉403对应组接于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400a,并将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由顶层201与底层203的中心预留位置处一一对应地压接于中间层202的十字连接轴201的另外两个连接臂301上,还通过两个端盖404对应将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上相应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进行封闭,从而在完成两个中心块400的装配的同时形成一魔方200。优选地,总装机50还可对所承接的中间层202的顶侧端与底侧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从而提高组接后的魔方200旋转的顺畅性及延长魔方2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中心组件组装机10、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底层组装机40及总装机50五者呈“Y”字形、“T”字形、“丁”字形或“π”字形排布,使得整条产线的布局更加合理且紧凑,有效缩短整条产线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魔方自动组装线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中心组件组装机10、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底层组装机40及总装机50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各机间的协调动作。其中,控制系统为现有设计,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中心组件组装机10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及具有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输送带131与第二输送带132的传送装置13、设于第一转盘11周侧的第一组装装置14、设于第一转盘11与第二转盘12之间的转送装置15、设于转送装置15与第二转盘12之间的旋转装置16、设于第二转盘12周侧的第二组装装置17以及设于第一输送带131与第二输送带132之间的第三组装装置18。其中,传送装置13还包括设于第二转盘12与第一输送带131之间的第一移送装置133、设于第三组装装置18上方且位于第一输送带131与第二输送带132之间的第二移送装置134。第一组装装置14用于中心座401、弹簧402及螺钉403的自动上料,并将弹簧402组接于中心座401上,还将螺钉403以穿置于弹簧402中的方式组接于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400a。第二组装装置17用于将十字连接轴300的自动上料,并将十字连接轴300安放到第二转盘12上,旋转装置16用于驱使十字连接轴300转动,转送装置15在旋转装置16的配合下,可将中心块主体400a由第一转盘11取放至第二转盘12上的十字连接轴300的不同端面的连接臂301上,第二组装装置17还用于抵压安放至连接臂301上的中心块主体400a,直至将其压装到位,从而可在十字连接轴300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301上各自组接一中心块主体400a,以形成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第一输送带131用于将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由第二转盘12传送到第三组装装置18,具体由第一移送装置133将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由第二转盘12取放到第一输送带131上进行传送。第三组装装置18用于端盖404的自动上料,并在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的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处各压接一端盖404,以形成中心组件700。第二输送带132用于将第三组装装置18处的中心组件700向着中间层组装机20的方向传送,具体由第二移送装置134将中心组件700由第三组装装置18取放到第二输送带132上进行传送。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组件组装机10通过双转盘与双输送带精确定位及传送,各工位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小单机体积,进而缩短整条产线的长度,可实现中心组件700装配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具体地,第一组装装置14包括沿第一转盘11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的中心座上料机构141、弹簧组装机构142、螺钉组装机构143以及下料机构144,第二组装装置17包括沿第二转盘12的传送方向顺次排布的十字连接轴上料机构171及压装机构172,第三组装装置18包括一一对应布置的四个端盖上料机构181与四个组接机构18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转盘11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治具111,第二转盘12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治具121,中心座上料机构141将振料盘1411提供的中心座401每六个为一组的推送到转至该工位的第一治具111上,弹簧组装机构142每次将六个由振料盘1421所提供的弹簧402一一对应地卡接于六个中心座401中,螺钉组装机构143每次将六个由振料盘1431