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7164U - 头盔 - Google Patents

头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7164U
CN214317164U CN202022871057.2U CN202022871057U CN214317164U CN 214317164 U CN214317164 U CN 214317164U CN 202022871057 U CN202022871057 U CN 202022871057U CN 214317164 U CN214317164 U CN 214317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met
shell
buffer module
wearer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710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有才
陈曦
白和平
王甲世
胥志刚
高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Shanyan New Material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Shanyan New Material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Shanyan New Material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Shanyan New Material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710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7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7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7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外壳、内衬和缓冲模块,所述内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内衬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缓冲模块与所述头盔的防护点相对。所述内衬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容纳槽的深度范围为3‑8mm。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将所述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结合所述缓冲模块较好的吸能效果,在所述头盔的佩戴者头部受到撞击时,所述缓冲模块受压变形时会显著吸收冲击的能量,提高了所述头盔的防护效果,有效保护佩戴者的安全,避免或减少佩戴者的颅骨受伤和脑损伤。

Description

头盔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头盔。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交通中,由于交通拥堵程度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摩托车或者电动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为了保证摩托车或者电动车驾驶者的人身安全,《交通法》中规定,驾驶者在驾驶摩托车或电动车时需要佩戴头盔,另外在其它许多场景下,比如建筑工地等场所,人们都需要佩戴头盔。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头盔普遍采用高密度的压缩泡沫材料作为内衬,而这一压缩泡沫材料在受力变形时对冲击能量的吸收非常有限,导致头盔的防护性能较低,无法在发生外部冲击时对驾驶者的头部起到足够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头盔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
外壳;
内衬,所述内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内衬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
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缓冲模块与所述头盔的防护点相对;
所述内衬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容纳槽的深度范围为3-8mm。
可选地,所述防护点包括前端防护点、侧面防护点和后端防护点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或者金属外壳。
可选地,所述内衬为发泡材料内衬。
可选地,所述发泡材料内衬包括封闭泡孔和开放泡孔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缓冲模块包括弹性封装壳体和封装在所述弹性封装壳体内的纳米流体。
可选地,所述弹性封装壳体包括底壳和排布在所述底壳表面的至少一个弧形顶壳。
可选地,所述底壳为圆形或者方形。
可选地,所述弹性封装壳体呈圆台状,所述圆台状的底面靠近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纳米流体包括均匀混合的无机纳米材料和功能流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外壳、内衬和缓冲模块,所述内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侧,所述内衬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所述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缓冲模块与所述头盔的防护点相对。所述内衬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容纳槽的深度范围为 3-8mm。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将所述缓冲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结合所述缓冲模块较好的吸能效果,在所述头盔的佩戴者头部受到撞击时,所述缓冲模块受压变形时会显著吸收冲击的能量,提高了所述头盔的防护效果,有效保护佩戴者的安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内衬和缓冲模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盔的缓冲模块分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内衬;21-容纳槽;3-缓冲模块;31-弹性封装壳体; 32-纳米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
外壳1、内衬2和缓冲模块3,所述内衬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所述内衬2靠近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1,所述缓冲模块3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1内,所述缓冲模块3与所述头盔的防护点相对。所述内衬2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容纳槽21的深度范围为3-8mm。
具体地,所述内衬2的厚度需要在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基础上,给佩戴者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也即是需要将所述内衬2的厚度控制在5-10mm 的范围内;而所述容纳槽21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内衬2的厚度,这时所述容纳槽21可以对所述缓冲模块3的位置进行很好的限定,保证所述缓冲模块3的稳定性。另外,所述容纳槽21的深度也可以与所述内衬2的厚度相同,也就是所述容纳槽21为所述内衬2上的通槽,可以给所述缓冲模块3 提供更多的容纳空间,提高了所述头盔的抗冲击性能。
具体地,所述头盔处于佩戴的情况下,所述头盔的防护点与佩戴者头部的重点防护位置相对应,比如佩戴者头部的重点防护位置包括前额位置、两侧的太阳穴位置以及后脑勺位置,相应地,所述防护点可以包括前端防护点、侧面防护点和后端防护点,所述前端防护点与佩戴者的前额位置相对,所述侧面防护点与佩戴者的太阳穴位置相对,所述后端防护点与佩戴者的后脑勺位置相对,以使得所述缓冲模块3与佩戴者的头部重点防护位置相对。在佩戴者的头部受到撞击时,所述缓冲模块3受压变形时会显著吸收冲击的能量,所述缓冲模块3的吸能密度可以达到10-100J/cm3,是传统内衬材料吸能密度的十几倍,佩戴者的头部重点防护位置可以在所述缓冲模块3的形变下得到很好的防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将所述缓冲模块3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1内,结合所述缓冲模块3较好的吸能效果,在所述头盔的佩戴者头部受到撞击时,所述缓冲模块3受压变形时会显著吸收冲击的能量,提高了所述头盔的防护效果,有效保护佩戴者的安全,避免或减少佩戴者的颅骨受伤和脑损伤。
