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4110U -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4110U
CN214364110U CN202023342629.4U CN202023342629U CN214364110U CN 214364110 U CN214364110 U CN 214364110U CN 202023342629 U CN202023342629 U CN 202023342629U CN 214364110 U CN214364110 U CN 214364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lamping
clamping plate
cable
inne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26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宇
侯兆新
曾滨
王月栋
龚超
马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China Jingye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MCC Group
Priority to CN2020233426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4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4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4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包括端部节点;端部节点包括第二内夹板、第二外夹板、第二销轴和第二耳板;第二内夹板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耳板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内夹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设置有环形夹持通道;板索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处穿入,围绕着第二内夹板盘绕一周后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节点结构与板索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场馆等工程建设中,建筑的跨度要求也越来大,从而满足特殊地理特征、使用或者审美的要求。上述的需要在技术上要求工程建设和设计人员不断创新,从而解决工程建设中物理力学、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使用寿命等种种难题。其中,板索作为一种新型拉索结构,由于其良好的平衡能力、较高的强模比等物理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作为一种新型拉索,板索的中间节点结构以及端节点的设置多沿用普通钢索结构,由此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适应板索的特殊结构。
以及,现有的节点多为固定节点,通过节点与拉索连接的支撑杆或拉杆等与拉索相对固定连接,在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下,存在着装配困难,装配后存在较大不良应力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中间位置的节点处,为实现与节点的连接,拉索常常不得不采用断索方式连接,从而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包括端部节点;
端部节点包括:第二内夹板、第二外夹板、第二销轴和第二耳板;
第二内夹板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耳板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内夹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设置有环形夹持通道;板索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处穿入,围绕着第二内夹板盘绕一周后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板索端部的端部连接件,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设置在端部连接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形成一种板索锚固端部节点结构,端部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端部节点结构与板索可相对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端部连接件上的扭转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夹板包括:两个半环形夹持部;两个半环形夹持部上下相对设置,一端相互枢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压固板;半环形夹持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外夹持面;两个压固板通过螺栓紧固,进而将板索夹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夹板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夹持面配合的第二内夹持面;
所述第二外夹持面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
和/或,所述第二内夹持面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滑凸起和/或所述内防滑凸起为沿通孔轴向设置的摩擦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夹板在所述通孔轴向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第二内夹板在轴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端板内侧沿所述通孔的径向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块配合的导向槽;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外夹板相对于第二内夹板转动。当采用螺栓紧固压固板时,限位滑块沿导向槽向内移动,紧固后,可以避免所述第二外夹板相对于第二内夹板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包括:第一内夹板、第一外夹板、第一销轴和第一耳板;
第一内夹板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耳板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内夹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外夹板与所述第一内夹板之间设置有半环形夹持通道;板索自半环形夹持通道的一端穿入,从半环形夹持通道的另一端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一外夹板与所述第一内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或两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耳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中间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中间节点结构与板索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中间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夹板包括:中间夹持部,以及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有压板部;中间夹持部横截面为半圆形,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外夹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夹板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夹持面配合的内夹持面;
所述外夹持面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
和/或,所述内夹持面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滑凸起和/或所述内防滑凸起为沿所述通孔轴向设置的摩擦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
上夹板包括:上中间夹持部、以及上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上压板部;上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外夹持面;
下夹板包括:下中间夹持部、以及下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下压板部;下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下外夹持面。
