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7651U - 插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7651U
CN214427651U CN202120417247.9U CN202120417247U CN214427651U CN 214427651 U CN214427651 U CN 214427651U CN 202120417247 U CN202120417247 U CN 202120417247U CN 214427651 U CN214427651 U CN 214427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in
heat sink
heating element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72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阙千翔
袁苏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7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7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拔装置。该插拔装置包括壳体、桥接件以及散热鳍片;壳体具有开口部与容置部,容置部以可插拔方式容置发热元件;桥接件设置于壳体;散热鳍片以可旋转方式连结桥接件或壳体,散热鳍片经由开口部接触发热元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能的插拔装置,插拔装置壳体形成开口部,让散热鳍片可藉由导热片直接接触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导热片填补散热鳍片与发热元件之间可能出现的缝隙,不仅能加强发热元件的稳固性,亦能建立最短散热路径来提高热交换/热散逸性能。

Description

插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光纤插拔装置包含封闭式壳体以及散热鳍片。封闭式壳体提供一个开口,让发热元件能以可插拔方式进入封闭式壳体以接触内部的连接端子。散热鳍片固定设置在封闭式壳体的顶面;封闭式壳体的底面、侧面与顶面为相连接的板状结构,用来围绕发热元件提供保护作用,并承载散热鳍片提供支撑作用。为了确保发热元件进出封闭式壳体的顺畅性,发热元件插入封闭式壳体时,发热元件与封闭式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会具有间隙。发热元件产生的废热需以空气传导方式通过此间隙,才能传递到散热鳍片向外散逸;由此可知,发热元件与封闭式壳体之间的间隙会大幅削弱传统光纤插拔装置的散热效能,故如何设计一种能避免在发热元件与壳体之间形成间隙、以提供较佳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即为相关机构设计产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插拔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桥接件以及一散热鳍片。该壳体具有一开口部与一容置部。该容置部以可插拔方式容置一发热元件。该桥接件设置于该壳体。该散热鳍片以可旋转方式连结该桥接件或该壳体。该散热鳍片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散热鳍片相对该桥接件旋转以移动到一第一角度位置或一第二角度位置,该散热鳍片切换到该第一角度位置以接触该发热元件,该散热鳍片离开该第一角度位置以移向该第二角度位置时会与该发热元件分离。该散热鳍片包括一鳍片本体以及一推抵部,该推抵部自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弯折,该散热鳍片进入该容置部时,该发热元件止抵于该推抵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散热鳍片包括一鳍片本体以及一推抵部,该推抵部自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弯折,该发热元件进入该容置部会施压于该推抵部,以驱动该鳍片本体相对于该桥接件旋转。该发热元件置入该容置部时该散热鳍片处于该第一角度位置,该发热元件未置入该容置部时该散热鳍片处于该第二角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桥接件包括一第一枢转部,该散热鳍片包括一第二枢转部,该第二枢转部枢接该第一枢转部以使该散热鳍片可旋转地连结该桥接件。该第一枢转部为一枢孔,且该第二枢转部为一枢轴。该枢孔为一O型封闭式结构、或为一C型非封闭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插拔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桥接件与该散热鳍片之间。该弹性元件以其弹性恢复力推动该散热鳍片远离该桥接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桥接件,并推抵该散热鳍片。该弹性元件为一弹力簧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该桥接件包括一第一限位部,该壳体包括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可分离方式扣接该第一限位部。该桥接件为一体成型于该壳体。该插拔装置还包括一导热片,该导热片设置在该散热鳍片面向该壳体的一底面。该导热片穿过该开口部以进入该容置部,从而直接接触该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其包括有一壳体以及一散热鳍片。该壳体具有一桥接件、一开口部与一容置部。该容置部以可插拔方式容置一发热元件。该散热鳍片以可旋转方式连结该壳体的该桥接件。该散热鳍片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能的插拔装置,插拔装置壳体形成开口部,让散热鳍片可藉由导热片直接接触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导热片填补散热鳍片与发热元件之间可能出现的缝隙,不仅能加强发热元件的稳固性,亦能建立最短散热路径来提高热交换/热散逸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的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在第一角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在第二角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插拔装置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5与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在不同操作角度的侧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插拔装置
