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7506U -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7506U
CN214377506U CN202120462082.7U CN202120462082U CN214377506U CN 214377506 U CN214377506 U CN 214377506U CN 202120462082 U CN202120462082 U CN 202120462082U CN 214377506 U CN214377506 U CN 214377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ttern
transmitting
lay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2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尚俭
周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antech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cante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cantech Co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cantech Co
Priority to CN202120462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7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7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7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标记点结构包括图案构成组件、反光件和增透层,其中,所述图案构成组件限定出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所述反光件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一侧,所述增透层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标记点亮度,并减小因反光对标记点识别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标记点结构中,在反光材料上覆盖一层玻璃面板,玻璃面板表面有一层不透光的图案,由此得到一个反光标记点。相比于直接在反光材料表面印刷不透光图案来说,这样的反光标记点边界对比度更好,圆度也更好。但是,这样的标记点结构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覆盖了玻璃,会由于反光材料反射回来的光线亮度降低而降低标记点的亮度。此外,一定角度下玻璃表面反光很严重,容易影响对标记点的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能够提高标记点亮度,并减小反光对标记点识别造成的影响。
一种标记点结构,包括:图案构成组件,所述图案构成组件限定出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一侧;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
根据本实施例,反光件布置在图案构成组件的一侧,将从图案构成组件的另一侧经透光区域射过来的入射光线经透光区域再反射回去,而增透层布置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光路上,可以减少或消除图案构成组件的透光区域的材料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经过透光区域的光线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整个标记点结构的杂散光。通过在光路上布置增透层,增加透光量,可以提高标记点结构的亮度,同时减小由于反光对识别标记点结构所呈现的标记点所造成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包括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靠近所述反光件的侧面上的第一增透层。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将增透层布置在光路上的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包括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远离所述反光件的侧面上的第二增透层。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将增透层布置在光路上的另外的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透层构造成贴附在所述图案构成组件表面上的增透膜。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增透层的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即以膜层的形态贴附在图案构成组件上,结构简单易实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案构成组件包括:透光件;和图案层,所述图案层附接至所述透光件,并且由所述图案层限定出所述遮光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根据本实施例,图案层附接在透光件上,由图案层覆盖的区域构造出遮光区域,入射光线无法穿透遮光区域,而透光件的未被图案层覆盖的区域构造出透光区域,入射光线可以穿过该透光区域到达反光件,而反射光线可以穿过透光区域返回。通过图案层与透光件的组合,可以构造出符合需求的图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光件设置在所述透光件的远离所述图案层的一侧。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反光件的具体布置形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件构造成玻璃板。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构成透光件的一种光学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域围绕所述透光区域的边缘连续延伸成环状。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由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构成的一种图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透光区域间隔排布,多个所述透光区域之间由遮光区域填充。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由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构成的其他图案。
一种扫描装置,包括前述的标记点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一种图案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二种图案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反光件;2、增透层;21、第一增透层;22、第二增透层;4、图案构成组件;41、透光件;42、图案层;422、遮光区域;421、透光区域;9、标记点结构;A、入射光线;B、反射光线。
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记点结构,包括反光件、图案构成组件和增透层。图案构成组件限定出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并且由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组合成所需图案。反光件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的一侧并至少与透光区域所在位置相对应。增透层附接在图案构成组件上,并至少与透光区域所在位置相对应。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标记点结构9包括反光件1、图案构成组件4和附接至图案构成组件4的增透层2。
