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2334U - 一次性采血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采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2334U
CN214342334U CN202022765456.0U CN202022765456U CN214342334U CN 214342334 U CN214342334 U CN 214342334U CN 202022765456 U CN202022765456 U CN 202022765456U CN 214342334 U CN214342334 U CN 21434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blood sampling
blood collection
assembly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54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小靖
康龙
曹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ogen Beijing Bio Sc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ogen Beijing Bio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ogen Beijing Bio Sc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ogen Beijing Bio Sci&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54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2334U/zh
Priority to CN202120686173.9U priority patent/CN217566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2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包括针刺部和采血部,针刺部与采血部相连接,采血部上设置有采血孔,针刺部中的刺针可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以刺破目标部位,目标部位的血液可通过采血孔被采血部收集。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通过将针刺部和采血部设置在一起,简化了采血的步骤,方便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采血效率,同时降低了采集血液样本时发生污染的可能性,并使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便于存储、运输和检测。

Description

一次性采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采血器。
背景技术
血液是在人体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液体组织,具有输送氧气和营养、带走废物、提供免疫功能、调节体温和体内酸碱值等功能,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液中储存着人体的健康信息,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因此对血液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血液的成分、血细胞的数量和性状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了解机体的健康状态。
基于不同的检测需求,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其中,皮肤采血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采血方法。皮肤采血法是采用刺针将皮肤刺破,使血液自然流出,再使用微量吸管等收集装置将流出的血液进行收集,形成检测样本。
上述采血方法的弊端在于,刺破操作和血液收集操作为两个独立的步骤,并需要分别采用两个装置完成,且刺针的刺破深度、刺入角度等不易控制,这不仅不方便操作,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巧、操作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同时患者的刺痛感往往较强,刺破位置的损伤程度也较大。此外,由于操作步骤和使用的装置各自独立,这种采血方法也增加了血液样本在采集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很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采血器,一步即可完成采血,方便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其中,包括针刺部和采血部,针刺部与采血部相连接,采血部上设置有采血孔,针刺部中的刺针可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以刺破目标部位,目标部位的血液可通过采血孔被采血部收集。
进一步,采血部包括至少一个采血组件,采血组件可收集目标部位的血液,采血组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干燥间隙,以促进采血组件上的血液自然晾干。
进一步,采血部上设置有容置腔室,采血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室内,采血组件与容置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干燥间隙。
进一步,采血部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一端与干燥间隙连通设置,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设置,以促进干燥间隙中的气体流动。
进一步,采血部包括残血吸收组件,残血吸收组件靠近采血组件设置,以吸收多余的血液。
进一步,采血部包括可剥除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与采血组件对应设置,以便于将采血组件从采血部中取出。
进一步,采血部上设置有毛细通道,毛细通道的一端与采血孔连通设置,另一端与采血组件连通设置。
进一步,采血部包括毛细盖板和安装基板,毛细盖板上设置有采血孔,安装基板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与采血组件连通设置,毛细通道设置在毛细盖板与安装基板之间,毛细通道的一端与连通孔连通设置。
