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7847U -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57847U
CN214357847U CN202023330949.8U CN202023330949U CN214357847U CN 214357847 U CN214357847 U CN 214357847U CN 202023330949 U CN202023330949 U CN 202023330949U CN 214357847 U CN214357847 U CN 214357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ver
piston
side wall
circumferenti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09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善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Ju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Ju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Ju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Ju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09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57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57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57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包括盖体、装饰体、按键、活塞和按键盖。盖体包括基部和凹陷部。凹陷部向上突出为支撑部。支撑部与凹陷部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支撑部内部空间形成第二容纳槽。装饰体容纳第一容纳槽中。按键容纳装饰体内腔中且可上下移。按键弹性件套设支撑部。活塞下部容纳在第二容纳槽中,上部容纳在按键内腔且可上下移。按键盖设按键上方,按键与按键盖固连,按键、活塞、按键盖同步上下移。容器主体与盖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活塞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容纳槽底壁设抽气孔,活塞底壁设排气孔。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抽真空容器。其有益效果是,旋转或按压按键盖实现抽真空、保压、充气,方便操作且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背景技术
抽真空装置,用于食品保鲜、衣物存放等各种需要真空环境的场合,目前普遍需要在抽真空装置上配备例如抽气泵等辅助工具来抽取抽真空装置内部的气体形成真空环境。使用时需要先将辅助工具连接在抽真空装置上,再进行抽真空作业,其装卸过程较为繁琐;抽真空时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才能在装置内形成真空环境,费时费力;辅助工具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存放;辅助工具丢失或损坏后,将不能继续进行抽真空工作,因此,现有的抽真空装置和辅助工具的配套使用具有多种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其解决了现有的抽真空装置必须与辅助工具配套使用、以及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便于携带和存放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其用于对容器主体进行抽真空操作,包括盖体、装饰体、按键、活塞和按键盖;
所述盖体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所述盖体包括基部和沿基部的圆形内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圆筒状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凹陷部同轴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向侧壁与所述凹陷部的内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所述支撑部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容纳槽;
所述装饰体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中,且与所述凹陷部的周向侧壁连接;所述装饰体具有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内腔;
所述按键容纳在所述装饰体的内腔中,且可在所述装饰体的内腔中上下移动;所述按键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
所述按键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周向侧壁上,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按键的内腔中,所述按键弹性件的一端抵靠所述按键的内壁,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
所述活塞的下部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上部容纳在所述按键的内腔中,所述活塞可在所述第二容纳槽中上下移动;
所述按键盖设置在所述按键的上方,且与所述按键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为与所述按键和所述按键盖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容器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a,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b;
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抽气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抽出到所述第二腔室b内;所述活塞的底壁设置排气孔,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环境中;抽气密封垫常态下用于关闭所述抽气孔,排气密封垫常态下用于关闭所述排气孔;
