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6686U -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56686U CN214356686U CN202120028123.1U CN202120028123U CN214356686U CN 214356686 U CN214356686 U CN 214356686U CN 202120028123 U CN202120028123 U CN 202120028123U CN 214356686 U CN214356686 U CN 2143566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peller
- gear
-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power transmission
- n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动力输入轴连接太阳齿轮,太阳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与齿圈啮合,行星齿轮的轴心连接行星架,行星架的轴心与动力输入轴同轴且连接输出轴,第一螺旋桨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第二螺旋桨与齿圈固定连接。第一螺旋桨转动产生反扭力通过行星齿轮作用到齿圈上,带动外轴上的第二螺旋桨相对于第一螺旋桨反向转动,此时输出轴和齿圈的反扭力相等且方向相反而低消,避免螺旋桨产生反扭力使得航模或无人机机身产生偏转或翻滚现象。且齿圈的驱动扭力随着第一螺旋桨反扭力的改变而改变,保证第一螺旋桨处于任何转速下产生的反扭力均被完全抵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航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采用单桨动力系统工作的航模或无人机在飞行时螺旋桨会有一定的反扭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发生偏转和翻滚现象。要通过增加飞机的下拉和右拉角来抵消这个反扭,而且不同的气动布局必须做不同的下拉角和右拉角才能有效地抵消。
现有的共轴双桨系统,都是通过同步带和齿轮将动力传递到两个螺旋桨上,仅能保证转速平衡,转速改变时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扭情况,而且反扭力会随转速不同而不同,更增加反扭情况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可以在任何转速下将反扭力自动平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太阳齿轮,所述太阳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心连接行星架,所述行星架的轴心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同轴且连接输出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螺旋桨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齿圈连接中空的外轴,所述外轴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围并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桨固定套设在所述外轴上,所述第二螺旋桨位于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一螺旋桨之间。
可选地,所述齿圈外壁固定设置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外壁连接。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外壁上设置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位于所述齿圈和所述第一螺旋桨之间,所述第二螺旋桨穿出所述第二外壳。
可选地,所述外轴外壁上远离所述齿圈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相抵,所述第二螺母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输出轴外壁上设置第三外壳,所述第三外壳位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齿圈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旋桨穿出所述第三外壳。
可选地,所述输出轴外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相抵,所述第一螺母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动力输入轴远离所述行星架的一端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三外壳上设置通孔,所述螺纹孔内旋入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外轴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连接处的直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螺母向远离所述第二螺母的方向依次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应用于无人机航模技术领域中,输出轴上的第一螺旋桨转动产生反扭力通过行星齿轮作用到齿圈上,带动外轴上的第二螺旋桨相对于第一螺旋桨反向转动,此时输出轴和齿圈的反扭力相等且方向相反而低消,避免螺旋桨产生反扭力使得航模或无人机机身产生偏转或翻滚现象,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且齿圈的驱动扭力随着第一螺旋桨反扭力的改变而改变,保证第一螺旋桨处于任何转速下产生的反扭力均被完全抵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图中:1、动力输入轴;2、第一螺旋桨;3、第二螺旋桨;4、太阳齿轮;5、行星齿轮;6、齿圈;7、行星架;8、输出轴;9、外轴;10、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螺栓;14、第一螺母;15、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动力输入轴1、第一螺旋桨2和第二螺旋桨3。