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7215U -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7215U
CN214317215U CN202022832505.8U CN202022832505U CN214317215U CN 214317215 U CN214317215 U CN 214317215U CN 202022832505 U CN202022832505 U CN 202022832505U CN 214317215 U CN214317215 U CN 214317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stitch
row
weave
plain st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25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杰
程天宇
陈佳伟
何奕松
陈彦洁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25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7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7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7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编织腕带包括:带身,由编织组织形成;生耳套筒,包括罗纹起始端和罗纹终止端,罗纹终止端与带身连接,罗纹起始端与罗纹终止端为在纵向上相反的两个端部,纵向为带身的延伸方向;罗纹终止端和罗纹起始端分别由罗纹组织形成,生耳套筒其余的部分由平针组织形成。本申请的腕带中的生耳套筒是一体化编织而成,无需将带身使用缝线或者激光焊接形成生耳套筒,或者使用胶膜的辅助作用来形成生耳套筒。

Description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一般通过腕带佩戴在用户的腕部或手臂。编织腕带兼具亲肤柔软、舒适透气、设计时尚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以手表为例说明,编织腕带的主体部分为织带,织带经过加工后才能与穿戴设备主体(例如表体)连接,连接方式分为无生耳式与有生耳式。
对于无生耳式连接方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塑胶或金属头粒将织带包裹后通过侧滑与表体连接,头粒作为生耳套筒可以隐藏于表体,只有织带外露。
对于有生耳式连接方式,又可以分为头粒连接和非头粒连接。
头粒连接通过一定工艺将织带与塑胶或金属头粒结合后再与表体连接,此时头粒结构充当生耳套筒。但头粒部件的引入增加了表带的工艺和成本,同时头粒的存在也会影响手表整体的美观性。
而无头粒连接需要将织带作为生耳套筒,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织带对折后以胶膜贴合形成生耳套筒,之后穿入生耳再与表体连接。但胶膜的引入使得表带变硬、透气性变差,贴胶处也有开裂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织腕带,腕带中的生耳套筒是一体化编织而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腕带,包括:带身,由编织组织形成;生耳套筒,包括罗纹起始端和罗纹终止端,罗纹终止端与带身连接,罗纹起始端与罗纹终止端为在纵向上相反的两个端部,纵向为带身的延伸方向;罗纹终止端和罗纹起始端分别由罗纹组织形成,生耳套筒其余的部分由平针组织形成。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申请的腕带中的生耳套筒是一体化编织而成。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将带身使用缝线或者激光焊接形成生耳套筒,或者使用胶膜的辅助作用来形成生耳套筒。继而,避免了额外部件和复杂工艺的运用,腕带一体化程度高,连接稳定,用户佩戴美观、十分舒适。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生耳套筒的平针组织包括正面平针组织和反面平针组织,罗纹终止端的罗纹组织和罗纹起始端的罗纹组织均为双罗纹组织;
双罗纹组织由两条织线织成上下两行,每条织线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一条织线中的正反面线圈与另外一条织线中的反正面线圈在两行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对应,其中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正面线圈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其中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反面线圈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正面平针组织的与罗纹起始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与罗纹起始端中上行的正面线圈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交叉编织;
反面平针组织的与罗纹起始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与罗纹起始端中下行的反面线圈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交叉编织;
正面平针组织的与罗纹终止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与罗纹终止端中上行的正面线圈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终止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交叉编织;
反面平针组织的与罗纹终止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与罗纹终止端中下行的反面线圈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交叉编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其中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与另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行向交替相邻排列,其中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与另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行向交替相邻排列。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平针组织由纬编针织工艺形成,罗纹组织由纬编针织工艺形成。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带身的编织组织包括平针组织或斜纹组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带身的编织组织与罗纹组织交叉编织。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带身和生耳套筒一体编织成型,罗纹起始端的罗纹组织作为生耳套筒的编织起始点,罗纹终止端的罗纹组织作为生耳套筒的编织终点以及带身的编织起始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穿戴设备本体,设有生耳;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编织腕带,生耳插设于生耳套筒中,以实现穿戴设备本体与编织腕带的连接。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穿戴设备本体为表体,编织腕带为表带。即穿戴设备是手表。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手表的侧视图一;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手表的侧视图二;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手表的长腕带的侧视图;
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长腕带的生耳套筒的立体图一;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长腕带的生耳套筒的立体图二;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长腕带的生耳套筒的侧视图;
图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长腕带的生耳套筒的俯视图;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长腕带的编织示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生耳套筒的织物组织图;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带身的织物组织图一;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带身的织物组织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织腕带,编织腕带的带身和生耳套筒是一体编织成型,解决了现有编织腕带头部连接结构复杂、不稳定的问题。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穿戴设备1可以是手表、手环等设备,本实施例中的穿戴设备1是以手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手表包括表体10(即穿戴设备本体)以及分别连接在表体10上的短腕带30a和长腕带30,短腕带30a和长腕带30分别沿纵向(图1中X方向所示)延伸。其中,参考图3,短腕带30a和长腕带30上分别设有生耳套筒32,短腕带30a和长腕带30的生耳套筒32内分别插设有生耳20,以实现表体10分别与短腕带30a和长腕带30的连接。此外,短腕带30a上一般设置有表扣(图未示出),长腕带30上一般设置有多个能够跟表扣配合的表带孔(图未示出)。表扣可以与其中一个表带孔配合,使得长腕带30可以覆盖在短腕带30a外,两者围成环绕腕部的环性圈。