当所述按键盖、所述按键和所述活塞同步上移时,抽气密封垫将所述抽气孔打开,排气密封垫将所述排气孔关闭;当所述按键盖、所述按键和所述活塞同步下移时,所述排气密封垫将所述排气孔打开,所述抽气密封垫将所述抽气孔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头部;
所述活塞头部呈圆环状,沿所述活塞头部的内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活塞本体;
所述活塞本体为中空的圆柱体或圆台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所述活塞本体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凹陷部的内周向侧壁上沿周向延伸形成两个第一限位凸起,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所述凹陷部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一端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后形成第三限位凸起;
两个第四限位凸起在所述凹陷部的内周向侧壁上沿着所述凹陷部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第四限位凸起沿所述凹陷部的径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四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位于不同的周向位置;所述第四限位凸起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的顶部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装饰体包括圆环状的装饰部和位于所述装饰部的下侧且同轴设置的插入部;
所述插入部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所述装饰部的内腔与所述插入部的内腔构成所述装饰体的所述圆柱形内腔;
所述插入部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地方式设有两个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着所述插入部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插入部的底部开口;
所述装饰体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时,所述配合槽的一侧侧壁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靠近相邻的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配合槽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靠近相邻的所述第四限位凸起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所述按键主体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凸缘;
所述按键主体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的方式设有两个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按键主体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按键主体的底部开口;
所述凸缘与所述避让槽的一侧侧壁相连的部分沿所述按键主体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配合凸起;
所述配合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入部的内径,所述配合凸起可在由所述配合槽、所述第四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沿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形成第二限位凸起;
当所述按键盖向下按压到最低位置时,所述按键盖可相对于所述装饰体旋转一定角度,以带动所述按键的所述配合凸起卡接在由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所形成的空间内,并使所述按键固定在所述盖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设有两个充气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两个限位部;
所述两个充气孔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两个限位部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限位部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限位部围绕所述充气孔设置;
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地位于由所述配合槽、所述第四限位凸起、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相邻的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所形成的空间内,并靠近所述第四限位凸起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按键盖包括圆柱状的按键盖主体和位于所述按键盖主体下方且同轴设置的按键盖装配部;所述按键盖装配部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
所述按键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按键盖装配部的空腔内,且与所述按键盖装配部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盖主体的底壁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排气凹槽,所述排气凹槽连通所述按键盖装配部的周向侧壁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凹陷部的内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盖体安装凸起,
所述插入部的外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装饰体安装口;
所述装饰体安装口与所述盖体安装凸起的设置数量一致;
