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1391U -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1391U
CN214411391U CN202023233232.1U CN202023233232U CN214411391U CN 214411391 U CN214411391 U CN 214411391U CN 202023233232 U CN202023233232 U CN 202023233232U CN 214411391 U CN214411391 U CN 214411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bms
upper cover
flip
coppe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32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332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1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1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1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包括外壳、BMS组件、电池模组及铜排。外壳包括上盖及箱体,上盖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柱,箱体罩设于上盖上;BMS组件容置于内腔中;电池模组上开设有安装孔,电池模组与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安装孔朝向固定柱设置;铜排的第一端与电池模组的输出端连接,铜排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池模组外,铜排的第二端与BMS组件连接。组装时先将BMS组件装入内腔,再将电池模组与BMS组件连接,最后盖上箱体,不需以盲插的方式将BMS组件与上盖组合,BMS组件的安装精度更高;设置固定柱支撑电池模组,避免电池模组直接压到BMS组件上,铜排延伸至电池模组外,以便于将铜排与BMS组件连接,提高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低压电池系统由电池模组、BMS(即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用于提供保护的下箱体、上盖组成,通常低压电池系统的输出极设置于上盖中,电池模组容置于下箱体内,电池模组需要与BMS电连接。
目前低压电池系统的组装方式主要为下箱体-模组-BMS-上盖和在上盖开设通孔,通过通孔与螺钉配合将低压电池的输出极与BMS导通;
前者组装顺序为:BMS与电池模组输出铜排连接,低压电池的输出极与上盖集成于一体,安装上盖时,低压电池的输出极与BMS是以盲插的方式导通,两者对接时的位置精度难以保证。
后者虽可解决低压电池的输出极与BMS对接精度低的问题,但需要在组装后对通孔进行密封操作,增加了电池系统组装工序,降低组装效率,需要匹配相应的密封设备,增加低压电池系统的组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通过对其外壳及相关部件的结构调整,改变电池系统的组装顺序,提高电池系统内部电连接部件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包括:外壳、BMS组件、电池模组及铜排;
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及箱体,所述上盖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箱体罩设于所述上盖上;
所述BMS组件容置于所述内腔中;
所述电池模组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接,且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固定柱设置;
所述铜排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铜排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池模组外,所述铜排的第二端与所述BMS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MS组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面与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排包括延伸部及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两端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端及所述BMS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外壁上设置有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用于粘连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电池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靠近所述上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轨道,所述定位轨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条,两个所述凸条分别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两侧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MS组件包括电路板、对接端子及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对接端子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上,所述对接端子与所述延伸部第二端上的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内嵌置有输出极,所述输出极部分露置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输出极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每一所述卡扣均朝向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与所述箱体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及端板,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端板上,且所述端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组装时先将BMS组件装入内腔,再将电池模组与BMS组件连接,最后盖上箱体,不需以盲插的方式将BMS组件与上盖组合,BMS组件的安装精度更高;
2、设置固定柱支撑电池模组,避免电池模组直接压到BMS组件上,铜排延伸至电池模组外,以便于将铜排与BMS组件连接,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盖与BMS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与铜排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与上盖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10、模组本体31、端板32、凹陷部33、螺钉34、上盖110、内腔111、固定柱112、输出极113、卡扣114、密封圈130、箱体120、BMS组件200、电路板210、对接端子220、导电片230、孔231、螺母240、电池模组300、安装孔310、定位轨道320、凸条321、铜排400、延伸部410、双面胶411、连接部420、通孔4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10包括:外壳、BMS组件200、电池模组300及铜排400。电池模组300用于存储电能,BMS组件200指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进行管理的系统,主要用于智能化管理和维护各个电池单元,BMS组件200与电池模组300之间通过铜排400电连接,外壳用于容置BMS组件200和电池模组300,并为其提供保护,本实施方案对上述部件结构进行优化,改变其组装顺序,保证导电元件之间连接精度更高,以便于进行自动化组装,提高抵押电池系统的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电池具有正极与负极,因此输出极、铜排400均设置有2个,分别对应电池的正极与负极,由于正极和负极连接的铜排400结构相同、发明构思相同,下面仅以其中一极(负极)为例,对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10的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外壳包括上盖110及箱体120,上盖110设置有内腔111,内腔111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柱112,箱体120罩设于上盖110上;
请参阅图1及图3,BMS组件200容置于内腔111中;电池模组300上开设有安装孔310,电池模组300与固定柱112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安装孔310朝向固定柱112设置;
请参阅图3,铜排400的第一端与电池模组300的输出端连接,铜排400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池模组300外,铜排400的第二端与BMS组件200连接。
BMS组件200位于内腔111的底面与固定柱112的上端面之间。亦即固定柱112的高度小于内腔111的深度,且固定柱112的高度大于BMS组件200的厚度,固定柱112的高度指固定柱112的上端面到内腔111的底面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10的输出极内嵌于上盖110中。具体的,输出极与上盖嵌件注塑,上述输出极指电池系统的用于与外部电器电连接的端子,具体的输出极采用铜片制成。BMS组件200容置于内腔111后即与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10的输出极连接。输出极与BMS组件200之间可通过螺钉、螺母锁定。
接着,先将铜排400安装于电池模组300上,此时电池模组300的朝向如图3所示,将电池模组300翻转180°,使装有铜排400的一面朝向上盖110并下压,使得铜排400进入内腔111,直至固定柱112与电池模组300抵接,电池模组300抵下压到位,此时铜排400与BMS组件200上的BMS组件200接触;由于铜排400的第二端延伸至电池模组300外,可通过螺钉将铜排400的第二端与BMS组件200锁定在一起,最后盖上箱体120即完成组装。