12 壳体
121 侧壁
122 顶板
13 电路板
14 桥接件
16 散热鳍片
161 底面
162 突出部
18 弹性元件
20 导热片
22 开口部
24 容置部
26 发热元件
28 第一限位部
30 第二限位部
30a 上方的第二限位部
30b 下方的第二限位部
32 鳍片本体
321 侧边
34 推抵部
36、36’ 第一枢转部
38 第二枢转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10的元件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10在第一角度位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10在第二角度位置的示意图。插拔装置10可包含壳体12、桥接件14、散热鳍片16、弹性元件18以及导热片20。壳体12可由侧壁121与顶板122组成。顶板122可形成开口部22;顶板122可连结侧壁121以围绕形成容置部24,容置部24允许外部发热元件26以可插拔方式进入或离开容置部24。发热元件26可为一光纤收发器。发热元件26进入容置部24时仍有部分区段外露,发热元件26的外露区段(例如图2与图3所示的右侧区段)可安装把手或类似功能的结构件,以供使用者握持。
壳体12的下方可具有电路板13。壳体12呈现U型结构,而U型结构的两侧壁121可直接固设于电路板13以封闭U型结构的开口。电路板13可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电性连接点(图未示)。当发热元件26进入壳体12的容置部24时,发热元件26的导电端(图未示)可接触电路板13上的相对应电性连接点。
较佳的桥接件14可由金属材质制作而成,用于提供较强的结构强度以连结且支撑散热鳍片16;然而实际可应用材质当不限于此。桥接件14能选择性利用可拆装或不可拆装方式设置于壳体12;桥接件14还可能一体成型于壳体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桥接件14可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一限位部28,壳体12可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第二限位部30。第二限位部30的数量对应于第一限位部28的数量。第一限位部28可为凹孔结构,第二限位部30可为单个或两个凸块结构。若第二限位部30具有两个凸块结构30a与30b,上方的第二限位部30a卡合于第一限位部28,下方的第二限位部30b则止抵于桥接件14的下缘,防止桥接件14的下缘因尺寸公差的关系小幅往下移动,具有垂直往下方向的限位效果。故下方的第二限位部30b可为长条状或凸点状结构。第一限位部28与第二限位部30以可分离方式相互扣接,意即凹孔结构可套住单个凸块结构,或是凹孔结构可套住两个凸块结构的其中一个凸块结构、并且凹孔结构的外缘抵接于另一个凸块结构。
第二限位部30设计为两个凸块结构的目的在于减少第一限位部28与第二限位部30相扣接时可能会产生的晃动,然而实际应用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限位部28可设计成单个或两个凸块结构,并且第二限位部30可设计为凹孔结构,或是第一限位部28与第二限位部30设计成其他类型的扣接结构。在可能的其他变化方式中,桥接件14还可选择一体成型于壳体12。
在本实施例中,桥接件14为一种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中空区域用来避让壳体12的开口部22,提供发热元件26能以最短路径直接传递热量至散热鳍片16的路径。散热鳍片16以可旋转方式连结桥接件14,并且能相对桥接件14旋转,以在图2所示的第一角度位置与图3所示的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如图2所示,散热鳍片16切换到第一角度位置时,散热鳍片16可接触发热元件26;如图3所示,发热元件26在置入容置部24之前或取出容置部24之后皆可为此状态,若散热鳍片16离开第一角度位置以移向第二角度位置,散热鳍片16不再接触发热元件26。前述的角度位置可指散热鳍片16的下缘和桥接件14的侧缘的夹角,而第二角度位置可高于或大于第一角度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鳍片16会在其面向壳体12的底面161设置导热片20。导热片20的厚度经过特殊设计,可略大于或等于壳体12的顶板122的厚度。当散热鳍片16切换到第一角度位置而平放于壳体12上的时候,导热片20可穿过开口部22进入容置部24,从而直接接触发热元件26。换句话说,发热元件26产生的废热经由导热片20传送至散热鳍片16,再通过散热鳍片16向外发散消逸。
值得一提的是,导热片20可为选择性配件,意即散热鳍片16的底面161可不设置导热片20而直接接触壳体12内的发热元件26;此时,散热鳍片16优选会在底面161形成突出部162,突出部162的厚度可略大于或等于壳体12的顶板122的厚度,以能在散热鳍片16切换到第一角度位置而平放于壳体12时,直接接触壳体12内的发热元件26。
散热鳍片16可包含鳍片本体32以及推抵部34。鳍片本体32可为具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散热片的基体,推抵部34则可自鳍片本体32的侧边321向外延伸弯折。散热鳍片16切换到第二角度位置时,发热元件26进入壳体12后会止抵于散热鳍片16的推抵部34。此外,桥接件14可包含第一枢转部36,且散热鳍片16还可包含对应于第一枢转部36的第二枢转部38。第一枢转部36与第二枢转部38以枢接方式结合,让散热鳍片16能自由地相对桥接件14转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枢转部36为枢孔,且第二枢转部38为枢轴,然而实际应用不限于此;举例来说,第一枢转部36还可设计成枢轴,而第二枢转部38会设计成相对应的枢孔。