反光件1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一侧,而光源(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另一侧。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和遮光区域422相邻布置。反光件1对应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而设置。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A被遮光区域422阻挡,但是可以穿过透光区域421到达反光件1。经反光件1反射后,反射光线B沿与入射光线A相反的方向经过透光区域421射出。图案层42的遮光区域422和透光区域421配合,构造出期望的图案。图4示出了能够由本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一种图案,其中透光区域421呈圆形,遮光区域422围绕圆形的透光区域421的边缘连续延伸成圆环状。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透光区域421可以呈椭圆形,而遮光区域422围绕透光区域421 连续延伸呈椭圆环状。图5示出了能够由本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另一种图案,其中透光区域421有多个,这些透光区域421分散间隔排布,遮光区域422填充在这些透光区域421之间,并围绕这些透光区域421。多个透光区域421可以分别呈圆形和间断的环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透光区域421可以呈间隔排布的其他形状。虽然图中示出了反光件1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整个面积而设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反光件1也可以只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而设置,并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相同,或者大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并小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
如图1所示,图案构成组件4包括透光件41和附接至透光件41的图案层 42。透光件41可以选自例如平面的玻璃板等透光的光学材料。图案层42布置在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印在透光件41表面的印制图案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镀在透光件41表面的图案镀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粘贴在透光件41 表面的粘合图案层。虽然图1中仅示出了图案层42位于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表面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图案层42也可以布置在透光件41的面向反光件1的表面上。
在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增透层2包括布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靠近反光件1的侧面(例如布置在透光件41的靠近反光件1的侧面)上的第一增透层 21,以及布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远离反光件1的侧面上(例如布置在图案层 42的远离反光件1的侧面)上的第二增透层22。增透层2可以减少透光件41 这种光学材料表面对入射光线A的反射,从而增加透光件41的透光量,减少标记点结构9的杂散光。在施加了增透层2后,入射光线A经过透光件41的透过率会明显提高,也就是说,由反光件1产生的反射光线B会增加,从而提高由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标记点的亮度。此外,也是由于增透层2能减少透光件 41这类光学材料表面的反射光,在透光件41的表面施加增透层2之后,透光件 41表面的反光会降低,这样可以减小反光对识别由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标记点所造成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增透层2可以是镀在图案构成组件4表面的增透膜。
需要注意的是,为清楚起见,图1对反光件1、增透层2、图案构成组件4 的透光件41和图案层42的厚度进行了夸张的展示。实际上,这些部件的厚度可能是很薄的,各部件之间的厚度比例可以不像图1中展示的那样。例如,增透层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镀膜,图案层也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印制膜。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标记点结构9包括反光件1、图案构成组件4和附接至图案构成组件4的增透层2。
反光件1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一侧,而光源(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另一侧。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和遮光区域422相邻布置。反光件1对应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而设置。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A被遮光区域422阻挡,但是可以穿过透光区域421到达反光件1。经反光件1反射后,反射光线B沿与入射光线A相反的方向经过透光区域421射出。图案层42的遮光区域422和透光区域421配合,构造出期望的图案。前面描述的可以由第一个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图案的实施例,同样也可以由本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虽然图中示出了反光件1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整个面积而设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反光件1也可以只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而设置,并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相同,或者大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并小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
如图2所示,图案构成组件4包括透光件41和附接至透光件41的图案层 42。透光件41可以选自例如平面的玻璃板等透光的光学材料。图案层42布置在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印在透光件41表面的印制图案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镀在透光件41表面的图案镀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粘贴在透光件41 表面的粘合图案层。虽然图2中仅示出了图案层42位于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表面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图案层42也可以布置在透光件41的面向反光件1的表面上。
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增透层2只包括布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靠近反光件1的侧面(例如布置在透光件41的靠近反光件1的侧面)上的第一增透层21。增透层2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与在图1 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增透层2可以是镀在图案构成组件4表面的增透膜。
需要注意的是,为清楚起见,图2对反光件1、增透层2、图案构成组件4 的透光件41和图案层42的厚度进行了夸张的展示。实际上,这些部件的厚度可能是很薄的,各部件之间的厚度比例可以不像图2中展示的那样。例如,增透层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镀膜,图案层也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印制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标记点结构的第三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标记点结构9包括反光件1、图案构成组件4和附接至图案构成组件4的增透层2。
反光件1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一侧,而光源(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另一侧。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和遮光区域422相邻布置。反光件1对应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而设置。光源发出的入射光线A被遮光区域422阻挡,但是可以穿过透光区域421到达反光件1。经反光件1反射后,反射光线B沿与入射光线A相反的方向经过透光区域421射出。图案层42的遮光区域422和透光区域421配合,构造出期望的图案。前面描述的可以由第一个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的图案的实施例,同样也可以由本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9所呈现。虽然图中示出了反光件1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整个面积而设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反光件1也可以只对应于图案构成组件4的透光区域421而设置,并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相同,或者大于透光区域421的面积并小于整个图案构成组件4的面积。