进一步,针刺部包括握持组件、按压组件和刺针组件,握持组件的第一端部与采血部相连接,握持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室,按压组件和刺针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室中,刺针组件与按压组件通过弹性组件相连接,按压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弹性臂,弹性臂可锁紧刺针组件并使弹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安装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面,施力于按压组件,可使弹性臂沿导向面滑动,以解除刺针组件的锁紧状态,弹性组件将刺针组件弹出,并使刺针组件中的刺针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
进一步,还包括可套设在刺针组件中的刺针外部的刺针保护套,刺针保护套的端部与按压组件的针刺端相抵触,刺针保护套与采血部可相互挡止,以防止按压组件的误按;按压组件的施力端与握持组件的第二端部相互挡止,以防止按压组件从握持组件的第二端部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通过将针刺部和采血部设置在一起,简化了采血的步骤,方便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采血效率,同时降低了采集血液样本时发生污染的可能性,并使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便于存储、运输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毛细盖板的立体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毛细盖板的立体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防护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针刺部的立体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针刺部的立体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握持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握持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握持组件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按压组件与刺针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按压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按压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刺部的针刺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刺针保护套的立体图一;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刺针保护套的立体图二;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一;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二;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一;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二;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毛细盖板的立体图一;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毛细盖板的立体图二;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3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三;
图3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防护组件的立体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4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一;
图4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立体图二;
图4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一;
图4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采血部的爆炸图二;
图4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一;
图4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安装基板的立体图二;
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防护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包括针刺部和采血部,采血部上设置有采血孔,采血部内设置有采血组件,针刺部与采血部相连接,通过按压针刺部,可使针刺部中的刺针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进而刺破要进行采血的目标部位,目标部位流出的血液可通过采血孔进入采血部内,被采血组件收集,并在采血组件中晾干,形成血液样本。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采血组件可选用干血纸片法中常用的滤纸片。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采血部200包括安装基板210、毛细盖板220和防护组件230,毛细盖板220贴合设置在安装基板210的一侧,防护组件230贴合设置在安装基板210的另一侧。其中,采血孔221设置在毛细盖板220上,采血组件211设置在安装基板210上,在安装基板210与采血组件211相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连通孔212,连通孔212与采血组件211连通设置。
毛细盖板220与安装基板210之间形成有毛细通道,毛细通道的一端与采血孔221连通设置,另一端与连通孔212连通设置,目标部位的血液可通过采血孔221流入毛细通道中,并沿毛细通道流至连通孔212处,被采血组件211所收集。
