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2803U -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2803U
CN214342803U CN202022370656.6U CN202022370656U CN214342803U CN 214342803 U CN214342803 U CN 214342803U CN 202022370656 U CN202022370656 U CN 202022370656U CN 214342803 U CN214342803 U CN 214342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t valve
department
absorbable
artificial
sten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06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健
刘庆荣
张洪亮
张倩
吕俊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0223706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2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2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2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技术(TAVR)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所述输送导管的末端设置有自膨胀扩张处,所述自膨胀扩张处的下方设置有球囊扩张处,所述输送导管的外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部件A装载处和部件B装载处,所述部件A装载处的外部装载有部件A,所述部件B装载处的外部装载有部件B。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具有人工心脏瓣膜可精准释放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可减少TAVR术后瓣膜中心漏、瓣膜周围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克服了现有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不能接受冠脉支架植入(PCI)治疗的缺点,同时可以使得TAVR手术适用于更多外周血管不佳的患者。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导管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结构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5岁的人群中,AS发病率约为2%。外科开胸手术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为重度AS的有效治疗,由于高龄、体质虚弱或其他因素等导致约1/3的患者不能接受SAVR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采用心脏介入导管微创技术,行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置换,具有不开胸、风险低、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存在外科手术禁忌症或是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随着该技术的成熟和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的改进,TAVR的手术适应症逐渐面向手术低危,低龄的患者,即TAVR手术将适用于更多的AS患者,人工心脏瓣膜支架释放形态良好,与主动脉根部的贴合好,可有效减低TAVR术后瓣膜周围漏的发生率,增加人工心脏瓣膜的寿命。
但是,目前老年人主动脉根部由于钙化、狭窄、风湿性病变粘连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人工瓣膜无法进行定位的放置,导致手术的失败,同时年瓣膜病患者经常合并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增加瓣膜中心漏、瓣膜周围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包括输送导管,所述输送导管的末端设置有自膨胀扩张处,所述自膨胀扩张处的下方设置有球囊扩张处,所述输送系统的外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部件A装载处和部件B装载处,且输送导管的顶端设计有头端,所述部件A 装载处的外部装载部件A,所述部件B装载处的外部装载有部件B。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部件A包括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所述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架体外外部打磨点,且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的内部设置有架体内部打磨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部件B包括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所述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架体外外部打磨点,且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内部缝合有人工心脏瓣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的下端缝制有裙边,所述裙边为牛心包或遇到血液会吸收水膨胀的生物合成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部件B采用不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部件A采用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部件B装载处与部件A装载处之间的距离约为5-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可以有效弥补现有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的些许不足,具有人工心脏瓣膜可精准释放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可减少TAVR术后瓣膜中心漏、瓣膜周围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待部件A 在体内分解吸收后,支架体对冠脉开口的干扰消失,此时患者可以接受冠脉PCI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TAVR术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体式设计,有望能降低输送器械的管径,可以使得TAVR手术适用于更多外周血管不佳的患者。提高了TAVR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收拾因器械引起的失败率,可有效改善TAVR术后患者的预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中部件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中裙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中部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中人工心脏瓣膜瓣叶示意图。
图中:1、部件A;2、部件B装载处;3、自膨胀扩张处;4、球囊扩张处;5、输送导管;6、部件B;7、部件A装载处;8、头端;9、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10、第一架体外部打磨点;11、架体内部打磨点;12、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包括输送导管5,输送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自膨胀扩张处3,自膨胀扩张处3的下方设置有球囊扩张处4,输送导管5的外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部件A装载处7和部件B装载处2,且输送导管5的顶端安装有头端8,部件A装载处7的外部装载有部件A1,部件A1 包括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架体外外部打磨点10,且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内部设置有架体内部打磨点11,部件A1释放后,为部件B6提供“释放基底载体”的作用,因此部件A1的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厚度较现行的常规人工介入心脏瓣膜支架体薄,这一创新设计有望能降低输送系统的外径,第一架体外部打磨点10有助于支架体释放时的固定,该创新设计尤其适用于无钙化的主动脉瓣患者,架体内部打磨点11为部件B6专有设计,在部件 B6释放时,切割点可以提供瓣膜释放的锚定点,有助于部件B6的释放并起到防止部件B6 移位的作用;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下端缝制有裙边12,裙边12为牛/猪心包或遇到血液会吸收水膨胀的生物合成材料,在此说明的是:
1.瓣叶组织将采用猪或牛心包,经过特殊处理,增加其抗血栓和抗钙化的能力,以提高瓣膜的使用寿命;
2.将猪或牛心包,采用电脑激光裁切为特定的形状,然后选取3叶心包,经过特定的缝合方法,缝合固定在部件B上;
3.随着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有报道鱼鳔可用于人工心脏瓣叶的研制,本实用新型后续也可能会采用鱼鳔做为人工瓣叶组织,进行特殊处理。
在图4中:部件B6装载处2的外部缝制有部件B6,部件B6包括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架体外外部打磨点,且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内部缝合有人工心脏瓣叶,部件B8中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瓣架较为短小,其用途是为人工心脏瓣膜提供载体,经处理的人工心脏瓣叶将依照主动脉瓣的形态缝合至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上,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外面会增加第二架体外部面打磨点,该第二架体外部打磨点同时也可为激光切割点,以增加释放时部件B6与基底部件A1的有效结合,部件B6人工心脏瓣膜的型号将依据瓣环大小可设置为:L23,L26,L29,L32等4个型号。
