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4468U - 三维标测导丝 - Google Patents
三维标测导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34468U CN214434468U CN202022444067.8U CN202022444067U CN214434468U CN 214434468 U CN214434468 U CN 214434468U CN 202022444067 U CN202022444067 U CN 202022444067U CN 214434468 U CN214434468 U CN 2144344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ore wire
- spring
- wire body
- insulating co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三维标测导丝,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芯丝本体,芯丝本体上设有芯丝绝缘涂层;芯丝本体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芯丝本体的尾端设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分别位于芯丝本体的两端,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直接穿过芯丝绝缘涂层与芯丝本体导通;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相对设在芯丝绝缘涂层上,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接在芯丝绝缘涂层上且第二弹簧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焊接以实现电导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提高电信号传导的稳定性,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可视,三维定位,电学标测,最终甚至无射线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维标测导丝。
背景技术
传统的房间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冠脉介入治疗术等均在X线指导下进行,由于X线分辨内脏结构的清晰度有限以及二维视界固有的局限性,操作时非常依赖术者的感觉;近年来流行的超声技术虽然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但由于术者的观察角度依赖超声切面,实时追踪仍很困难,所以难以实现完全无射线的手术操作;同时,超声耗材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对于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X线辐射可能造成体内DNA突变,损害人体组织细胞,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其危害性不容小觑。为减轻X射线辐射,医护人员需要长期佩戴射线防护装置,但这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运动系统损害。研究显示,介入医生因职业因素导致的骨骼肌肉损伤风险明显升高,堪比建筑工人。甚至有专家将其称为“即将到来的流行病”,并表示这可能会引起未来介入医生的短缺。
摆脱X射线辐射不仅是介入术者的追求,也是患者对提高医疗质量的诉求,尤其是对于部分特殊人群,譬如孕妇、备孕、幼儿、射线敏感、肾功能不全、老年虚弱等患者,亟需在无射线的条件下接受介入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标测导丝,利用该三维标测导丝的实时定位和电学标测功能,帮助引导鞘管进入体内时的操作无射线化,最终使房间隔穿刺、心包穿刺、起搏导线植入、冠脉介入等技术可视化、三维化、甚至最终完全无射线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三维标测导丝,包括芯丝本体,所述芯丝本体上设有芯丝绝缘涂层;所述芯丝本体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芯丝本体的尾端设有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分别位于所述芯丝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直接穿过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与所述芯丝本体导通;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对设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且所述第二弹簧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焊接以实现电导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段,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段与所述第二绝缘段采用PU、尼龙或PI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芯丝本体上设置芯丝绝缘涂层,使得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的连通、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的连通之间互不干扰,提高电信号传导的稳定性,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定位、电学标测,甚至最终完全无射线化;同时在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实现连通,第二弹簧还可能够保证芯丝本体的笔直,便于易化三维标测导丝的介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三维标测导丝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直头结构的三维标测导丝。
其中:10芯丝本体、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第三电极、14第四电极、15-1第一弹簧、15-2第二弹簧、15-3第三弹簧、16-1第一绝缘段、16-2第二绝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三维标测导丝,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可视,三维定位,电学标测,最终甚至无射线化。
具体的,参见图1-图2,所述三维标测导丝包括芯丝本体10,并且在芯丝本体10的表面设有芯丝绝缘涂层,通过设置该芯丝绝缘涂层避免芯丝本体10的导电性受到干扰;在芯丝本体10上设有四个电极,包括设置在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设在芯丝本体10尾端的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
这里所描述的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从头端到尾端是依次排列的,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四电极14分别位于所述芯丝本体10的两端,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位于芯丝本体10的中间部位。
其中第一电极11与第四电极14直接穿过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与所述芯丝本体10连接,可以理解为在芯丝本体10上将第一电极11与第四电极14对应位置处的芯丝绝缘涂层进行剥离,使得此处的芯丝本体10裸露,然后将第一电极11与第四电极14直接固定连接在芯丝本体10上,因为芯丝本体10具有导电性,所以第一电极11和第四电极14通过芯丝本体10实现电导通。
而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是直接设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即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使无法通过芯丝本体10实现电导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之间的电导通连接,在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5-2,第二弹簧15-2套接在芯丝绝缘涂层上并且第二弹簧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焊接连接。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实现电导通,并且第二弹簧15-2通过芯丝绝缘涂层与芯丝本体10有效的隔绝,避免两处的电信号在传导时相互产生影响。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弹簧15-2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这是因为提供的三维标测导丝将会介入到血管中,人体的血液带有微弱的导电离子,因此为了避免血液中导电离子的影响,将整个第二弹簧15-2封闭隔绝,保证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之间电信号的稳定传导。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为一个整体,即将带有绝缘涂层的第二弹簧15-2的两端的绝缘涂层剥离使得裸露,这样第二弹簧15-2上靠近第一电极11的一端即为第二电极12,第二弹簧15-2上远离第一电极11的一端即为第三电极13。
