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1479U -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31479U
CN214431479U CN202120456384.3U CN202120456384U CN214431479U CN 214431479 U CN214431479 U CN 214431479U CN 202120456384 U CN202120456384 U CN 202120456384U CN 214431479 U CN214431479 U CN 214431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upper shell
follow
frame
fl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63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凯渤
傅宝寿
赵振东
赵振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563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31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31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314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Meat And 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循环输送装置,所述循环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载贝板,所述载贝板上横向排列设有至少一个载贝位;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循环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壳闪蒸装置、上壳扩口装置、上壳断除装置、脏线抽除装置和下壳脱离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之间设有下壳同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脱壳全自动化作业,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雇工成本,且可获得生鲜肉丁,并保证了肉丁的完好。

Description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扇贝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扇贝大致构造包括两扇圆形或者圆扇形的贝壳,两贝壳的一端连接,两贝壳之间以闭壳肌实现开合,闭壳肌的周边为扇贝的脏线等。其中,闭壳肌,也称扇贝柱,俗称扇贝肉丁,是扇贝中主要用于食用的部分,营养价值极高;其制成的干制品俗称干贝,干贝为“海八珍”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无论将扇贝肉丁直接烹饪食用,还是制成干制品,都需要保证肉丁的生鲜,才可保证食用的口味和营养价值,熟的扇贝肉丁,其烹饪食用的价值会大大降低,且制作干制品的价值几乎没有。
目前获得单纯的扇贝肉丁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壳后,将肉丁和脏线挖出,再将肉丁和脏线送入滚筛中以毛刷将脏线刷除。这种扇贝肉丁获取方法,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人工劳动强度极大,雇工成本极高;且滚筛中刷除脏线的过程,毛刷会对肉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使得最终获得的肉丁质量大打折扣。现虽然也存在有自动脱壳取肉的加工设备,但这些设备在其扇贝输送线上,先是依靠热水槽、或者加热箱等方式将扇贝加热,使扇贝开口、且肉丁与两贝壳分离后,再用楔形刀去掉上壳、用负压产生器吸出肉丁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看似获得了扇贝肉丁,但为使扇贝贝壳连接处脆化、且开口大小均达到楔形刀能去除上壳的程度,扇贝加热程度普遍较高,内部肉丁其实已在长时间的热熟作用下成为熟肉丁,价值大大降低。所以目前市面上还未见切实可行的自动脱壳取肉设备在推广使用,生鲜肉丁的获取仍然采用原始的人工取肉的方式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脱壳全自动化作业,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雇工成本,且可获得生鲜肉丁,并保证肉丁完好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循环输送装置,所述循环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载贝板,所述载贝板上横向排列设有至少一个载贝位;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循环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壳闪蒸装置、上壳扩口装置、上壳断除装置、脏线抽除装置和下壳脱离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之间设有下壳同步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载贝位处分别设有上下贯穿所述载贝板设置的下壳操作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同步固定装置包括纵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下方的下壳固定随动架,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上活动安装有下壳随动吸附架,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上安装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一一对应的下壳随动吸附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管路连接有下壳随吸控制阀和下壳随吸真空发生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与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之间设有下壳随吸进给器;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上设有载板随动连接装置,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随动回位驱动器和随动回位定位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载板随动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的来贝侧和去贝侧分别转动安装的随动连接卡板,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之间连接有聚拢弹性施力