可选地,所述外壳1为塑料外壳或者金属外壳。
具体地,佩戴者在佩戴所述头盔的情况下,如果佩戴者的头部发生撞击,首先与外部冲击力接触的便是所述外壳1,为了提高所述外壳1的强度,所述外壳1可以为金属外壳,或者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外壳,均可以保证所述外壳1在碰撞时的结构强度;而塑料外壳可以降低所述头盔的重量,提高佩戴者头部在佩戴所述头盔时的舒适感,可以是适用于碰撞强度较低的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内衬2为发泡材料内衬。
具体地,所述发泡材料内衬的材料可以为发泡高分子材料,比如发泡聚氨酯或发泡聚苯乙烯,所述内衬2附着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可以起到一定的缓震作用。另外,所述发泡材料内衬包括封闭泡孔和开放泡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封闭泡孔和开放泡孔一方面可以减轻所述发泡材料内衬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泡孔的变形和缓冲作用,提高所述发泡材料内衬的抗冲击性能。
可选地,参见图2和图3,所述缓冲模块3包括弹性封装壳体31和封装在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内的纳米流体32。
具体地,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氯乙烯(PVC)或橡胶材料,所述纳米流体32可以包括均匀混合的无机纳米材料和功能流体,所述无机纳米材料为一种纳米多孔粉体材料,比如分子筛、石墨烯或者其他碳材料,所述功能流体包括水、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头盔在受到撞击时,所述外壳1首先受到冲击,所述外壳1可以对撞击能量有一个初步的缓冲;然后撞击能量传递到所述内衬2和缓冲模块3,所述缓冲模块3在受力变形的情况下,所述纳米流体32中的功能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无机纳米材料纳米孔道的毛细力,将部分外部冲击能量转化为所述机纳米材料和功能流体的固液界面能,同时,所述功能流体在所述无机纳米材料纳米孔道中流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所述无机纳米材料纳米孔道中的摩擦力,进一步把部分外部冲击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很好的缓冲和能量吸收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3,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包括底壳和排布在所述底壳表面的至少一个弧形顶壳。
具体地,所述弧形顶壳可以通过注塑或吹塑的方式成型,获得一定的容纳空间,以便于容纳所述纳米流体32,然后通过热压的方式将所述底壳和所述弧形顶壳粘接,保证所述底壳和所述弧形顶壳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纳米流体32的流出。
具体地,所述底壳一般为片状结构,具体可以为圆形片状结构或者方形片状结构。一个所述底壳上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的所述弧形顶壳,以提高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的使用率。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所述底壳为方形片状结构,所述弧形顶壳呈圆台状,一个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四个所述弧形顶壳,使得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呈四个圆台状结构,而且所述圆台状的底面靠近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也就是所述底壳靠近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可以在所述头盔收到外部冲击时,提供更大的缓冲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头盔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头部防护类头盔,所述头盔的大小尺寸和防护部位可以进行灵活调整,以使得所述缓冲模块 3能够起到很好的缓震作用。而且成本低廉,制作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内衬(2),所述内衬(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内侧,所述内衬(2)靠近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槽(21);
缓冲模块(3),所述缓冲模块(3)设置于所述容纳槽(21)内,所述缓冲模块(3)与所述头盔的防护点相对;
所述内衬(2)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容纳槽(21)的深度范围为3-8mm;
所述缓冲模块(3)包括弹性封装壳体(31)和封装在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内的纳米流体(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点包括前端防护点、侧面防护点和后端防护点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塑料外壳或者金属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为发泡材料内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材料内衬包括封闭泡孔和开放泡孔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包括底壳和排布在所述底壳表面的至少一个弧形顶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为圆形或者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封装壳体(31)呈圆台状,所述圆台状的底面靠近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
CN202022871057.2U 2020-12-02 2020-12-02 头盔 Active CN214317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1057.2U CN214317164U (zh) 2020-12-02 2020-12-02 头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71057.2U CN214317164U (zh) 2020-12-02 2020-12-02 头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7164U true CN214317164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71057.2U Active CN214317164U (zh) 2020-12-02 2020-12-02 头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7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3797B2 (en) Football helmet having improved impact absorption
US7930771B2 (en) Protective helmet
US9603408B2 (en) Football helmet having improved impact absorption
GB2555060A (en) A helmet
CN107529847A (zh) 保护头盔
CN110381763A (zh) 具有分段式外壳的头盔
KR20040014322A (ko) 안전헬멧용 두부보호체와 이러한 두부보호체를 구비한안전헬멧
WO2003059102A2 (en) Inner cushions for helmets
US20120324634A1 (en) Natural Fiber Impact Attenuation System
US20160278467A1 (en) Safety Helmet
CN111227419A (zh) 头盔内胆及其制造方法及头盔
CN103517939A (zh) 用于缓冲垫的模制材料
CN214317164U (zh) 头盔
CN214386286U (zh) 头盔
JP2016047971A (ja) ヘルメット
CN207870376U (zh) 一种适应头型变化的自行车智能头部护具
CA3022258A1 (en) Helmet with inflatable airbag
CN201758840U (zh) 一种安全帽
CN205794972U (zh) 一种自动充气式安全骑行头盔
KR102536466B1 (ko) 허니콤 헬멧
CN215225062U (zh) 一种具有悬空减震结构的脑部防护头盔
CN213154292U (zh) 一种拼接式缓冲层及具有其的安全头盔
JP3825106B2 (ja) 安全用ヘルメットのための頭部保護体
CN210783071U (zh) 一种安全帽结构
CN207870377U (zh) 适用于山地车骑行的轻质智能头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