将动力输入轴1一端连接电机,将动力输入轴1另一端固定连接太阳齿轮4。将太阳齿轮4与行星齿轮5啮合,行星齿轮5与齿圈6啮合,将行星齿轮5的轴心连接行星架7,将行星架7的轴心与动力输入轴1同轴。使得太阳齿轮4、行星齿轮5、齿圈6和行星架7形成行星轮系。在行星架7的轴心固定连接输出轴8。这样设置,电机驱动动力输入轴1转动,动力输入轴1带动太阳齿轮4转动,太阳齿轮4带动行星齿轮5绕太阳齿轮4转动,行星齿轮5带动行星架绕其轴心转动,行星架转动带动输出轴8转动。将第一螺旋桨2固定套设在输出轴8上,将第二螺旋桨3与齿圈6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二螺旋桨3的重量下,齿圈6动态固定,输出轴8带动第一螺旋桨2转动时,输出轴8产生反扭力,由于此时行星架和齿圈均处于自由状态,输出轴8产生的反扭力通过行星齿轮5驱动齿圈6与输出轴8反向转动,其产生的反扭力与输出轴8产生的反扭力相抵消,避免第一螺旋桨2产生的反扭力使得航模或无人机机身产生偏转或翻滚现象,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而且齿圈6的转动速度随着输出轴8转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即第二螺旋桨3的转动速度随着第一螺旋桨2转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保证齿圈6将输出轴8处于任何转速下产生的反扭力完全抵消。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第一螺旋桨2和第二螺旋桨3转动产生的推力抵消,第一螺旋桨2和第二螺旋桨3的桨叶方向应当相反。
关于第二螺旋桨3与齿圈6的连接,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齿圈6一侧固定连接中空的外轴9,使得外轴9与齿圈6同轴心。在动力输入轴1外壁套设第一轴承后,将外轴9固定套设在第一轴承的外圈,使得动力输入轴1与外轴9能够相对转动。将第二螺旋桨3固定套设在外轴9的外壁上。这样齿圈6转动带动外轴9转动,外轴9转动带动第二螺旋桨3转动。其中第二螺旋桨3位于齿圈6和第一螺旋桨2之间。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齿圈6外壁固定设置第一外壳10,第一外壳10一侧固定设置在齿圈6外壁上,另一侧第二轴承与动力输入轴1外壁连接,使得第一外壳10能够跟齿圈6一同转动。如此设置,第一外壳10包覆太阳齿轮4、行星齿轮5、行星架7和齿圈6。有效对太阳齿轮4、行星齿轮5、行星架7和齿圈6进行保护。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外轴9的外围上固定设置第二外壳11,第二外壳11位于齿圈6和第一螺旋桨2之间。第二外壳11远离齿圈6的一侧与外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螺旋桨3穿出第二外壳11。第二外壳11与第二螺旋桨3均跟随外轴9一起转动,有效对外轴9以及第二螺旋桨3与外轴9的连接处进行保护。
关于第二螺旋桨3的固定,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外轴9的外壁上远离齿圈6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先将第二螺旋桨3套设在外轴9上,再旋入第二螺母15,直至第二螺母15与第二螺旋桨3相抵,使得第二螺旋桨3固定在第二螺母15与行星架7之间。其中第二螺母15的锁紧方向应当与第二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相反,防止第二螺旋桨3转动过程中,第二螺母15发生松脱现象。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输出轴8的外围设置第三外壳12,第三外壳12位于第二外壳11远离齿圈6的一侧。第三外壳12远离第二外壳11的一侧与输出轴8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旋桨2穿出第三外壳12,第三外壳12和第一螺旋桨2均跟随输出轴8一起转动。如此设置,第三外壳12有效对输出轴8以及第二螺旋桨3与输出轴8的连接处进行保护。
关于第一螺旋桨2的固定,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输出轴8外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外壳11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先将第一螺旋桨2套设在输出轴8上,再旋入第一螺母14,直至第一螺母14与第一螺旋桨2的相抵,将第一螺旋桨2固定。其中第一螺母14的锁紧方向应当与第一螺旋桨2的旋转方向相反,防止第1螺旋桨2转动过程中,第一螺母14发生松脱现象。
在动力输入轴1远离行星架7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螺纹孔,在第三外壳12远离第二外壳11的端面上设置通孔。取一个螺栓13,将螺栓13穿过通孔后旋入螺纹孔内,进一步固定第三外壳12。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外轴9与第二螺旋桨3连接的部分设置为斜面,且直径从靠近第二螺母15向远离第二螺母15的方向依次增大。如此设置,第二螺母15将第二螺旋桨3抵紧后,第二螺旋桨3抵紧在斜面上,连接更加稳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成本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轴(1)、第一螺旋桨(2)和第二螺旋桨(3),所述动力输入轴(1)连接太阳齿轮(4),所述太阳齿轮(4)通过行星齿轮(5)与齿圈(6)啮合,所述行星齿轮(5)的轴心连接行星架(7),所述行星架(7)的轴心与所述动力输入轴(1)同轴且连接输出轴(8),所述第一螺旋桨(2)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出轴(8)上,所述第二螺旋桨(3)与所述齿圈(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连接中空的外轴(9),所述外轴(9)套设在所述动力输入轴(1)外围并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1)外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桨(3)固定套设在所述外轴(9)上,所述第二螺旋桨(3)位于所述齿圈(6)和所述第一螺旋桨(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6)外壁固