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上固定设有位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之间的聚拢限位器;所述载贝板上固定设有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的自由端分别对应的随动卡持凸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脱离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下方的下壳脱离支架,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上固定设有下壳闪蒸布汽管,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上设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一一对应的下壳闪蒸罩,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管路连接有下壳闪蒸控制阀和下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下壳闪蒸进给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断除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设置的撑壳板,所述撑壳板与所述载贝板之间设有下壳通过空间;所述撑壳板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后撑弹性施力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脏线抽除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设置的脏线抽除支架,所述脏线抽除支架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设置的脏线抽除管,所述脏线抽除管的底端面上设有抽除进气缺口,所述脏线抽除管管路连接有脏线抽除控制阀和脏线抽吸机,所述脏线抽除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脏线抽除进给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闪蒸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设置的上壳闪蒸支架,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壳闪蒸布汽管,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的上壳闪蒸罩,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管路连接有上壳闪蒸控制阀和上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上壳闪蒸进给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上方的上壳扩口支架,所述上壳扩口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的上壳扩口吸附器,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管路连接有扩口吸附控制阀和扩口真空发生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上壳扩口驱动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断除装置的下方设有上壳输出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下壳脱离装置的去贝侧设有壳肉筛分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循环输送装置,所述循环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载贝板,所述载贝板上横向排列设有至少一个载贝位;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循环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壳闪蒸装置、上壳扩口装置、上壳断除装置、脏线抽除装置和下壳脱离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之间设有下壳同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扇贝置于所述载贝位上后,以所述循环输送装置步进式输送。所述上壳闪蒸装置利用高温蒸汽对上壳进行短时间熏蒸,上壳受高温作用与内部肉丁发生分离,并与下壳之间出现开口。因闪蒸时间短暂,上壳的高温并未过多传递给肉丁,肉丁不受热熟作用而保持生鲜。同样因闪蒸时间短暂,上壳开口较小,在扇贝被输送至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处时,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可将上壳进行一定的上翻,将开口扩大。然后扇贝被送至所述上壳断除装置处,所述上壳断除装置将上壳向后折断,上壳从相邻两载贝板之间的间隔之间落出。在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处时,所述下壳同步固定装置可保持下壳在所述载贝板上的固定,上壳的扩口和断除可顺利进行,下壳也能时刻保持原位不动。之后下壳被输送至所述脏线抽除装置处,因肉丁仍与下壳保持有效连接,所以所述脏线抽除装置可将肉丁周围并不牢靠的脏线进行抽除。然后下壳被送至所述下壳脱离装置处,所述下壳脱离装置将肉丁和下壳进行分离,最终下壳和肉丁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上一同落下,经筛分后可获得生鲜的肉丁。因整个过程不存在对肉丁明显的器件接触,所以也保证了肉丁的完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脱壳全自动化作业,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雇工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微开口的扇贝到达上壳扩口装置处时的状态;
图4是图3上壳扩口装置处完成下壳吸附固定和上壳吸附时的状态图;
图5是图4上壳完成扩口的状态图;
图6是图5扩口后的扇贝到达上壳断除装置处的状态图;
图7是图6上壳断除前的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壳同步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为下壳到达下壳脱离装置处时的状态;
图10是图9下壳脱离装置动作后的状态图;
图11是图1的B-B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载贝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循环输送装置;11-输送传动链轮;12-输送传动链条;13-循环输送驱动器;14-链条支撑平台;15-载贝板;16-载贝位;17-下壳操作孔;18-载贝支撑轮组;19-载贝支撑轨道;
2-上壳闪蒸装置;20-上壳闪蒸布汽管;21-上壳闪蒸罩;22-上壳闪蒸进给器;