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凹陷部的所述第一容纳槽中,且所述盖体安装凸起卡合在所述装饰体安装口内时,所述装饰体连接在所述盖体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抽真空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且在所述抽真空装置的所述盖体和所述容器主体之间设置盖体密封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真空装置,在容器主体的开口处设置抽真空装置,通过对抽真空装置的按键执行简单的旋转、按压和松开操作,可以方便地对第一腔室进行抽真空、保压和充气,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方便操作且便于携带;通过在盖体上设置容纳装饰体、按键、活塞和按键盖的凹陷部,缩小了盖体的体积,便于抽真空装置的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按键盖处于最高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盖体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活塞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8在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按键的立体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饰体的立体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按键盖的立体视图;
图13为图12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2的仰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抽真空时按键盖处于最高位置处时的立体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抽真空时按键盖处于最低位置处时的立体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保压时的立体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充气时按键盖处于最高位置处时的立体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充气时按键盖处于最低位置处时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主体;
2:盖体;20:基部;21:盖体环状阶梯部;22:凹陷部;221:抽气孔;222:充气孔;223:第一限位凸起;224:第二限位凸起;225:第三限位凸起;226:第四限位凸起;23:支撑部;24:限位部;25:盖体安装凸起;26:盖体密封圈;27:第一容纳槽;28:第二容纳槽;
3:活塞;30:活塞主体;31:排气孔;32:活塞头部;33:活塞密封圈;34:环状容纳槽;
4:按键;40:按键主体;41:配合凸起;42:避让槽;43:凸缘;44:按键装配部;45:按键安装面;46:按键安装口;47:按键第一环状阶梯部;48:按键弹性件;491:按键第二环状阶梯部;492:按键第三环状阶梯部;
5:装饰体;51:配合槽;52:装饰体安装口;53:装饰部;54:装饰体插入部;
6:按键盖;61:按键盖主体;62:按键盖装配部;63:按键盖安装面;64:按键盖安装凸起;65:排气凹槽;66:按键盖环状阶梯部;
7:充气导杆;71:导杆弹性件;72:导杆密封圈;
8:抽气密封垫;
9:排气密封垫;
a:第一腔室;
b: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抽真空装置,其用于对容器主体1进行抽真空操作,包括:盖体2、活塞3、按键4、装饰体5和按键盖6。
容器主体1的材质可以为塑料、玻璃、陶瓷、不锈钢或其他材料,以适用于各种物品的承装。盖体2用于封闭容器主体1的开口。盖体2和容器主体1的开口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卡合连接、螺纹连接等多种方式。盖体2和容器主体1之间设置用于提高二者之间密封性的盖体密封圈26。
参照图5-6所示,盖体2包括基部20。基部20设有外缘和呈圆形的内缘。沿基部20的内缘向下延伸形成凹陷部22,凹陷部22用于容纳活塞3、按键4、装饰体5和按键盖6,从而缩小了盖体2的体积,便于抽真空装置的收纳携带。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基部20的外缘呈圆形,但本实用新型对基部20外缘的形状不做限制。
凹陷部22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凹陷部22的内径小于基部20内缘的内径。由凹陷部22的顶部与基部20的内壁共同限定形成盖体环状阶梯部21。
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安装凸起25。安装凸起25用于连接装饰体5,以便于盖体2和装饰体5的定位和安装。可选地,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平面,在所述平面上设置安装凸起25。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四个盖体安装凸起25,实际可设置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的盖体安装凸起25,具体依据盖体2的尺寸设定,为保证装饰体5和盖体2连接后的稳固性,优选设置四个。
在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上沿周向延伸形成两个第一限位凸起223,两个第一限位凸起223沿凹陷部22的径向对称设置。沿第一限位凸起223的一端向下延伸至凹陷部22的底壁形成第二限位凸起224,沿第一限位凸起22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后形成第三限位凸起225。在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上沿轴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形成两个第四限位凸起226,两个第四限位凸起226沿凹陷部22的径向对称设置。第四限位凸起226分别和第一限位凸起223、第二限位凸起224、第三限位凸起225位于不同的周向位置。第四限位凸起226的顶部与第三限位凸起225的顶部齐平。参照图5,由盖体2的顶部向下俯视,相邻的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在盖体2的周向上以逆时针方向布置。实际应用中也可将相邻的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以顺时针方向布置,本实施例以逆时针的布置方式作为示例。