所提供的螺钉403以穿接于弹簧402中的方式一一对应地组接于六个中心座401上,从而形成六个中心块主体400a,下料机构144用于将六个中心块主体400a由第一转盘11移送至转送装置15处;与此同时,十字连接轴上料机构171将振料盘1711提供的十字连接轴300每六个为一组的移送到转至该工位的第二治具121上,转送装置15再将六个中心块主体400a一一对应地安置于六个十字连接轴300的与之相对的连接臂301上,压装机构172再同时将六个中心块主体400a抵压到位,使其可转动地卡接于对应的连接臂301上;之后,旋转装置16将六个十字连接轴300同时从第二治具121上取下并旋转90°后,将六个十字连接轴300以另一端面的连接臂301朝上的方向放回到第二治具121中,转送装置15正好将另一组六个中心块主体400a放置于此端面的连接臂301上,接着由压装机构172重复压接动作,以实现六个十字连接轴300的第二个端面上的六个连接臂301上各中心块主体400a的压接,重复三次作业,从而完成对六个十字连接轴300的四个端面的连接臂301上对应中心块主体400a的压装,以形成螺钉403压装到位的六个中心组件700之主体;再由第一移送装置133将六个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由第二转盘12取放到第一输送带131上,以向着第三组装装置18处传送;第二移送装置134将第一输送带131上的中心组件700之主体逐一取放至位于四个组接机构182中心位置处的第三治具183中,四个端盖上料机构181分别将四个振料盘1811所提供的四个端盖404向着对应布置的四个组接机构182的方向传送,由四个组接机构182同步地将4个端盖404压接于中心组件700之主体的四个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处,以形成中心组件700;第二移送装置134再将中心组件700由第三治具183取放到第二输送带132上,从而向着中间层组装机20的方向传送。
参阅图4至图7,中间层组装机20包括第三转盘21与沿第三转盘21的传送方向排布于第三转盘21周侧的中心组件上料装置22、四个棱块组装装置23、中间层下料装置24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第三转盘21与四个棱块组装装置23之间的四个棱块移送装置25,中心组件上料装置22用于将中心组件组装机10所传送的中心组件700取放至第三转盘21上;四个棱块组装装置23分别将两个棱座501组接为一棱块500,四个棱块移送装置25顺次将四个棱块组装装置23处的四个棱块500一一对应的组接于一中心组件700上各相邻中心块400之间,以形成魔方200之中间层202,中间层下料装置24用于将中间层202从第三转盘21上取下并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移送。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层组装机20通过第三转盘21精确定位及传送,使得各工位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小单机体积,进而缩短整条产线的长度,可实现中间层202装配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具体地,第三转盘21上均布有若干个第四治具211,第四治具211上设有与中间层202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仿形槽,第四治具211的数量与第三转盘21周侧所设置的装置的数量相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第四治具211的数量为六个。其中,中心组件上料装置22的取送夹爪在与之相连的取送机构的驱使下,沿与第二输送带132的传送方向相平行及相垂直的方向直线运动,以将第二输送带132上传送的中心组件700取放到第四治具211上。另外,中心组件上料装置22的取送夹爪在将中心组件700放置于第四治具211的仿形槽中时,还可抵压中心组件700的上端面,从而调整四个中心块400的平整度,以便后续棱块500的组接。
结合图4和图5,于本实施例中,棱块组装装置23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两棱座振料盘231与设于两棱座振料盘231对应出料口2311处的两棱座仿形治具232,棱座仿形治具232的端部具有与棱座501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置槽2321,容置槽2321内设有用于固定棱座501的真空吸盘(图中因遮挡而未示出)。两棱座仿形治具232可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对应将由两出料口2311处所承接的两棱座501相向地推送至位于两棱座仿形治具232中间位置处的拼接位以插接,从而形成一棱块500。具体地,两棱座仿形治具232与两直线气缸233一一对应地连接,从而在直线气缸233的驱使下沿与棱座振料盘231的送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直线往复运动。优选地,棱块组装装置23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棱座仿形治具232旁侧的两阻挡件234及与两阻挡件234对应连接的阻挡气缸235,阻挡气缸235可驱使与之相连的阻挡件234做靠近或远离棱座仿形治具232的直线往复运动,以从棱座仿形治具232的外侧与棱座501相靠接,防止其意外掉落,并可起到一定的对位调整的作用。
