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6418U - 直管推进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管推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6418U
CN214326418U CN202022570292.6U CN202022570292U CN214326418U CN 214326418 U CN214326418 U CN 214326418U CN 202022570292 U CN202022570292 U CN 202022570292U CN 214326418 U CN214326418 U CN 21432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ulsion
station
straight
straight pipe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02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onderland Nursery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02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管推进装置,包括机架、推进机构及对齐部,机架上设有推进工位,推进工位用于容置直管,推进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推进工位的一侧,推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推进部,推进部的数量与推进工位容置直管的数量相同,对齐部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推进工位的另一侧,借由每一推进部朝对齐部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推进工位的直管,以使位于推进工位的各直管全部对齐至对齐部。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通过将数量与推进工位容置直管数量相同的推进部,通过各推进部独立将一个直管推进至对齐部,使得各直管独立对齐至对齐部,从而可使各直管有效对齐,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各直管长度不一所造成无法全部对齐的问题。

Description

直管推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管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直管为一内部中空的管状体,生活上很多物品的生产都会用到直管去加工制造。在直管的加工过程中,直管进入切管程序前会先经由推进气缸将四支为一组的直管进行对齐,确保加工后直管长度的一致性。如图1所示,由于传统推进机构201与四支直管200的接触面为平面,在推进机构201将四支直管200朝对齐部202顶推时,会因为直管200本身公差的影响进而无法有效地对齐,产生切出来的管长长短不一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使各直管有效对齐的直管推进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各直管有效对齐的直管推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管推进装置,包括机架、推进机构及对齐部,机架上设有推进工位,推进工位用于容置直管,推进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推进工位的一侧,推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推进部,推进部的数量与推进工位容置直管的数量相同,对齐部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推进工位的另一侧,借由每一推进部朝对齐部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推进工位的直管,以使位于推进工位的各直管全部对齐至对齐部。
较佳地,直管推进装置还包括给料机构,给料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给料机构用于向推进工位提供直管。
较佳地,给料机构包括排料架及送料组件,排料架设置于机架上,排料架用于放置直管,送料组件设置于排料架上,送料组件用于驱使排料架上的直管移动至推进工位。
较佳地,排料架包括凹陷底面斜向下的凹陷部及从凹陷部的下端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部,凹陷部可供直管依序排列于其上,送料组件可驱使位于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脱离凹陷部,以使脱离的直管沿导向部移动并掉落至推进工位。
较佳地,送料组件包括凸块、弹性件及下压机构,凸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排料架上,弹性件设置于凸块与排料架之间,下压机构设置于机架上;借由下压机构驱使凸块压缩弹性件,以使凸块下降至位于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的下方;借由下压机构释放凸块,以使凸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弹出,以顶推位于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
较佳地,给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元件,推进机构设有第一感测元件,第一感测元件用于感测位于推进工位的直管数量,第一感测元件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信号连接,第一信号接收元件与送料组件电性连接;当第一感测元件检测到推进工位的直管数量到达预设数量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接收第一感测元件的信号并使送料组件停止工作。
较佳地,推进部包括推进驱动机构及顶推件,推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顶推件连接,推进驱动机构可驱动顶推件移动顶推位于推进工位的直管的一端,以使直管的另一端移动对齐至对齐部。
较佳地,顶推件上设有用于确认直管推进至对齐部对齐的第二感测元件,推进驱动机构设有第二信号接收元件,第二感测元件与第二信号接收元件信号连接;当第二感测元件检测到直管对齐至对齐部时,第二信号接收元件信号接收第二感测元件的信号并使推进驱动机构停止驱动顶推件推进。
较佳地,机架设有位于推进工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围设有用于限定直管叠放位置的限位空间。
较佳地,限位空间可供四个直管呈菱形叠放。
较佳地,限位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斜面的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二斜面的第二限位件及具有第三斜面的第三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第三限位件分别设置于机架上,给料机构设有第四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位于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下方,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围设出限位空间;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在平面的投影呈菱形状,以使四个直管呈菱形叠放于限位空间内。
较佳地,推进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部呈“十”字形分布。
较佳地,对齐部为对齐平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通过将数量与推进工位容置直管数量相同的推进部,通过各推进部独立将一个直管推进至对齐部,使得各直管独立对齐至对齐部,从而可使各直管有效对齐,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各直管长度不一所造成无法全部对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推进机构顶推四支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进机构顶推直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进机构顶推直管时的平面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感测元件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感测元件与第二信号接收元件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100包括机架1、推进机构2及对齐部3,机架1上设有推进工位11,推进工位11用于容置直管200,推进机构2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推进工位11的一侧,推进机构2包括至少两个推进部21,推进部21的数量与推进工位11容置直管200的数量相同,对齐部3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推进工位11的另一侧,借由每一推进部21朝对齐部3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以使位于推进工位11的各直管200全部对齐至对齐部3。具体地,对齐部3为对齐平板。