由凹陷部22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圆筒状的支撑部23。支撑部23与凹陷部22同轴设置。支撑部23的外周向侧壁与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27,第一容纳槽27用于容纳装饰体5、按键4和按键盖6。支撑部23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容纳槽28,第二容纳槽28用于容纳活塞3。
图7-9分别示出了活塞3的立体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
活塞3为一体式构件,包括:活塞头部32和活塞本体30。活塞头部32呈圆环状,沿活塞头部32的内环向下延伸形成活塞本体30。活塞本体30为中空的圆柱体或中空的圆台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活塞本体30的外周向侧壁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环状容纳槽34,用于容纳活塞密封圈33。活塞本体30和环状容纳槽34容纳在盖体2的第二容纳槽28内。活塞密封圈33用于提高活塞3与盖体2之间的密封性。
参阅图4,活塞3与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b。容器主体1与盖体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a。
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设置抽气孔221,用于将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抽出到第二腔室b内。抽气密封垫8设置在抽气孔221内,常态下用于关闭抽气孔221。抽气密封垫8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密封主体和位于密封主体上方的伞型结构。密封主体容纳并固定在抽气孔221的内部,且密封主体与抽气孔221的内壁之间存在供气体流通的间隙。伞型结构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上侧,伞型结构的外径大于抽气孔221的内径,伞型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常态下用于关闭抽气孔221,当第一腔室a内的气压相对于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足够大时,抽气密封垫8的伞型结构变形并向上移动,以打开抽气孔221。
活塞本体30的底壁设置排气孔31,用于将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排出到盖体2的外部,即排出到外部环境中。排气密封垫9设置在抽气孔31内,常态下用于关闭排气孔31。排气密封垫9具有与抽气密封垫8相同的结构、材料和工作方式。排气密封垫9的密封主体容纳并固定在排气孔31的内部,且密封主体与排气孔31的内壁之间存在供气体流通的间隙。排气密封垫9的伞型结构设置在活塞本体30的底壁上侧,伞型结构的外径大于抽气孔31的内径,常态下用于关闭排气孔31,当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相对于外部气压足够大时,排气密封垫9的伞型结构变形并向上移动,以打开排气孔31。
参阅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设有两个充气孔222,两个充气孔222沿第一容纳槽27的径向对称设置,用于将外部环境的气体充入到第一腔室a中。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两个限位部24,两个限位部24沿第一容纳槽27的径向对称设置。限位部24为中空的圆柱体。限位部24的高度高于第四限位凸起226的底部,或与第四限位凸起226的底部齐平。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设置1个或2个充气孔222,使其中一个限位部24围绕充气孔222设置,或使两个限位部24分别围绕充气孔222设置。本实施例优选设置2个充气孔222,以加快向第一腔室a中充气的速度,下文中以设置2个充气孔222为例进行描述。
参照图11-19所示,限位部24设置在与第四限位凸起226相邻的第三限位凸起225和第四限位凸起226之间的位置处,并且限位部24与第四限位凸起226相邻设置。
充气导杆7设置在充气孔222中,且可沿充气孔222的轴向上下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充气孔222。充气导杆7的外径小于限位部24的内径,限位部24为充气导杆7的移动起导向作用。充气导杆7位于第一腔室a的部分套设导杆密封圈72,用于密封充气导杆7和充气孔222之间的缝隙。充气导杆7位于第一容纳槽27的部分套设导杆弹性件71,导杆弹性件71的一端抵接充气导杆7的头部下侧,另一端抵接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常态下用于关闭充气孔222。当受到足够大的下压力时,充气导杆7向下移动,以打开充气孔222。
图11示出了装饰体5的立体视图。
装饰体5包括圆环状的装饰部53和位于装饰部53的下侧且同轴设置的插入部54。
插入部54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装饰部53的内腔与插入部54的内腔构成装饰体5的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内腔。插入部55的外径小于装饰部53的外径。当装饰体5的插入部54完全插入盖体2的第一容纳槽27时,装饰部53抵压在盖体环状阶梯部21上,插入部54的底部平行于或高于盖体2上的第四限位凸起226或第三限位凸起225的顶部,以避免插入部54与第四限位凸起226或第三限位凸起225构成干涉。需要说明的是,若插入部54的底部高于第四限位凸起226或第三限位凸起225的顶部,则插入部54的底部与第四限位凸起226或第三限位凸起225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按键4上的配合凸起41(随后进行描述)的高度,以避免配合凸起41滑出。
插入部54的外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装饰体安装口52。装饰体安装口52的设置数量等于盖体安装凸起25的设置数量。可选地,插入部54的外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平面,在所述平面上设置装饰体安装口52。
参照图3-6所示,装饰体5和盖体2采用过盈连接,且二者之间不可拆卸。装饰体5和盖体2之间的安装方式为:将装饰体5的插入部54插入第一容纳槽27,使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上的盖体安装凸起25卡合在插入部54周向侧壁上的装饰体安装口52内,使得装饰体5被连接在盖体2上。
插入部54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地方式设有两个配合槽51。配合槽51沿着插入部54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插入部54的底部开口。配合槽51与装饰体安装口52设置在插入部54的不同周向位置处。