结合图4和图6,于本实施例中,棱块移送装置25可于棱块组装装置23与第三转盘21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棱块组装装置23处组装而成的棱块500平移到第三转盘21上。另外,在移送过程中,棱块移送装置25还可将棱块500旋转一定角度,以调整棱块500的组接角度,具体旋转90°,从而将棱块组装装置23处组接而成的呈竖向摆放的棱块500调整为呈水平横向摆放,以便组接于中心组件700上。具体地,棱块移送装置25包括支架251、安设于支架251上的直线模组252、连接于直线模组252的输出端的真空吸盘253与气动夹爪254、安设于棱块组装装置23与第三转盘21之间的旋转机构255,直线模组252可驱使呈间隔布置的真空吸盘253与气动夹爪254同步移动,气动夹爪254用于将棱块组装装置23处组接而成的棱块500移送到旋转机构255处,旋转机构255夹紧棱块500并将其旋转90°,真空吸盘253用于将旋转机构255处方向调整后的棱块500移送到第四治具231上。其中,直线模组252包括安设于支架251上的直线气缸2521、间隔开地连接于直线气缸2521输出端的直线气缸2522与直线气缸2523、连接于直线气缸2522输出端的吸盘气缸2524、连接于直线气缸2523对应输出端的夹爪气缸2525。真空吸盘253与气动夹爪254在直线气缸2521的驱使下做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三转盘23的直线移动,真空吸盘253与气动夹爪254分别在直线气缸2522与直线气缸2523的驱使下沿竖直方向直线移动以靠近棱块500,并分别在对应相连的吸盘气缸2524与夹爪气缸2525的驱使下吸取及夹取棱块5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棱块组装装置23处组接而成的棱块500本身就呈水平摆放时,则无需做方向上的调整,则可省略旋转机构255与气动夹爪254。
结合图4和图7,于本实施例中,中间层下料装置24在移送中间层202时,对中间层202的中心组件700与四个棱块500同时进行定位,从而防止移送过程中移位,以提高后续装配的准确性。具体地,中间层下料装置24包括支架241、安设于支架241上的直线气缸242、连接于直线气缸242输出端的直线气缸243、连接于直线气缸243输出端的旋转气缸244、连接于旋转气缸244输出端的气动夹爪245与真空吸盘246,四个真空吸盘246设于气动夹爪245的周侧,气动夹爪245用于夹持中心组件700,四个真空吸盘246对应吸住四个棱块500,直线气缸242用于驱使气动夹爪245与真空吸盘246带动中间层202于第三转盘21与总装机50间移动,直线气缸243用于驱使气动夹爪245与真空吸盘246沿竖直方向直线移动,以取放中间层202,旋转气缸244用于驱使气动夹爪245与真空吸盘246带动中间层202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将由第三转盘21上取下的中间层202以合适的组装角度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移送。
参阅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顶层组装机30包括一组接单元31与设于组接单元31两相对侧的两拼接单元32,每一拼接单元32包括一棱块组装装置33、两角块组装装置34以及位于棱块组装装置33与两角块组装装置34之间的一第一拼接装置35,组接单元31包括两棱块组装装置33与位于两棱块组装装置33之间的一第二拼接装置36。角块组装装置34用于将三个角座601组接为一角块600,棱块组装装置33用于将两个棱座501组接为一棱块500,第一拼接装置35用于将一棱块500拼接于两角块600之间以形成一拼接件800;第二拼接装置36用于将设于其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33所提供的两棱块500拼接于两第一拼接装置35所提供的两拼接件800之间,从而形成魔方200之顶层201。本实用新型的顶层组装机30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紧凑,可实现魔方200之顶层201装配的自动化流水作业,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层组装机30主要用于魔方200之顶层201的棱块500与角块600的拼接,而位于顶层200中心位置处的中心块400尚未组接,只是预留安装位,其组接在总装机50中完成,即将本机所拼接的顶层201组接于具有中心组件700的中间层202上后,再对应组接中心块400。具体地,由于棱块500与角块600拼接时,对应的卡接部500a与卡接部600a的组接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实现高效装配,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拼接装置36可先将两棱块500与一侧的拼接件800拼接,再将另一侧的拼接件800拼接于两棱块500上,从而使得装配过程更加顺畅。另外,为了简化结构,于本申请中,底层组装机40与顶层组装机3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相同,组接而成的顶层201与底层203仅是相对中间层202的组接位置有所不同,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装置35周侧的棱块组装装置33与两角块组装装置34呈“品”字形排布,第二拼接装置36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33呈“一”字形排布,两第一拼接装置35与一第二拼接装置36三者呈“Z”字形排布,从而优化结构,便于棱座501之间、角座601之间、一棱块500与两角块600之间以及两第一拼接件800与两角块500之间各自定位准确的对接,且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有效缩短各装置间的移动行程,进而提高装配效率。
结合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装置35包括第一拼接台351、设于第一拼接台351上的一第三输送带352与设于第三输送带352两相对侧的两第四输送带353,第三输送带352设于第一拼接台351与棱块组装装置33之间,用于棱块500的输送,两第四输送带353一一对应地布置于第一拼接台351与其两侧的两角块组装装置34之间,用于角块600的输送;第二拼接装置36包括第二拼接台361、呈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于第二拼接台361上的第五输送带362与第六输送带363以及设于第五输送带362两相对侧的两第七输送带364,第五输送带362与第六输送带363对应设于第二拼接装置36与两侧的第一拼接装置35之间,用于两第一拼接装置35上拼接件800的对应传送,且第五输送带362与第六输送带363二者的传送方向相反,两第七输送带364对应设于两侧的两棱块组装装置33与第五输送带362之间,用于该两棱块组装装置33上棱块500的对应传送。