请参阅图2、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100还包括给料机构4,给料机构4设置于机架1上,给料机构4用于向推进工位11提供直管200。具体地,给料机构4包括排料架41及送料组件42,排料架41设置于机架1上,排料架41用于放置直管200,送料组件42设置于排料架41上,送料组件42用于驱使排料架41上的直管200移动至推进工位11。在本实施例中,排料架41包括凹陷底面斜向下的凹陷部411及从凹陷部411的下端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部412,凹陷部411可供直管200依序排列于其上,送料组件42可驱使位于凹陷部411最下端的直管200脱离凹陷部411,以使脱离的直管200沿导向部412移动并掉落至推进工位11。更具体地,送料组件42包括凸块421、弹性件422及下压机构423,凸块421可移动地设置于排料架41上,弹性件422设置于凸块421与排料架41之间,下压机构423设置于机架1上;借由下压机构423驱使凸块421压缩弹性件422,以使凸块421下降至位于凹陷部411最下端的直管200的下方;借由下压机构423释放凸块421,以使凸块421在弹性件422的作用下弹出,以顶推位于凹陷部411最下端的直管200,使得该直管200上升并脱离凹陷部411,该脱离的直管200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部412移动并掉落至推进工位11。但送料组件42的结构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送料组件42也可直接采用可往复顶推的顶推气缸来顶推直管200,从而实现给料。其中,下压机构423可采用现有的下压气缸等等。
请参阅图2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给料机构4还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推进机构2设有第一感测元件22,第一感测元件22用于感测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数量,第一感测元件22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信号连接,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与送料组件42电性连接;当第一感测元件22检测到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数量到达预设数量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接收第一感测元件22的信号并使送料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给料机构4停止向推进工位11给料。该预设数量可为推进工位11可容置直管200的最大数量,利用第一感测元件22检测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数量以及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控制送料组件42工作,从而保证给料机构4向推进工位11给料的直管200数量最大化,从而使得每一推进部21均可朝对齐部3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以使位于推进工位11的各直管200全部对齐至对齐部3,充分提高了对齐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5,推进部21包括推进驱动机构211及顶推件212,推进驱动机构211的输出端与顶推件212连接,推进驱动机构211可驱动顶推件212移动顶推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的一端,以使直管200的另一端移动对齐至对齐部3。在本实施例中,推进驱动机构211为伸缩气缸,利用伸缩气缸的伸缩来缓冲直管200的公差,解决因直管200长度不一所造成的无法对齐的问题。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顶推件212上设有用于确认直管200推进至对齐部3对齐的第二感测元件212a,推进驱动机构211设有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11a,第二感测元件212a与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11a信号连接;当第二感测元件212a检测到直管200对齐至对齐部3时,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11a信号接收第二感测元件212a的信号并使推进驱动机构211停止驱动顶推件212推进,避免直管200被过度顶推而发生变形损坏现象,从而对直管200进行保护。
请参阅图1及图6,机架1设有位于推进工位11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围设有用于限定直管200叠放位置的限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空间可供四个直管200呈菱形叠放,推进部21的数量也对应为四个,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限位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斜面121a的第一限位件121、具有第二斜面122a的第二限位件122及具有第三斜面123a的第三限位件123,第一限位件121、第二限位件122及第三限位件123分别设置于机架1上,给料机构4的排料架41设有第四斜面413,第一斜面121a和第二斜面122a位于第三斜面123a和第四斜面413的下方,第一斜面121a、第二斜面122a、第三斜面123a和第四斜面413围设出限位空间;第一斜面121a、第二斜面122a、第三斜面123a和第四斜面413在平面的投影呈菱形状,以使四个直管200呈菱形叠放于限位空间内。更具体地,推进部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推进部21呈“十”字形分布,两个推进部21呈上下布置,两个推进部21呈左右布置。每一推进部21单独顶推一个直管200。
结合图2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直管200依序排列在排料架41的凹陷部411,送料组件42的下压机构423释锁凸块421,使得凸块421弹出并顶推位于凹陷部411最下端的直管200脱离凹陷部411,以使脱离的直管200沿排料架41的导向部412移动并掉落至推进工位11的限位空间内。当第一感测元件22检测到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数量到达预设数量且四个直管200呈菱形叠放后,第一信号接收元件43接收第一感测元件22的信号并使送料组件42停止工作,从而使得给料机构4停止向推进工位11给料,每一推进部21朝对齐部3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推进工位11的直管200,以使位于推进工位11的四个直管200全部对齐至对齐部3。当第二感测元件212a检测到直管200对齐至对齐部3时,第二信号接收元件211a信号接收第二感测元件212a的信号并使推进驱动机构211停止驱动顶推件212推进。