上压板部和下压板部通过螺栓紧固,进而将板索夹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夹板外圆周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上外夹持面配合的上内夹持面、与下外夹持面配合的下内夹持面。
进一步地,板索包括上板索和下板索,上板索自所述上内夹持面和上外夹持面之间穿过;下板索自所述下内夹持面和下外夹持面之间穿过;上板索和下板索在中间夹持部的两侧部分相互贴合后被所述上压板部和下压板部夹固。
进一步地,所述外防滑凸起和所述内防滑凸起相互交错、可啮合布设。
进一步地,板索自所述上内夹持面和上外夹持面之间穿过;所述下内夹持面上的所述内防滑凸起与所述下外夹持面上的所述外防滑凸起啮合,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相对于第一内夹板转动;
或者,板索自所述下内夹持面和下外夹持面之间穿过;所述上内夹持面上的所述内防滑凸起与所述上外夹持面上的所述外防滑凸起啮合,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相对于第一内夹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夹板在所述通孔轴向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第一内夹板在轴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端板内侧沿所述通孔的径向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块配合的导向槽;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相对于第一内夹板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端部连接件或中间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节点结构与板索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以及,通过限位滑块和导向槽结构,可有效阻止外夹板与内夹板相对转动,配合节点处板索的弯折形状,可有效避免板索、外夹板与内夹板三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大大提高了节点与板索的连接强度,且可长时间保持节点连接的稳固和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的中端部节点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中端部节点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外夹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中间节点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中间节点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第一外夹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中间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中间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二”、“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包括端部节点;
如图1-3所示,端部节点包括:第二内夹板60、第二外夹板50、第二销轴70和第二耳板71;第二内夹板60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64;所述第二耳板71通过所述第二销轴70与所述第二内夹板60可转动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外夹板50与所述第二内夹板60之间设置有环形夹持通道;所述第二外夹板50包括:两个半环形夹持部51,即上半环形夹持部51a和下半环形夹持部51b;两个半环形夹持部51上下相对设置,一端通过枢接轴53相互枢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压固板52;板索10(具体为板索结构的一个端部13)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处穿入,围绕着第二内夹板60盘绕一周后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穿出,板索对折后,被夹固在上下两个压固板52之间,两个压固板52通过螺栓紧固,进而将板索夹固。
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二耳板71固定设置在用于连接板索一端的端部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形成一种板索锚固端部节点结构,端部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端部节点结构与板索可相对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端部连接件上的扭转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如图3所示,半环形夹持部5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外夹持面54;所述第二内夹板60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夹持面54配合的第二内夹持面61;
所述第二外夹持面54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55;所述第二内夹持面61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62。外防滑凸起和所述内防滑凸起优选为沿通孔轴向设置的摩擦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端部连接件或中间连接件通过板索锚固节点结构与板索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还包括中间节点,即,板索的两端采用端部节点连接,中间部分采用中间节点进行支撑,其中,中间节点包括:第一内夹板30、第一外夹板20、第一销轴40和第一耳板41;
第一内夹板30为轮毂形,在轴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34,中间设置有通孔31;第一销轴40可转动地插装在通孔31内,所述第一耳板41通过所述第一销轴40与所述第一内夹板3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夹板20有两块,分别为上夹板20a和下夹板20b。
上夹板20a和下夹板20b与所述第一内夹板30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环形夹持通道;板索10自半环形夹持通道的一端穿入,从半环形夹持通道的另一端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一外夹板20与所述第一内夹板30之间。具体而言,板索10包括上板索11和下板索12;上板索11穿过上夹板20a与第一内夹板30之间的上方半环形夹持通道,下板索12穿过上夹板20b与第一内夹板30之间的下方半环形夹持通道上板索11和下板索12在中间夹持部21的两侧部分相互贴合后被上夹板20a的上压板部和下夹板20b的下压板部夹固。
其中,第一耳板41一般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等中间连接件的一端或两端,支撑杆等中间连接件通过第一耳板与板索10可摆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中间连接件通过板索10锚固中间节点结构与板索10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中间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10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外夹板20包括:中间夹持部21,以及中间夹持部21两端设置有压板部22;中间夹持部21横截面为半圆形,中间夹持部21内侧面上设置有外夹持面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夹板30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夹持面23配合的内夹持面32;
所述外夹持面23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24;所述内夹持面32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33。防滑凸起形式很多,可以为点状凸起,防护斜纹等,尤其的为沿所述通孔31轴向设置的摩擦筋。