3-上壳扩口装置;30-上壳扩口支架;31-上壳扩口吸附器;32-上壳扩口吸附滑套;33-上壳扩口吸附管;34-上壳扩口吸嘴;35-上壳吸附退让弹簧;36-上壳吸嘴下伸限位凸起;37-上壳扩口驱动器;
4-上壳断除装置;40-撑壳板;41-下壳通过空间;42-后撑弹性施力器;
5-脏线抽除装置;50-脏线抽除支架;51-脏线抽除管;52-抽除进气缺口;53-脏线抽除进给器;54-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5-抽时下壳吸附器;56-抽时下壳固定进给器;
6-下壳脱离装置;60-下壳闪蒸布汽管;61-下壳闪蒸罩;62-下壳闪蒸进给器;63-下壳脱离压持架;64-下壳脱离压针;65-下壳脱离压持弹簧;66-下壳脱离压持驱动器;
7-下壳同步固定装置;70-下壳固定随动架;71-下壳随动吸附架;72-下壳随动吸附器;73-下壳随吸进给器;74-载板随动连接装置;741-随动连接卡板;742-随动卡持凸起;743-聚拢弹性施力器;744-聚拢限位器;75-随动回位驱动器;76-随动回位定位器;
8-上壳输出装置;
9-壳肉筛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12共同所示,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循环输送装置10,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载贝板15,所述载贝板15上横向排列设有至少一个载贝位16。所述载贝板15作为扇贝的载体,其上以所述载贝位16对扇贝进行自然承载。
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对载贝板15进行步进输送,以使得载贝板15上的扇贝可在多个工位处依次切换处理。本实施例示意每个所述载贝板15上设置十二个载贝位16,这样每个工位处可一次性完成十二个扇贝的处理,这可大幅提高加工效率。当然每个载贝板15上载贝位16的个数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的。因本实施例所述载贝板15较长,所以本实施例所述载贝板15上设有至少一个载贝支撑轮组18,所述机架1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支撑轮组18一一对应的载贝支撑轨道19。所述载贝支撑轮组18的支撑,可避免载贝板15发生变形而影响正常脱壳加工的进行。
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包括至少两对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输送传动链轮11,同侧的所述输送传动链轮11之间安装有输送传动链条12,这样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至少存在一个上行段和一个下行段。各所述载贝板15与两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中相对的链节分别连接设置。其中一对所述输送传动链轮11连接有循环输送驱动器13,常规地,所述循环输送驱动器13包括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动力端与其中一对所述输送传动链轮11之间动力传动连接,所述循环输送驱动器13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公知技术和本实施例的结构很容易得出的,在图中未详细示意。
本实施例示意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为长链条,所以各所述载贝板15与两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中相对的一节链节分别固定连接。为保证链条转弯处所述载贝板15良好的通过性,本实施例所述输送传动链轮11设置为四对,且呈倒梯形布置,倒梯形的布置同时也为本实施例多个装置提供了布置空间。当然当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的链节较短时,各所述载贝板15也可与两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中相对的两节链节同时转动连接。本实施例固定设有与两所述输送传动链条12的上行段对应的链条支撑平台14,所述链条支撑平台14可使得输送传动链条12在上行段时保持平整,从而上行段的所述载贝板15即可保持平整,这同样利于脱壳加工的顺利进行。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也可设置为圆盘输送装置,所述载贝板15在圆盘周向均匀间隔布置,该等效变换方式,也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机架1上沿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壳闪蒸装置2、上壳扩口装置3、上壳断除装置4、脏线抽除装置5和下壳脱离装置6,每个装置处即形成一个工位。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之间设有下壳同步固定装置7。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扇贝被置于所述载贝位16上自然承载,放置方式可采用人工手动放置,也可采用带拍摄功能的智能机械手进行放置,放置姿态以扇贝开口后开口朝输送前方为准;且放置后仅上壳和少量下壳部分可以暴露在载贝位16外,这点可通过在所述载贝位16设置载贝模具来实现,而本实施例示意通过在所述载贝位16处设置载贝孔的方式来实现。扇贝置于所述载贝孔上后,载贝孔周边对下壳形成承托,这可自然形成仅上壳和少量下壳部分可以暴露在载贝位16外的状态。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进行步进输送,每次步进输送的距离以相邻两所述载贝板15的间隔距离进行确定,且每次步进输送结束后,所述上壳闪蒸装置2、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和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处应正好有载贝板15在其工位处。
所述上壳闪蒸装置2利用高温蒸汽对上壳进行短时间熏蒸,上壳受高温作用与内部肉丁发生分离,并与下壳之间出现开口。因闪蒸时间短暂,受上壳开口的滞后性和上壳导热性的影响,上壳的高温并未过多传递给肉丁,肉丁不受热熟作用而保持生鲜。同样因闪蒸时间短暂,上壳最终开口较小,在扇贝被输送至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处时,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可将上壳进行一定的上翻,将开口扩大。然后扇贝被送往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的过程中,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将上壳向后折断,上壳从相邻两载贝板15之间的间隔之间落出。在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处时,所述下壳同步固定装置7可保持下壳在所述载贝板15上的固定,上壳的扩口和断除可顺利进行,下壳也能时刻保持原位不动。之后下壳被输送至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处,因肉丁仍与下壳保持有效连接,所以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可将肉丁周围并不牢靠的脏线进行抽除。然后下壳被送至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处,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将肉丁和下壳进行分离,最终下壳和肉丁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上一同落下,经筛分后可获得生鲜的肉丁。本实施例因整个过程不存在对肉丁明显的器件接触,所以保证了肉丁的完好。整个过程实现了脱壳全自动化作业,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雇工成本。
