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9112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9112U
CN214379112U CN202120673123.7U CN202120673123U CN214379112U CN 214379112 U CN214379112 U CN 214379112U CN 202120673123 U CN202120673123 U CN 202120673123U CN 214379112 U CN214379112 U CN 214379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ection
housing
channe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31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哲
彭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2021206731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9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9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9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含一外壳、一锁扣件、一连接环及一拉带。外壳界定出一通道。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外壳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一连接于该锁扣段的致动段及一由该致动段后端反折而成的钩扣段。连接环被该钩扣段所钩扣。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环,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由此,能防止该拉带被拉动的过程中被割伤或割裂,从而能提升该拉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定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797273U公开一种拉带解锁式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壳体、一锁扣件及一拉带。该壳体一侧开设有一拉带孔。该锁扣件的一延伸部上开设有一连接孔。该拉带穿过该拉带孔并与该连接孔固定连接。使用时用手拉该拉带,以带动该锁扣件解锁。由于该壳体界定出该拉带孔的孔缘以及该锁扣件界定出该连接孔的孔缘皆尖锐锋利,因此,该拉带被拉动时与前述孔缘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很容易割伤甚至是割裂该拉带。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连接器。
于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含一外壳、一锁扣件、一连接环及一拉带。
外壳界定出一通道。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外壳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一连接于该锁扣段的致动段及一由该致动段后端反折而成的钩扣段。连接环被该钩扣段所钩扣。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环,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环具有一与该拉带连接的光滑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环是以一圆柱形的金属杆弯折而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一对应该通道且位于该钩扣段后方的杆体,该杆体的高度低于该钩扣段的高度,该杆体为圆杆,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杆体底端的带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相间隔的一第一块体与一第二块体,该第一块体形成有一第一孔,该第二块体形成有一第二孔,该第一孔为贯孔,该第二孔为贯孔或盲孔,该杆体设置成通过该第一块体的该第一孔插置于该第二块体的该第二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相间隔的一第一块体与一第二块体,该第一块体与该第二块体相向的一侧各自形成有一盲孔,该杆体两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块体的该盲孔及该第二块体的该盲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还具有两个相间隔的悬臂,该第一块体及该第二块体分别凸设于多个所述悬臂后侧且分别邻近多个所述悬臂自由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该杆体设置于该后壳体并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外壳的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含多条电性连接该电路板的线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一与该电路板平行的对接板。
于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含一外壳、一锁扣件及一拉带。