装饰体5连接在盖体2上时,配合槽51的一侧侧壁与第四限位凸起226靠近相邻的第三限位凸起225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配合槽51的另一侧侧壁与第三限位凸起225靠近相邻的第四限位凸起226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图10示出了按键4的立体视图。按键4为一体式构件,包括:按键主体40和按键装配部44。
按键主体40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和不完全封闭的顶壁。按键主体40容纳在装饰体5的内腔中,且可在装饰体5的内腔中上下移动,并可相对于装饰体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按键主体40的周向侧壁的上端面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状的顶壁,顶壁的下表面与按键主体40的内周向侧面共同限定形成按键第二环状阶梯部4,用于供按键弹性件48抵压。
按键弹性件48套设在支撑部23的周向侧壁上,按键弹性件48的一端抵靠按键第二环状阶梯部4,另一端抵靠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
按键主体40的周向侧壁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凸缘43。
按键主体40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的方式设有两个避让槽42,避让槽42沿按键主体40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按键主体40的底部开口。避让槽42用于避让充气导杆7、第一限位槽24和第二限位槽25,以免按键主体40与它们发生干涉。
凸缘43与避让槽42的一侧侧壁相连的部分沿按键4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配合凸起41。配合凸起41的外径大于插入部54的内径并小于凹陷部22的内径。按键主体40包括径向对称设置的两个配合凸起41。
按键主体40从插入部54的下方插入装饰体5中。配合凸起41容纳在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第三限位凸起225、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并能够在该空间内水平转动或上下移动。
参照图15-16,当配合凸起41位于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内、且靠近第三限位凸起225的侧壁时,配合凸起41可在该空间内上下移动,从而允许按键4与活塞3同步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抽气孔221和排气孔31,抽真空装置处于抽真空状态。参照图17,当配合凸起41卡接在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时,抽气孔221和排气孔31关闭,抽真空装置处于保压状态。参照图18-19,当配合凸起41位于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内、且靠近第四限位凸起226时,配合凸起41向下移动至抵压充气导杆7的顶部,接着继续向下移动,以带动充气导杆7向下移动打开充气孔222,抽真空装置处于充气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凸起41远离避让槽42一侧的上表面可以为斜面或平面,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斜面,以便于配合凸起41旋入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或由该空间内旋出。
按键装配部44设置在按键主体40的上侧。按键装配部44的内腔与按键主体40的内腔构成按键4的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内腔。按键装配部44的外径小于按键主体40的外径,由按键装配部44的周向侧壁与按键主体40的顶面共同限定形成按键第三环状阶梯部4,用于供按键盖6(随后会进行描述)抵压。沿按键装配部44的顶面向下延伸至按键主体40的顶面形成两个按键安装面45,两个按键安装面45沿按键装配部44的径向对称设置。优选地,按键安装面45为竖直的平面。按键安装面45向内延伸形成按键安装口46,用于连接按键盖6。
沿按键装配部44的内周向侧壁向内延伸形成圆环状的按键第一环状阶梯部47,按键第一环状阶梯部47的内径大于活塞3的活塞本体30的外径、且小于活塞3的活塞头部32的外径。活塞3从按键装配部44的上方插入按键4中,活塞头部32的下表面抵压在按键第一环状阶梯部47上。
图12-14分别示出了按键盖6的立体视图、主视图和仰视图。按键盖6用于带动按键4向下按压。
按键盖6为一体式构件,包括圆柱状的按键盖主体61和位于按键盖主体61下方且同轴设置的按键盖装配部62。
按键盖装配部62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按键盖装配部62的外径小于按键盖主体61的外径。按键盖主体61的底壁与按键盖装配部62的外周向侧壁共同限定形成按键盖环状阶梯部66,用于抵压装饰体5。沿按键盖装配部62的顶壁向下延伸形成两个按键盖安装面63,两个按键盖安装面63沿按键盖主体61的径向对称设置。按键盖安装面63的内侧壁向内延伸形成按键盖安装凸起64,用于连接到按键4上。
按键装配部44与按键盖6采用过盈配合,且二者之间不可拆卸。按键装配部44与按键盖6的连接方式为:按键装配部44从按键盖主体61的下方插入按键盖6中,按键装配部44的两个按键安装面45分别与两个按键盖安装面63配合,按键盖安装面63上的按键盖安装凸起64卡接在按键安装面45上的按键安装口46内,按键盖装配部62抵压在按键第三环状阶梯部4上。设置按键安装面45和按键盖安装面63便于按键装配部44和按键盖装配部62之间的定位和安装。
按键4连接到按键盖6上时,按键4能够随按键盖6同步转动和上下移动。活塞头部32的上表面抵接按键盖主体61的底壁。下表面抵压在按键第一环状阶梯部47,因而实现活塞3与按键4和按键盖6的同步上下移动。
参阅图14,按键盖主体61的底壁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排气凹槽65,排气凹槽65连通按键盖装配部62的两侧。排气凹槽65和按键盖安装面63位于不同的周向位置。
抽真空装置单独存放时,按键盖6处于按下状态,按键4的配合凸起41位于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当抽真空装置连接到容器主体1上时,第一腔室a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图15-19示出了抽真空装置的操作视图,视图中保留了盖体2的第一限位凸起223、第二限位凸起224、第三限位凸起225和第四限位凸起226,省略了盖体2的其他结构,该视图是由盖体2的凹陷部22的外周向侧壁向内侧观察。下文所描述的操作方向均以从顶部向下俯视为准。