其中,所述上壳闪蒸装置2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15设置的上壳闪蒸支架,常规地,此处作为参考的载贝板15,应为处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上行段处的载贝板15。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壳闪蒸布汽管20,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20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的上壳闪蒸罩21,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20管路连接有上壳闪蒸控制阀和上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上壳闪蒸进给器22。其中所述上壳闪蒸控制阀和上壳蒸汽发生器为公知常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
在载贝板15到位后,所述上壳闪蒸进给器22驱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下降,并使得所述上壳闪蒸罩21将对应的载贝位16形成罩扣,所述上壳闪蒸控制阀打开,高温蒸汽到达所述上壳闪蒸罩21处对暴露于载贝位16外的上壳进行闪蒸,闪蒸以不超过3s为宜。闪蒸后所述上壳闪蒸控制阀关闭,所述上壳闪蒸进给器22驱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回位,此时上壳与内部肉丁分离,且呈微开口状态。
本实施例示意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20直接作为所述上壳闪蒸支架来使用,所述上壳闪蒸进给器22采用两对称布置的上壳闪蒸进给缸来实现,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20直接与两上壳闪蒸进给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并实现上下滑动。当然本实施例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也可摆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上壳闪蒸进给器22驱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摆动,以使得所述上壳闪蒸进给器22可罩扣在对应的所述载贝位16上。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在所述上壳闪蒸罩21与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20之间设置逆止阀,来减少罩扣结束后蒸汽的外泄。
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15上方的上壳扩口支架30,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上设有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的上壳扩口吸附器31,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管路连接有扩口吸附控制阀和扩口真空发生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上壳扩口驱动器37。其中,所述扩口吸附控制阀和真空发生器为公知常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
当载贝板15到位后,所述上壳扩口驱动器37驱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下降,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与对应载贝位16处的上壳接触。所述扩口吸附控制阀开启,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将上壳吸住。所述上壳扩口驱动器37驱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回位,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对上壳形成拉动作用,并最终将上壳拉开一定角度,形成扩口。本实施例示意所述上壳扩口驱动器37包括两对称设置的上壳扩口驱动缸,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直接固定于两所述上壳扩口驱动缸的活塞杆上,并形成上下滑动。而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的上下滑动方向与竖直方向的角度,可根据能实现有效扩口来进行灵活设置。当然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也可摆动安装、或者通过导轮导轨等结构导向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都是可以的,只要所述上壳扩口驱动器37可驱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活动,并使得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将上壳拉开即可。
本实施例示意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30上的上壳扩口吸附滑套32,所述上壳扩口吸附滑套32内滑动安装有上壳扩口吸附管33,所述上壳扩口吸附管33的下端固定设有上壳扩口吸嘴34,所述上壳扩口吸附管33上套装有位于所述上壳扩口吸附滑套32和所述上壳扩口吸嘴34之间的上壳吸附退让弹簧35,所述上壳扩口吸附管33伸出所述上壳扩口吸附滑套32的上端固定设有上壳吸嘴下伸限位凸起36。这样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通过可退让的设置,可与上壳之间形成更有效地接触,从而保证上壳扩口拉动的正常实现。