请参阅图1与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插拔装置10的部分元件分解图。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部36为C型非封闭式结构,使用者可将散热鳍片16的第二枢转部38放至桥接件14的第一枢转部36的上方,再通过下压力驱使第一枢转部36的C型非封闭式结构产生些微结构形变,允许第二枢转部38进入第一枢转部36(意即C型非封闭式结构),然后第一枢转部36(意即C型非封闭式结构)会恢复到形变前的位置,防止第二枢转部38的脱离。
在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具有相同编号的元件具有相同的结构及功能,故此不再重复说明;本实施方式将第一枢转部36’另设计为O型封闭式结构。欲组装散热鳍片16与桥接件14的时候,使用者将第一枢转部36’(意即两片O型封闭式结构)略微分别向外扳动,使第二枢转部38可摆放到两片第一枢转部36’之间;待扳动第一枢转部36’的外力移除后,第一枢转部36’会恢复到形变前的位置,扣住第二枢转部38以避免脱离。第一枢转部的结构当不限于上述公开的两种实施例,依设计需求而定。
桥接件14在朝向散热鳍片16的顶面可设置弹性元件18,弹性元件18另以可分离方式推抵散热鳍片16。弹性元件18用来推动散热鳍片16远离桥接件14,意即推动散热鳍片16从第一角度位置移往第二角度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8设置为弹力簧片,例如金属材质制作的弹片,然而实际应用不限于此;弹性元件18还可能设计为压缩弹簧,其位置亦介于桥接件14与散热鳍片16之间,或是设计为扭簧,其位置则可能会设置在第一枢转部36和/或第二枢转部38。
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与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拔装置10在不同操作角度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若发热元件26尚未完全插入壳体12的容置部24,弹性元件18可维持在初始状态,弹性元件18会顶高散热鳍片16,以使散热鳍片16停留在第二角度位置;此时散热鳍片16的推抵部34略微下垂而摆放在容置部24的后端。如图6所示,如发热元件26完全进入容置部24,发热元件26可施压于推抵部34以带动鳍片本体32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散热鳍片16从第二角度位置切换到第一角度位置,散热鳍片16下压弹性元件18,弹性元件18受压缩而储存弹性恢复力,散热鳍片16下方的导热片20经由开口部22进入容置部24,导热片20可直接接触发热元件26进行散热。
若将发热元件26从壳体12的容置部24抽出,意即从图6所示方式至图5所示方式,发热元件26会稍微分离于推抵部34,此时弹性元件18可释放其弹性恢复力顶起鳍片本体32以驱动鳍片本体32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并能够同步致使散热鳍片16下方的导热片20分离于发热元件26,减少发热元件26的外移阻力,既能提高抽取发热元件26的顺畅性,也能避免导热片20受磨损而损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能的插拔装置,插拔装置壳体形成开口部,让散热鳍片可藉由导热片直接接触壳体内的发热元件。导热片填补散热鳍片与发热元件之间可能出现的缝隙,不仅能加强发热元件的稳固性,亦能建立最短散热路径来提高热交换/热散逸性能。

Claims (17)

1.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拔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开口部与一容置部,该容置部以可插拔方式容置一发热元件;
一桥接件,该桥接件设置于该壳体;以及
一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以可旋转方式连结该桥接件或该壳体,该散热鳍片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发热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相对该桥接件旋转以移动到一第一角度位置或一第二角度位置,该散热鳍片切换到该第一角度位置以接触该发热元件,该散热鳍片离开该第一角度位置以移向该第二角度位置时会与该发热元件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包括一鳍片本体以及一推抵部,该推抵部自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弯折,该散热鳍片进入该容置部时,该发热元件止抵于该推抵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包括一鳍片本体以及一推抵部,该推抵部自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弯折,该发热元件进入该容置部会施压于该推抵部,以驱动该鳍片本体相对于该桥接件旋转,该发热元件置入该容置部时该散热鳍片处于该第一角度位置,该发热元件未置入该容置部时该散热鳍片处于该第二角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包括一第一枢转部,该散热鳍片包括一第二枢转部,该第二枢转部枢接该第一枢转部以使该散热鳍片可旋转地连结该桥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转部为一枢孔,且该第二枢转部为一枢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孔为一O型封闭式结构、或为一C型非封闭式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拔装置还包括:
