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9797U - 人工带瓣血管 - Google Patents

人工带瓣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9797U
CN210019797U CN201920507859.XU CN201920507859U CN210019797U CN 210019797 U CN210019797 U CN 210019797U CN 201920507859 U CN201920507859 U CN 201920507859U CN 210019797 U CN210019797 U CN 210019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inus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tiss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78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078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9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9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9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带瓣血管。该人工带瓣血管由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组成;组织瓣膜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内,人造瓣膜支撑环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组织瓣膜的瓣环与人造瓣膜支撑环位置重叠;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由医用缝合线缝合连接。该人工带瓣血管是一种功能更完善、耐久性更好、更容易获得、规格更齐全、更容易植入的人工假体,能实现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人工带瓣血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涉及人工假体,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心脏外科手术植入,用于重建或修复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或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的血管的人工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有多种技术应用于人工带瓣血管假体,但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同种异体带瓣血管用于重建带瓣膜的右心室流出道,随后发现血管壁及瓣膜钙化、血管瘤样扩张等问题。同时,同种异体带瓣血管还存在材料难以获取、尺寸很难匹配、供应不便等方面的问题。之后出现的人工生物瓣膜或人工机械瓣膜与人造编织血管结合的人工带瓣血管,因其结构中包含完整的人工生物瓣膜或人工机械瓣膜,人工瓣膜在人造血管中所占空间较大,造成血流阻力较大,尤其是较小直径的血管,此问题更为突出。近十年中,牛颈静脉带瓣血管应用于心脏血管替代物,并出现商业化产品。但其存在严重血管壁钙化、远端吻合口纤维形成和狭窄、瘤样扩张等问题。
当前,经皮介入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并为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上述几种常用的人工带瓣血管假体在出现狭窄病变后,如采用经皮介入治疗技术进行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或再植入介入瓣膜,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例如,对同种异体带瓣血管和牛颈静脉带瓣血管钙化、狭窄部进行球囊扩张,易造成血管壁破裂;带人工瓣膜的人造血管在人工瓣膜失功后,由于其结构限制,很难通过介入手段再植入介入瓣膜。
因此,需要一种功能更完善、耐久性更好、更容易获得、规格更齐全、更容易植入,能实现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的人工带瓣血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完善,耐久性好,容易获得,规格齐全,供应方便,易植入的人工带瓣血管,植入后能获得更加满意的远期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解决上述关键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带瓣血管,由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组成;组织瓣膜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内,人造瓣膜支撑环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组织瓣膜的瓣环与人造瓣膜支撑环位置重叠;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由医用缝合线缝合连接。
所述组织瓣膜是从经过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中裁下的完整的三瓣叶结构瓣膜,裁下的组织瓣膜的瓣环仍为环形。
所述组织瓣膜是由三片从经过处理的带瓣膜的天然血管中裁下的组织瓣叶或经过处理并剪裁的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
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包括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瓣窦位于第一管道远端和第二管道近端之间。
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径相同,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内径相同;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内径,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外径相同;瓣窦相对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呈凸形;所述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构成连续且完整的一条含瓣窦的人造血管。
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弯曲、剪裁、缝合,且能在操作和使用期间保持管状形态和相应弹性。
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为弹性片状环,其形状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相似,为三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围成的环形,其上有缝合孔。
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的内径与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径相同。
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带有剪裁限制线和血流方向标识。
组织瓣膜是完整的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或是由三片组织瓣叶或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包括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人造瓣膜支撑环为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相似的弹性片状环,其上有缝合孔。
所述组织瓣膜,是完整的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或是由三片组织瓣叶或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