外壳界定出一通道并具有一前壳体、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及一由该后壳体朝上并朝前延伸而出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自由端处具有一连接杆部。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及一连接于该锁扣段且位于该连接杆部下方的致动段。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杆部,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杆部具有一光滑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杆部为方杆,该光滑外表面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该后壳体具有一对应该通道的倒圆角面,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倒圆角面的带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通道的高度低于该连接杆部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拉带被拉动时通过该连接部拉动该连接杆部使其下压该锁扣件的该致动段,以连动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于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含一外壳、一锁扣件、一连接块及一拉带。
外壳界定出一通道。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外壳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及一连接于该锁扣段的致动段,该致动段具有一卡扣部。连接块形成有一供该致动段插置的插槽及一与该插槽连通供该卡扣部卡扣的凹槽,该连接块具有一位于该插槽后方的连接杆部。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杆部,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杆部具有一光滑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杆部为方杆,该光滑外表面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该后壳体具有一对应该通道的倒圆角面,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倒圆角面的带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块具有一面向该插槽的内表面,该内表面凹陷形成该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块具有一面向该插槽的上板体,该凹槽为一上下贯穿该上板体的贯穿槽,该卡扣部为一朝前并朝上倾斜延伸的倾斜片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块具有一下板体及一与该下板体相间隔的上板体,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位于该插槽上下侧,该上板体具有该内表面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凹槽为一由该内表面凹陷至该外表面的贯穿槽,该致动段具有一插置于该插槽的插置部,该卡扣部为一由该插置部朝前并朝上倾斜延伸而出的倾斜片体。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由于该连接环、该弹性臂的该连接杆部,以及该连接块的该连接杆部皆不具有锋利边,且该杆体以及该后壳体皆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拉带被拉动的过程中该连接部及该带体不会被割伤或割裂,从而能提升该拉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外壳、多条线缆、一锁扣件、一连接环及一拉带之间的组装关系;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6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该第三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8是沿图5中的VIII-VII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10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及
图11是沿图9中的XI-XI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连接器
200:连接器
300:连接器
400:连接器
1:外壳
11:前壳体
111:对接板
112:侧壁
113:卡孔
114:容置槽
115:收容槽
12:后壳体
121:底壁
122:侧壁
123:悬臂
124:第一块体
125:第二块体
126:卡块
127:第一孔
128:第二孔
129:顶壁
130:倒圆角面
13:杆体
14:通道
15:弹性臂
151:第一臂体
152:第二臂体
153:穿孔
154:连接杆部
155:光滑外表面
156:倒圆角面部
2:电路板
3:线缆
4:锁扣件
41:连接段
42:锁扣段
43:致动段
431:插置部
432:卡扣部
433:后片部
44:钩扣段
441:容置槽
442:开口
443:自由端
5:连接环
51:后杆体
511:光滑外表面
52:侧杆体
53:前杆体
54:穿孔
55:开缝
6:拉带
61:带体
62:连接部
63:拉动部
7:连接块
71:后块体
711:穿孔
712:连接杆部
713:光滑外表面
714:倒圆角面部
72:下板体
73:上板体
731:内表面
732:外表面
733:凹槽
74:插槽
X:前后方向
Y:左右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外壳1、一电路板2、多条线缆3、一锁扣件4、一连接环5及一拉带6。
该外壳1具有一前壳体11、一后壳体12及一杆体13。该前壳体11由例如塑胶的绝缘材质所制成并具有一对接板111及两个侧壁112。多个侧壁112沿一左右方向Y相间隔,多个侧壁112分别位于该对接板111相反侧并与其相间隔。该前壳体11顶部形成有一用以供该锁扣件4容置的容置槽114。该前壳体111的后端部形成有一收容槽115及多个与该收容槽115连通的卡孔113。