上述组装过程中,优先保证BMS组件200、电池模组300及铜排400与上盖110中的输出极的连接,提高了电池系统内部电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精度,有利于采用设备实施自动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铜排400包括延伸部410及设置于延伸部410两端的连接部420,两个连接部420分别与电池模组300的输出端及BMS组件200连接。连接部420上开设有通孔421,通过通孔421与螺钉配合将连接部420与BMS组件200或者电池模组300连接。
为了保证铜排400安装时不发生偏移,延伸部410外壁上设置有双面胶411,双面胶411用于粘连延伸部410及电池模组300。通过双面胶411将铜排400进行预定位,在将电池模组300翻转180°以及将电池模组300下压装入上盖110时,可保证延伸部410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保证延伸部410第二端上的连接部420能够准确与BMS组件200上的安装位置贴合,保证组装的位置精度。
铜排400为连接电池模组300和BMS组件200的部件,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安装精度,电池模组300靠近上盖110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轨道320,定位轨道32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条321,两个凸条321分别与延伸部410相对的两侧面贴合,如此保证延伸部410的设置朝向,并且避免锁紧螺丝过程中导致延伸部410发生偏移,提高铜排400的安装精度。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BMS组件200包括电路板210、对接端子220及导电片230,导电片230与上盖110连接,对接端子220位于电路板210的边缘上,对接端子220与延伸部410第二端上的连接部420电连接。对接端子220用于与铜排400电连接,导电片230用于与上盖110中的输出极电连接。
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上盖110内嵌置有输出极113,输出极113部分露置于内腔111中,且输出极113与导电片230电连接。输出极113露置于内腔111中的部分呈圆柱状,且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导电片230上开设有与之匹配的孔231,安装时将BMS组件200放入内腔111,并且使输出极113穿设导电片230上的孔231,通过螺母240将导电片230与输出极113锁定。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上盖110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卡扣114,每一卡扣114均朝向箱体120。箱体120与上盖110通过卡扣114扣合,进一步提高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4,为了保证密封性,上盖110与箱体120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130。
请参阅图3及图4,为了提高外壳内部空间利用率,电池模组300包括模组本体31及端板32,安装孔310位于端板32上,且端板32远离上盖110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33。将端板32锁定到固定柱112上时,可将用于锁定端板32和固定柱112的螺钉34的螺帽沉入凹陷部33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组装时先将BMS组件200装入内腔111,再将电池模组300与BMS组件200连接,最后盖上箱体120,不需以盲插的方式将BMS组件200与上盖110组合,BMS组件200的安装精度更高;
2、设置固定柱112支撑电池模组300,避免电池模组300直接压到BMS组件200上,铜排400延伸至电池模组300外,以便于将铜排400与BMS组件200连接,提高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及箱体,所述上盖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面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箱体罩设于所述上盖上;
BMS组件,所述BMS组件容置于所述内腔中;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相抵接,且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固定柱设置;
铜排,所述铜排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铜排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池模组外,所述铜排的第二端与所述BMS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组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面与所述固定柱的上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包括延伸部及设置于所述延伸部两端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输出端及所述BMS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外壁上设置有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用于粘连所述延伸部及所述电池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靠近所述上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轨道,所述定位轨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条,两个所述凸条分别与所述延伸部相对的两侧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组件包括电路板、对接端子及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上盖连接,所述对接端子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上,所述对接端子与所述延伸部第二端上的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嵌置有输出极,所述输出极部分露置于所述内腔中,且所述输出极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每一所述卡扣均朝向所述箱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箱体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及端板,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端板上,且所述端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凹陷部。
CN202023233232.1U 2020-12-28 2020-12-28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Active CN214411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3232.1U CN214411391U (zh) 2020-12-28 2020-12-28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3232.1U CN214411391U (zh) 2020-12-28 2020-12-28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1391U true CN214411391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3232.1U Active CN214411391U (zh) 2020-12-28 2020-12-28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13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398A (zh) * 2022-01-29 2022-06-0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电芯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3398A (zh) * 2022-01-29 2022-06-0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电芯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8120B1 (ko) 이차 전지
CN213242865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柔性线路板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WO2020259173A1 (zh) 电池模组及装置
CN105355827A (zh) 一种智能锂电电瓶
CN214411391U (zh) 倒装式低压电池系统
CN110246994B (zh) 电池
CN115051089A (zh) 分体式电池顶盖组件
CN215184114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4068771U (zh) 电池采集模块和电池
JP2004327887A (ja) コンデンサアレイ又は電池アレイ
CN215816212U (zh) 电池模组和房车电池
CN216015621U (zh) 动力电池及其连接片组件、动力电池的极柱组件
CN115051088A (zh) 极柱铆压装配方法、装配结构以及一体式电池顶盖组件
CN211949970U (zh) 一种遥控钥匙
CN210111234U (zh) 无线缆式取电枪
CN221126167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6145708U (zh) 一种电池仓端盖密封结构
CN219419236U (zh) 顶盖组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8513551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7544850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731656U (zh) 一种双引出端子能量片结构
CN214672888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8975524U (zh) 锂离子电芯及电池
CN220156528U (zh) 一种两轮车蓝牙路由设备及两轮车
CN113794017B (zh) 房车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