所述组织瓣膜,是将经过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中结构、形态及功能完好的三瓣叶结构瓣膜,沿其瓣环上下边沿血管壁的一定距离裁下。优选地,剪裁位置距组织瓣环上下边沿的距离为3-5mm。裁下的组织瓣膜的瓣环仍为环形,瓣叶与瓣环仍保留完整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所述组织瓣膜,也可以是将经过处理的带瓣膜的天然血管中结构、形态完好的组织瓣叶,沿其瓣环上下边沿血管壁的一定距离裁下,选取尺寸、厚度、形态一致的三片组织瓣叶拼接制成的瓣膜。优选地,剪裁位置距组织瓣叶的瓣环上下边沿的距离为3-5mm。组织瓣叶即为所述组织瓣膜的瓣叶,三片组织瓣叶的瓣环围成一个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一致的环形,即为所述组织瓣膜的瓣环。
所述组织瓣叶可以是牛颈静脉血管中的瓣叶,三瓣叶结构瓣膜、两瓣叶结构瓣膜、单瓣叶结构瓣膜的瓣叶均可,还可以是猪主动脉血管中的无冠窦瓣叶。
所述组织瓣膜,还可以是将经过处理的牛心包片剪裁成大致呈扇形的片,选取尺寸、厚度一致的三片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瓣膜。优选地,剪裁后的牛心包片的宽度为 16-38mm,高度为7-28mm。牛心包片的扇形面的主体部分即为所述组织瓣膜的瓣叶,三片牛心包片的底边围成一个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一致的环形,即为所述组织瓣膜的瓣环。
所述组织瓣膜具备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结构和功能。优选地,所述组织瓣膜的瓣环内径为8-26mm,所述组织瓣膜的高度为4-18mm。
所述经过处理,包括并不限于在25-45mmHg的压力、4-37℃的温度条件下,于0.256%-0.625%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2-48小时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
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包括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瓣窦位于第一管道远端和第二管道近端之间。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径相同,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内径相同。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内径,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外径相同。瓣窦相对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大体上呈凸形。所述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构成连续且完整的一条含瓣窦的人造血管。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内径为8-26mm,所述瓣窦内径分别比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内径大2-4mm,所述瓣窦的高度为 6-28mm。
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地,人造血管壁厚0.2-0.8mm。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弯曲、剪裁、缝合,且能在操作和使用期间保持管状形态和相应弹性。
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为弹性片状环,其形状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相似,大致为三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围成的环形。人造瓣膜支撑环的内径与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径相同。人造瓣膜支撑环上有两排缝合孔,分别位于靠近人造瓣膜支撑环上下边沿的位置。人造瓣膜支撑环上还可以有一排缝合孔,位于人造瓣膜支撑环环壁的中部。
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人造瓣膜支撑环底部到顶部的高度为5-26mm,支撑环内径为10.4-31.6mm,支撑环环壁厚度为0.1-1.1mm,支撑环宽度为5-24mm。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组织瓣膜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内,组织瓣膜的入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远端接近,组织瓣膜的出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二管道近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与组织瓣膜的瓣环位置重叠,人造瓣膜支撑环的底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远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的顶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二管道近端接近。医用缝合线沿组织瓣膜的瓣环的走向,穿过所述组织瓣膜的瓣环连带的上下边沿血管壁、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人造瓣膜支撑环上的缝合孔,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人造瓣膜支撑环也可以与组织瓣叶的瓣环位置重叠;医用缝合线沿组织瓣叶的瓣环的走向,穿过组织瓣叶的瓣环连带的上下边沿血管壁、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人造瓣膜支撑环上的缝合孔,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所述组织瓣膜的入血端为组织瓣叶的瓣环所在端,所述组织瓣膜的出血端为组织瓣叶游离缘所在端。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人造瓣膜支撑环还可以与牛心包片的底边位置重叠;医用缝合线沿牛心包片的底边的走向,在距牛心包片的底边一定距离的位置,优选地,该距离为1-3mm,穿过所述牛心包片、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人造瓣膜支撑环上的缝合孔,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所述组织瓣膜的入血端为牛心包片的底边所在端,所述组织瓣膜的出血端为牛心包片的顶边所在端。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带有两条剪裁限制线,用于提示操作者所述人工带瓣血管最多可以裁掉的位置。两条剪裁限制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远端和第二管道近端距瓣窦一定距离的位置。优选地,该距离为6mm。
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带有血流方向标识,用于提示操作者所述人工带瓣血管的组织瓣膜开口方向,即缝合在人体组织时的方向。血流方向标识位于所述瓣窦上,标识的箭头方向为组织瓣膜的出血端,箭尾方向为组织瓣膜的入血端。
本文所述的“近端”、“下”、“底部”均指所述结构接近人体心脏的一端,本文所述的“远端”、“上”、“顶部”均指所述结构远离人体心脏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通过心脏外科手术植入,用于重建或修复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或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的血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用人造血管替代了带瓣膜的天然血管的血管部分,增加了血管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不仅适合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系统的压力环境,还适合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系统的压力环境。因此,既可以用作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的替代物,也可以用作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的血管的替代物。