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设置的撑壳板40,所述撑壳板40与所述载贝板15之间设有下壳通过空间41;所述撑壳板40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后撑弹性施力器42。当载贝板15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输送至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的过程中,扩口的扇贝中,上壳会冲击在所述撑壳板40上。因此时上壳斜向输送方向前上方,所以其冲击会使所述撑壳板40发生一定程度地朝输送方向的前倾。所述撑壳板40前倾的过程中,所述后撑弹性施力器42的弹性力增大,且上壳在前倾的所述撑壳板40的导向下,开口又进一步增大,上壳与下壳连接处的强度逐渐减弱,上壳对撑壳板40顶靠的力度顺势减弱,所以最终所述后撑弹性施力器42的较大的弹性力,会使得撑壳板40向后快速撑起上壳。加之此时下壳还随所述载贝板15处于输送运行状态,所以上壳相当于被所述撑壳板40向后快速掰断。此时上壳原本所在的载贝板15已处于所述撑壳板40下方,甚至已越过所述撑壳板40,所以上壳从相邻两所述载贝板15之间的间隔之间落下。本实施例以快速向后的撑起将上壳掰断,可不受上壳与下壳连接处脆化程度的影响,上壳可被有效断除。而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为所述上壳闪蒸装置2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装置,其将不足以顶靠在所述撑壳板40上的上壳,开口到可以顶靠在所述撑壳板40上的程度,使得上壳可被所述撑壳板40有效掰断。
本实施例所述撑壳板40斜向来贝上方设置,这样当上壳到达所述撑壳板40处时,可更好地形成对所述撑壳板40的冲击,使所述撑壳板40发生前倾;并且在上壳被进一步撑开后,所述撑壳板40向后的回撑,可形成更大的撑开角度,这可进一步确保上壳断除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示意所述后撑弹性施力器42采用拉伸弹簧来实现,当然也可采用皮筋、或者拉伸弹簧和皮筋共用的结构来实现。本实施例示意在所述撑壳板40不受上壳其他外力作用时,所述撑壳板40的转动安装点处在此时所述后撑弹性施力器42的施力方向上,即所述撑壳板40此时处在死点位置;当所述撑壳板40发生前倾时,所述后撑弹性施力器42被拉伸,弹性力实现增大。
在上壳扩口以及上壳断除的过程中,需保证下壳在所述载贝板15上的固定,由此本实施例各所述载贝位16处分别设有上下贯穿所述载贝板15设置的下壳操作孔17,所述下壳操作孔17可方便本实施例从下部对下壳进行固定。因本实施例所述载贝位16以开设所述载贝孔来实现,所以本实施例所述载贝孔兼作所述下壳操作孔17。
基于所述下壳操作孔17的设置,本实施例所述下壳同步固定装置7包括纵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15下方的下壳固定随动架70,其滑动方式可采用导杆滑套、或者导轨滑座等结构实现,本实施例以导轨滑座结构进行示意。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上活动安装有下壳随动吸附架71,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上安装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17一一对应的下壳随动吸附器72,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管路连接有下壳随吸控制阀和下壳随吸真空发生器,所述下壳随吸控制阀和所述下壳随吸真空发生器为公知常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与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之间设有下壳随吸进给器73。
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驱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升起,使得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与下壳接触。所述下壳随吸控制阀打开,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对下壳产生向下的吸力,使下壳紧靠在所述载贝板15上形成吸附固定。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同样采用两下壳固定进给缸的形式,而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直接固定于两下壳固定进给缸的活塞杆上,并形成上下滑动。同样地,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也可摆动安装在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上,并通过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驱动摆动后,使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能对下壳进行吸附固定。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也采用吸嘴结构实现,其与下壳接触时的高度,可通过所述设计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的行程等来实现。
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上设有载板随动连接装置74,所述载板随动连接装置74可使得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可随同所述载贝板15一同输送,这样在上壳扩口和上壳断除的过程中,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就可一直保持对下壳的吸附固定。
所述载板随动连接装置74包括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的来贝侧和去贝侧分别转动安装的随动连接卡板741,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之间连接有聚拢弹性施力器743,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上固定设有位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之间的聚拢限位器744。平时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在所述聚拢弹性施力器743的弹性力作用下,均压靠在所述聚拢限位器744上,形成具有一定张开角度的姿态。本实施例所述聚拢弹性施力器743示意为拉伸弹簧,当然也可采用皮筋、或者皮筋与拉伸弹簧共用的结构,甚至所述聚拢弹性施力器743,还可采用在各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与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之间分别设置的拉伸弹簧来实现。所述聚拢限位器744为刚性限位,本实施例示意为在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之间横向设置的聚拢限位横板,当然也可为简单的限位凸起或者限位销等结构来实现。
两所述聚拢弹性施力器743所述载贝板15上固定设有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自由端分别对应的随动卡持凸起742。本实施例示意所述随动卡持凸起742为所述载贝板15的前后侧分别向下钣金折弯而形成的折边,当然也可采用焊接板片或者凸起等来实现。