优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在毛细盖板220与安装基板210相贴合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槽道222,槽道222与安装基板210的表面共同围成毛细通道,血液可在毛细作用下填满整条毛细通道。具体的,通过调整槽道222的深度,可以调节毛细通道毛细作用的强弱,进而改变毛细通道吸血的强度和速度等特性;通过调整槽道222的宽度,可以改变毛细通道的容积,进而控制毛细通道吸入的血液量,从而达到控制采血组件211定量采血的效果。
以上为形成毛细通道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便于加工生产。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毛细盖板220,直接将采血孔221开设在安装基板210上,并在安装基板210的内部开设细长的通道结构,以与采血孔221和连通孔212相连通,进而形成毛细通道。
对应地,为了方便观察毛细通道中的血液情况,实现定量采血效果,本实施例中,采血部200优选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由此,直接通过观察血液在毛细通道中的吸入情况即可判定采血情况。
优选地,毛细通道的容量与采血组件211的吸收量相等。采血时,观察毛细通道内的血液含量,当毛细通道内吸满血液时,即可将一次性采血器整体取下,采血组件211会将毛细通道内的血液全部吸附,此时采血组件211也刚好吸满血液,形成合格的血液样本。这样的设置形式更有利于对采血进行定量,同时方便操作。
优选地,采血部200的形状如图4和图5所示,呈三角形,采血部200的三个顶角位置处各设置有一个采血组件211,每一个采血组件21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连通孔212,采血孔221设置在采血部200的中心位置;毛细通道设置有三条,三条毛细通道的第一端均与采血孔221连通设置,三条毛细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与三个连通孔212及采血组件211连通设置。这种结构的采血部200能够稳定地与人体皮肤相贴合,同时有利于针刺部100准确刺入,且可以通过一次采血得到三个血液样本。
当然,采血部200也可以设置成矩形、圆形等其他形状,采血组件211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采血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采血组件211的排布位置也可以根据采血部位、采集的样本数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进一步,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安装基板210上设置有扁圆形的容置槽213,防护组件230贴合在安装基板210设置有容置槽213的一侧表面,并覆盖在容置槽213的上部,以使安装基板210与防护组件230之间形成容置腔室。采血组件211设置在容置腔室内,并与容置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211与容置腔室之间形成干燥间隙,干燥间隙可促进采血组件211上的血液自然晾干。
具体的,容置腔室的底壁上设置有环形凸台和半环形凸台214,环形凸台靠近安装基板210上的连通孔212设置,半环形凸台214围绕在环形凸台的外部,并与环形凸台之间间隔有一端距离。采血组件211为圆形的薄片结构,可吸收血液,采血组件211的中心部位与环形凸台的表面相接触,边缘位置与半环形凸台214的表面相接触,以设置在安装基板210上。由此,采血组件211可与容置槽213的底壁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进一步,如图5和图11所示,半环形凸台214的一侧形成有缺口,防护组件230与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位于采血组件211与容置槽213底壁之间的干燥间隙可通过半环形凸台214的缺口和防护组件230上的开口与外部环境连通设置,形成气流通道,进而促进干燥间隙中的气体流动。干燥间隙与气流通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促进采血组件211上血液的快速自然晾干,另一方面能够平衡容置腔室内的气压,促进毛细通道的毛细作用和采血组件211对血液的吸收。
以上通过设置凸台结构形成干燥间隙的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采血组件211与容置腔室间隔设置,以形成干燥间隙,例如:在容置槽底壁上设置若干凸点,用于支撑采血组件;或在容置槽的底壁上设置凹槽,将采血组件覆盖在凹槽上部,以实现间隔设置。
进一步,容置腔室内还设置有残血吸收组件215,残血吸收组件215与半环形凸台214的形状相近似,为半环形的薄片结构,靠近采血组件211设置。优选地,残血吸收组件215贴合设置在半环形凸台214的表面上,围绕在采血组件211的外部,当有过多的血液通过毛细通道流入容置腔室时,残血吸收组件215可吸收多余的血液。其中,半环形凸台214的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同时对采血组件211和残血吸收组件215进行限位,并将二者分隔开。
优选地,半环形残血吸收组件215的缺口与半环形凸台214的缺口位置相对应。在半环形凸台214与残血吸收组件215上设置缺口,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气流通道,促进气体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将采血组件211从容置槽213中取出。
进一步,如图5和图13所示,防护组件230贴设在安装基板210的表面上,防护组件230上设置有剥离单元231,剥离单元231呈圆形,覆盖在采血组件211的上部,与采血组件211对应设置。剥离单元231可从防护组件230上剥除,以将容置腔室打开,便于采血组件211的取出。
具体的,剥离单元231与防护组件230之间通过连续孔结构232相连接,通过撕拉连续孔结构232,可便于将剥离单元231从防护组件230上剥除。剥离单元23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容置腔室内的半环形凸台214的缺口位置相对应,除具有上述可促进气体流动的作用外,在撕去剥离单元231时,可在开口处进行施力,以使剥离单元231的剥除操作更加方便。