结合图8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角块组装装置34包括呈间隔120°排布的三个角座振料盘341和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三个角座振料盘341的出料口3411处的三个角座仿形治具342,角座仿形治具342的端部具有与角座601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的容置槽3421,容置槽3421内设有用于固定角座601的真空吸盘(图中因遮挡未显示),三个角座仿形治具342可做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对应将由三个出料口3411处所承接的三个角座601推送至相互靠近以插接,从而形成一角块600。具体地,三个角座振料盘341的出料口3411处一一对应地布置有三个直线导轨343,直线导轨343沿与对应的角座振料盘341的送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布置,三个角座仿形治具342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三个直线导轨343上,并与三个直线气缸344一一对应地连接。三个直线气缸344对应驱使与之相连的角座仿形治具342于相应的直线导轨343上滑动,使得三个角座仿形治具342将三个出料口3411处所承接的三个角座601从三个方向同时推送至对接工位进行对接,其中,对接工位处于三个出料口3411的中心位置处。优选地,角块组装装置34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三个角座仿形治具342旁侧的三个阻挡件345,三个阻挡件345在对应连接的三个阻挡气缸346的驱使下,可做靠近或远离角座仿形治具342的直线往复运动,以从角座仿形治具342的外侧与角座601相靠接,防止其意外掉落,并可起到一定的对位调整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结构,本机的棱块组装装置33与中间层组装机20中的棱块组装装置23二者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参阅图2、图11至图15,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总装机50包括第四转盘51与沿第四转盘51的传送方向布置于第四转盘51周侧的中间层上料装置52、顶端涂油装置53、顶层上料装置54、顶层压装装置55、顶层成型装置56、翻转装置57、底端涂油装置58、底层上料装置59、底层压装装置60、底层成型装置61及成品下料装置62。中间层上料装置52用于将中间层202取放至第四转盘51上,顶端涂油装置53与底端涂油装置58先后对中间层202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顶层上料装置54与底层上料装置59分别将顶层201与底层203对应取放至涂油后的中间层202的顶端与底端,顶层压装装置55与底层压装装置60先后将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对应由顶层201与底层203的中心预留位处压接至中间层202上的十字连接轴300的另外两个连接臂301上,顶层成型装置56与底层成型装置61分别将两个端盖404对应压装于两中心块主体400a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形成魔方200,翻转装置57用于将顶层201已组接完成的中间层202翻转180°,以便底层203的组装,成品下料装置62用于将魔方200从第四转盘51上取下以出料。
结合图2和图11,具体地,总装机50还包括第八输送带63、第九输送带64、第十输送带65及第十一输送带66,第八输送带63设于中间层组装机20与中间层上料装置52之间,用于二者间中间层202的传送;第九输送带64设于顶层组装机30与顶层上料装置54之间,用于二者间顶层201的传送;第十输送带65设于底层组装机40与底层上料装置59之间,用于二者间底层203的传送;第十一输送带66设于成品下料装置62的旁侧,用于组装而成的魔方200的移送以下线。
结合图11和图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转盘51上均布有若干个总装治具511,总装治具511上设有与中间层202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仿形槽5111、与中心块主体400a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预存区5112及与端盖404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预存区5113。则只需在顶层压装装置55的旁侧设置中心块组装装置67,中心块组装装置67每次将两个弹簧402与两个螺钉403对应组接于两个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顶层压装装置55每次将一中心块主体400a压接于一中间层202顶侧端的连接臂301上时,还将另一中心块主体400a存放于第一预存区5112中,使得存放的中心块主体400a随第四转盘51转动至底层压装装置60处时,底层压装装置60直接将存放的中心块主体400a取下并压接至翻转后的底端朝上的中间层202的连接臂301上,而无需在底层压装装置60处再设置中心块组装装置67,从而优化结构,有效平衡产线。其中,为了简化结构,中心块组装装置67的结构与中心组件组装机10中的第一组装装置1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每次只需完成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的组接。同样的,只需在底层成型装置61的旁侧设置端盖上料装置68,底层成型装置61每次将一个振料盘681所提供的一个端盖401压接于一中间层202的底端已转至朝上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时,将另一个振料盘681所提供的另一端盖404存放于第二预存区5113中,使得存放的端盖404随第四转盘51转动至顶层成型装置56处时,顶层成型装置56直接将存放的端盖404取下以压接至另一个中间层202的顶端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此循环,则无需在顶层成型装置56处再设置端盖上料装置68,从而优化结构,有效平衡产线,并且,中心块组装装置67与端盖上料装置68分设于第四转盘51的两相对侧,使得总装机50的布局更加合理。