该后壳体12由例如塑胶的绝缘材质所制成并具有一底壁121、两个侧壁122、两个悬臂123、一第一块体124及一第二块体125。多个侧壁122分别形成于该底壁121相反侧且凸伸出该底壁121顶面并沿该左右方向Y相间隔,多个侧壁122与该底壁121容置于该收容槽115内。各该侧壁122外侧具有两个沿一上下方向Z相间隔的卡块126,多个卡块126分别卡扣于对应的多个卡孔113内,使得该后壳体12连接于该前壳体11并定位于该收容槽115内。多个悬臂123分别由多个侧壁122后端沿该左右方向Y朝内延伸,多个悬臂123沿该左右方向Y相间隔且位于该前壳体11后端。该第一块体124及该第二块体125分别凸设于多个悬臂123后侧且分别邻近多个悬臂123自由端,该第一块体124与该第二块体125沿该左右方向Y相间隔。该第一块体124形成有一第一孔127,该第二块体125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孔127位置对应的第二孔128。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孔127为一沿该左右方向Y延伸的贯孔,该第二孔128同样为一沿该左右方向Y延伸的贯孔。
该杆体13设置成通过该第一块体124的该第一孔127插置于该第二块体125的该第二孔128,使得该杆体13能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该杆体13底端以及该第一块体124与该第二块体125之间共同界定出一用以供该拉带6穿设的通道14。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皆为一圆形孔,该杆体13为一圆杆。该杆体13例如通过紧配合方式穿设于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以避免该杆体13脱离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块体125的该第二孔128也可为盲孔,不以贯孔为限。
该电路板2设置于该外壳1的该前壳体11且沿该上下方向Z与该对接板111相间隔并平行于该对接板111。多条线缆3设置于该前壳体11且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2。
本第一实施例的该锁扣件4是以一如金属材质所制成的独立结构件为例,其具有一连接段41、一锁扣段42、一致动段43及一钩扣段44。该连接段41设置于该容置槽114内且固定地连接该前壳体11。该锁扣段42由该连接段41朝后延伸。该致动段43连接于该锁扣段42后端且由该锁扣段42后端朝后并朝上倾斜延伸而出。该钩扣段44由该致动段43后端朝上并朝前反折而成。该钩扣段44例如呈弯曲状并界定出一容置槽441,及一连通于该容置槽441前端的开口442。该容置槽441为一圆形槽。该开口442沿该上下方向Z所取的宽度小于该容置槽441沿该上下方向Z所取的宽度。该钩扣段44具有一对应于该开口442顶端的自由端443。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锁扣件4的该连接段41也可以是一体构造于该前壳体11而与其共同构成一体式构造,此时,该锁扣件4的材质与该前壳体11的绝缘材质相同。该锁扣件4不以独立结构件为限。
本第一实施例的该连接环5是以一圆柱形的金属杆弯折而成,该连接环5具有一后杆体51、两个分别由该后杆体51左右端朝前并朝上延伸的侧杆体52,及两个分别由多个侧杆体52前端沿该左右方向Y朝内延伸的前杆体53。该后杆体51、多个侧杆体52及多个前杆体53共同界定出一穿孔54。该后杆体51具有一光滑外表面511,该光滑外表面511为一圆周面。多个前杆体53沿该左右方向Y相间隔,且各该前杆体53的直径大于该锁扣件4的该开口442沿该上下方向Z所取的宽度。多个前杆体53之间形成有一开缝55。
欲将该连接环5组装于该锁扣件4的该钩扣段44时,先将多个前杆体53移至该钩扣段44的该开口442前方。随后,施力将该钩扣段44的该自由端443往上扳动,使该钩扣段44弯曲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接着,将该钩扣段44穿设于该连接环5的该穿孔54,并且将多个前杆体53经由该开口442穿入该容置槽441内。最后,释放该自由端443,使得该钩扣段44通过蓄积的弹力回弹复位并钩扣于多个前杆体53。或者,将未卷曲成弯曲状前的该钩扣段44伸入该连接环5的该穿孔54后,随后绕着多个前杆体53卷曲成弯曲状以形成该钩扣段44,而将该连接环5组装于该锁扣件4的该钩扣段44。由于该锁扣件4的该开口442沿该上下方向Z所取的宽度小于各该前杆体53的直径,因此,能防止各该前杆体53经由该开口442脱离该容置槽441。其中,该外壳1的该杆体13位于该钩扣段44及该连接环5后方,且该杆体13沿该上下方向Z的高度低于该钩扣段44及该连接环5沿该上下方向Z的高度。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环5的该开缝55也可以是形成于该后杆体51以将其区隔成两个相间隔的杆部,或者是形成于多个侧杆体52其中一者以将其区隔成两个相间隔的杆部,不以形成于多个前杆体53之间为限。此外,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环5也可以是多个前杆体53连接在一起而不形成有该开缝55的封闭式结构,不以形成有该开缝55的方式为限。
该拉带6具有一穿设于该通道14的带体61,及分别连接于该带体61前后端且位于该通道14外的一连接部62与一拉动部63。该连接部62呈环状,其穿设于该连接环5的该穿孔54并套设连接于该后杆体51的该光滑外表面511。该拉动部63用以供使用者握持及拉动。
使用者施力将该拉动部63往后拉动时,该带体61抵接于该杆体13底端并相对于该杆体13向后滑移,该连接部62则相对于该连接环5的该后杆体51枢转并将其下拉。该连接环5被下拉时会通过多个前杆体53将该钩扣段44下压使该钩扣段44带动该致动段43下移,由此,使得该致动段43能连动该锁扣段42朝下移动至一解锁位置。
由于该连接环5为圆柱形的金属杆且该后杆体51的该光滑外表面511为圆周面而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连接部6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该后杆体51枢转,并能避免该连接部62与该后杆体51摩擦接触的过程中被该割伤或割裂。此外,由于该杆体13也是圆杆且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带体61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该杆体13滑动,并能避免该带体61与该杆体13摩擦接触的过程中被该割伤或割裂。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连接器200的第二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的结构。