由此,通过在安装基板210上设置防护组件230,以及在防护组件230上设置剥离单元231,不仅能够实现对采血组件211的必要防护,避免采集的血液收到外界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通过剥离单元231的不可恢复特性,保证采集血液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样本篡改等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剥离单元23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233,支撑凸起233朝向采血组件211延伸设置,并与采血组件211相抵触。一方面,支撑凸起233可对采血组件211起到一定的固定和限位作用,一方面,支撑凸起233可使采血组件211与防护组件230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211与防护组件230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进一步,如图14至图24所示,针刺部100包括握持组件110、按压组件120和刺针组件130,握持组件110的第一端部与采血部200相连接,以使整个针刺部100与采血部200相连接。具体的,握持组件110整体为圆筒形,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室,按压组件120和刺针组件130均设置在安装腔室中。刺针组件130与按压组件120通过弹性组件相连接,并被锁紧设置在按压组件120的内部,此时弹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
当施力于按压组件120时,按压组件120可带动刺针组件130一同在握持组件110内部滑动,同时按压组件120可解除对刺针组件130的锁紧状态,使刺针组件130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快速弹出,刺针组件130中的刺针可顺势穿过采血部200上的采血孔221,刺破人体皮肤,以使血液流出。
进一步,如图19至图22所示,按压组件120包括施力端121,施力端121上连接有两个弹性臂122,两个弹性臂122为一组,用于将刺针组件130卡紧。施力端121上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3位于两个弹性臂122之间,相对应的,刺针组件1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31,第一连接部123与第二连接部131通过弹簧相连接。
弹性臂122的末端设置有卡勾124,两个弹性臂122上的卡勾124位置相对设置;相对应的,刺针组件130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限位凸块132,两个卡勾124可分别卡住刺针组件130上的两个限位凸块132,以使刺针组件130锁紧在两个弹性臂122之间,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刺针组件130上的刺针靠近限位凸块132设置。
进一步,如图18所示,握持组件110内形成有第一滑动腔室111和第二滑动腔室112,第一滑动腔室111靠近握持组件110的第二端部设置,第二滑动腔室112位于握持组件110的中部位置处。当按压组件120设置在握持组件110内时,按压组件120的施力端121位于第一滑动腔室111内,可在第一滑动腔室111内进行滑动,两个弹性臂122位于第二滑动腔室112内,可在第二滑动腔室112内进行滑动。第一滑动腔室111和第二滑动腔室112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平台,可对按压组件施力端121靠近采血部200所在一侧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避免对施力端121过度按压。
施力端12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挡止凹槽125,相对应的,第一滑动腔室111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止凸起113,挡止凸起113与挡止凹槽125配合设置,以对施力端121远离采血部200所在一侧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防止按压组件120从握持组件110的第二端部脱出。此外,挡止凸起113与挡止凹槽125的配合设置还能够防止按压组件120与握持组件110发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第二滑动腔室112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面114,施力于按压组件120的施力端121时,弹性臂122可沿导向面114滑动,进而朝握持组件110侧壁所在的方向向外侧张开,此时,卡勾124与限位凸块132相脱离,使弹性臂122解除对刺针组件130的锁紧状态,弹簧的弹力可将刺针组件130弹出。刺针组件130中的刺针对应采血部200上的采血孔221设置,当刺针组件130弹出时,刺针可通过采血孔221弹出,进而刺破人体皮肤。
进一步,握持组件110与采血部200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挡止平台115,刺针组件130朝向采血孔221弹出时,刺针组件130上的限位凸块132会与挡止平台115发生碰撞,进而阻挡刺针过度刺出。
此外,还需要对弹簧的长度进行限制,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刺针的尖部不会露出采血孔221外。由此,弹簧将刺针组件130弹出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弹簧会有一定的拉伸,刺破人体皮肤后,弹簧会再次回缩一段距离,以将刺针收回至握持组件110内部。
应注意的是,一旦刺针组件130与按压组件120脱离,也即弹性臂122解除了对刺针组件130的锁紧状态,则磁针组件130便会仅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只要将弹簧的弹力特性计算好,便不会出现刺针组件130中的刺针二次弹出的问题发生,避免重复刺破目标部位的皮肤。
进一步,如图3、图23和图24所示,采血部200上还设置有刺针保护套140,刺针保护套140可套设在刺针组件130中的刺针外部。刺针保护套140的一端端部与按压组件120设有刺针的针刺端相抵触,同时,刺针保护套140的另一端可与采血部200相互挡止,进而达到防止按压组件120误按的效果。
具体的,刺针保护套140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孔141,容置孔141可套设在刺针的外部;刺针保护套140的另一端设置有把持结构142,以便于捏住刺针保护套140,将其取下。如图12所示,安装基板21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与毛细盖板220上的采血孔221对应设置,通孔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216;相对应的,刺针保护套140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143,限位凸起143可卡设在限位凹槽216内,以防止刺针保护套140从采血部200上脱出。
限位凹槽216的一侧还设置有通槽217,当需要取下刺针保护套140时,先向针刺部100所在一侧推动刺针保护套140,使限位凸起143与限位凹槽216相脱离,然后旋转刺针保护套140,使限位凸起143与通槽217相对应,限位凸起143即可通过通槽217滑动脱出,使刺针保护套140从采血部200上取下。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当需要对目标部位采血时,首先握住刺针保护套140的把持结构142,向针刺部100所在一侧推动刺针保护套140,使限位凸起143与限位凹槽216相脱离,然后旋转刺针保护套140,使限位凸起143与通槽217相对应,将刺针保护套140从采血部200上取下。