2.既利用了组织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又尽可能多地去掉了天然生物组织,改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替代,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免疫原性,避免了生物组织易钙化、易衰败的弊端,显著改善人工带瓣血管的耐久性,抑制钙化的发生,获得满意的远期治疗效果。
3.人造血管中瓣窦的设计可保持人工带瓣血管的通径,尽量减小跨瓣压差。
4.人造瓣膜支撑环可有效保持组织瓣膜的形态,防止组织瓣膜变形,保证瓣膜功能。
5.人造血管的管道部分有很好的可剪裁性和可塑性,易与人体组织缝合,以便与所在的位置相匹配。
6.人造血管有很好的强度和弹性,便于采用经皮介入治疗技术进行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和介入瓣膜的植入。
7.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人造瓣膜支撑环,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此结构保持了组织瓣膜的运动及受力模式,使瓣膜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8.剪裁限制线明确地标示了禁止剪裁的区域,用于提示操作者人工带瓣血管最多可以裁掉的位置,不会因剪裁损伤瓣膜结构。
9.血流方向标识明确地标示了瓣膜工作状态的血流方向,用于提示操作者人工带瓣血管的组织瓣膜开口方向,便于操作者快速、准确地辨认人工带瓣血管缝合方向。
10.组织瓣膜可以是完整的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也可以是由三片组织瓣叶或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组织瓣叶选取自牛颈静脉血管中的瓣叶,或猪主动脉血管中的无冠窦瓣叶。材料容易获得,并可充分利用材料,显著提高选出率。而且,组织瓣叶或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组织瓣膜可以扩大所制作的人工带瓣血管的规格范围,适用于不同病种、不同体重的患者。
11.人工带瓣血管较同种异体材料在储存和运输方面都简便许多,在供应方面有极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组织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组织瓣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牛心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人造瓣膜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人造瓣膜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和图2,该人工带瓣血管由组织瓣膜1、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和人造瓣膜支撑环3组成。组织瓣膜1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内,人造瓣膜支撑环3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外,组织瓣膜1的瓣环与人造瓣膜支撑环3位置重叠;组织瓣膜1、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和人造瓣膜支撑环3由医用缝合线缝合连接。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组织瓣膜1是完整的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
如图3所示,所述组织瓣膜1,是将经过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中结构、形态及功能完好的三瓣叶结构瓣膜1,沿其瓣环112上下边沿血管壁113的一定距离裁下。优选地,剪裁位置距瓣环112上下边沿的距离为3-5mm。裁下的组织瓣膜1的瓣环112仍为环形,瓣叶111与瓣环112仍保留完整的瓣膜结构和功能。
如图6所示,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包括第一管道201、瓣窦203和第二管道202,瓣窦203位于第一管道201远端和第二管道202近端之间。第一管道201和第二管道202 的内径相同,且与位于瓣窦203中的组织瓣膜1的瓣环112的内径相同。瓣窦203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道201、第二管道202的内径,且与位于瓣窦203中的组织瓣膜1的瓣环 112的外径相同。瓣窦203相对于第一管道201和第二管道202大体上呈凸形。第一管道 201、瓣窦203和第二管道202构成连续且完整的一条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
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带有两条剪裁限制线204,用于提示操作者所述人工带瓣血管最多可以裁掉的位置。两条剪裁限制线204分别位于第一管道201远端和第二管道202近端距瓣窦203一定距离的位置。
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带有血流方向标识205,用于提示操作者所述人工带瓣血管的组织瓣膜1的开口方向,即缝合在人体组织时的方向。血流方向标识205位于瓣窦203上,标识的箭头方向为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箭尾方向为组织瓣膜1的入血端。
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第一管道201和第二管道202可弯曲、剪裁、缝合,且能在操作和使用期间保持管状形态和相应弹性。
如图7所示,人造瓣膜支撑环3为弹性片状环,其形状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相似,大致为三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围成的环形。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内径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的外径相同。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有两排缝合孔301,分别位于靠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下边沿的位置。人造瓣膜支撑环3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参见图1和图8,组织瓣膜1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内,组织瓣膜1 的入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 的瓣窦203外,与组织瓣膜1的瓣环112位置重叠,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底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顶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 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医用缝合线沿组织瓣膜1的瓣环112的走向,穿过组织瓣膜1 的瓣环112连带的上下边沿血管壁113、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的缝合孔301,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