定设置第一外壳(10),所述第一外壳(10)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1)外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9)外壁上设置第二外壳(11),所述第二外壳(11)位于所述齿圈(6)和所述第一螺旋桨(2)之间,所述第二螺旋桨(3)穿出所述第二外壳(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9)外壁上远离所述齿圈(6)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二螺母(15),所述第二螺母(15)与所述第二螺旋桨(3)相抵,所述第二螺母(15)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二螺旋桨(3)的旋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8)外壁上设置第三外壳(12),所述第三外壳(12)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1)远离所述齿圈(6)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旋桨(2)穿出所述第三外壳(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8)外壁上远离所述第二外壳(11)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并套设第一螺母(14),所述第一螺母(14)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相抵,所述第一螺母(14)的锁紧方向与所述第一螺旋桨(2)的旋转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1)远离所述行星架(7)的一端设置螺纹孔,所述第三外壳(12)上设置通孔,所述螺纹孔内旋入螺栓(13),所述螺栓(13)穿过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9)与所述第二螺旋桨(3)连接处的直径从靠近所述第二螺母(15)向远离所述第二螺母(15)的方向依次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28123.1U CN214356686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28123.1U CN214356686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56686U true CN214356686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5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28123.1U Active CN214356686U (zh) | 2021-01-06 | 2021-01-06 |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566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8213A (zh) * | 2020-10-20 | 2021-01-29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使用方法 |
-
2021
- 2021-01-06 CN CN202120028123.1U patent/CN2143566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8213A (zh) * | 2020-10-20 | 2021-01-29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58729B2 (en) | Hybrid tiltrotor drive system | |
JP4672772B2 (ja) | 並進推力システムを有する回転翼航空機用の分割トルクギアボックス | |
US8192240B2 (en) | Contra-rotating propeller supported on rudder horn of ship | |
CN109624626B (zh) | 一种可实现桨叶同步折叠的共轴双桨机构 | |
US6062508A (en) | Compound aircraft | |
US8870538B2 (en) | Counter rotating facegear gearbox | |
KR101601418B1 (ko) | 선박용 추진장치 | |
EP3038906B1 (en) | Light weight propulsor gearbox | |
US20220177105A1 (en) | Coaxial contra-rotating circumferential thruster | |
CN105667781A (zh) | 一种在旋翼和固定翼之间布局可变的飞行器 | |
CN214356686U (zh) | 一种用于航模或无人机的共轴双桨动力传动机构 | |
US6220906B1 (en) | Marine propulsion assembly | |
CN110861453B (zh) | 可变输出转矩和螺距的跨介质水空两用推进装置 | |
CN108275266A (zh) | 倾转机构及飞行器 | |
CN110925364A (zh) | 用于共轴反桨直升机的行星减速器 | |
US3450208A (en) | Dual drive mechanism | |
KR20150065081A (ko) | 선박용 추진장치 | |
CN210240458U (zh) | 一种共轴式行星齿轮减速器 | |
CN211417616U (zh) | 一种无人机的双桨对转动力系统 | |
CN217754093U (zh) | 一种蜗轮蜗杆式动力系统倾转机构及航空器 | |
US10941836B2 (en) | Rotorcraft internal transfer member transmission | |
US4619158A (en) | Balanced steerable transmission | |
CN107352026A (zh) | 一种共轴反向旋转双输出传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无人机 | |
US4726257A (en) | Balanced steerable transmission | |
WO2021139677A1 (zh) | 一种飞行器螺旋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