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7578U -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7578U
CN214367578U CN202022982161.9U CN202022982161U CN214367578U CN 214367578 U CN214367578 U CN 214367578U CN 202022982161 U CN202022982161 U CN 202022982161U CN 214367578 U CN214367578 U CN 214367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nut
connecting piece
tube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21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诗轶
岑余杰
洪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althkey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althkey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althkey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althkey 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21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7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7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7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属于直筒立柱领域。直筒立柱包括电机、一级丝杆、二级丝杆以及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中管相对于所述外管伸缩,所述一级丝杆上设有一级螺母与所述中管相连,所述二级丝杆上设置二级螺母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另一端与沿电机方向延伸与所述中管端部相连,所述内管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直筒立柱的安装距,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立柱升降。

Description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属于直筒立柱领域。
【背景技术】
直筒立柱由于整体化程度高、安装距短和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升降机构中,通常,对于多级直筒立柱,其内部设有多级丝杆和螺母进行传动,例如对于二级倒装直筒立柱,其包括内管、中管和外管,外管内部设有一级丝杆、二级丝杆、一级螺母和二级螺母,一级螺母与中管相连,二级螺母与内管相连,一级丝杆转动时带动一级螺母移动,且带动二级丝杆转动,二级丝杆转动时带动二级螺母移动,使得内管和中管可以相对于外管伸缩,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直筒立柱的伸缩。
其中,为了使一级螺母能够与中管相连,通常需要在一级螺母外设置固定座和滑块,固定座与一级螺母相连,滑块与固定座将中管夹在中间,可以使一级螺母与中管相对定位,但是采用这种结构时,由于固定座的体积较大,使得直筒立柱的安装距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使得可以减小直筒立柱的安装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包括电机、一级丝杆、二级丝杆以及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中管相对于所述外管伸缩,所述一级丝杆上设有一级螺母与所述中管相连,所述二级丝杆上设置二级螺母与所述内管相连,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另一端与沿电机方向延伸与所述中管端部相连,所述内管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两端相对弯折,且所述连接件一端位于所述一级螺母和所述二级螺母之间,以与所述一级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套设在所述一级螺母外的连接管。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所述中管相连的管身和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的环形端盖。
作为优选,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齿轮箱,所述管身的内表面与所述齿轮箱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管身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中管螺钉连接的螺钉孔。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中管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中管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端盖与所述一级螺母螺钉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端部设有用于封装所述内管的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中管和外管三者中相邻两根管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扭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一级丝杆转动时带动一级螺母移动和带动二级丝杆转动,二级丝杆转动时带动二级螺母移动,使得内管和中管可以相对于外管伸缩,实现多级伸缩,其次,所述内管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之间,即内管和中管均沿电机方向延伸,且内管延伸后位于一级螺母和中管之间,内管和中管均沿电机方向延伸使得内管和中管长度更长,从而使得内管和中管靠近电机的一端可以通过管身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直筒立柱更加稳定,而一级螺母和中管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既可以使得一级螺母能够与中管相连带动中管运动,又可以避开内管防止由于内管位置限制导致一级螺母不能与中管相连,同时,连接件直接与中管和一级螺母相连,不需要与滑块相连定位中管,使得连接件上可以不设有与滑块连接的部分,从而可以相对于固定块减小体积,进而减小直筒立柱的安装距。