结合图11和图13,中间层上料装置52在将中间层202从第八输送带63移送到总装治具511中时,也对中间层202的中心组件700与四个棱块500同时进行定位,以防止移送过程中移位,从而提高后续装配的准确性。其结构可与中间层组装机20中的中间层下料装置24的结构相同,从而简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顶端涂油装置53与底端涂油装置58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相对中间层202所喷涂的位置有所不同。以顶端涂油装置53为例进行说明,其具体包括安装架531、安设于安装架531上且高度可调的直线气缸532、连接于直线气缸532输出端的喷头533、与喷头533连通以向喷头533供油的储油筒534,直线气缸532可驱使喷头533上下直线移动以靠近中间层202,从而为中间层202的中心位置喷涂润滑油,从而提高魔方200旋转的顺畅性,且有效保护旋转连接的各组件,提高魔方20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1和图1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顶层上料装置54与底层上料装置59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相对中间层202所移送的组件及组接位置有所不同。以顶层上料装置54为例进行说明,其包括支架541、安设于支架541上的直线气缸542、连接于直线气缸542输出端的升降气缸543、连接于升降气缸543输出端的旋转气缸544、连接于旋转气缸542输出端的真空吸盘545,直线气缸542与升降气缸543用于驱使真空吸盘545于总装治具511与第九输送带64之间直线往复运动及上下直线移动,以取送顶层201,旋转气缸542用于驱使顶层201转动至对位准确的安放于仿形槽5111中。
结合图11、图12和图1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顶层成型装置56包括支架561、安设于支架561上的直线气缸562、连接于直线气缸562输出端的升降气缸563及连接于升降气缸563输出端的真空吸盘564,直线气缸562与升降气缸563用于驱使真空吸盘564于总装治具511的第二预存区5113与仿形槽5111之间直线往复运动及上下直线运动,以将存放的端盖404取下并扣压至顶侧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完成对顶层201的组装。底层成型装置61与顶层成型装置56的不同之处在于,底层成型装置61的主体每次只需从位于其旁侧的振料盘681中吸取一端盖404并扣压至翻转后底层203朝上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完成对底层203的组装,同时也完成了对整个魔方200的装配;而底层成型装置61的分支机构611则与底层压装装置60连接为一体,在底层压装装置60将第一预存区5112中存放的中心块主体400a取放到翻转后的底层203朝上的中间层202的连接臂301上并抵压到位时,底层成型装置61的分支部分611从靠近底层压装装置60处的振料盘681中吸取一端盖404,并将其放置于第二预存区5113中进行存放。优选地,为了适应顶层201与底层203装配时存在的高度差,总装治具511可相对第四转盘51上下直线运动,从而根据高度差适应性的调整,以便实现所存放的中心块主体400a及端盖404的平移组接,可简化顶层成型装置56与底层成型装置61的移动控制程序。具体地,总装治具511包括与第四转盘51连接的底板5114、可升降地安设于底板5114上的升降板5115及连接于底板5114与升降板5115之间以驱使升降板5115上下直线移动的顶升件(图中未示出),其中,仿形槽5111设于升降板5115上,第一预存区5112与第二预存区5113布置于底板5114上且位于升降板5115的两侧。
优选地,总装机50还包括检测装置69,检测装置69设于底层成型装置61与成品下料装置62之间,检测装置69通过夹爪夹住顶层201并带动顶层201相对中间层202旋转,还通过夹爪夹住中间层202与顶层201并带动二者相对底层203旋转,从而检测魔方200是否可以顺畅的旋转。检测完成的魔方200再由成品下料装置62从第四转盘51上取下并移送到第十一输送带66上,通过第十一输送带66移出本机,从而脱离本产线以出料。
以下结合图1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魔方自动组装线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设备启动后,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中心组件组装机10动作,第一组装装置14于第一转盘11处每次将6个弹簧402、6个螺钉403与6个中心座401组接为6个中心块主体400a;再通过第二组装装置17于第二转盘12处每次将6个中心块主体400a一一对应的压接于6个十字连接轴300之同一端面的6个连接臂301上;之后,分三次,每次将6个十字连接轴300同步地旋转90°,从而对6个十字连接轴300的四个端面的各连接臂301上对应压装6个中心块主体400a,以形成螺钉403压装到位的6个中心组件700之主体;接着,第三组装装置18每次将4个端盖404同步的压装于中心组件700之主体上4个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形成中心组件700,并通过第二输送带132将中心组件700向着中间层组装机20的方向传送;