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直管推进装置100通过将数量与推进工位11容置直管200数量相同的推进部21,通过各推进部21独立将一个直管200推进至对齐部3,使得各直管200独立对齐至对齐部3,从而可使各直管200有效对齐,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各直管200长度不一所造成无法全部对齐的问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推进机构及对齐部,所述机架上设有推进工位,所述推进工位用于容置直管,所述推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一侧,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推进部,所述推进部的数量与所述推进工位容置直管的数量相同,所述对齐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另一侧,借由每一推进部朝所述对齐部的方向单独顶推一个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直管,以使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各直管全部对齐至所述对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料机构,所述给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给料机构用于向所述推进工位提供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机构包括排料架及送料组件,所述排料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排料架用于放置直管,所述送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排料架上,所述送料组件用于驱使所述排料架上的直管移动至所述推进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架包括凹陷底面斜向下的凹陷部及从所述凹陷部的下端斜向下延伸形成的导向部,所述凹陷部可供直管依序排列于其上,所述送料组件可驱使位于所述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脱离所述凹陷部,以使脱离的所述直管沿所述导向部移动并掉落至所述推进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凸块、弹性件及下压机构,所述凸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排料架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排料架之间,所述下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借由所述下压机构驱使所述凸块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凸块下降至位于所述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的下方;借由所述下压机构释放所述凸块,以使所述凸块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弹出,以顶推位于所述凹陷部最下端的直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元件,所述推进机构设有第一感测元件,所述第一感测元件用于感测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直管数量,所述第一感测元件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元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元件与所述送料组件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感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推进工位的直管数量到达预设数量后,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第一感测元件的信号并使所述送料组件停止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部包括推进驱动机构及顶推件,所述推进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顶推件连接,所述推进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顶推件移动顶推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直管的一端,以使所述直管的另一端移动对齐至所述对齐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上设有用于确认所述直管推进至对齐部对齐的第二感测元件,所述推进驱动机构设有第二信号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感测元件与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元件信号连接;当所述第二感测元件检测到所述直管对齐至对齐部时,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元件信号接收所述第二感测元件的信号并使所述推进驱动机构停止驱动顶推件推进。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位于所述推进工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围设有用于限定直管叠放位置的限位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间可供四个直管呈菱形叠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具有第一斜面的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二斜面的第二限位件及具有第三斜面的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及所述第三限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给料机构设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的下方,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围设出所述限位空间;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在平面的投影呈菱形状,以使四个直管呈菱形叠放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部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推进部呈“十”字形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部为对齐平板。
CN202022570292.6U 2020-11-09 2020-11-09 直管推进装置 Active CN21432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292.6U CN214326418U (zh) 2020-11-09 2020-11-09 直管推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0292.6U CN214326418U (zh) 2020-11-09 2020-11-09 直管推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6418U true CN214326418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4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0292.6U Active CN214326418U (zh) 2020-11-09 2020-11-09 直管推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0890B (zh) 一种全自动分选流水线
CN214326418U (zh) 直管推进装置
CN209079040U (zh) 插片注塑设备
CN109664085A (zh) 一种自动化油泵端盖销钉装配装置
CN114455306A (zh) 直管推进装置
CN211141433U (zh) 一种拨动式顶出装置
CN116586484A (zh) 一种料带折弯装置及连接器插针系统
CN215401706U (zh) 模切机分料收料装置
CN206195136U (zh) 一种自动插针机
CN216809171U (zh) 一种足球皮料自动上料缝纫机
CN216097441U (zh) 灭弧栅片自动组装机
CN212711652U (zh) 一种芯片烧录系统
CN213692617U (zh) 一种端子自动插接及转运装置
CN110788594B (zh) 一种小零件供给器
CN210116987U (zh) 一种管件分料装置
CN210150244U (zh) 自动进料装置的空料盒排出机构
CN211488651U (zh) 一种全自动分选流水线
CN111496048A (zh) 一种铜管加工设备
CN209981047U (zh) 气压开关装配机
CN218081095U (zh) 一种二极管引线焊接辅助工装
CN215152256U (zh) 一种气缸脱模机构
CN209954369U (zh) 一种应用于电缆接触片的打磨装置
CN212760129U (zh) 一种等离子清洗机推头
CN212238971U (zh) 脉冲器主体供料机构
CN218051673U (zh) 工件钻孔攻牙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