图9是实施例一的外观示意图。人工带瓣血管从外部来看,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包括第一管道201、第二管道202、瓣窦203、剪裁限制线204和血流方向标识205;人造瓣膜支撑环3缝合在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外,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底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顶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有两排缝合孔301,分别位于靠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下边沿的位置。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组织瓣膜1是由三片组织瓣叶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
如图4所示,将经过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中结构、形态完好的组织瓣叶121,沿其瓣环122上下边沿血管壁123的一定距离裁下。优选地,剪裁位置距瓣环122上下边沿的距离为3-5mm。
所述组织瓣膜1,是由尺寸、厚度、形态一致的三片组织瓣叶121制成的瓣膜。组织瓣叶121即为所述组织瓣膜1的瓣叶,三片组织瓣叶121的瓣环122围成一个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一致的环形,即为所述组织瓣膜1的瓣环。
本实施例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和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结构和材质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参见图1和图10,组织瓣膜1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内,组织瓣膜1 的入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 的瓣窦203外,与组织瓣叶121的瓣环122位置重叠,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底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顶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医用缝合线沿组织瓣叶121的瓣环122的走向,穿过组织瓣叶121的瓣环122连带的上下边沿血管壁123、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的缝合孔301,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所述组织瓣膜1的入血端为组织瓣叶121的瓣环122所在端,所述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为组织瓣叶121游离缘124所在端。
本实施例的外观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组织瓣膜1是由三片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
如图5所示,牛心包片131是由经过处理的牛心包片剪裁而成的大致呈扇形的片,牛心包片131的底边为132,顶边为133。优选地,牛心包片131的宽度为16-38mm,高度为7-28mm。
所述组织瓣膜1,是由尺寸、厚度一致的三片牛心包片131制成的瓣膜。牛心包片131的扇形面的主体部分即为所述组织瓣膜1的瓣叶,三片牛心包片131的底边132围成一个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一致的环形,即为所述组织瓣膜1的瓣环。
本实施例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结构和材质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3,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其上有一排缝合孔302,位于人造瓣膜支撑环环壁的中部。人造瓣膜支撑环3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参见图1和图12,组织瓣膜1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内,组织瓣膜1 的入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 的瓣窦203外,与牛心包片131的底边132位置重叠,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底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一管道201远端接近,人造瓣膜支撑环3的顶部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第二管道202近端接近;医用缝合线沿牛心包片131的底边132的走向,在距牛心包片131的底边132一定距离的位置,优选地,该距离为1-3mm,穿过牛心包片131、含瓣窦的人造血管2的瓣窦203、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的缝合孔302,将上述三层结构同时缝合在一起。所述组织瓣膜1的入血端为牛心包片131的底边132的所在端,所述组织瓣膜1的出血端为牛心包片131的顶边133的所在端。
图13是实施例三的外观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从外部来看,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在于人造瓣膜支撑环3上有一排缝合孔302,位于人造瓣膜支撑环环壁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通过心脏外科手术植入,用于重建或修复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或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的血管。使用方法如下:
1、用作人体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的替代物,比较典型的使用方法是:
在治疗肺动脉闭锁的手术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重建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血管。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道近端直接吻合到右心室切口上,第二管道远端与肺动脉分叉相吻合。
在治疗肺动脉缺如综合征的手术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来完全置换瘤样扩张肺动脉。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道远端完全缝合,之后在第二管道左右两侧各裁出一个开口,使左右肺动脉分别与第二管道裁出的开口作端侧吻合。对第一管道近端进行剪裁做风帽状扩大,并与右心室吻合。
2、用作人体左心室到主动脉的血管的替代物,比较典型的使用方法是:
