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1237U -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1237U
CN214311237U CN202023222248.2U CN202023222248U CN214311237U CN 214311237 U CN214311237 U CN 214311237U CN 202023222248 U CN202023222248 U CN 202023222248U CN 214311237 U CN214311237 U CN 214311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ule
lens
object side
light
light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222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AAC Op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AAC Opt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222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1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1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1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所述遮光板呈环状,其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方向的物侧面、与物侧面相对设置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包括自所述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朝所述镜头模组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面、自所述第一连接面末端朝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面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面末端延伸至所述像侧面的第三连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表面分布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具有能够减弱遮光板内侧面产生的杂散光的优点。

Description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现有技术的小头镜头设计中,由于结构限制,需要使用遮光板用以防止部件过度变形,影响组装良率。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遮光板10’的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被加工成竖直的平滑表面,光线打到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会产生很严重的杂散光,降低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减弱遮光板内侧面产生的杂散光的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光板,用于组装在镜头模组中,呈环状,其中,所述遮光板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方向的物侧面、与物侧面相对设置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内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所述内侧面包括自所述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朝所述镜头模组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面、自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物侧面的边缘朝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面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的第三连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表面分布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陷结构为圆锥、圆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陷结构呈首尾相连的环形。
优选的,所述凹陷结构呈螺旋形。
优选的,所述凹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结构阵列排布。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为金属遮光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两镜片,所述镜头模组还包含设置在两镜片之间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抵设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为上述的遮光板。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夹设于相邻两镜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镜头模组还包含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和遮光板夹设于相邻两片镜片之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设置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凹陷结构,使打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光线被打散,从而减弱了所述遮光板内侧面产生的杂散光,进而提高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遮光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板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遮光板10,用于组装在镜头模组100中,呈环状。其中,所述遮光板10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100物侧方向的物侧面101、与物侧面101 相对设置的像侧面102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101和所述像侧面102的内侧面103和外侧面104,所述内侧面103和所述外侧面104相对设置且所述内侧面103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
所述内侧面103包括自所述物侧面101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的边缘朝所述镜头模组100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面1031、自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远离所述物侧面101的边缘朝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面1032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面1032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 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102的第三连接面1033。
从物侧入射至所述遮光板10上的光,可能射至所述物侧面101、所述像侧面102、所述外侧面104及所述内侧面103上。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上形成的反射光容易射至成像区域并对成像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减弱所述遮光板10的所述内侧面103产生的杂散光,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 表面分布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10311。所述凹陷结构103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结构10311阵列排布,也可以杂乱排布,均是可以实施的。
所述凹陷结构10311为圆锥、圆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这样凹陷的结构起到有效减弱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产生杂散光的作用,当然,这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圆台结构包括两倾斜延伸的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底边。圆锥结构仅包括两条倾斜延伸的侧边,且两侧边连接。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结构10311呈首尾相连的环形;所述凹陷结构 10311呈螺旋形,只要起到减弱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产生杂散光的作用,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所述遮光板10采用金属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所述遮光板10的力学要求,同时生产成本也较低,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只需保证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的消光效果即可有效减弱杂光。如此,上述遮光板10既能够满足力学要求,又能够解决杂光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板10包括但不限于为金属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面1032朝向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方向倾斜,所述像侧面102的投影位于所述物侧面10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面1033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102。如此,使得上述遮光板10在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的同时,也便于光的传播和进入,避免过度遮光而影响光学性能。
请再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镜头模组100,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 111的镜筒11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111内的镜片组12,所述镜片组12 至少包括两镜片。通过在最靠近像侧的两镜片之间设置上述遮光板10,上述遮光板10能够在满足力学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弱杂光,从而避免所述镜头模组100受到杂光干扰,改善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提升成像品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片组12沿所述镜头模组光轴14自像侧至物侧包括第一镜片121、第二镜片1222、第三镜片123及第四镜片124,所述遮光板10设置所述在第一镜片121与所述第二镜片122之间,所述遮光板10与所述镜筒11的内壁抵接。由于所述第一镜片121与所述第二镜片122外径差异较大,通过在所述第一镜片121与所述第二镜片122之间设置所述遮光板10,不仅可以满足良好的遮光作用,还能够保证所述镜头模组100整体组装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镜片组12中镜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五片、六片、八片等,具体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选择设置。
由于所述镜筒11外部的光从物侧入射至所述镜筒11内,并极易在所述镜筒11内发生反射形成杂光,通过在所述第一镜片121与所述第二镜片 122之间设置所述遮光板10,有效减弱杂光,避免在所述镜筒11内部受到杂光干扰,从而改善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提升成像品质。而且所述遮光板10由金属材料制成,满足所述遮光板10的力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组100还包括遮光片13,所述遮光片13和所述遮光板10夹设于第一镜片121与第二镜片122之间。通过设置所述遮光片13,使得所述遮光片13与所述遮光板10共同起到遮光作用,保证所述摄像模组100的光学性能,避免杂散光。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板10及其镜头模组100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上设置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凹陷结构10311,使打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031上的光线被打散,从而减弱了所述遮光板内侧面103 产生的杂散光,进而提高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遮光板,用于组装在镜头模组中,呈环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包括朝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方向的物侧面、与物侧面相对设置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内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所述内侧面包括自所述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朝所述镜头模组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面、自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物侧面的边缘朝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面及自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像侧面的第三连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表面分布有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为圆锥、圆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呈首尾相连的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呈螺旋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陷结构阵列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为金属遮光板。
7.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两镜片,所述镜头模组还包含设置在两镜片之间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抵设于所述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遮光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夹设于相邻两镜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含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和遮光板夹设于相邻两片镜片之间。
CN202023222248.2U 2020-12-25 2020-12-25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Active CN214311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2248.2U CN214311237U (zh) 2020-12-25 2020-12-25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22248.2U CN214311237U (zh) 2020-12-25 2020-12-25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1237U true CN214311237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22248.2U Active CN214311237U (zh) 2020-12-25 2020-12-25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1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825C (zh) 摄影透镜单元
JP2020024392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10055508A1 (en) Supporting element and portable optical imaging lens
JP6820977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00166726A1 (en) Lens module
JP2018097339A (ja) レンズ及び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6929326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11948775B (zh) 塑胶镜筒、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202002728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2018097335A (ja) 結像レンズ
JP6990275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027288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4311237U (zh) 遮光板及其镜头模组
JP6735056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7167306B2 (en) Transmissive screen and rear projector
CN11104517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WO2021000199A1 (zh) 镜头模组
JP6967554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2301949U (zh)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模组
JP6810210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2781313U (zh) 一种遮光片及镜头模组
JP6329603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JP2020024396A (ja) 遮光板および当該遮光板を備える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08188449U (zh) 镜头模组
CN211263915U (zh) 一种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3

Address after: No.990 Wujin East Avenue, Wujin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67 No. 990, Wujin East Avenue,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engrui optics (Shenzhen) Co.,Ltd.