上夹板20a和下夹板20b上下相对设置,上夹板20a包括:上中间夹持部、以及上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上压板部22;上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外夹持面;下夹板20b包括:下中间夹持部、以及下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下压板部22;下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下外夹持面。上压板部22和下压板部22通过螺栓紧固,进而将板索10夹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板索10锚固节点结构,通过创造性地引入枢接结构,中间连接件通过板索10锚固中间节点结构与板索10可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装配,且装配后,施加在中间连接件上的扭转的应力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从而大大改善了整个板索10结构的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大大提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板索10仅包括上板索11,上板索11自上内夹持面和上外夹持面之间穿过;第一内夹板30的下内夹持面上的内防滑凸起33与下夹板20b下外夹持面上的外防滑凸起24啮合,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20相对于第一内夹板30转动。
同时,通过布设相互啮合的防滑凸起结构,可有效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20与第一内夹板30相对转动,配合节点处板索10的Ω形状,可有效避免板索10、第一外夹板20与第一内夹板30三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大大提高了节点与板索10的连接强度,且可长时间保持节点连接的稳固和可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和9所示,第一外夹板20(具体而言为上下两个夹板均)在通孔轴向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滑块25;所述第一内夹板30在轴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34,端板34内侧沿所述通孔的径向设置有与限位滑块25配合的导向槽34a;用于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20相对于第一内夹板30转动。
本实施例结构更加简单,可有效阻止所述第一外夹板20与第一内夹板30相对转动,配合节点处板索10的弯曲形状,可有效避免板索10、第一外夹板20与第一内夹板30三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大大提高了节点与板索10的连接强度,且可长时间保持节点连接的稳固和可靠。
同理,第二外夹板50在所述通孔64轴向的两侧端面上也可设置有限位滑块;第二内夹板60在轴向的两侧设置有端板,端板内侧沿所述通孔64的径向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滑块配合的导向槽;用于阻止所述第二外夹板50相对于第二内夹板60转动。当采用螺栓紧固压固板52时,限位滑块沿导向槽向内移动,紧固后,可以避免所述第二外夹板50相对于第二内夹板60转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节点;
端部节点包括:第二内夹板、第二外夹板、第二销轴和第二耳板;
第二内夹板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耳板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内夹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设置有环形夹持通道;板索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处穿入,围绕着第二内夹板盘绕一周后自环形夹持通道入口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二外夹板与所述第二内夹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板索端部的端部连接件,所述第二耳板固定设置在端部连接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夹板包括:两个半环形夹持部;两个半环形夹持部上下相对设置,一端相互枢接,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压固板;半环形夹持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外夹持面;两个压固板通过螺栓紧固,进而将板索夹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夹板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夹持面配合的第二内夹持面;
所述第二外夹持面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
和/或,所述第二内夹持面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防滑凸起和/或所述内防滑凸起为沿通孔轴向设置的摩擦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包括:第一内夹板、第一外夹板、第一销轴和第一耳板;
第一内夹板为轮毂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耳板通过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内夹板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外夹板与所述第一内夹板之间设置有半环形夹持通道;板索自半环形夹持通道的一端穿入,从半环形夹持通道的另一端穿出,被夹固在所述第一外夹板与所述第一内夹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夹板包括:中间夹持部,以及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有压板部;中间夹持部横截面为半圆形,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外夹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夹板外圆周上设置有与所述外夹持面配合的内夹持面;
所述外夹持面上设置有外防滑凸起;
和/或,所述内夹持面上设置有内防滑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索锚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
上夹板包括:上中间夹持部、以及上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上压板部;上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上外夹持面;
下夹板包括:下中间夹持部、以及下中间夹持部两端设置的下压板部;下中间夹持部内侧面上设置有下外夹持面。
CN202023342629.4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Active CN214364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629.4U CN21436411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629.4U CN21436411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4110U true CN214364110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2629.4U Active CN21436411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41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08648B1 (ko) 다경간 현수교의 고밀착 탑정 새들
CN214364110U (zh)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JP2579587B2 (ja) 改良型ジャッキ用開放端構造
CN214461227U (zh)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CN113266080B (zh) 一种装配式索穹顶节点构造及其装配方法
CN112627359A (zh)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CN110137883B (zh) 一种架空高压线路铺设安装电力配件间隔棒
KR102052171B1 (ko) 비계파이프용 클램프어셈블리
CN219123838U (zh) 一种漏缆卡具
CN112627360A (zh) 一种板索锚固节点结构
CN211874076U (zh) 用于输电线安装的拉线抱箍铁附件
CN214626190U (zh) 一种新型机电管线支吊架桥架固定件
CN112832383A (zh) 一种可双向转动的铰接节点构造
CN110528872B (zh) 一种模板支撑装置
CN217334969U (zh) 一种漏缆夹持装置
CN210662057U (zh) 一种链式抱箍支架
CN214999122U (zh) 光伏柔性支架的节点及光伏柔性支架
CN218437718U (zh) 一种彩钢板拼接吊顶梁结构
CN217460937U (zh) 一种用于索承结构的双半环隐式咬合索夹
CN216891985U (zh) 一种具有快速拆装结构的锚索
CN219198357U (zh) 便于安装的立管卡
CN217027513U (zh) 一种可分段高空对接的钢桁架结构
CN220416113U (zh) 一种用于连接拉索的节点
CN214329864U (zh) 一种拆装便捷的新型房屋建筑工程用模板
CN217079325U (zh) 正交索与环索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