当载贝板15到达所述上壳扩口装置3处时,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驱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升起。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自由端首先接触所述载贝板15的底面,并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的继续升起过程中,受所述载贝板15底面的导向,而逐渐呈撑开趋势。最终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自由端分别顶靠在对应侧的随动卡持凸起742上,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不能继续上升。而此时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则正好处于可吸附固定下壳的位置,因此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卡持,同样可作为限定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高度的设计。当上壳扩口完毕、所述载贝板15被输送向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时,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卡持作用,会使得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会随所述载贝板15同步活动,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也就顺势随所述载贝板15同步活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保持吸附固定作用。在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处完成上壳断裂去除的瞬间,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解除吸附,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驱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回降,下壳的吸附固定作用和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卡持作用快速被解除,所述载贝板15可将下壳继续输送到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处。
本实施例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随动回位驱动器75和随动回位定位器76。在上壳断除、下壳的吸附固定作用和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卡持作用解除后,所述随动回位驱动器75可将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送回原位,而所述随动回位定位器76的设置,可保证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回位后位置的精准度,以此保证下一批下壳吸附固定和所述随动连接卡板741的卡持的准确性。本实施例所述随动回位定位器76也采用刚性定位,如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定位块、定位凸起或者定位销等结构均可。所述随动回位驱动器75采用随动回位驱动缸来实现,其推动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到所述随动回位定位器76处后,保持伸出状态一定时长,确保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70恢复回位后的稳定再收回。
当然本实施例的载板随动连接装置74也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如参考模具合模,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71和所述载贝板15上分别设置定位销、定位孔的结构,也是可以的,该技术手段变换,也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15设置的脏线抽除支架50,所述脏线抽除支架50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设置的脏线抽除管51,所述脏线抽除管51的底端面上设有抽除进气缺口52,所述脏线抽除管51管路连接有脏线抽除控制阀和脏线抽吸机,所述脏线抽除支架50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脏线抽除进给器53。
在所述载贝板15将断除上壳的下壳送至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处后,所述脏线抽除进给器53驱动脏线抽除支架50下降。所述脏线抽除管51下压到对应载贝位16的下壳上,所述脏线抽除控制阀开启,所述脏线抽吸机的抽吸力在所述下壳处产生抽吸作用。所述抽除进气缺口52的设置,可使得下壳处所述脏线抽除管51内形成明显的气流,连接并不可靠的脏线可在该气流下,被抽吸到所述脏线抽吸机内,完成脏线抽除。
其中所述脏线抽吸机可采用现有吸尘器等结构来实现,根据实际抽吸力的需要,可每根所述脏线抽除管51单独配置所述脏线抽除控制阀和所述脏线抽吸机,或者每两根或者三根所述脏线抽除管51共同配置一套所述脏线抽除控制阀和所述脏线抽吸机。所述脏线抽除进给器53也采用两对称设置的脏线抽除进给缸来实现,所述脏线抽除支架50与两所述脏线抽除进给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形成上下滑动。当然所述脏线抽除支架50同样可采用摆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脏线抽除进给器53驱动器摆动的方式来实现。在实际使用时,也可在所述脏线抽除管51上套装PVC管或者硅胶管等,并在该PVC管或者硅胶管等的底端面上设置所述抽除进气缺口52;这样当所述脏线抽除管51压靠在下壳上时,不易产生过于刚性的压靠损坏,保证抽吸的正常实现。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下壳操作孔17的设置,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的下方设有低于所述载贝板15设置的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所述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上安装有若干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的抽时下壳吸附器55,所述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抽时下壳固定进给器56。在所述载贝板15将断除上壳的下壳送至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处后,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可驱动所述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先升起,并依靠所述抽时下壳吸附器55对下壳进行吸附固定,然后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进行脏线抽除。抽除后所述抽时下壳吸附器55解除吸附,所述抽时下壳吸附器55驱动所述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回到原位。
