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6414U -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6414U
CN214366414U CN202120450964.1U CN202120450964U CN214366414U CN 214366414 U CN214366414 U CN 214366414U CN 202120450964 U CN202120450964 U CN 202120450964U CN 214366414 U CN214366414 U CN 214366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oling water
heat dissipation
heat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09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慧泉
王世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chai Cylinder Block & Cylinder Hea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chai Cylinder Block & Cylinder Hea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chai Cylinder Block & Cylinder Hea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chai Cylinder Block & Cylinder Hea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509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6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6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6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具体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气缸孔,两个所述气缸孔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套环,所述加强套环一侧与气缸孔所属的气缸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套环内部设置有气缸套,所述气缸套一侧与加强套环相连接,两个所述气缸孔之间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气缸壳体顶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一端贯穿气缸壳体并与散热腔相连接,所述散热腔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连接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冷却水循环管道、散热腔、导热隔板和加强套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这样一来便延长了对发动机气缸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缸体是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之一,是发动机上各机构的主要装配机体,缸盖、油底壳、前罩壳等主要零部件都与气缸体存在装配关系,气缸体的具体结构形式分为三种,一般式气缸体、龙门式气缸体和隧道式气缸体;其中,一般式气缸体为缸体的下平面通过曲轴中心线;龙门式气缸体为缸体的下平面低于曲轴中心线;隧道式气缸体为缸体上的曲轴轴承座为整体式,呈隧道样,隧道式气缸体的应用较少。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一些发动机气缸冷却效果较差,冷却效率不高,从而对发动机气缸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而提出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通过设置冷却水循环管道、散热腔、导热隔板和加强套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这样一来便延长了对发动机气缸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包括气缸壳体,所述气缸壳体内部设置有两个气缸孔,两个所述气缸孔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套环,所述加强套环一侧与气缸孔所属的气缸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套环内部设置有气缸套,所述气缸套一侧与加强套环相连接,两个所述气缸孔之间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气缸壳体顶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一端贯穿气缸壳体并与散热腔相连接,所述散热腔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连接导管,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道,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一端与散热腔相连接,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另一端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连接,所述散热腔顶部设置有导热隔板,所述导热隔板一端贯穿散热腔并与散热腔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壳体两均设置有散热片。
进一步,所述气缸壳体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一端贯穿气缸壳体并与冷却水循环管道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热隔板内部开设有第一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孔数量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循环管道的形状设置为S形。
进一步,所述散热片面向气缸壳体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所述散热片通过导热硅胶与气缸壳体粘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套环内部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数量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进水管顶部设置有螺纹管接头,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一端与螺纹管接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冷却水循环管道、散热腔、导热隔板和加强套环,通过散热腔可以将发动机气缸体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在散热腔当中,然后通过冷却水将热量带走,因为冷却水循环管道分布在气缸壳体的内部,通过冷却水循环管道内部的冷却水为气缸壳体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发动机气缸体进行降温,同时导热隔板可以将散热腔中的冷却水热量进行吸收,然后通过导热隔板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外界,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然后气缸壳体两侧散热片,可以将气缸壳体的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空气中,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这样一来便延长了对发动机气缸的使用寿命,而且加强套环可以增加了气缸孔的刚性,能够有效防止气缸孔侧壁扭曲或变形;
2、通过设置导热硅胶、第一过风孔和第二过风孔,通过导热硅胶可以使气缸壳体和散热片之间的接触面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当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过风孔或者第二过风孔经过时,通过第一过风和第二过分孔可将导热隔板吸收和加强套环自身的热量顺着第一过风孔和第二过风孔传递到外界空气当中去,这样一来便提高了整体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腔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循环管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气缸壳体;2、气缸孔;3、加强套环;4、气缸套;5、散热腔;6、冷却水进水管;7、冷却水连接导管;8、冷却水循环管道;9、导热隔板;10、散热片;11、出水管道;12、第一过风孔;13、导热硅胶;14、第二过风孔;15、螺纹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包括气缸壳体1,气缸壳体1内部设置有两个气缸孔2,两个气缸孔2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套环3,加强套环3一侧与气缸孔2所属的气缸壳体1固定连接,加强套环3内部设置有气缸套4,气缸套4一侧与加强套环3相连接,两个气缸孔2之间设置有散热腔5,气缸壳体1顶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6,冷却水进水管6一端贯穿气缸壳体1并与散热腔5相连接,散热腔5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连接导管7,冷却水连接导管7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道8,冷却水连接导管7一端与散热腔5相连接,冷却水连接导管7另一端与冷却水循环管道8相连接,散热腔5顶部设置有导热隔板9,导热隔板9一端贯穿散热腔5并与散热腔5固定连接,气缸壳体1两均设置有散热片10。