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筒立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直筒立柱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筒立柱中连接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直筒立柱中二级行星齿轮、弹性件和花键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直筒立柱中花键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机,2外壳,3一级行星齿轮,4二级行星齿轮,5弹性件,6花键套,7轴承座,8一级丝杆,9一级螺母,10二级螺母,11二级丝杆,12连接管,13定位凸起,14螺钉孔,15内管,16中管,17外管,18滑块,19稳定轴承,20盖板,21环形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的优选结构包括电机1、一级丝杆8、二级丝杆11以及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15、中管16和外管17,所述内管15和中管16相对于所述外管17伸缩,所述一级丝杆8上设有一级螺母9与所述中管16相连,所述二级丝杆11上设置二级螺母10与所述内管15相连,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一级螺母9相连,另一端与沿电机1方向延伸与所述中管16端部相连,所述内管15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16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首先,一级丝杆8转动时带动一级螺母9移动和带动二级丝杆11转动,二级丝杆11转动时带动二级螺母10移动,使得内管15和中管16可以相对于外管17伸缩,实现多级伸缩,其次,所述内管15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16之间,即内管15和中管16均沿电机1方向延伸,且内管15延伸后位于一级螺母9和中管16之间,内管15和中管16均沿电机1方向延伸使得内管15和中管16长度更长,从而使得内管15和中管16靠近电机1的一端可以通过管身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直筒立柱更加稳定,而一级螺母9和中管16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既可以使得一级螺母9能够与中管16相连带动中管16运动,又可以避开内管15防止由于内管15位置限制导致一级螺母9不能与中管16相连,同时,连接件直接与中管16和一级螺母9相连,不需要与滑块18相连定位中管16,使得连接件上可以不设有与滑块18连接的部分,从而可以相对于固定块减小体积,进而减小直筒立柱的安装距。
其中,直筒立柱通过电机1驱动,电机1通过一级行星齿轮3和二级行星齿轮4实现传动和减速,二级行星齿轮4带动花键套6转动,花键套6与一级丝杆8之间采用非圆孔周向定位,带动一级丝杆8转动,一级丝杆8带动一级螺母9移动,同时一级丝杆8与二级丝杆11保持周向定位而轴向相对滑动,使得可以带动二级丝杆11转动,二级丝杆11转动时带动二级螺母10移动,一级螺母9与二级丝杆11采用轴承配合实现轴向定位而周向相对转动,使得一级螺母9移动时带动二级丝杆11移动,故而,一级丝杆8转动时,一级螺母9移动带动中管16移动,二级丝杆11转动并移动,二级螺母10即在二级丝杆11转动作用下移动,又随二级丝杆11一起移动,进而带动内管15移动,使得内管15和中管16可以实现伸缩。
为了进一步优化连接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连接件两端相对弯折,且所述连接件一端位于所述一级螺母9和所述二级螺母10之间,以与所述一级螺母9相连,为了安装方便,连接件与一级螺母9之间通常采用螺钉连接,而为了使螺钉能够将连接件和一级螺母9相连,需要在连接件或者一级螺母9上设置螺钉孔14,当连接件不弯折而位于内管15与一级螺母9之间时,需要一级螺母9沿其轴向方向延伸出固定座,用于设置螺钉孔14与连接件连接,这种结构由于固定座的厚度较大而增加了直筒立柱的安装距,同时需要沿一级螺母9径向方向安装螺钉导致螺钉的头部位于连接件和内管15之间,影响内管15滑动,或者需要连接件沿一级螺母9径向方向延伸以设置螺钉孔14,这种结构由于增加了连接件的厚度导致直筒立柱的整体直径增大,使得直筒立柱的体积增大而不便于安装、运输等,当连接件一端弯折后位于一级螺母9和二级螺母10之间与一级螺母9相连时,由于螺钉沿一级螺母9轴向安装,而一级螺母9为了能够稳定传动,其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使得可以利用一级螺母9自身的空间设置螺钉孔14,不需要增加一级螺母9的轴向长度,从而进一步缩小安装距,同时二级螺母10在伸缩时由于速度比一级螺母9快,使得二级螺母10与一级螺母9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进而位于一级螺母9和二级螺母10之间的连接件不会影响二级螺母10和一级螺母9的运动,同时,连接件上仅需要设置通孔用于螺钉连接即可,不需要增加厚度,从而使得直筒立柱的轴向长度及直径均可以优化缩小,实现小安装距,此外,一级螺母9运动时正好可以通过接触连接件表面带动连接运动,使得一级螺母9与连接件之间的螺钉可以仅起到连接的作用,而不用传递力带动连接件运动,从而使得螺钉不需要因为一级螺母9带动连接件运动而受到剪切力,增加螺钉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直筒立柱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连接件安装更加方便和稳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连接件为套设在所述一级螺母9外的连接管12,连接件为管状时,安装可以采用套设的方法进行安装,使得其安装更加方便,同时,通过连接管12可以实现周向定位,使得连接件可以稳定地安装在一级螺母9上。
为了优化连接管12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连接管12包括与所述中管16相连的管身和与所述一级螺母9相连的环形端盖21,通过管身可以定位连接管12,通过可以沿周向方向与中管16相连,使得连接管12可以稳定地将一级螺母9与中管16连接,通过环形端盖21可以沿周向方向与一级螺母9相连,使得一级螺母9和连接管12连接更加稳定。
为了使直筒立柱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齿轮箱体,所述管身的内表面与所述齿轮箱体相接触,即连接管12的管身可以位于齿轮箱体和内管15、中管16之间进行定位,使得外管17可以通过中管16、内管15、连接管12限位齿轮箱体,使得齿轮箱体可以通过外管17实现定位而减小晃动,从而使得直筒立柱更加稳定。