脏线抽除时下壳的吸附固定,可避免所述脏线抽除管51抽出完毕后短暂的抽吸力而造成下壳移位的情况发生,使下壳可保持固定状态到下一工位。所述抽时下壳固定进给器56、所述抽时下壳固定支架54和所述抽时下壳吸附器55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下壳随吸进给器73、下壳随动吸附架71和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的结构很容易理解的,其区别仅在于一个要随载贝板15同步运动,另一个仅在所述脏线抽除装置5处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抽时下壳吸附器55、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72和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31可共用同一个真空发生器,但分别设置控制阀即可。
基于本实施例所述下壳操作孔17的设置,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15下方的下壳脱离支架,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上固定设有下壳闪蒸布汽管60,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60上设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17一一对应的下壳闪蒸罩61,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60管路连接有下壳闪蒸控制阀和下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下壳闪蒸进给器62。
当载贝板15将抽出脏线的下壳送到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处后,所述下壳闪蒸进给器62驱动所述下壳脱离支架升起,所述下壳闪蒸罩61罩扣在对应的所述下壳操作孔17处。所述下壳闪蒸控制阀打开,高温蒸汽通过所述下壳操作孔17对下壳进行闪蒸,闪蒸时长同样不宜超过3s。闪蒸完毕,所述下壳闪蒸控制阀关闭,所述下壳闪蒸进给器62驱动所述下壳脱离支架回降。此时下壳因闪蒸作用,与肉丁发生分离,而闪蒸时间短暂,热量并未有效传递给肉丁,肉丁因未受到明显的热熟作用而仍保持生鲜。
其中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的结构是本领域结合所述上壳闪蒸装置2的结构很容易理解的,具体结构设置以及可替换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上壳蒸汽发生器可兼作所述下壳蒸汽发生器使用。
本实施例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的上方活动安装有高于所述载贝板15设置的下壳脱离压持架63,所述下壳脱离压持架63上滑动安装有与所述载贝位16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壳脱离压针64,所述下壳脱离压针64与所述下壳脱离压持架63之间设有下壳脱离压持弹簧65,所述下壳脱离压持架63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下壳脱离压持驱动器66。
在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对下壳闪蒸前,所述下壳脱离压持驱动器66驱动所述下壳脱离压持架63下降,所述下壳脱离压针64下降并与下壳接触。所述下壳脱离压持架63再下降一定距离后停止,所述下壳脱离压持弹簧65被压缩,其提供所述下壳脱离压针64向下压持下壳的力。弹性的压持可保证下壳稳定的同时,不易产生刚性压持损坏,且所述下壳脱离压针64的弹性压持,可在闪蒸前保证下壳的稳定,使得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可在所述下壳操作孔17处精准地对下壳进行闪蒸。
当然本实施例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的结构也不限于此,其也可采用从下部对下壳吸附固定,而上部对肉丁进行铲除等来实现,该可选技术方案也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的下方设有上壳输出装置8,所述上壳输出装置8可将断裂下的上壳输出,其可采用带式输送结构等实现。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下壳脱离装置6的去贝侧设有壳肉筛分装置9。下壳与肉丁完成脱离后,在所述循环输送装置10上行段的末端,自由掉落至所述壳肉筛分装置9上,所述壳肉筛分装置9将下壳和肉丁筛分,以获得单独的肉丁。所述壳肉筛分装置9可采用振动筛等结构来实现。
本实施例先对上壳闪蒸,实现上壳与肉丁分离、以及上壳微开口。然后在下壳被固定的情况下,先配合上壳闪蒸后的微开口,进行扩口操作,然后将开口扩大的上壳在经过所述上壳断除装置4处后自动断除。断除后,先利用肉丁仍与下壳连接的特点,将不牢靠的脏线抽除,然后同样利用闪蒸方式,对下壳进行脱离。本实施例自始至终不存在对肉丁的热熟,最终获得的肉丁可保持生鲜,而且自始至终也不存在与肉丁的任何器件接触,肉丁可保持完好。本实施例实现了脱壳全自动化作业,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雇工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循环输送装置,所述循环输送装置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载贝板,所述载贝板上横向排列设有至少一个载贝位;所述机架上沿所述循环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设有上壳闪蒸装置、上壳扩口装置、上壳断除装置、脏线抽除装置和下壳脱离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和所述上壳断除装置之间设有下壳同步固定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载贝位处分别设有上下贯穿所述载贝板设置的下壳操作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同步固定装置包括纵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下方的下壳固定随动架,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上活动安装有下壳随动吸附架,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上安装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一一对应的下壳随动吸附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器管路连接有下壳随吸控制阀和下壳随吸真空发生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与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之间设有下壳随吸进给器;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上设有载板随动连接装置,所述下壳固定随动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随动回位驱动器和随动回位定位