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分别形成于该第一块体124与该第二块体125相向的一侧,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皆为盲孔。此外,本第二实施例的该杆体13长度小于第一实施例的该杆体13长度。欲将该杆体13组装于该第一块体124与该第二块体125时,例如先将其中一个该悬臂123往后扳动使其相对于连接的该侧壁122弯折变形并带动该第一块体124后移,随后将该杆体13其中一端插入该第一块体124的该第一孔127内。接着,将另一个该悬臂123往后扳动使其相对于连接的该侧壁122弯折变形并带动该第二块体125后移,随后将该杆体13另一端插入该第二块体125的该第二孔128内。之后,释放多个悬臂123使其分别带动该第一块体124及该第二块体125复位,该杆体13两端便能分别穿设于该第一孔127及该第二孔128内。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连接器300的第三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外壳1的结构及该拉带6的连接方式。
参阅图6、图7及图8,该外壳1的该后壳体12具有一连接于多个侧壁122之间的顶壁129。该顶壁129间隔位于该前壳体11顶部后方,该顶壁129与该前壳体11顶部共同界定出供该拉带6的该带体61穿设的该通道14。该顶壁129底部前端处具有一对应该通道14的倒圆角面130,该倒圆角面130用以供该带体61抵接。
该外壳1还具有一由该后壳体12的该顶壁129朝上并朝前延伸而出的弹性臂15,该弹性臂15一体构造地连接于该顶壁129而与该后壳体12共同构成一体式构造。该弹性臂15倒L型并具有一由该顶壁129朝上延伸的第一臂体151,及一由该第一臂体151顶端朝前延伸且间隔位于该顶壁129上方的第二臂体152。该第二臂体152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孔153。该第二臂体152的自由端处具有一对应于该穿孔153前端的连接杆部154。该连接杆部154位于该锁扣件4的该致动段43上方并与其相间隔一段适当距离。该连接杆部154的高度高于该通道14的高度并位于该通道14前斜上方。具体而言,该连接杆部154为一方杆并具有一光滑外表面155,该光滑外表面155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156,多个倒圆角面部156分别位于该连接杆部154的四个角隅处。
该拉带6的该连接部62穿设于该弹性臂15的该穿孔153且套设连接于该连接杆部154的该光滑外表面155。使用者施力将该拉动部63往后拉动时,该带体61抵接于该后壳体12的该倒圆角面130并相对于该倒圆角面130向后滑移,该连接部62则相对于该连接杆部154枢转并将其下拉。该连接杆部154被下拉时会促使该第二臂体152相对于该第一臂体151向下弯折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当该连接杆部154及套设于其上的该连接部62接触到该锁扣件4的该致动段43时会下压该致动段43,以使该致动段43连动该锁扣段42朝下移动至该解锁位置。
由于该连接杆部154的该光滑外表面155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连接部6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该连接杆部154枢转,并能避免该连接部62与该连接杆部154摩擦接触的过程中被该割伤或割裂。此外,由于该后壳体12的该倒圆角面130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带体61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该后壳体12的该顶壁129滑动,并能避免该带体61与该顶壁129摩擦接触的过程中被该割伤或割裂。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连接杆部154也可为一圆形杆,不以方杆为限。
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连接器400的第四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锁扣件4的结构及该拉带6的连接方式。
参阅图9、图10及图11,本第四实施例的该外壳1的该后壳体12结构与该第三实施例的该后壳体12结构类似,该后壳体12同样与该前壳体11顶部共同界定出该通道14,且该后壳体12的该顶壁129同样具有该倒圆角面130。
该锁扣件4的该致动段43例如通过冲压弯折加工方式所制成并具有一插置部431及一卡扣部432。该插置部431为一呈框形的片体并具有一后片部433。该卡扣部432为一由该后片部433前端朝前并朝上倾斜延伸而出且被该插置部431所围绕的倾斜片体。
该连接器400还包含一连接块7,该连接块7具有一后块体71、一下板体72及一上板体73。该后块体71形成有一上下贯穿的穿孔711。该后块体71的后端处具有一对应于该穿孔711后端的连接杆部712。该连接杆部712的高度高于该通道14的高度并位于该通道14上方。具体而言,该连接杆部712为一方杆并具有一光滑外表面713,该光滑外表面713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714,多个倒圆角面部714分别位于该连接杆部712的四个角隅处。
该上板体73及该下板体72由该后块体71朝前延伸而出且沿该上下方向Z相间隔,该上板体73、该下板体72及该后块体71共同界定出一位于该连接杆部712前方的插槽74,该插槽74开口朝前用以供该致动段43插置。该上板体73具有一面向该插槽74的内表面731,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731的外表面732。该内表面731朝该外表面732方向凹陷形成一与该插槽74连通用以供该卡扣部432卡扣的凹槽733。在本第四实施例中,该凹槽733为一由该内表面731凹陷至该外表面732而上下贯穿该上板体73的贯穿槽。
欲将该连接块7组装于该锁扣件4的该致动段43时,先将该插置部431的该后片部433对齐于该插槽74前方。随后,将该插置部431向后移动并插置于该插槽74内。当该卡扣部432移动过程中接触该上板体73前端且被其阻挡时,该上板体73施予该卡扣部432的分力会促使该卡扣部432相对于该后片部433向下弯折变形并蓄积复位弹力,使得该卡扣部432能顺利地穿入该插槽74内并沿着该内表面731移动,一直到对齐于该凹槽733时,该卡扣部432通过蓄积的弹力回弹复位并卡扣于该凹槽733内,使得该致动段43与该连接块73组装在一起。