与此同时,中间层组装机20的4个棱块组装装置23分别将两棱座501组接为一棱块500,当由中心组件上料装置22安放至第四治具211上的中心组件700随着第三转盘21转动到各棱块组装装置23处时,4个棱块组装装置23顺次将4个棱块500一一对应的组接于中心组件700上相邻的各中心块400之间,从而形成一中间层202,中间层下料装置24再将中间层202安放至第八输送带63上,从而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传送;
在此期间,顶层组装机30与底层组装机40分别将两个棱座501组接为一个棱块500,同时分别将三个角座601组接为一个角块600,再分别将四个角块600与四个棱块500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拼接为一体,以对应形成魔方200之顶层201与底层203,再分别通过第九输送带64与第十输送带65对应将顶层201与底层203向着总装机50的方向传送;
总装机50从三个方向承接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及底层组装机40对应传送的中间层202、顶层201及底层203,其中,先由中间层上料装置52将中间层202放置于转至与之相对的总装治具511上,而在设备首次启动时,可预先将一端盖404存放于该起始工位的总装治具511上;之后,随着第四转盘51的转动,由顶层涂油装置53对中间层202的顶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再由顶层上料装置54将顶层201组接于涂油后的中间层202上;接着,顶层压装装置55将中心块组装装置67传送的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中的一个直接压接于中间层202顶端的连接臂301上,并将另一个中心块主体400a存放于总装治具511上;顶层成型装置56再将预先存放在总装治具511上的端盖404取放至对顶层201中心处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以对其对应封闭,从而完成顶层201的装配;之后,翻转装置57将装有顶层201的中间层202翻转180°,再由底层涂油装置58对中间层202的翻转朝上的底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底层上料装置59随之将底层203安放至涂油后的中间层202上;底层压装装置60再将存放于总装治具511上的中心块主体400a压装至中间层202翻转朝上的底端的连接臂301上,同时底层成型装置61的分支机构611于此工位将一端盖404存放到总装治具511上,而底层成型装置61的主体只需将另一端盖404再压接到底层203中心处的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上,从而完成对底层203的装配,同时魔方200也组接完成;最后,检测装置69对魔方200转动的顺畅性进行检测,检测完成的魔方200再由成品下料装置62从第四转盘51上取下并移送到第十一输送带66上传送,从而脱离本产线以出料;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魔方200组装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魔方自动组装线100的中心组件组装机10将弹簧402与螺钉403组接于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400a,并将四个中心块主体400a组接于十字连接轴300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301上以形成中心组件700后,通过四个端盖404对四个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进行封闭以形成中心组件700,再由中间层组装机20将两个棱座501组接为棱块500,并将四个棱块500组接于中心组件700上各中心块400之间以形成魔方200之中间层202,与此同时,顶层组装机30与底层组装机40分别将两个棱座501组接为棱块500、将三个角座601组接为角块600、还将四个角块600与四个棱块500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拼接为一体而形成魔方200之顶层201与底层203,从而使得总装机50可将顶层201与底层203组接于喷涂有润滑油的中间层202上,且总装机50还将两弹簧402与两螺钉403对应组接于两中心座401上以形成两中心块主体400a,并将两个中心块主体400a由顶层201与底层203的中心预留位处一一对应地压接于中间层202上的十字连接轴300的另外两个连接臂301上,并通过两个端盖404对两中心座401的端口4011对应封闭以形成魔方200,本实用新型的魔方自动组装线100通过各机间的配合,有效实现魔方200组装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并且,中间层组装机20、顶层组装机30及底层组装机40排布于总装机50的周侧,中心组件组装机10排布于中间层组装机20的旁侧,使得整条组装线结构紧凑且布局合理,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装机与排布于所述总装机周侧的顶层组装机、中间层组装机、底层组装机及设于所述中间层组装机旁侧的中心组件组装机;所述中心组件组装机用于将弹簧与螺钉对应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并在十字连接轴的相垂直的四个连接臂上各组接一所述中心块主体,还通过端盖对中心座的端口进行封闭以形成中心组件,并将所述中心组件向着所述中间层组装机的方向传送;所述中间层组装机用于将棱座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还用于在所述中心组件上每相邻两中心块之间各组接一所述棱块,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并将所述中间层向着所述总装机的方向传送;所述顶层组装机与所述底层组装机分别将棱座两个为一组的组接为棱块、分别将角座三个为一组的组接为角块、还分别将四个所述