以长腕带30的结构为示例说明,短腕带30a的结构可参照长腕带30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表体10连接长腕带30的一端与生耳2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生耳连接孔11,生耳2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沿横向(图1和图3中Y方向所示)穿过长腕带30的生耳套筒32,以与表体10上的生耳连接孔11连接。从而,长腕带30可通过生耳20与表体10实现连接。同样,短腕带30a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使用生耳20与表体10连接。
上述的长腕带30和短腕带30a都是编织腕带。本申请中,长腕带30和短腕带30a的带身31和生耳套筒32一体编织成型。以长腕带30为示例说明,参考图5,长腕带30包括带身31和生耳套筒32。其中,带身31由编织组织形成,生耳套筒32由罗纹组织和平针组织(包括后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形成。
参考图5,本申请的生耳套筒32包括罗纹起始端322和罗纹终止端323。本申请中,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与带身31连接,罗纹起始端322与罗纹终止端323为在纵向(图5中X方向所示)上相反的两个端部,纵向为带身31的延伸方向。本申请中,罗纹终止端323和罗纹起始端322分别由罗纹组织形成,生耳套筒32其余的部分由平针组织形成。平针组织、罗纹起始端322的罗纹组织以及罗纹终止端323的罗纹组织形成放置生耳20的容纳部321。
即,本申请的腕带的生耳套筒32是通过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编织而成,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组织再与带身31的编织组织连接。示例性的,带身31和生耳套筒32一体编织成型,罗纹起始端322的罗纹组织作为生耳套筒32的编织起始点,罗纹终止端323的罗纹组织作为生耳套筒32的编织终点以及带身31的编织起始点。
从而,本申请的腕带中的生耳套筒32是一体化编织而成。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将带身31使用缝线或者激光焊接形成生耳套筒32,或者使用胶膜的辅助作用来形成生耳套筒32。继而,避免了额外部件和复杂工艺的运用,腕带一体化程度高,连接稳定,用户佩戴美观、十分舒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带身31的编织组织包括平针组织或斜纹组织或它们的变化组织。带身31的编织组织与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罗纹组织交叉编织。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组织和平针组织的具体结构。
示例性的,参考图5至图9,生耳套筒32的平针组织包括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罗纹终止端323的罗纹组织和罗纹起始端322的罗纹组织均为双罗纹组织。正面平针组织325的两端分别与罗纹起始端322和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连接,反面平针组织324的两端分别与罗纹起始端322和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连接。正面平针组织325、反面平针组织324、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以及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形成上述放置生耳20的容纳部321。
首先结合附图介绍双罗纹组织的结构。
本申请中,双罗纹组织由两条织线织成上下两行,每条织线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一条织线中的正反面线圈与另外一条织线中的反正面线圈在两行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对应,其中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正面线圈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其中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反面线圈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示例性的,每条织线包含多根纱线。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由两条织线织成上下两行,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相对应,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相对应。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32211和反面线圈32212,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22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32221和反面线圈32222。
其中,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在同一平面的行向(图8中Y方向所示)上相邻排列,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并且,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正面线圈322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反面线圈32222在两行的上下位置(图8中Z方向所示)上分别对应。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反面线圈322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正面线圈32221在两行的上下位置(图8中Z方向所示)上分别对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9所示,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包括相接的三个正面线圈32211和两个反面线圈32212,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22包括相接的两个正面线圈32221和三个反面线圈32222。相应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五个正面线圈(包括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三个正面线圈322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两个正面线圈32221)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五个反面线圈(包括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两个反面线圈32212和另一条织线的三个反面线圈32222)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包括十个正面线圈和十个反面线圈。
此外,如图6至图9所示,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211与另一条织线322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221行向交替相邻排列,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212与另一条织线3222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222行向交替相邻排列。即,本申请中,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正面线圈32211和一个反面线圈32212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相应地,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反面线圈32222和一个正面线圈322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排列形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两个正面线圈32211和三个反面线圈32212的模式重复交替排列。相应地,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两个反面线圈32222和三个正面线圈322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