在图3中: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下端缝制有裙边12,裙边12为牛/猪心包或遇到血液会吸收水膨胀的生物合成材料,该设计的作用将大大减少TAVR术后瓣膜周围漏的发生。
在图1中:部件B6采用不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可有效固定人工心脏瓣膜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时可以在较小的球囊压力下,完成人工心脏瓣膜的释放,可以大大降低现有球囊扩张式人工介入心脏瓣膜大压力可导致主动脉根部撕裂并发症的发生,部件 A1采用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在不影响到人工心脏瓣膜的固定和功能的情况下,可吸收的部件A1的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会逐渐在机体内分解代谢,待1.5-2年时间吸收完全,此时患者就可以接受冠脉PCI治疗(避免了TAVR术后患者不能干预冠状动脉病变的弊端),可大大提高老年患者TAVR术后的生活质量,且本实用新型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已经被机体吸收后,患者主动脉根部无异物存留,为患者再次行TAVR 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
在图1中:部件B装载处2与部件A装载处9之间的距离约为5-10cm,实现一体化的释放设计,不但有效克服第二个人工心脏瓣膜传输/跨主动脉弓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又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分体设计的瓣膜,在减少输送系统部分传输性能的同时,可有效缩小输送系统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部件A1与部件B6分别安装在部件A装载处A7与部件B装载处B2的外部,输送导管5的头端8为尖头防护设置,可方便将输送器进行插入,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在插入时,先将部件A装载处7输送至主动脉根部合适位置,并通过自膨胀扩张处3将部件A1中的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进行释放,释放后,在将输送器进行推送,使得部件B装载处2移动到释放部件A1的位置处,而先行置入的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可以起到精准定位和为人工心脏瓣膜释放提供释放基底的作用,精准定位释放人工心脏瓣膜,可使其人工瓣叶形态良好,减少瓣膜中心漏的发生,延长人工心脏瓣膜寿命,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11底部采取“裙边技术”,可有效减少TAVR术后瓣膜周围漏的发生,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内部的架体内部打磨点 11为部件B6设计,可以提供瓣膜释放的锚定点,有助于部件B6的释放并起到防止部件B6 移位的作用,在将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进行释放,可以使人工心脏瓣膜有效扩张,保证人工瓣叶形态,减少TAVR术后瓣膜周围漏的发生,此实用新型创新吸纳TAVR瓣中瓣技术的优势,一体化的释放设计,不但有效克服第二个人工心脏瓣膜传输/跨主动脉弓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又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分体设计的瓣膜,在减少输送系统部分传输性能的同时,可有效缩小输送系统的外径,提高了TAVR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收拾因器械引起的失败率,可有效改善TAVR术后患者的预后。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包括输送导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自膨胀扩张处(3),所述自膨胀扩张处(3)的下方设置有球囊扩张处(4),所述输送导管(5)的外部从左到右分别设置有部件A装载处(7)和部件B装载处(2),且输送导管(5)的顶端设计有柔软的头端(8),所述部件A装载处(7)的外部装载有部件A(1),所述部件B装载处(2)的外部装载有部件B(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A(1)包括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所述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架体外外部打磨点(10),且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内部设置有架体内部打磨点(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B(6)包括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和人工心脏瓣膜,所述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架体外外部打磨点,且球囊扩张式人工心脏瓣膜支架体的内部缝合有人工心脏瓣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胀式可吸收人工瓣膜支架体(9)的下端缝制有裙边(12),所述裙边(12)为牛心包或遇到血液会吸收水膨胀的生物合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B(6)采用不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部件A(1)采用可吸收的记忆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B装载处(2)与部件A装载处(7)之间的距离为约为5-10cm。
CN202022370656.6U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Active CN214342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0656.6U CN214342803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0656.6U CN214342803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2803U true CN21434280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0656.6U Active CN214342803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2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392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可精准锚定的介入环中瓣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8392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可精准锚定的介入环中瓣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405478A1 (en) Stented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US10842623B2 (en) Methods of implant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 using position markers
US10245142B2 (en) Multiple orifice implantable heart valve and methods of implantation
US20180318073A1 (en) Endovascular prosthetic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EP2621408B1 (en) Aortic valve devices
US20070016290A1 (en) Sigmoid valve and method for its percutaneous implantation
Butany et al. Biological replacement heart valves: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A2593652A1 (en) Stent-valve and deployment catheter for use therewith
CN214342803U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CN102512271A (zh) 一种经导管植入可控型主动脉瓣膜支架
CN112107393A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可吸收人工介入心脏瓣膜系统
Barratt-Boyes et al. The stentless bioprosthesis: surgical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durability
CN202537707U (zh) 一种经导管植入可控型主动脉瓣膜支架
CN103300944A (zh) 无缝合主动脉瓣置换装置
CN109907860A (zh) 人工带瓣血管
CN210019797U (zh) 人工带瓣血管
JP2022547247A (ja) 循環器系にドッキングするための適応可能な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方法
CN213851265U (zh) 一种新型的介入肺动脉瓣系统的自膨胀瓣膜支架
US20220257834A1 (en) Aortic Stent
RU223045U1 (ru) Баллонорасширяемый протез аортального клапана сердца для бесшовной имплантации
CN219021749U (zh)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Kobayashi Safety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Prosthetic Mitral Valve
CN115531041A (zh)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
Kenny et al. Pulmonary valve disease: New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s
Block Aortic valve stenosis in the elderly: New 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