为了使连接管12可以与中管16相连,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管身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中管16螺钉连接的螺钉孔14,通过螺钉孔14可以与中管16连接,同时通过凸起可以填补中管16与管身之间的间隙,使得连接管12与中管16连接更加稳定。
为了使中管16可以与连接管12周向定位,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凸起上设有定位凸起13,所述中管16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13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中管16转动,通过定位凸起13和定位凹槽的方式限制中管16转动,使得中管16运动和支撑时更加稳定。
为了使连接管12拆装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环形端盖21与所述一级螺母9螺钉连接,通过螺钉连接可以使连接管12拆装都十分方便。
为了进一步优化直筒立柱的安装距,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内管15端部设有用于封装所述内管15的盖板20,通常,直筒立柱的内管15端部设置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连的端盖,端盖厚度较大,影响安装距,而采用盖板20的形式可以减小端盖的体积,同时盖板20可以隐藏到内管15内部,从而进一步优化直筒立柱的安装距。
为了防止内管15、中管16和外管17相对扭动时影响立柱伸缩和支撑,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内管15、中管16和外管17三者中相邻两根管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扭的滑块18,通过滑块18进行定位,使得内管15、中管16和外管17可以实现周向定位,从而防止内管15、中管16和外管17相对扭动时影响立柱伸缩和支撑。
此外,本实施例齿轮箱体包括传动齿轮组件、弹性件5和花键套6,所述花键套6与所述一级丝杆8周向定位,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采用花键连接,所述弹性件5被设置在所述花键套6和所述传动齿轮组件之间。
首先,传动齿轮组件通过花键套6可以与一级丝杆8相连,使得传动齿轮组件可以带动一级丝杆8转动,其次,在花键套6与传动齿轮组件之间设置弹性件5,可以使得一级丝杆8传动更加稳定,同时使得一级丝杆8可以调整其与传动齿轮轴线的同轴度,使得一级丝杆8可以与传动齿轮组件的轴线有更高的重合度,从而可以保证一级丝杆8转动的稳定性,进而可以保证直筒立柱运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花键套6可以定位一级丝杆8的一端,进一步增加一级丝杆8的稳定性,此外,当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发生磨损导致配合出现较大误差时,本方案可以通过更换花键套6的方式保证机构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花键套6与一级丝杆8采用非圆孔的方式定位,使得一级丝杆8安装时更加方便,相对于一级丝杆8直接与传动齿轮组件相连的方式,本方案中可以通过更换花键套6的方式提高直筒立柱的使用寿命。
为了优化弹性件5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所述花键套6上设有内花键,所述传动齿轮组件上设有外花键,所述弹性件5包括与所述外花键配合的内凹槽和与所述内花键配合的外凹槽,通过内凹槽和外凹槽的方式使得弹性件5可以充分适用于内花键与外花键之间,从而使得弹性件5可以充分填充传动齿轮组件与花键套6之间的间隙,使得一级丝杆8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
为了进一步优化弹性件5的结构,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弹性件5为环形件,所述内凹槽和所述外凹槽沿所述环形件的周向间隔分布,弹性件5为环形件可以使得花键套6与传动齿轮组件周向方向均可以设有弹性件5,从而进一步保证内花键与外花键之间的间隙可以充分被填充,进而充分保证一级丝杆8转动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直筒立柱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一级丝杆8上设有用于增加一级丝杆8稳定性的稳定轴承19,通过稳定轴承19可以进一步限制丝杆欢动,提高丝杆的重合度,从而进一步增加直筒立柱的稳定性。
为了使弹性件5固定地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外花键的横截面为扇形,且沿所述一级丝杆8径向方向上,所述外花键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相连的一端厚度小于其另一端厚度,采用这种结构,弹性件5安装在外花键上时,通过扇形花键的侧面为倾斜面进行限位,使得弹性件5安装后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同时也便于花键套6的安装,其中内凹槽与外花键相匹配。
为了使花键套6安装时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内花键的横截面为扇形,且沿所述一级丝杆8径向方向上,所述内花键与所述花键套6相连的一端厚度大于其另一端厚度,使得花键套6安装时更加方便。
为了使一级丝杆8可以相对于齿轮箱体固定,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一级丝杆8外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稳定轴承19的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与所述齿轮箱体相连,通过轴承座7定位稳定轴承19,使得丝杆可以通过轴承座7和稳定轴承19实现径向定位,而稳定轴承19与一级丝杆8轴向定位,使得轴承座7与齿轮箱体相连时,一级丝杆8可以与齿轮箱体固定,使得一级丝杆8更加稳定。
为了使直筒立柱安装时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齿轮箱体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弹性件5和花键套6的外壳2,通过外壳2将传动齿轮组件、弹性件5和花键套6封装起来,使得安装时外壳2内的部件可以作为一部分与丝杆进行安装定位,使得直筒立柱安装时更加方便,同时可以防止依次装配时造成较大的安装误差。
为了优化传动齿轮组件,本实施例优选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与所述花键套6采用花键连接,通过行星齿轮传动既可以实现减速及传动,又可以使齿轮箱体拥有较小的横截面积,使得直筒立柱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行星齿轮组可以包括一级行星齿轮3和二级行星齿轮4,使得可以通过多级减速实现直筒立柱的转速要求。