同样,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由两条织线织成上下两行,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相对应,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相对应。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32311和反面线圈32312,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32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32321和反面线圈32322。
其中,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并且,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正面线圈323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的反面线圈32322在两行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对应。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反面线圈323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的正面线圈32321在两行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对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包括相接的三个正面线圈32311和两个反面线圈32312,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32包括相接的两个正面线圈32321和三个反面线圈32322。相应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五个正面线圈(包括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三个正面线圈32311和另一条织线3232的两个正面线圈32321)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五个反面线圈(包括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两个反面线圈32312和另一条织线3232的三个反面线圈32322)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包括十个正面线圈和十个反面线圈。
此外,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311与另一条织线323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321行向(图6、图7和图9中Y方向所示)交替相邻排列,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312与另一条织线3232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322行向(图6、图7和图9中Y方向所示)交替相邻排列。即,本申请中,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正面线圈32311和一个反面线圈32312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相应地,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3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反面线圈32322和一个正面线圈323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织线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排列形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两个正面线圈32311和三个反面线圈32312的模式重复交替排列。相应地,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3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两个反面线圈32322和三个正面线圈323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下面再结合附图介绍平针组织的结构。
本申请中,正面平针组织325包括沿横向(图6和图7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多行织线,正面平针组织325的每行织线包括相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如图8所示,其中,正面平针组织325与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交叉编织。正面平针组织325的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终止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交叉编织。
另外,本申请中,反面平针组织324包括沿横向(图6和图7中Y方向所示)延伸的多行织线,反面平针组织324的每行织线包括相接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如图8所示,其中,反面平针组织324的与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交叉编织。反面平针组织324的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交叉编织。
以生耳套筒32的罗纹起始端322为示例说明。
示例性的,参考图8,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由五个正面线圈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由五个反面线圈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相应的,正面平针组织325与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在一行中数量一致,即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为五个。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的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在纵向(图8中Z方向所示)上位置相对应,且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一条织线3221中的三个正面线圈322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中的两个正面线圈32221)交叉编织。
相应的,反面平针组织324与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在一行中数量一致,即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为五个。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的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起始端322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在纵向(图8中Z方向所示)上位置相对应,且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一条织线3221中的两个反面线圈322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中的三个反面线圈32222)交叉编织。
从而,生耳套筒32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中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连接,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中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连接,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通过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以及反面平针组织324起始行的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的交叉编织配合,定型后的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结构稳定。
如上所述,罗纹起始端322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以及罗纹起始端322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的数量不做限制,相应地,正面平针组织325中起始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和反面平针组织324中起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的数量也不做限制,根据罗纹起始端322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和罗纹起始端322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的数量作相应调整。