然后将毛细盖板220与人体皮肤相贴合,使采血孔221与目标部位相对应,按压按压组件120的施力端121,使弹性臂122沿导向面114滑动,从而使刺针组件130弹出。
刺针组件130刺破人体皮肤后会回缩至握持组件110内,此时血液会通过采血孔221进入毛细通道,当目测毛细通道内充满血液后,可将一次性采血器整体取下,采血组件211会将毛细通道内的血液全部吸收,并在采血部200内自然晾干,形成血液样本。
需要取出采血组件211时,先将防护组件230上的剥离单元231撕去,再用镊子将采血组件211取下即可。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采血部的结构不同,而针刺部的结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详述,可参考实施例1。
如图25至图37所示,本实施例中,采血组件311位于采血孔321的下方,连接采血孔321和采血组件311的毛细通道竖向设置在毛细盖板320与安装基板310之间,由此,针对人体手臂、腿部等处于竖向位置的皮肤非常便于操作,可在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采血。
优选地,采血部300的形状如图28和图29所示,呈竖向板状,采血孔321位于竖向板状的上部位置处,连通孔312位于竖向板状的下部位置处,连通采血孔321和连通孔312的毛细通道竖向设置在竖向板状的中部位置处。本实施例中,采血部300中设置有三个采血组件311,每个采血组件311分别对应一个连通孔312,每个连通孔312分别通过一条毛细通道与采血孔321相连通,也即,采血部300中竖向设置有三条毛细通道。
当然,采血部300也可以设置成矩形、圆形等其他形状,采血组件311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采血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采血组件的排布位置也可以根据采血部位、采集的样本数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进一步,如图34、图35和图36所示,安装基板310上设置有三个长条状的容置槽313,分别用于安装三个采血组件311。防护组件330贴合在安装基板310设置有容置槽313的一侧表面,并覆盖在容置槽313的上部,以使安装基板310与防护组件330之间形成容置腔室。采血组件311设置在容置腔室内,并与容置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311与容置腔室之间形成干燥间隙,干燥间隙可促进采血组件311上的血液自然晾干。
具体的,容置槽313的底壁上设置有通气凹槽314,采血组件311为长条形的薄片结构,可吸收血液。采血组件311贴设在容置槽313的底壁上,且部分覆盖住通气凹槽314,通气凹槽314的一端呈敞开状态,由此,采血组件311可与容置槽313的底壁之间利用通气凹槽314形成干燥间隙。
进一步,如图29和图35所示,容置槽313的侧壁上形成有气流缺口318,气流缺口318与通气凹槽314相连通,由此,位于采血组件311与容置槽313底壁之间的干燥间隙便可通过气流缺口318与外部环境连通设置,形成气流通道,进而促进干燥间隙中的气体流动。干燥间隙与气流通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促进采血组件311上血液的快速自然晾干,另一方面能够平衡容置腔室内的气压,促进毛细通道的毛细作用和采血组件311对血液的吸收。此外,通过设置气流缺口318、通气凹槽314也便于将采血组件311从容置槽313中取出。
以上通过设置凹槽结构形成干燥间隙的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采血组件311与容置腔室间隔设置,以形成干燥间隙,例如:在容置槽底壁上设置若干凸点,用于支撑采血组件。
优选地,容置腔室内还设置有残血吸收组件315,残血吸收组件315为方形的薄片结构,靠近采血组件311设置。优选地,残血吸收组件315设置在采血组件311远离连通孔312的一端,且与采血组件311的该端部间隔设置,当有过多的血液通过毛细通道流入容置腔室时,残血吸收组件315可吸收多余的血液。
进一步,如图29和图37所示,防护组件330可剥除地贴设在安装基板310的表面上,防护组件330与采血组件311对应设置,防护组件330从安装基板310上剥除,可将容置腔室打开,便于采血组件311的取出。具体的,防护组件330完全覆盖住安装基板310上的容置槽313,由此,防护组件330与容置槽313的侧壁上的气流缺口318便会形成气流通孔,该气流通孔与容置腔室内的通气凹槽314相连通,除具有上述可促进气体流动的作用外,在撕去防护组件330时,可在该气流通孔处进行施力,以使防护组件330的剥除操作更加方便。
由此,通过在安装基板310上设置防护组件330,不仅能够实现对采血组件311的必要防护,避免采集的血液收到外界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通过防护组件330的不可恢复特性,保证采集血液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样本篡改等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防护组件33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333,支撑凸起333朝向采血组件311延伸设置,并与采血组件311相抵触。一方面,支撑凸起333可对采血组件311起到一定的固定和限位作用,一方面,支撑凸起333可使采血组件311与防护组件330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311与防护组件330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采血部的结构不同,而针刺部的结构相同,对于结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详述,可参考实施例1。
如图38至图47所示,采血部400包括安装基板410和防护组件430,安装基板410与防护组件430贴合设置。其中,采血孔421和采血组件411皆设置在安装基板410上,采血孔421与采血组件411直接连通。
优选地,采血部400的形状如图41和图42所示,呈圆形,采血孔421设置在采血部400的中心位置,采血部400上设置有三个扇形的采血组件411,三个采血组件411环绕采血孔421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设置,采血孔421处的血液可直接被三个采血组件411吸收。这种结构的采血部400能够稳定地与目标部位皮肤相贴合,同时有利于针刺部100准确刺入,且可以通过一次采血得到三个血液样本。