为了使直筒立柱可以实现遇阻回退,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用于使直筒立柱实现遇阻回退功能的遇阻回退装置,所述遇阻回退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遇阻回退装置,本实施例优选遇阻回退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连接管12,电机1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连接管12一端与轴承座7相连,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的应变片接触。一级丝杆8受到轴向力时,一级丝杆8上的力通过稳定轴承19、轴承座7和连接管12传递到应变片上,应变片感知到压力时传递信号给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1反转实现回退,从而实现遇阻回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包括电机、一级丝杆、二级丝杆以及依次嵌套设置的内管、中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中管相对于所述外管伸缩,所述一级丝杆上设有一级螺母与所述中管相连,所述二级丝杆上设置二级螺母与所述内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另一端与沿电机方向延伸与所述中管端部相连,所述内管被间隔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中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两端相对弯折,且所述连接件一端位于所述一级螺母和所述二级螺母之间,以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套设在所述一级螺母外的连接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所述中管相连的管身和与所述一级螺母相连的环形端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立柱还包括齿轮箱体,所述管身的内表面与所述齿轮箱体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中管螺钉连接的螺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中管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中管转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端盖与所述一级螺母螺钉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端部设有用于封装所述内管的盖板。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中管和外管三者中相邻两根管之间均设有用于防扭的滑块。
CN202022982161.9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Active CN214367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2161.9U CN21436757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2161.9U CN21436757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7578U true CN21436757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2161.9U Active CN214367578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7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51A (zh) * 2022-04-11 2022-05-10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驱动器的驱动组件、线性驱动器及电动升降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751A (zh) * 2022-04-11 2022-05-10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驱动器的驱动组件、线性驱动器及电动升降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9020A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CN214367578U (zh) 一种小安装距倒装直筒立柱
CN101913150B (zh) 一种单自由度机器人回转关节模块
CN111906815B (zh) 外骨骼机器人关节用执行关节一体化结构
CN109120831A (zh) 一种可伸缩摄像头装置及手机
EP1939019A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CN214425043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直筒立柱
CN113524999A (zh) 一种集成转向机构的双横臂悬架
CN210094992U (zh) 升降立柱
CN113028018B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15059278U (zh) 一种线性致动器
CN219101985U (zh) 减速机一体式花键丝杆
CN111496841A (zh) 升降机构
CN219040157U (zh) 一种绝缘子串附加刚度装置以及绝缘子串结构
CN220727033U (zh) 一种短轴距丝杠及电动缸
CN218063287U (zh) 丝杆螺母传动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2992094U (zh) 一种齿轮传动升降装置
JP2016148374A (ja)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2909223U (zh) 电动推杆
CN108910767B (zh) 一种叉车用转矩信号获取装置
CN217539554U (zh) 减速机的传动结构及俯仰水平双轴减速机
CN209324939U (zh) 一种打螺丝传动机构
CN213381628U (zh) 工业机器人手腕结构
CN219510110U (zh) 一种高负载少齿差减速机
CN201412581Y (zh) 双支承轴智能电动执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