通过该凹槽733为贯穿该上板体73的贯穿槽,便于操作人员经由该凹槽733检视该卡扣部432是否确实卡扣于该凹槽733内,从而能提升该连接块7与该锁扣件4组装操作的便利性。此外,当操作人员欲将该连接块7拆离该致动段43时,能利用一例如细长杆状的工具由上而下穿入该凹槽733内并下压该卡扣段432以解除其卡扣状态,随后便能将该致动段43移离该插槽74以将该连接块7拆离该致动段43。由此,能提升该连接块7与该锁扣件4拆卸操作的便利性。
该拉带6的该连接部62穿设于该连接块7的该穿孔711且套设连接于该连接杆部712的该光滑外表面713。使用者施力将该拉动部63往后拉动时,该带体61抵接于该后壳体12的该倒圆角面130并相对于该倒圆角面130向后滑移,该连接部62则相对于该连接杆部712枢转并将其下拉。该连接杆部712被下拉时会促使该连接块7将该致动段43下压,使得该致动段43能连动该锁扣段42朝下移动至该解锁位置。由于该连接杆部712的该光滑外表面713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连接部6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该连接杆部712枢转,并能避免该连接部62与该连接杆部712摩擦接触的过程中被该割伤或割裂。
需说明的是,在本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凹槽733也可以是一未凹陷至该外表面732而未贯穿该上板体73的盲槽,不以贯穿槽为限。此外,在本第四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该凹槽733也可以是形成于该下板体72上的贯穿槽或盲槽,该卡扣段432也可以是由该后片部433前端朝前并朝下倾斜延伸而出,以卡扣于形成在该下板体72的该凹槽733,该凹槽733不以形成在该上板体73为限。
综上所述,各实施例的该连接器100、200、300、400,由于该连接环5、该弹性臂15的该连接杆部154,以及该连接块7的该连接杆部712皆不具有锋利边,且该杆体13,以及该后壳体12的该顶壁129皆不具有锋利边,因此,该拉带6被拉动的过程中该连接部62及该带体61不会被割伤或割裂,从而能提升该拉带6的使用寿命,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界定出一通道;
一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外壳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一连接于该锁扣段的致动段及一由该致动段后端反折而成的钩扣段;
一连接环,被该钩扣段所钩扣;及
一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环,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环具有一与该拉带连接的光滑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环是以一圆柱形的金属杆弯折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对应该通道且位于该钩扣段后方的杆体,该杆体的高度低于该钩扣段的高度,该杆体为圆杆,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杆体底端的带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相间隔的一第一块体与一第二块体,该第一块体形成有一第一孔,该第二块体形成有一第二孔,该第一孔为贯孔,该第二孔为贯孔或盲孔,该杆体设置成通过该第一块体的该第一孔插置于该第二块体的该第二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相间隔的一第一块体与一第二块体,该第一块体与该第二块体相向的一侧各自形成有一盲孔,该杆体两端分别穿设于该第一块体的该盲孔及该第二块体的该盲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还具有两个相间隔的悬臂,该第一块体及该第二块体分别凸设于多个所述悬臂后侧且分别邻近多个所述悬臂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4至7其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该杆体设置于该后壳体并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外壳的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条电性连接该电路板的线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与该电路板平行的对接板。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界定出一通道并具有一前壳体、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及一由该后壳体朝上并朝前延伸而出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自由端处具有一连接杆部;
一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及一连接于该锁扣段且位于该连接杆部下方的致动段;及
一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杆部,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部具有一光滑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部为方杆,该光滑外表面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该后壳体具有一对应该通道的倒圆角面,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倒圆角面的带体。
16.如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通道的高度低于该连接杆部的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拉带被拉动时通过该连接部拉动该连接杆部使其下压该锁扣件的该致动段,以连动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外壳的电路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条电性连接该电路板的线缆。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壳体具有一与该电路板平行的对接板。