棱块与四个所述角块对应拼接为魔方之顶层与底层,并各自将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向着所述总装机的方向传送;所述总装机用于将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分别从所述中间层的顶侧与底侧对应组接于所述中间层上,还用于将弹簧与螺钉对应组接于中心座上以形成中心块主体,并将两个所述中心块主体由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的中心预留位一一对应地压接于所述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还通过两个端盖对应将两所述中心座的端口进行封闭以形成魔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组装机、所述中间层组装机、所述顶层组装机、所述总装机及所述底层组装机五者呈“Y”字形、“T”字形、“丁”字形或“π”字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组装机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及具有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传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转盘周侧的第一组装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的转送装置、设于所述转送装置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的旋转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转盘周侧的第二组装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的第三组装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组装机包括第三转盘与沿所述第三转盘的传送方向排布于所述第三转盘周侧的中心组件上料装置、四个棱块组装装置、中间层下料装置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所述第三转盘与四个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的四个棱块移送装置,所述中心组件上料装置用于将所述中心组件组装机所传送的中心组件取放至所述第三转盘上;四个所述棱块组装装置分别将两所述棱座组接为一棱块,四个所述棱块移送装置顺次将四个所述棱块一一对应的组接于一所述中心组件上各相邻所述中心块之间,以形成魔方之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中间层从所述第三转盘上取下并向着所述总装机的方向移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块移送装置可于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与所述第三转盘之间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取送棱块,且在取送过程中可驱使所述棱块旋转一定角度,以调整所述棱块的组接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组装机包括一组接单元与设于所述组接单元两相对侧的两拼接单元,每一所述拼接单元包括一棱块组装装置、两角块组装装置以及位于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与两所述角块组装装置之间的一第一拼接装置,所述组接单元包括两棱块组装装置与位于两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的一第二拼接装置,所述角块组装装置用于将三个角座组接为一角块,所述棱块组装装置用于将两个棱座组接为一棱块,所述第一拼接装置用于将一所述棱块拼接于两所述角块之间以形成一拼接件,所述第二拼接装置用于将设于其两侧的两所述棱块组装装置所提供的两所述棱块拼接于两所述第一拼接装置所提供的两所述拼接件之间,从而形成魔方之顶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装置周侧的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与两所述角块组装装置呈“品”字形排布,所述第二拼接装置两侧的两所述棱块组装装置呈“一”字形排布,两所述第一拼接装置与一所述第二拼接装置三者呈“Z”字形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装置包括第一拼接台、设于所述第一拼接台上的一第三输送带与设于所述第三输送带两相对侧的两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设于所述第一拼接台与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所述棱块的输送,两所述第四输送带一一对应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拼接台与其两侧的两所述角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所述角块的输送;所述第二拼接装置包括第二拼接台、于所述第二拼接台上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第五输送带与第六输送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输送带两相对侧的两第七输送带,所述第五输送带与所述第六输送带对应设于所述第二拼接台与两所述第一拼接装置之间,用于两第一拼接装置上所述拼接件的对应传送,第五输送带与所述第六输送带二者的传送方向相反,两所述第七输送带对应设于所述第五输送带与两侧的两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之间,用于两所述棱