下面再以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为示例说明。
示例性的,参考图6和图7,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由五个正面线圈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由五个反面线圈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相应的,正面平针组织325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在一行中数量一致,即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为五个。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的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且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3251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一条织线3231中的三个正面线圈323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中的两个正面线圈32321)交叉编织。
相应的,反面平针组织324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在一行中数量一致,即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终止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为五个。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终止行的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罗纹终止端323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在纵向(图8中Z方向所示)上位置相对应,且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终止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3241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一条织线3231中的两个反面线圈323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中的三个反面线圈32322)交叉编织。
从而,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中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连接,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终止行中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连接,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通过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以及反面平针组织324终止行的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的交叉编织配合,定型后的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结构稳定。
并且,上述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后,通过分别编织一定行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后,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上下两层平针组织和左右双罗纹组织封闭,形成闭合的生耳套筒32,定型后得到结构稳定的一体化生耳套筒32。
如上所述,罗纹终止端323的正面线圈以及罗纹终止端323的反面线圈的数量不做限制,相应地,正面平针组织325中终止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和反面平针组织324中终止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的数量也不做限制,根据罗纹终止端323的正面线圈和罗纹终止端323的反面线圈的数量作相应调整。
综上,上述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在起始端的正反面提供了可供串套的线圈;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分别在正面与反面单独与双罗纹组织的起始端的线圈完成串套,并根据生耳套筒32的直径延伸若干行;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在终止端在正反面也提供了可供串套的线圈,与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衔接,完成生耳套筒32的闭合。
接着,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再与带身31连接。
示例性的,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带身31的编织组织为平针组织,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与带身31的平针组织交叉编织。例如,带身31的平针组织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生耳套筒32的平针组织的结构相同,上述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和反面线圈32312、32322与带身31的平针组织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和反面平针线圈3241交叉编织成型(作为带身31的编织起始点),再通过分别编织一定行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后,形成带身31。
此外,参考图6、图7和图9所示,正面平针组织325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四行织线,相邻行的织线交叉编织。即,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和终止行之间包括两行织线。反面平针组织324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四行织线,相邻行的织线交叉编织。即,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和终止行之间包括两行织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织线行数以及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织线行数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织线行数为十行,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织线行数为十行。
参考图10并结合图6和图9所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长腕带30的形成过程可以是如下所示,短腕带30a的形成过程可参照长腕带30的形成过程。
如图10中(a)所示,通过前针床2和后针床3起针,将生耳套筒32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21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中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连接,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中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连接,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
如图10中(b)所示,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后,通过分别编织一定行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后,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上下两层平针组织和左右双罗纹组织封闭,形成闭合的扁状生耳套筒32结构,定型后形成圆形套筒,定型后得到结构稳定的一体化生耳套筒32。示例性的,在生耳套筒32定型前,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平行设置。
如图10中(c)所示,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后,再形成带身31的编织组织,以形成带身31。例如,带身31的编织组织是平针组织。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和反面线圈32312、32322与带身31的平针组织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和反面平针线圈3241交叉编织成型(作为带身31的编织起始点),再通过分别编织一定行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和反面平针组织324后,形成带身31。
