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7439U -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37439U
CN214437439U CN202023082382.7U CN202023082382U CN214437439U CN 214437439 U CN214437439 U CN 214437439U CN 202023082382 U CN202023082382 U CN 202023082382U CN 214437439 U CN214437439 U CN 214437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filtering
chamber
pipe
air
ta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2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朱学义
孔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ugu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ugu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ugu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ugu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2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37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37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37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包括滤尘室、溶气室、连通管、滤尘组件、溶气组件和送风机,在所述滤尘室顶部开口处密封扣合有第一顶盖,在所述溶气室顶部开口密封扣合有第二顶盖,在所述第一顶盖上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连接有溶气室内设置的溶气组件,第二顶盖和滤尘室底部均呈斗状,在滤尘室中段固定有穿过滤尘室侧壁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处于滤尘室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滤尘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防止尾气中微粒在溶气操作时过多的溶于溶剂中难以处理,较为方便的对过滤网板上微粒进行清扫;通过对溶剂中的尾气进行折流,提高尾气与溶剂的接触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烟气排放的净化标准迅速提高,特别是对燃煤发电锅炉制定了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燃煤锅炉工作时会产生大量含有煤灰的尾气,当这些尾气排入到空气时就会污染空气与环境。
现有的燃煤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利用溶剂对尾气进行溶气操作时,尾气处理效果不佳,尾气中掺杂的微粒滞留在溶剂中时较难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能够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防止尾气中微粒在溶气操作时过多的溶于溶剂中难以处理,较为方便的对过滤网板上微粒进行清扫;通过对溶剂中的尾气进行折流,提高尾气与溶剂的接触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包括滤尘室、溶气室、连通管、滤尘组件、溶气组件和送风机,在所述滤尘室顶部开口处密封扣合有第一顶盖,在所述溶气室顶部开口密封扣合有第二顶盖,在所述第一顶盖上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连接有溶气室内设置的溶气组件,在所述第二顶盖上还设置有注液管和出气管,在第二顶盖底端连接有排液管,在所述滤尘室底端连接有排尘管,且第二顶盖和滤尘室底部均呈斗状;
在滤尘室中段固定有穿过滤尘室侧壁的送气管,所述送气管处于滤尘室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滤尘组件,在所述滤尘室外部的送气管的一端连接有送风机。
优选的,所述滤尘组件包括过滤网板和导流管,所述过滤网板固定在滤尘室内部近顶端上,伸入至滤尘室内部的送气管的一端弯折向上,且在送气管外部固定密封套置有套板,在所述套板外部密封套置有朝向过滤网板的导流管。
优选的,为了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积累在滤网板上的微粒进行清扫,在所述导流管内部转动设置有涡轮扇,涡轮扇朝向过滤网板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有与过滤网板贴合设置的刷杆,在刷杆上设置有刷毛。
优选的,为了能够提高尾气在溶剂中的流经路径,提高处理效果,所述溶气组件包括导气管、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导气管竖直穿过第二顶盖固定在第二顶盖中心处,导气管处于第二顶盖上方的一端连通连通管,导气管处于溶气室内部的一端竖直向下伸至溶气室内部近底端,在溶气室内部的导气管上固定有三组间隔的第一折流板,在三组所述第一折流板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折流板呈斗状底端套置在导气管外部,所述第二折流板呈上端开口的斗笠状,且第二折流板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导气管的外径,第二折流板下端与溶气室内壁贴合设置,第一折流板上端直径小于溶气室内径。
优选的,为了较为直观的了解溶气室内的溶剂液面高度,在所述溶气室侧壁设置设置与溶气室内部连通的液位管,所述液位管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滤尘组件的设计,能够对尾气进行除尘处理,防止尾气中微粒在溶气操作时过多的溶于溶剂中难以处理,由尾气气流驱动转动的涡轮扇能够带动刷杆转动,较为方便的对过滤网板上微粒进行清扫;通过溶气组件的设计,能够利用多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对溶剂中的尾气进行折流,提高尾气与溶剂的接触时间,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管和第一折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顶盖,2、过滤网板,3、送风机,4、刷杆,5、滤尘室,6、送气管,7、连通管,8、注液管,9、导气管,10、出气管,11、第二顶盖,12、液位管,13、第一折流板,14、第二折流板,15、溶气室,16第一连杆,17、导流管,18、套板,19、涡轮扇,20、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包括滤尘室5、溶气室15、连通管7、滤尘组件、溶气组件和送风机3,在所述滤尘室5顶部开口处密封扣合有第一顶盖1,在所述溶气室15顶部开口密封扣合有第二顶盖11,在所述第一顶盖1上连接有连通管7,连通管7连接有溶气室15内设置的溶气组件,在所述第二顶盖11上还设置有注液管8和出气管10,在第二顶盖11底端连接有排液管,在所述滤尘室5底端连接有排尘管,且第二顶盖11和滤尘室5底部均呈斗状;