图15和16示出了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a抽真空时的操作视图。抽真空的操作过程为:
(1)将盖体2连接到容器主体1上,然后顺时针旋转按键盖6,按键盖6带动按键4同步转动,直至按键4的配合凸起41离开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进入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内并抵接限位部24的侧壁。
(2)松开按键盖6,按键弹性件48回弹,带动按键盖6、按键4和活塞3同步上移。参照图4,在上移过程中随着第二腔室b体积的增大,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降低。当第一腔室a内的气压相对于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足够大时,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由抽气密封垫8的密封主体和抽气孔221之间的间隙进入并推动抽气密封垫8的伞型结构变形上移,使伞型结构与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打开抽气孔221,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通过抽气孔221进入到第二腔室b内,因而实现将第一腔室a内的一部分气体抽出到第二腔室b内。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与第二腔室b之间的气压差使排气密封垫9的伞型结构覆盖排气孔31,因此,排气孔31保持关闭。
(3)当按键4的配合凸起41抵接装饰体5的配合槽51的顶壁时,按键盖6到达最高位置。向下按压按键盖6,按键盖6带动按键4和活塞3同步下移,同时按键弹性件48被压缩,直至按键盖环状阶梯部66抵接装饰体5的装饰部53的顶面。参照图4,在下移过程中随着第二腔室b体积的减小,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增加。当第二腔室b内的气压相对于外部环境气压足够大时,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由排气密封垫9的密封主体和排气孔31之间的间隙进入并推动排气密封垫9的伞型结构变形,使伞型结构与活塞3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从而打开排气孔31,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排气孔31、活塞3的内腔、按键盖6上的排气凹槽65而排出到外界,因而实现将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与此同时,第二腔室b与第一腔室a之间的气压差使抽气密封垫8的伞型结构覆盖抽气孔221,因此,抽气孔221保持关闭。
(4)多次重复松开和按压按键盖6的操作,使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完全抽出至第一腔室a内为真空,或者使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部分抽出至第一腔室a处于所需气压值,从而满足容器主体1内所承装的不同物品对气压的不同要求,扩大本抽真空装置的使用范围。
图17示出了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a保压时的操作视图。保压的操作过程为:
(1)当第一腔室a处于真空状态或处于所需气压值时,向下按压按键盖6,按键盖6带动按键4和活塞3同步下移,同时按键弹性件48被压缩,直至按键盖6的按键盖环状阶梯部66抵接装饰部53的顶面。在下移过程中,抽气孔221保持关闭,排气孔31打开,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
(2)在保持向下按压按键盖6的同时逆时针旋转按键盖6,使按键4的配合凸起41离开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并进入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当配合凸起41抵靠第二限位凸起224的侧壁时,停止旋转并松开按键盖6,在按键弹性件48的恢复力的作用下,配合凸起41向上略微移动直至与第一限位凸起223抵接。此时,按键4卡接在盖体2上,使得按键盖6和活塞3保持在固定的位置,抽气孔221和排气孔31均保持关闭,从而使第一腔室a保持真空状态或保持在所需气压值。
图18和图19示出了抽真空装置向第一腔室a充气时的操作视图。充气的操作过程为:
(1)顺时针旋转按键盖6,直至配合凸起41离开由第一限位凸起223和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进入由配合槽51、第四限位凸起226和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内并抵接限位部24的侧壁。
(2)松开按键盖6,按键弹性件48回弹,带动活塞3、按键4和按键盖6同步上移。
(3)当按键盖6到达最高位置后,继续顺时针旋转按键盖6,带动按键4同步旋转,直至按键4的配合凸起41抵靠装饰体5的配合槽51靠近第四限位凸起226的一侧的侧壁,此时配合凸起41位于充气导杆7的上方。
(4)向下按压按键盖6,带动按键4同步下移,直至按键4的配合凸起41抵压限位部24的顶部,以将充气导杆7完全压入盖体2的限位部24的内部。在充气导杆7下移时,充气孔222打开,外界的空气依次由按键盖6、装饰体5和按键4之间的间隙、充气导杆7和限位部24之间的间隙、充气导杆7和充气孔22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腔室a内。
(5)保持按压按键盖6的状态一段时间后,第一腔室a内的气压与外界平衡,可以很容易地将盖体2由容器主体1上拆下,从而取出容器主体1内所承装的物体。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容器主体1的开口处的抽真空装置,通过对抽真空装置的按键盖6执行简单的旋转、按压和松开操作,可以方便地对容器主体1的内部空间进行抽真空、保压和充气,不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方便操作且便于携带;通过在盖体2上设置容纳按键盖6、装饰体5、按键4和活塞3的凹陷部22,缩小了盖体2的体积,便于抽真空装置的收纳携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抽真空装置,其用于对容器主体(1)进行抽真空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2)、装饰体(5)、按键(4)、活塞(3)和按键盖(6);