芯丝本体10头端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准确的获取位置信息,并将相关的信息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送到芯丝本体10尾端的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通过连接线(未画出)将该电信号传输到三维显示系统(未画出)中,三维显示系统通过接受到的电信号实现三维显影和电学标测;在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直观且清晰的看到三维标测导丝的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芯丝本体10上设置芯丝绝缘涂层,使得第一电极11与第四电极14的连通、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的连通之间互不干扰,提高电信号传导的稳定性,配合三维标测技术使介入引导操作时做到三维定位、电学标测,甚至完全无射线化;同时在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之间设置第二弹簧15-2实现导通,利用第二弹簧15-2还可能够保证芯丝本体10的笔直,防止其弯曲,易化三维标测导丝的介入穿刺使用。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段16-1,在第三电极13和第四电极14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段16-2;通过在电极之间设置绝缘段,可以确保相邻电极之间的隔离,避免相互影响。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段16-1与所述第二绝缘段16-2采用PU、尼龙或PI材料制成。
参见图1、图3,三维标测导丝头端可以为柔软的J型结构和直头结构,本实施例中,三维标测导丝头端为柔软的J型结构,头端的有效长度大约为20cm左右,因此为方便后续的导管置换和穿刺,导丝进入血管内要尽量保证柔软段为直线状态,故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0~30cm,并且通过三维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出两个电极的距离来确定导丝柔软段是否弯曲。
即当三维显示系统中显示出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20cm时,就可以判断出此时的三维标测导丝的柔软段处于弯曲。
同时,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设置距离并配合第一弹簧15-1来维持柔软段的笔直,减少出现弯曲情况,即在第一电极11和第一绝缘段16-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簧15-1,第一弹簧15-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11焊接,另一端靠近第一绝缘段16-1;并且同样的,在第一弹簧15-1的表面附上弹簧绝缘涂层,利用第一弹簧15-1可以尽量的避免柔软段出现弯曲的情况,保证三维标测导丝在血管中顺利介入穿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三维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芯丝本体(10),所述芯丝本体(10)上设有芯丝绝缘涂层;所述芯丝本体(10)的头端设有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所述芯丝本体(10)的尾端设有第三电极(13)和第四电极(14);
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四电极(14)分别位于所述芯丝本体(10)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四电极(14)直接穿过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与所述芯丝本体(10)导通;
所述第二电极(12)与所述第三电极(13)相对设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所述第二电极(12)与所述第三电极(1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5-2),所述第二弹簧(15-2)套接在所述芯丝绝缘涂层上且所述第二弹簧(15-2)上设有弹簧绝缘涂层,所述第二弹簧(15-2)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焊接以实现电导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段(16-1),所述第三电极(13)和第四电极(14)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段(1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段(16-1)与所述第二绝缘段(16-2)采用PU、尼龙或PI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标测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3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44067.8U CN214434468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三维标测导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44067.8U CN214434468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三维标测导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34468U true CN214434468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4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44067.8U Active CN214434468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三维标测导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34468U (zh) |
-
2020
- 2020-10-28 CN CN202022444067.8U patent/CN2144344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56055B1 (en) | Utilization of electrode spatial arrangements for characterizing cardiac conduction conditions | |
US6165164A (en) | Catheter for injecting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gents | |
CA2273467C (en) | Catheter for injecting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gents | |
EP2941189B1 (en) | Active detection of sensor transition from covered to exposed | |
JP2021069921A (ja) | 高密度を有するマッピンググリッド電極アレイ | |
CN106618749B (zh) | 一种定位导管及采用该定位导管的穿刺导引组件 | |
KR20090036075A (ko) | 압력 감지를 구비한 카테터 | |
CN101675879A (zh) | 柔性主干上的单轴传感器 | |
KR20190098512A (ko) | 맵핑 카테터 | |
WO2014028114A1 (en) | Correction of shift and drift in impedance-based medical device navigation using magnetic field information | |
WO2012029413A1 (ja) |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 |
KR20220079875A (ko) | 의료용 가이드와이어 조립체 및/또는 전기 커넥터 | |
CN209091556U (zh) | 三维房间隔穿刺组件 | |
CN214434468U (zh) | 三维标测导丝 | |
CN110604873A (zh) | 用于心脏传导束起搏的磁导航引导可撕开鞘管 | |
JP2012192124A (ja) | 心腔内除細動カテーテル | |
US20220008011A1 (en) | Printed sensor coil | |
CN215534839U (zh) | 三维标测心包穿刺针 | |
CN106618685B (zh) | 一种用于房间隔穿刺的鞘管 | |
CN111467655A (zh) | 一种三维显影冠脉导丝 | |
CN211325573U (zh) |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系统 | |
CN110547857A (zh) | 三维房间隔穿刺组件 | |
CN212547917U (zh) | 一种三维显影冠脉导丝 | |
CN117481790B (zh) | 一种双环高密度标测消融导管 | |
CN214435809U (zh) | 三维显影冠脉扩张球囊导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