块组装装置上所述棱块的对应传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机包括第四转盘与沿所述第四转盘的传送方向布置于所述第四转盘周侧的中间层上料装置、顶端涂油装置、顶层上料装置、顶层压装装置、顶层成型装置、翻转装置、底端涂油装置、底层上料装置、底层压装装置、底层成型装置及成品下料装置,所述中间层上料装置用于将所述中间层取放至所述第四转盘上,所述顶端涂油装置与所述底端涂油装置先后对所述中间层的顶端与底端的中心处喷涂润滑油,所述顶层上料装置与所述底层上料装置分别将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对应取放至涂油后的所述中间层的顶端与底端,所述顶层压装装置与所述底层压装装置先后将两个所述中心块主体对应由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的中心位置处压接至所述中间层的所述十字连接轴的另外两个连接臂上,所述顶层成型装置与所述底层成型装置分别将两个端盖对应压装于两所述中心块主体之中心座的端口上以形成魔方,所述成品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魔方从所述第四转盘上取下以出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魔方自动组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盘上均布有若干个总装治具,所述总装治具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层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仿形槽、与所述中心块主体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一预存区及与所述端盖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对应的第二预存区,所述顶层压装装置将一所述中心块主体压接于所述中间层顶侧端的连接臂上时,还将另一所述中心块主体放置于所述第一预存区中,所述底层成型装置将一所述端盖压接于所述底层的中心位置处的中心座的端口上时,还将另一所述端盖放置于所述第二预存区中。
CN202023042989.2U 2020-12-15 2020-12-15 魔方自动组装线 Active CN214444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2989.2U CN214444459U (zh) 2020-12-15 2020-12-15 魔方自动组装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42989.2U CN214444459U (zh) 2020-12-15 2020-12-15 魔方自动组装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4459U true CN21444445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9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42989.2U Active CN214444459U (zh) 2020-12-15 2020-12-15 魔方自动组装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4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565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魔方自动组装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5655A (zh) * 2020-12-15 2021-04-06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魔方自动组装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8037B (zh) 一种机器人平面拼图和涂胶系统
CN109660081B (zh) 一种电机生产线
CN110303335B (zh) 一种多工位凸轮轴压装机
CN105397462A (zh) 一种精密减速机轴承组装装置
CN110842501A (zh) 一种冷凝管自动涂胶装配机
CN109910232B (zh) 全自动手机外壳装配线
CN214444459U (zh) 魔方自动组装线
CN111495696B (zh) 一种电感点胶机
CN113245809B (zh) 多摄像头组装设备
CN112338506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其自动组装设备和工艺
CN114203591A (zh) 一种芯片封装用的自动封装设备
CN112605655A (zh) 魔方自动组装线
CN205437715U (zh) 一种精密减速机轴承组装装置
CN112591195A (zh) 一种手机清洁覆膜设备
CN114726166B (zh) 潮流能发电用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装配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10590643U (zh) 塑胶件自动装配设备
CN210218347U (zh) 一种胶装零件的自动装配台
CN219024815U (zh) 装配固化设备
CN112187243A (zh) 一种霍尔开关中的霍尔元件安装设备
CN112027552A (zh) 用于无线充电器加工的机器人实训系统
CN217096559U (zh) 双工位过滤器装配机
CN219310609U (zh) 一种螺母组装设备
CN217671188U (zh) 滤膜进料单元
CN217776181U (zh) 修正带的带头与下壳的组装机
CN217045366U (zh) Led自动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