在治疗升主动脉严重发育不全、瓣上狭窄不宜作成形术者,或主动脉根部严重钙化等无法作一般瓣膜置换手术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手术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做左心尖到降主动脉转流术。在心尖无血管区切开左心室壁,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道近端与心尖切口吻合,然后在心尖附近的膈肌面上作一切口,将吻合好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通过切口送到腹腔内,将本实用新型第二管道远端与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带瓣血管中的组织瓣膜位于膈下腹腔内,如将来需要再次手术时,只需切开腹腔而不必开胸。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人工带瓣血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范围或者精神的情况下做出多种改变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因而,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由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组成;组织瓣膜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内,人造瓣膜支撑环位于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组织瓣膜的瓣环与人造瓣膜支撑环位置重叠;组织瓣膜、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和人造瓣膜支撑环由医用缝合线缝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瓣膜是从经过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中裁下的完整的三瓣叶结构瓣膜,裁下的组织瓣膜的瓣环仍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瓣膜是由三片从经过处理的带瓣膜的天然血管中裁下的组织瓣叶或经过处理并剪裁的牛心包片拼接制成的三瓣叶结构瓣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包括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瓣窦位于第一管道远端和第二管道近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径相同,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内径相同;同一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内径,且与位于瓣窦中的组织瓣膜的瓣环外径相同;瓣窦相对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呈凸形;所述第一管道、瓣窦和第二管道构成连续且完整的一条含瓣窦的人造血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弯曲、剪裁、缝合,且能在操作和使用期间保持管状形态和相应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为弹性片状环,其形状与天然三瓣叶结构瓣膜的瓣环形状相似,为三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围成的环形,其上有缝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的内径与所述含瓣窦的人造血管的瓣窦外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瓣膜支撑环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或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带瓣血管带有剪裁限制线和血流方向标识。
CN201920507859.XU 2019-04-15 2019-04-15 人工带瓣血管 Active CN210019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7859.XU CN21001979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人工带瓣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7859.XU CN21001979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人工带瓣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9797U true CN210019797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7859.XU Active CN210019797U (zh) 2019-04-15 2019-04-15 人工带瓣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9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860A (zh) * 2019-04-15 2019-06-21 黄欣 人工带瓣血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860A (zh) * 2019-04-15 2019-06-21 黄欣 人工带瓣血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8421B2 (en) Prosthetic cardiac valve formed from pericardium material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10245142B2 (en) Multiple orifice implantable heart valve and methods of implantation
Bezuidenhout et al. Polymeric heart valves for surgical implantation, catheter-based technologies and heart assist devices
KR101617052B1 (ko) 스텐트 부착 심장 판막 장치
US9023098B2 (en) Dual valve prosthesis for transcatheter valve implantation
US5258021A (en) Sigmoid valve annuloplasty ring
CN101951857B (zh) 经皮心脏瓣膜、系统及方法
US4340977A (en) Catenary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US7771467B2 (en)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aortic valve
US5489297A (en) Bioprosthetic heart valve with absorbable stent
US6916338B2 (en) Synthetic leaflet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or replacement
US20190209304A1 (en) Prosthetic valve and prosthetic valve implanting method
CN107920898A (zh) 包括由具有改动的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形成的密封部件的经导管瓣膜假体
JP2016540617A (ja) 心臓補綴具のための情報マーカ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ATE413151T1 (de) Reed-ventil zur implantation in säugetier- blutgefässe und das herz mit temporärer oder permanenter unterstützung durch zwei stents
WO1996014032A9 (en) Bioprosthetic heart valve with absorbable stent
JP2009509604A (ja) 上行大動脈セグメント用人工器官および大動脈弁リークの外科的治療方法
JP2022505953A (ja) 人工心臓弁
WO2018157177A1 (en) Novel transcatheter valve replacement device
CN210019797U (zh) 人工带瓣血管
KR100805831B1 (ko) 개별 대동맥 판막엽 성형을 위한 템플레이트
CN109907860A (zh) 人工带瓣血管
Barnhart et al. Current clinical evidence on rapid deployment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utureless aortic bioprostheses
US20110071622A1 (en) Instrument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ortic valve defects
CN210056343U (zh) 一种带可压缩缝合缘的主动脉生物瓣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