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桥接件与该散热鳍片之间,该弹性元件推动该散热鳍片远离该桥接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桥接件,并推抵该散热鳍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弹力簧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包括一第一限位部,该壳体包括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二限位部以可分离方式扣接该第一限位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桥接件为一体成型于该壳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拔装置还包括:
一导热片,该导热片设置在该散热鳍片面向该壳体的一底面,该导热片穿过该开口部以进入该容置部,从而直接接触该发热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的一底面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穿过该壳体的该开口部,且该突出部的一形状及一尺寸对应于该导热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热元件为一光纤收发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包括一鳍片本体以及一推抵部,该推抵部自该鳍片本体的一侧边向外延伸弯折,该桥接件包括一第一枢转部,该散热鳍片包括一第二枢转部,该第二枢转部枢接该第一枢转部以使该散热鳍片可旋转地连结该桥接件,该插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桥接件与该散热鳍片之间的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推动该散热鳍片远离该桥接件,该插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散热鳍片面向该壳体的一底面的一导热片。
17.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拔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桥接件、一开口部与一容置部,该容置部以可插拔方式容置一发热元件;以及
一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以可旋转方式连结该壳体的该桥接件,该散热鳍片经由该开口部接触该发热元件。
CN202120417247.9U 2021-02-02 2021-02-25 插拔装置 Active CN2144276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1239U TWM615804U (zh) 2021-02-02 2021-02-02 插拔裝置
TW110201239 2021-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7651U true CN214427651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7247.9U Active CN214427651U (zh) 2021-02-02 2021-02-25 插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7651U (zh)
TW (1) TWM61580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5804U (zh) 2021-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3844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a locking device
US7286363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5227396B2 (ja) スマートカードヒートシンク
US6108207A (en) Clip for heat sink
ITRM990543A1 (it) Attacco di contenitori di dispositivi elettronici a dissipatori termici.
CN114269106A (zh) 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JP4122327B2 (ja) 取外板を有した電気コネクタ
WO2022199439A1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通信设备
TWM275559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427651U (zh) 插拔装置
US6396696B1 (en) Clip for heat sink
JP5221252B2 (ja) 放熱装置
US20070133176A1 (en) Heat dissipating element for a memory
US20060034057A1 (en) Clamper for mounting a heatsink
US707043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reinforcing mechanism
CN112698705A (zh) 散热机构及采用该散热机构的扩展卡模组
CN113885140A (zh) 导热结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TWM481438U (zh) 散熱器扣具及散熱模組裝置
TWI313153B (en) Heat sink clip and assembly
TWI327265B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211237728U (zh) 具有撑高散热机制的固态硬盘装置
TWM278117U (en) Card connector
JPH09171540A (ja) Pcカードの冷却構造
TW418512B (en) Folded fin heat sink and fan attachment
TWI315174B (en)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thermal modul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