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随动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的来贝侧和去贝侧分别转动安装的随动连接卡板,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之间连接有聚拢弹性施力器,所述下壳随动吸附架上固定设有位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之间的聚拢限位器;所述载贝板上固定设有与两所述随动连接卡板的自由端分别对应的随动卡持凸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脱离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下方的下壳脱离支架,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上固定设有下壳闪蒸布汽管,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上设有与所述下壳操作孔一一对应的下壳闪蒸罩,所述下壳闪蒸布汽管管路连接有下壳闪蒸控制阀和下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下壳脱离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下壳闪蒸进给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断除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设置的撑壳板,所述撑壳板与所述载贝板之间设有下壳通过空间;所述撑壳板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后撑弹性施力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脏线抽除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设置的脏线抽除支架,所述脏线抽除支架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设置的脏线抽除管,所述脏线抽除管的底端面上设有抽除进气缺口,所述脏线抽除管管路连接有脏线抽除控制阀和脏线抽吸机,所述脏线抽除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脏线抽除进给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闪蒸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高于所述载贝板设置的上壳闪蒸支架,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壳闪蒸布汽管,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的上壳闪蒸罩,所述上壳闪蒸布汽管管路连接有上壳闪蒸控制阀和上壳蒸汽发生器,所述上壳闪蒸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上壳闪蒸进给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扩口装置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载贝板上方的上壳扩口支架,所述上壳扩口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载贝位一一对应的上壳扩口吸附器,所述上壳扩口吸附器管路连接有扩口吸附控制阀和扩口真空发生器,所述上壳扩口支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上壳扩口驱动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上壳断除装置的下方设有上壳输出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下壳脱离装置的去贝侧设有壳肉筛分装置。
CN202120456384.3U 2021-03-03 2021-03-03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31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6384.3U CN214431479U (zh) 2021-03-03 2021-03-03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6384.3U CN214431479U (zh) 2021-03-03 2021-03-03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31479U true CN21443147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5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638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31479U (zh) 2021-03-03 2021-03-03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31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7372A (zh) 一种多工位往复循环式扇贝开壳取肉机
CN109275672B (zh) 一种全自动油炸卷皮一体机
CN110731472B (zh) 一种全自动蛋制品生产设备
CN108157479A (zh) 一种虾类脱壳装置
CN206365428U (zh) 剥虾机及虾仁加工系统
CN214431479U (zh) 扇贝鲜肉脱壳自动加工系统
CN111685341A (zh) 一种加工用鸡头米剥壳装置
CN210445512U (zh) 一种自动化小龙虾取肉设备
CN109329372B (zh) 一种海产养殖扇贝仿手工自动化加工设备
CN107048447B (zh) 一种毛豆剥壳装置
KR101260134B1 (ko) 어체의 안구부 펀칭 회수 장치
CN211510151U (zh) 一种海带同时多点夹苗机
CN109573433B (zh) 一种香菇加工垫套套设装置
CN214431477U (zh) 扇贝鲜肉分离装置
CN114451482B (zh) 一种鸡蛋加工用鸡蛋液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7934442B2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 stockinette
US55428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meat from crab claws
CN214431478U (zh) 扇贝上壳高效去除装置
CN115177004A (zh) 一种果类食品外壳去除加工装置
CN112753490A (zh) 一种全自动食用菌菌包搔菌处理设备
CN209121990U (zh) 一种新型的蛋黄蛋清分离设备
CN204104658U (zh) 全自动虾剥壳机
CN109042815B (zh) 海鲜翻口加工设备
CN216753486U (zh) 一种用于花生加工的除壳去皮装置
CN218218963U (zh) 一种肉食品加工用灌肠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