当然,采血部400也可以设置成矩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采血组件411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采血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两个或多个采血组件411的排布位置也可以根据采血部位、采集的样本数量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对应地,为了方便观察采血组件411的吸血情况,实现定量采血效果,本实施例中,采血部400优选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由此,直接通过观察血液在采血组件411中的吸入情况即可判定采血情况。
进一步,如图44、图45和图46所示,安装基板410上设置有三个扇形的容置槽413,分别用于安装三个采血组件411。防护组件430贴合在安装基板410设置有容置槽413的一侧表面,并覆盖在容置槽413的上部,以使安装基板410与防护组件430之间形成容置腔室。采血组件411设置在容置腔室内,并与容置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411与容置腔室之间形成干燥间隙,干燥间隙可促进采血组件411上的血液自然晾干。
具体的,容置槽413的底壁上设置有通气凹槽414,采血组件411为扇形的薄片结构,可吸收血液。采血组件411贴设在容置槽413的底壁上,且覆盖住通气凹槽414,由此,采血组件411可与容置槽413的底壁之间利用通气凹槽414形成干燥间隙。
进一步,如图4和图9所示,容置槽413的侧壁上形成有气流缺口412,气流缺口412与通气凹槽414相连通,由此,位于采血组件411与容置槽413底壁之间的干燥间隙便可通过气流缺口412与外部环境连通设置,形成气流通道,进而促进干燥间隙中的气体流动。干燥间隙与气流通道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促进采血组件411上血液的快速自然晾干,另一方面能够平衡容置腔室内的气压,促进毛细通道的毛细作用和采血组件411对血液的吸收。此外,通过设置气流缺口412、通气凹槽414也便于将采血组件411从容置槽413中取出。
以上通过设置凹槽结构形成干燥间隙的方式为优选实施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采血组件与容置腔室间隔设置,以形成干燥间隙,例如:在容置槽底壁上设置若干凸点,用于支撑采血组件。
进一步,如图42和图47所示,防护组件430贴设在安装基板410的表面上,防护组件430上设置有剥离单元431,剥离单元431呈条状,且剥离单元431的一端设置有遮挡件434,遮挡件434可嵌设在容置槽413的侧壁上的气流缺口412中,以起到防护作用,但不会影响气流在干燥间隙中的流动。
具体的,剥离单元431与防护组件430之间通过连续孔结构432相连接,通过撕拉连续孔结构432,可便于将剥离单元431从防护组件430上剥除。剥离单元431从防护组件430上剥除后会形成条状间隙,通过该条状间隙可便于将防护组件430上的剩余部分从安装基板410上取下,以将容置腔室完全打开,便于采血组件411的取出。
由此,通过在安装基板410上设置防护组件430,以及在防护组件430上设置剥离单元431,不仅能够实现对采血组件411的必要防护,避免采集的血液收到外界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通过防护组件430的不可恢复特性,保证采集血液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样本篡改等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防护组件43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凸起433,支撑凸起433朝向采血组件411延伸设置,并与采血组件411相抵触。一方面,支撑凸起433可对采血组件411起到一定的固定和限位作用,一方面,支撑凸起433可使采血组件411与防护组件430间隔设置,以在采血组件411与防护组件430之间形成干燥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采血器通过将针刺部和采血部设置在一起,简化了采血的步骤,方便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采血效率,同时降低了采集血液样本时发生污染的可能性,并使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便于存储、运输和检测。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刺部和采血部,针刺部与采血部相连接,采血部上设置有采血孔,针刺部中的刺针可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以刺破目标部位,目标部位的血液可通过采血孔被采血部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包括至少一个采血组件,采血组件可收集目标部位的血液,采血组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干燥间隙,以促进采血组件上的血液自然晾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上设置有容置腔室,采血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室内,采血组件与容置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干燥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上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一端与干燥间隙连通设置,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设置,以促进干燥间隙中的气体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包括残血吸收组件,残血吸收组件靠近采血组件设置,以吸收多余的血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包括可剥除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与采血组件对应设置,以便于将采血组件从采血部中取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上设置有毛细通道,毛细通道的一端与采血孔连通设置,另一端与采血组件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采血部包括毛细盖板和安装基板,毛细盖板上设置有采血孔,安装基板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与采血组件连通设置,毛细通道设置在毛细盖板与安装基板之间,毛细通道的一端与连通孔连通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针刺部包括握持组件、按压组件和刺针组件,握持组件的第一端部与采血部相连接,握持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室,按压组件和刺针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室中,刺针组件与按压组件通过弹性组件相连接,按压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弹性臂,弹性臂可锁紧刺针组件并使弹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安装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面,施力于按压组件,可使弹性臂沿导向面滑动,以解除刺针组件的锁紧状态,弹性组件将刺针组件弹出,并使刺针组件中的刺针穿过采血部上的采血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套设在刺针组件中的刺针外部的刺针保护套,刺针保护套的端部与按压组件的针刺端相抵触,刺针保护套与采血部可相互挡止,以防止按压组件的误按;按压组件的施力端与握持组件的第二端部相互挡止,以防止按压组件从握持组件的第二端部脱出。