下面分别介绍生耳套筒32和带身31的编织过程。
首先结合图11介绍生耳套筒32的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的编织过程。图11示出的是生耳套筒32的一种可能的织物组织图。本申请使用横机纬编针织生耳套筒32第1行至第N行,横机包括前针床2和后针床3,前针床2沿横向具有多根相邻设置的前织针2a,后针床3沿横向具有多根相邻设置的后织针3a。将纱线穿过纱嘴,使用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纬编针织出生耳套筒32。示例性的,上述的N行为4行、5行、10行等行数。
本申请生耳套筒32的纬编针织过程从生耳套筒32的第1行罗纹组织(即罗纹起始端322)开始,前针床2和后针床3分别对应双罗纹组织的上下两行。如图11中的第1行所示,前针床2的前织针2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一条织线3221中的多个正面线圈322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中的多个正面线圈32221),后针床3的后织针3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一条织线3221中的多个反面线圈322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22中的多个反面线圈32222)。
其中,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2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正面线圈32211和一个反面线圈32212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相应地,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2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反面线圈32222和一个正面线圈322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如前所述,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相应调整。
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即图11中示出的Y方向)进行编织,完成第1行的编织。即,完成纬编针织出生耳套筒32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
接着进行第2行平针组织的编织,也即上下两行平针组织的起始行的编织。前针床2和后针床3分别对应平针组织的上下两行。如图11所示,前针床2的前织针2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的正面平针线圈325,后针床3的后织针3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
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即图11中示出的Y方向)分别独立进行编织,完成第2行的编织。即,完成将生耳套筒32的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211、32211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的起始行中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连接,罗纹起始端322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212、32222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的起始行中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连接,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表体10的一端。
接着进行第3行至第N-1行的平针组织的编织。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分别独立进行第3行至第N-1行数的编织。其中,纬编针织形成的第N-1行对应上下两行平针组织的终止行。
再进行第N行罗纹组织的编织(即罗纹终止端323),前针床2和后针床3分别对应双罗纹组织的上下两行。如图11中的第N行所示,前针床2的前织针2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一条织线3231中的多个正面线圈32311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中的多个正面线圈32321),后针床3的后织针3a上分布有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一条织线3231中的多个反面线圈32312和另外一条织线3232中的多个反面线圈32322)。
其中,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231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正面线圈32311和一个反面线圈32312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相应地,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232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一个反面线圈32322和一个正面线圈323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如前所述,双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编织需求相应调整。
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即图11中示出的Y方向)进行编织,完成第N行的编织。即,完成纬编针织出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也即,完成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与正面平针组织325的终止行中的正面平针线圈3251连接,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与反面平针组织324的终止行中的反面平针线圈3241连接,形成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
通过对生耳套筒32的第1行至第N行的纬编针织,即纬编针织工艺形成上下两层平针组织,纬编针织工艺形成生耳套筒32的左右罗纹组织(罗纹起始端322和罗纹终止端323)。上下两层平针组织与左右罗纹组织封闭,形成闭合的扁状套筒结构,定型后形成圆形套筒。
生耳套筒32作为带身31的延伸一体成型,上述采用纬编针织工艺形成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组织和平针组织的纱线包括但不限于是尼龙或涤纶等化纤,以及棉、丝等天然纤维或者它们的复合纤维,辅以尼龙或涤纶热熔丝,根据生耳套筒32的厚度要求可对热熔丝比例进行调节,生耳套筒32成型后热熔丝对套筒起到保形作用。示例性的,采用纬编高密针织,将一定比例的热熔丝与纱线穿过纱嘴,通过前针床2和后针床3完成生耳套筒32的编织。
下面再参考图12和图13介绍带身31的编织过程。图12和图13示出的是带身31的一种可能的织物组织图。本申请同样使用图11中所示的横机纬编针织带身31的第1行至第N行。将纱线穿过纱嘴,使用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纬编针织出带身31。示例性的,上述的N行为4行、5行、10行等行数。
如图12的每一行所示,前针床2的前织针2a上分布有形成带身31编织组织的正面线圈,后针床3的后织针3a上分布有形成带身31编织组织的的反面线圈。
其中,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其中一条织线311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三个正面线圈3111和三个反面线圈3112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相应地,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另外一条织线312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是按照三个反面线圈3122和三个正面线圈3121的模式重复交替相邻排列在横机上。但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纱线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排列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编织需求作相应调整。
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即图12中示出的Y方向)进行编织,完成第1行的编织。即,完成将带身31的第1行的编织组织中的正面线圈3111、3121与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上行的正面线圈32311、32321连接,将带身31的第1行的编织组织中的反面线圈3112、3122与罗纹终止端323的双罗纹组织中下行的反面线圈32312、32322连接,使得生耳套筒32的靠近带身31的一端与带身31的第1行交叉编织成型。
接着进行第2行至第N行的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编织。前针床2的织针和后针床3的织针沿纬向进行第2行至第N行数的编织,形成完整的带身31的编织组织。至此,实现生耳套筒32和带身31的一次成型。