所述盖体(2)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主体(1)的开口,所述盖体(2)包括基部(20)和沿基部(20)的圆形内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凹陷部(22);所述凹陷部(22)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所述凹陷部(22)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圆筒状的支撑部(23);所述支撑部(23)与所述凹陷部(22)同轴设置;所述支撑部(23)的外周向侧壁与所述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27);所述支撑部(23)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二容纳槽(28);
所述装饰体(5)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槽(27)中,且与所述凹陷部(22)的周向侧壁连接;所述装饰体(5)具有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内腔;
所述按键(4)容纳在所述装饰体(5)的内腔中,且可在所述装饰体(5)的内腔中上下移动;所述按键(4)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
按键弹性件(48)套设在所述支撑部(23)的周向侧壁上,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按键(4)的内腔中,所述按键弹性件(48)的一端抵靠所述按键(4)的内壁,另一端抵靠所述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
所述活塞(3)的下部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槽(28)中,上部容纳在所述按键(4)的内腔中,所述活塞(3)可在所述第二容纳槽(28)中上下移动;
所述按键盖(6)设置在所述按键(4)的上方,且与所述按键(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设置为与所述按键(4)和所述按键盖(6)同步上下移动;
所述容器主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a),所述活塞(3)与所述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b);
所述第二容纳槽(28)的底壁设置抽气孔(221),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a)内的气体抽出到所述第二腔室(b)内;所述活塞(3)的底壁设置排气孔(31),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b)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环境中;
抽气密封垫(8)常态下用于关闭所述抽气孔(221),排气密封垫(9)常态下用于关闭所述排气孔(31);
当所述按键盖(6)、所述按键(4)和所述活塞(3)同步上移时,所述抽气密封垫(8)将所述抽气孔(221)打开,所述排气密封垫(9)将所述排气孔(31)关闭;当所述按键盖(6)、所述按键(4)和所述活塞(3)同步下移时,所述排气密封垫(9)将所述排气孔(31)打开,所述抽气密封垫(8)将所述抽气孔(221)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包括活塞本体(30)和活塞头部(32);
所述活塞头部(32)呈圆环状,沿所述活塞头部(32)的内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活塞本体(30);
所述活塞本体(30)为中空的圆柱体或圆台体,具有周向侧壁和底壁,所述活塞本体(3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盖体(2)的所述第二容纳槽(28)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上沿周向延伸形成两个第一限位凸起(22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3)沿所述凹陷部(22)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3)的一端向上延伸一定距离后形成第三限位凸起(225);
两个第四限位凸起(226)在所述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上沿着所述凹陷部(22)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沿所述凹陷部(22)的径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3)和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位于不同的周向位置;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的顶部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体(5) 包括圆环状的装饰部(53)和位于所述装饰部(53)的下侧且同轴设置的插入部(54);
所述插入部(54)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所述装饰部(53)的内腔与所述插入部(54)的内腔构成所述装饰体(5)的所述圆柱形内腔;
所述插入部(54)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地方式设有两个配合槽(51),所述配合槽(51)沿着所述插入部(54)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插入部(54)的底部开口;
所述装饰体(5)连接在所述盖体(2)上时,所述配合槽(51)的一侧侧壁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靠近相邻的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配合槽(51)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靠近相邻的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一侧的侧壁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4)包括按键主体(40),所述按键主体(40)为中空的圆柱体,顶面和底面开放,具有周向侧壁;所述按键主体(40)的下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环状的凸缘(43);
所述按键主体(40)的周向侧壁以径向对称的方式设有两个避让槽(42),所述避让槽(42)沿所述按键主体(40)的轴向向下延伸,且朝向所述按键主体(40)的底部开口;
所述凸缘(43)与所述避让槽(42)的一侧侧壁相连的部分沿所述按键主体(40)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配合凸起(41);