2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界定出一通道;
一锁扣件,具有一连接于该外壳的连接段、一由该连接段朝后延伸的锁扣段及一连接于该锁扣段的致动段,该致动段具有一卡扣部;
一连接块,形成有一供该致动段插置的插槽及一与该插槽连通供该卡扣部卡扣的凹槽,该连接块具有一位于该插槽后方的连接杆部;及
一拉带,穿设于该通道并具有位于该通道外的一连接部及一相反于该连接部的拉动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连接杆部,该拉动部能被拉动以连动该锁扣件的该锁扣段朝下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部具有一光滑外表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杆部为方杆,该光滑外表面具有四个倒圆角面部。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前壳体及一连接于该前壳体的后壳体,该前壳体与该后壳体界定出该通道,该后壳体具有一对应该通道的倒圆角面,该拉带还具有一连接于该连接部与该拉动部之间且穿设于该通道并能抵接于该倒圆角面的带体。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块具有一面向该插槽的内表面,该内表面凹陷形成该凹槽。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块具有一面向该插槽的上板体,该凹槽为一上下贯穿该上板体的贯穿槽,该卡扣部为一朝前并朝上倾斜延伸的倾斜片体。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块具有一下板体及一与该下板体相间隔的上板体,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位于该插槽上下侧,该上板体具有该内表面及一相反于该内表面的外表面,该凹槽为一由该内表面凹陷至该外表面的贯穿槽,该致动段具有一插置于该插槽的插置部,该卡扣部为一由该插置部朝前并朝上倾斜延伸而出的倾斜片体。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设置于该外壳的电路板。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条电性连接该电路板的线缆。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具有一与该电路板平行的对接板。
CN202120673123.7U 2021-04-01 2021-04-01 连接器 Active CN214379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123.7U CN214379112U (zh) 2021-04-01 2021-04-01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123.7U CN214379112U (zh) 2021-04-01 2021-04-01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9112U true CN214379112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3123.7U Active CN214379112U (zh) 2021-04-01 2021-04-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9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90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859625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roduct
KR101329952B1 (ko) 전기 커넥터
EP1235308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US75341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taining mechanism having slide clip member
US7462070B2 (en) Connector having lock mechanism
JP7251398B2 (ja) コネクタ
JP4959505B2 (ja) 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M595343U (zh) 連接器
CN113437576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9160106B2 (en) Delatch mechanism for a plug connector plugged in a cage
US200601994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779276U (zh) 连接器
CN108808345B (zh) 具有锁扣与解锁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N214379112U (zh) 连接器
CN210779297U (zh) 连接器
CN212257885U (zh)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CN113285305A (zh) 拉带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1829454U (zh) 拉带连接器
CN212230715U (zh) 连接器
CN214378987U (zh) 连接器
TWM616780U (zh) 連接器
CN210016048U (zh) 电连接器
JP2001217038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装置
CN218070438U (zh) 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