上述采用纬编针织工艺形成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纱线包括但不限于是尼龙或涤纶等化纤,以及棉、丝等天然纤维或者它们的复合纤维,辅以尼龙或涤纶热熔丝313(图12中所示),织带成型后热熔丝对带身31起到保形作用。示例性的,采用纬编高密针织,将一定比例的热熔丝与纱线穿过纱嘴,通过前针床2和后针床3完成带身31的编织。
为避免带身31溢胶,以及开孔时的粘连问题,形成生耳套筒32的罗纹组织和平针组织的纱线中的热熔丝与形成带身31的编织组织的纱线中的热熔丝的比例为1/6至5/6。比例例如是1/3、1/2等。
此外,根据长腕带30的外观设计和带身31厚度需要,热熔丝可以单独走一条纱嘴,也可以与其他纱线共用一条纱嘴。生耳套筒32大小可以通过行数进行控制,也可通过对织带定型后处理环节进行调节。
综上,生耳套筒32部位一体成型,定型后得到结构稳定的一体化生耳套筒32,通过一体化编织成型的针织方案将生耳套筒32直接与带身31相连,实现了整体性的生耳套筒32和带身31结构设计,不需要采用缝合、焊接、贴胶等方式二次成型,解决了头粒结构的复杂设计和贴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外观简洁美观,用户体验好。

Claims (9)

1.一种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身,由编织组织形成;
生耳套筒,包括罗纹起始端和罗纹终止端,所述罗纹终止端与所述带身连接,所述罗纹起始端与所述罗纹终止端为在纵向上相反的两个端部,所述纵向为所述带身的延伸方向;所述罗纹终止端和所述罗纹起始端分别由罗纹组织形成,生耳套筒其余的部分由平针组织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生耳套筒的平针组织包括正面平针组织和反面平针组织,所述罗纹终止端的罗纹组织和所述罗纹起始端的罗纹组织均为双罗纹组织;
所述双罗纹组织由两条织线织成上下两行,每条织线包括相接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一条织线中的正反面线圈与另外一条织线中的反正面线圈在两行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对应,其中上行的正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正面线圈在同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其中下行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由两条织线的反面线圈在与同一平面平行的另一平面的行向上相邻排列;
所述正面平针组织的与所述罗纹起始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与所述罗纹起始端中上行的正面线圈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交叉编织;
所述反面平针组织的与所述罗纹起始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起始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与所述罗纹起始端中下行的反面线圈在纵向上位置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交叉编织;
所述正面平针组织的与所述罗纹终止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上行的正面平针线圈与所述罗纹终止端中上行的正面线圈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终止行中每一个正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正面线圈交叉编织;
所述反面平针组织的与所述罗纹终止端的双罗纹组织相接的终止行中下行的反面平针线圈与所述罗纹终止端中下行的反面线圈的位置在纵向上相对应、在一行中数量一致,且起始行中每一个反面平针线圈与相对应的反面线圈交叉编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与另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行向交替相邻排列,其中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与另一条织线的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行向交替相邻排列。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针组织由纬编针织工艺形成,所述罗纹组织由纬编针织工艺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的编织组织包括平针组织或斜纹组织。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的编织组织与所述罗纹组织交叉编织。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身和所述生耳套筒一体编织成型,所述罗纹起始端的罗纹组织作为所述生耳套筒的编织起始点,所述罗纹终止端的罗纹组织作为所述生耳套筒的编织终点以及所述带身的编织起始点。
8.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穿戴设备本体,设有生耳;
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腕带,所述生耳插设于所述生耳套筒中,以实现所述穿戴设备本体与所述编织腕带的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本体为表体,所述编织腕带为表带。
CN202022832505.8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4317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2505.8U CN21431721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2505.8U CN21431721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7215U true CN214317215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2505.8U Active CN21431721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7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7074A (zh) * 2022-09-06 2022-12-13 东莞拔萃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表带的编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7074A (zh) * 2022-09-06 2022-12-13 东莞拔萃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表带的编织方法
CN115467074B (zh) * 2022-09-06 2024-09-17 东莞拔萃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成型表带的编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5658A (en) Embroidered lace bracelets
CN100436684C (zh) 伸缩性服装
JP6676665B2 (ja) 可変緯経路撚糸を有する経編地
TW201615910A (zh) 變色織物
CN100554549C (zh) 针织短裤的编织方法、针织短裤
TW200819077A (en) Fastener stringer and slide fastener
CN102046864A (zh) 导电垫及其制造方法
CN1674800A (zh) 隐形胸带的文胸、文胸坯布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JP6488300B2 (ja) レース編地
TWI437964B (zh) Warp knitted fabric and cloth with the warp knitted fabric
EP3126557B1 (en) Method of forming a unitary knit article using flat-knit construction
CN214317215U (zh) 一种编织腕带及穿戴设备
CN107846991A (zh) 免持式吸乳用紧身胸衣
TW201720327A (zh) 拉鏈用鏈布構件及鏈布構件之製造方法
US3862638A (en) Capless wig construction
JP3146621U (ja) 装身具
US12089676B2 (en) Hair attachment, hair attachment unit,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hair attachment
CN201691192U (zh) 黏扣止滑材料构造
CN218711243U (zh) 一种编织一体成型表带
CN115467074B (zh) 一种一体成型表带的编织方法
CN114554902B (zh) 编织拉链牙链带、拉链链条及编织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CN205337890U (zh) 一种可佩戴的装饰品
CN218790735U (zh) 一种可隐藏的袢带结构以及衣服
CN1981653A (zh) 伸缩性服装
JP2001178507A (ja) 衣料品などに用いるための留め具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ブラジャ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