所述配合凸起(41)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入部(54)的内径,所述配合凸起(41)可在由所述配合槽(51)、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3)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凹陷部(22)的底壁形成第二限位凸起(224);
当所述按键盖(6)向下按压到最低位置时,所述按键盖(6)可相对于所述装饰体(5)旋转一定角度,以带动所述按键(4)的所述配合凸起(41)卡接在由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3)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24)所形成的空间内,并使所述按键(4)固定在所述盖体(2)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设有两个充气孔(222),所述第一容纳槽(27)的底壁向上突出形成两个限位部(24);
所述两个充气孔(222)沿所述第一容纳槽(27)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两个限位部(24)沿所述第一容纳槽(27)的径向对称设置;所述限位部(24)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限位部(24)围绕所述充气孔(222)设置;
所述限位部(24)至少部分地位于由所述配合槽(51)、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与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相邻的所述第三限位凸起(225)所形成的空间内,并靠近所述第四限位凸起(226)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盖(6)包括圆柱状的按键盖主体(61)和位于所述按键盖主体(61)下方且同轴设置的按键盖装配部(62);所述按键盖装配部(62)为中空的圆柱体,具有周向侧壁;
所述按键(4)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按键盖装配部(62)的空腔内,且与所述按键盖装配部(62)固定连接;
所述按键盖主体(61)的底壁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排气凹槽(65),所述排气凹槽(65)连通所述按键盖装配部(62)的周向侧壁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2)的内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盖体安装凸起(25),
所述插入部(54)的外周向侧壁均匀设置若干个装饰体安装口(52);
所述装饰体安装口(52)与所述盖体安装凸起(25)的设置数量一致;
所述插入部(54)插入所述凹陷部(22)的所述第一容纳槽(27)中,且所述盖体安装凸起(25)卡合在所述装饰体安装口(52)内时,所述装饰体(5)连接在所述盖体(2)上。
10.一种抽真空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抽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用于封闭所述容器主体(1)的开口,且在所述抽真空装置的所述盖体(2)和所述容器主体(1)之间设置盖体密封圈(26)。
CN202023330949.8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Active CN214357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0949.8U CN21435784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0949.8U CN21435784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57847U true CN21435784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0949.8U Active CN21435784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57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7280B2 (ja) 食品保存用真空容器
CN112849771B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US8607832B2 (en) Vacuum packaging in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an air-tight closing lid
US20130008130A1 (en) Vacuum pump and vacuum container having the same
CN112682289B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一种容器
CN214357847U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抽真空容器
CN214650382U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及一种容器
JP2019501843A (ja) 高速開閉する容器栓用の柱状栓体
KR101616879B1 (ko) 용기 마개용 진공 펌프
CN204025129U (zh) 离心泵
KR20110048225A (ko) 공기배출구조를 갖는 밀폐용기용 뚜껑
CN213012747U (zh) 真空酵素机
US11370592B2 (en) Vacuum freshness preservation container that can be pressed on two sides
KR20110052267A (ko) 진공 패킹이 설치된 진공 용기
KR100960306B1 (ko) 진공 펌프용 공기 흡입·배출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 펌프
CN220115255U (zh) 一种按压式抽真空容器盖
CN212387724U (zh) 打气机构
KR200343148Y1 (ko) 진공용기의 진공화장치
KR20100024017A (ko) 밀폐 용기용 진공 펌프
CN213769830U (zh) 一种真空保鲜容器
CN210050003U (zh) 一种用于真空压缩袋的手动抽气泵
CN216735666U (zh) 一种按压式抽真空装置
CN212797914U (zh) 一种新型真空保鲜盒
CN116280687B (zh) 一种便于堆垛和结构牢固的化工桶
CN214268718U (zh) 一种真空保鲜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