如附图1所示,气缸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11,出水管道11一端贯穿气缸壳体1并与冷却水循环管道8相连接,通过出水管道11可以将循环管道内部的冷却水排放出去。
如附图1所示,导热隔板9内部开设有第一过风孔12,第一过风孔12数量设置为多个,当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过风孔12经过时,通过第一过风孔12可将导热隔板9吸收的热量顺着第一过风孔12传递到外界空气当中去,这样一来便提高了整体的冷却效率。
如附图4所示,冷却水循环管道8的形状设置为S形,当冷却水循环管道8的截面采用S形,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冷却水循环管道8与气缸壳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带走更多的热量,为其进行降温。
如附图1所示,散热片10面向气缸壳体1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13,散热片10通过导热硅胶13与气缸壳体1粘接,通过导热硅胶13可以使气缸壳体1和散热片10之间的接触面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散热片10的散热效率。
如附图3所示,加强套环3内部开设有第二过风孔14,第二过风孔14数量设置为多个,当外界的空气从第二过风孔14经过时,通过第二过风孔14可将加强套环3自身的热量顺着第二过风孔14传递到外界空气当中去,这样一来便提高了整体的冷却效率。
如附图1所示,冷却水进水管6顶部设置有螺纹管接头15,冷却水进水管6一端与螺纹管接头15相连接,通过螺纹管接头15可以很方便的将冷却水进水管6与外界的冷却水进水管6连接在一起,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便利性和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时,先将冷却水进水管6与外界的冷却水进水管6连接在一起,这时外界的冷却水顺着冷却水进水管6进入到散热腔5当中,同时发动机气缸体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在散热腔5当中,此时散热腔5中的冷却水将气缸壳体1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冷却水顺着冷却水连接导管7进入到冷却水循环管道8当中,因为冷却水循环管道8分布在气缸壳体1的内部,通过冷却水循环管道8内部的冷却水为气缸壳体1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发动机气缸体进行降温,同时导热隔板9可以将散热腔5中的冷却水热量进行吸收,然后通过导热隔板9将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外界,从而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然后气缸壳体1两侧散热片10,进一步将气缸壳体1的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界空气中,提高散热效率,而且加强套环3可以增加了气缸孔2的刚性,能够有效防止气缸孔2侧壁扭曲或变形,提高了实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包括气缸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壳体(1)内部设置有两个气缸孔(2),两个所述气缸孔(2)内部均设置有加强套环(3),所述加强套环(3)一侧与气缸孔(2)所属的气缸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套环(3)内部设置有气缸套(4),所述气缸套(4)一侧与加强套环(3)相连接,两个所述气缸孔(2)之间设置有散热腔(5),所述气缸壳体(1)顶部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6),所述冷却水进水管(6)一端贯穿气缸壳体(1)并与散热腔(5)相连接,所述散热腔(5)底部设置有冷却水连接导管(7),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7)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循环管道(8),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7)一端与散热腔(5)相连接,所述冷却水连接导管(7)另一端与冷却水循环管道(8)相连接,所述散热腔(5)顶部设置有导热隔板(9),所述导热隔板(9)一端贯穿散热腔(5)并与散热腔(5)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壳体(1)两均设置有散热片(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11),所述出水管道(11)一端贯穿气缸壳体(1)并与冷却水循环管道(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隔板(9)内部开设有第一过风孔(12),所述第一过风孔(12)数量设置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循环管道(8)的形状设置为S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0)面向气缸壳体(1)一侧设置有导热硅胶(13),所述散热片(10)通过导热硅胶(13)与气缸壳体(1)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套环(3)内部开设有第二过风孔(14),所述第二过风孔(14)数量设置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6)顶部设置有螺纹管接头(15),所述冷却水进水管(6)一端与螺纹管接头(15)相连接。
CN202120450964.1U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Active CN214366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0964.1U CN21436641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0964.1U CN21436641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6414U true CN21436641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7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0964.1U Active CN214366414U (zh) 2021-03-02 2021-03-02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6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66414U (zh) 一种混合冷却式发动机气缸体
CN212966082U (zh) 一种基于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vpx电源
CN212337417U (zh) 一种热交换管冷却式发动机排气装置
CN212296840U (zh) 柱塞泵用冷却装置
CN21251980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机控制器
CN210142305U (zh) 无风扇电脑散热器
CN218408019U (zh) 一种液压管路用冷却器
CN219932643U (zh) 一种环形液压油散热器
CN111472872B (zh) 一种热交换管冷却式发动机排气装置
CN214438909U (zh) 一种热反应装置降温结构
CN210427881U (zh) 一种具有超强散热功能的光模块
CN216959508U (zh) 一种散热电机壳铸件
CN221075191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冷却装置
CN215830604U (zh) 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
CN214474880U (zh) 一种液气冷散热器
CN111432611B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vpx机箱
CN210599139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
CN220543316U (zh) 一种cpu气冷散热模块
CN220083755U (zh) 一种螺旋式冷凝器
CN219264213U (zh) 一种led球泡灯散热器
CN221042333U (zh) 配电多端口柔性互联装置
CN209911918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结构
CN218826481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箱体
CN209510450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5908173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液压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