CN202022765456.0U 2020-11-25 2020-11-25 一次性采血器 Active CN21434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456.0U CN21434233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次性采血器
CN202120686173.9U CN217566074U (zh) 2020-11-25 2020-11-25 采血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456.0U CN21434233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次性采血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6173.9U Division CN217566074U (zh) 2020-11-25 2020-11-25 采血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2334U true CN21434233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6173.9U Active CN217566074U (zh) 2020-11-25 2020-11-25 采血部
CN202022765456.0U Active CN21434233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次性采血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6173.9U Active CN217566074U (zh) 2020-11-25 2020-11-25 采血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756607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6074U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37434A1 (en) Blood Sampling Transfer Device
US7655019B2 (en) Blood sampling device
JP3356782B2 (ja) 体液をサンプル採取する装置に使用する使い捨て素子
EP0906062B1 (en) Body fluid sampling device
JP3679398B2 (ja) 一体化型サンプル試験計器
US6866675B2 (en) Lancet device having capillary action
US79097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ncet launching device integrated onto a blood-sampling cartridge
US6071294A (en) Lancet cartridge for sampling blood
US724714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ampling and analyzing body fluid
RU2231985C2 (ru) Ланцет для кровопускания с гигиен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ой острия (варианты), комплект ланцетов для кровопускания, кассета ланцетов для кровопускания с гигиен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ой остр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упруг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качестве составной части ланцета для кровопускания с гигиен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ой острия или кассеты таких ланцетов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стерильности
US10925530B2 (en) Blood sampling transfer device
US20040009100A1 (en) Cassette of lancet cartridges for sampling blood
EP2627255B1 (en) Sampling assembly
CN103002805B (zh) 诊断系统
AU2002247008A1 (en) Lancet device having capillary action
WO1993000044A1 (en) Blood sampler
EP3821804B1 (en)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for extracting and collecting a sample of a fluid of a user
EP3331443B1 (en)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device
CA3185215A1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ection of blood
CN214342334U (zh) 一次性采血器
CN214342333U (zh) 一次性采血器
CN214342335U (zh) 一次性采血器
CN214342332U (zh) 一次性采血器
CN114533058A (zh) 一次性采血器
GB2375053A (en) A cartridge for sampling blo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