在滤尘室5中段固定有穿过滤尘室5侧壁的送气管6,所述送气管6处于滤尘室5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滤尘组件,在所述滤尘室5外部的送气管6的一端连接有送风机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滤尘组件包括过滤网板2和导流管17,所述过滤网板2固定在滤尘室5内部近顶端上,伸入至滤尘室5内部的送气管6的一端弯折向上,且在送气管6外部固定密封套置有套板18,在所述套板18外部密封套置有朝向过滤网板2的导流管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所述导流管17内部转动设置有涡轮扇19,涡轮扇19朝向过滤网板2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二连杆20,第二连杆20固定连接有与过滤网板2贴合设置的刷杆4,在刷杆4上设置有刷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溶气组件包括导气管9、第一折流板13和第二折流板14,所述导气管9竖直穿过第二顶盖11固定在第二顶盖11中心处,导气管9处于第二顶盖11上方的一端连通连通管7,导气管9处于溶气室15内部的一端竖直向下伸至溶气室15内部近底端,在溶气室15内部的导气管9上固定有三组间隔的第一折流板13,在三组所述第一折流板13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折流板14,所述第一折流板13与第二折流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6,所述第一折流板13呈斗状底端套置在导气管9外部,所述第二折流板14呈上端开口的斗笠状,且第二折流板14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导气管9的外径,第二折流板14下端与溶气室15内壁贴合设置,第一折流板13上端直径小于溶气室15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在所述溶气室15侧壁设置设置与溶气室15内部连通的液位管12,所述液位管12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送风机3抽取燃煤锅炉尾气,利用送气管6送入至滤尘室5中,在尾气经导流管17朝向过滤网板2吹出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杆20转动,进而使得与第二连杆20固定连接的刷杆4转动,尾气经过过滤网板2进行过滤,并通过转动的刷杆4对过滤网板2上积累的微粒进行清扫,经过滤尘的尾气进入连通管7,随后通过导气管9进入溶气室15内,在溶气室15内尾气经过多组第一折流板13、第二折流板14形成折流,与溶气室15内的溶剂反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后经出气管10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包括滤尘室(5)、溶气室(15)、连通管(7)、滤尘组件、溶气组件和送风机(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尘室(5)顶部开口处密封扣合有第一顶盖(1),在所述溶气室(15)顶部开口密封扣合有第二顶盖(11),在所述第一顶盖(1)上连接有连通管(7),连通管(7)连接有溶气室(15)内设置的溶气组件,在所述第二顶盖(11)上还设置有注液管(8)和出气管(10),在第二顶盖(11)底端连接有排液管,在所述滤尘室(5)底端连接有排尘管,且第二顶盖(11)和滤尘室(5)底部均呈斗状;
在滤尘室(5)中段固定有穿过滤尘室(5)侧壁的送气管(6),所述送气管(6)处于滤尘室(5)内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滤尘组件,在所述滤尘室(5)外部的送气管(6)的一端连接有送风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组件包括过滤网板(2)和导流管(17),所述过滤网板(2)固定在滤尘室(5)内部近顶端上,伸入至滤尘室(5)内部的送气管(6)的一端弯折向上,且在送气管(6)外部固定密封套置有套板(18),在所述套板(18)外部密封套置有朝向过滤网板(2)的导流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管(17)内部转动设置有涡轮扇(19),涡轮扇(19)朝向过滤网板(2)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二连杆(20),第二连杆(20)固定连接有与过滤网板(2)贴合设置的刷杆(4),在刷杆(4)上设置有刷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组件包括导气管(9)、第一折流板(13)和第二折流板(14),所述导气管(9)竖直穿过第二顶盖(11)固定在第二顶盖(11)中心处,导气管(9)处于第二顶盖(11)上方的一端连通连通管(7),导气管(9)处于溶气室(15)内部的一端竖直向下伸至溶气室(15)内部近底端,在溶气室(15)内部的导气管(9)上固定有三组间隔的第一折流板(13),在三组所述第一折流板(13)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折流板(14),所述第一折流板(13)与第二折流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6),所述第一折流板(13)呈斗状底端套置在导气管(9)外部,所述第二折流板(14)呈上端开口的斗笠状,且第二折流板(14)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导气管(9)的外径,第二折流板(14)下端与溶气室(15)内壁贴合设置,第一折流板(13)上端直径小于溶气室(15)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溶气室(15)侧壁设置设置与溶气室(15)内部连通的液位管(12),所述液位管(12)竖直设置。
CN202023082382.7U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Active CN214437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2382.7U CN21443743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2382.7U CN21443743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37439U true CN21443743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2382.7U Active CN214437439U (zh) 2020-12-17 2020-12-17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37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42429U (zh) 一种烟气净化脱硫除尘装置
CN206622305U (zh) 羽绒加工用粉尘收集装置
CN108619843B (zh) 一种工业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备
CN201006047Y (zh) 多功能旋风式等离子空气处理机
CN214437439U (zh) 一种尾气混合吸收装置
CN2418951Y (zh) 静电消烟除尘装置
CN117101401A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硝一体净化装置
CN108786345B (zh)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方法
CN217139784U (zh) 一种烟气设备用环保排烟风管
CN216023914U (zh) 一种自清洁湿式涡流除尘装置
CN215782684U (zh) 一种生物颗粒燃料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3492787U (zh) 一种脱硫脱硝用除尘装置
CN115006925A (zh) 一种具有烟气除尘功能的工业锅炉
CN213159884U (zh) 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装置
CN211612260U (zh) 一种废气用催化氧化装置
CN211245854U (zh) 一种袋式除尘器离线挡板门净烟气密封装置
CN113310041A (zh) 一种中、小型多功能新型颗粒微压环保高效节能锅炉
CN209319063U (zh) 一种焊接机除烟装置
CN106622664A (zh) 电除尘器
CN217163719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除尘装置
CN202304459U (zh) 低温含尘尾气在线清灰除尘装置
CN205119105U (zh) 一种火化炉烟气处理器组合式一体机
CN218421763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除尘器
CN209287051U (zh) 一种锅炉烟气脱硝装置
CN212273970U (zh) 一种环保型燃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