如图3所示,图案构成组件4包括透光件41和附接至透光件41的图案层 42。透光件41可以选自例如平面的玻璃板等透光的光学材料。图案层42布置在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印在透光件41表面的印制图案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镀在透光件41表面的图案镀层。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42可以是粘贴在透光件41 表面的粘合图案层。虽然图3中仅示出了图案层42位于透光件41的远离反光件1的一侧表面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图案层42也可以布置在透光件41的面向反光件1的表面上。
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增透层2只包括布置在图案构成组件4的远离反光件1的侧面上(例如布置在图案层42的远离反光件1的侧面)上的第二增透层22。增透层2在本实施例中的作用与在图 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增透层2可以是镀在图案构成组件4表面的增透膜。
需要注意的是,为清楚起见,图3对反光件1、增透层2、图案构成组件4 的透光件41和图案层42的厚度进行了夸张的展示。实际上,这些部件的厚度可能是很薄的,各部件之间的厚度比例可以不像图3中展示的那样。例如,增透层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镀膜,图案层也可以是相对于透光件来说非常薄的一层印制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扫描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标记点结构。扫描装置例如可以是自动化扫描仪、跟踪式扫描仪等。
根据本实施例的标记点结构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提高入射光线穿过透光件的透过率来提高由标记点结构所呈现的标记点的亮度。
2、通过减少透光件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来减小反光对标记点识别造成的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案构成组件,所述图案构成组件限定出透光区域和遮光区域;
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设置在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一侧;
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至少对应于所述透光区域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包括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靠近所述反光件的侧面上的第一增透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包括附接至所述图案构成组件的远离所述反光件的侧面上的第二增透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层构造成贴附在所述图案构成组件表面上的增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构成组件包括:
透光件;和
图案层,所述图案层附接至所述透光件,并且由所述图案层限定出所述遮光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件设置在所述透光件的远离所述图案层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件构造成玻璃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区域围绕所述透光区域的边缘连续延伸成环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记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光区域间隔排布,多个所述透光区域之间由遮光区域填充。
10.一种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标记点结构。
CN202120462082.7U 2021-03-03 2021-03-03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Active CN214377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2082.7U CN214377506U (zh) 2021-03-03 2021-03-03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2082.7U CN214377506U (zh) 2021-03-03 2021-03-03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7506U true CN214377506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2082.7U Active CN214377506U (zh) 2021-03-03 2021-03-03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7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4307B (zh) 终端设备
CN109031512B (zh) 导光膜组件、前置光源和反射式显示装置
WO201822372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812752B1 (en) Backlight device
CN109765725B (zh) 一种准直膜、准直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2689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12825B (zh) 一种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KR101907101B1 (ko) 멀티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베젤이 보이지 않는 투광커버
US2012031444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64698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EP3985435A1 (en) Projection screen
WO2016169173A1 (zh) 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14377506U (zh) 标记点结构和具有该标记点结构的扫描装置
CN110727147A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111510522B (zh) 屏幕边框、显示屏模组和终端
CN110807374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210982801U (zh) 导光结构、照明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09557760A (zh) 一种偏轴短焦正投影光学屏幕及投影系统
CN115623817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2723604U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1273486B (zh) 光线准直装置、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CN108594355B (zh) 导光板、光源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714700A (zh) 光学触控用反射结构
CN210465995U (zh) 反射型投影屏幕
EP2475926B1 (en) Light distribution array optica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2, Unit 1, Building 12, No. 998, Wenyi West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21

Patentee after: Sikan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building 12, No. 998, Wenyi West Road, Wuchang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CAN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